顏曉燕,彭 成(1.成都醫(yī)學院藥學院,成都市 610083;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成都市 610075)
國產貝母屬植物約有43種、19變種,主要分布于四川、新疆、甘肅、湖北、安徽、浙江等省。貝母在我國有悠久的應用歷史,在長期應用實踐中,已形成6個大的主要產區(qū),即道地產區(qū):伊貝母(新疆貝母)、平貝母、川貝母、湖北貝母、浙貝母及皖貝母。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按照功效明確將貝母分為川貝母和浙貝母;臨床用藥也將貝母分為“浙貝”和“川貝”兩大類群?!按ㄘ悺币源ㄘ惸笧橹?,200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貝母F.unibracteata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貝母F.delavayiFranch.的干燥鱗莖,具有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2010年版《中國藥典》新增太白貝母F.taipaiensisP.Y.Li及瓦布貝母F.unibracteataHsiao et K.C Hisa var.wabensis(S.Y.Tang et S.C.Yue)Z.D.Liu S.Wang et.S.C.Chen。西北和東北產的伊貝母和平貝母等因與川貝母含有同一量大的生物堿——西貝素,臨床也可替代用作川貝[1]。川貝母主要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的藥理作用,另外對心血管系統(tǒng)尚有降壓的作用,對平滑肌、神經系統(tǒng)等均具有一定作用。本文著重對川貝母的藥理作用在近年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川貝母一直為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要藥,眾多學者對其不同的提取部位和單體成分進行了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確的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
李萍等[2]對市場上常用的11種商品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浙貝母、伊貝母、梭砂貝母、平貝母、湖北貝母、蒲圻貝母、鄂北貝母等)的乙醇提取物部分、生物堿部分和總皂苷部分作了鎮(zhèn)咳和祛痰藥理作用篩選,醇提物、總堿和總皂苷均按5 g·kg-1劑量(生藥量)小鼠灌胃給藥。結果表明,各種貝母的總堿部分具有顯著的鎮(zhèn)咳作用,甘肅貝母和伊貝母使小鼠5 min內的咳嗽次數(shù)減少百分率均在50%以上,除梭砂貝母和伊貝母外,其余9種貝母的乙醇提取物亦有顯著的鎮(zhèn)咳作用,各種貝母總皂苷部分具有非常顯著的祛痰作用,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平貝母祛痰作用均優(yōu)于陽性對照組。通過系統(tǒng)藥效學比較實驗,證明引種栽培瓦布貝母、濃密貝母與野生川松貝母均具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耐缺氧及擴張支氣管作用,且口服毒性極低,3種貝母之間作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鎮(zhèn)咳、祛痰及擴張支氣管作用方面,瓦布貝母及濃密貝母作用略強于暗紫貝母,同時,瓦布貝母還具有明顯增加小鼠肺臟cAMP水平及明顯的平喘作用。對引種栽培瓦布貝母、濃密貝母以及商品“松貝”的代表種——長腺貝母的醇提物對過敏性哮喘豚鼠呼吸動力學的影響的研究顯示,栽培瓦布貝母醇提物40 mg·kg-1組能抑制抗原攻擊引起的致敏豚鼠肺動態(tài)順應性(Cdyn)的降低,攻擊后1、3、6、12 min時Cdyn值與模型組比較,P<0.05。3種貝母醇提物各劑量組(10、20、40 mg·kg-1)均能較明顯抑制致敏豚鼠抗原攻擊后氣道阻力(RL)的增高,攻擊后1 min時RL值與模型組比較P<0.01,而對抗原攻擊所致呼吸頻率的變化無明顯影響[3]。伊犁貝母總生物堿(FPA)在10、20、40 mg·kg-1劑量下連續(xù)灌胃給藥5 d,對乙酰膽堿-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具有顯著的延長引喘潛伏期的作用;對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的基礎張力無顯著影響,對卡巴膽堿引起的收縮,F(xiàn)PA在10 mg·L-1濃度時開始呈現(xiàn)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P<0.01),對6 μmol·L-1卡巴膽堿的IC50為14.7 mg·L-1。FPA濃度依賴性地使卡巴膽堿量效曲線向右平移,而最大收縮張力無顯著變化,提示其作用機制與競爭性拮抗氣管平滑肌M受體有關[4]。高山林等[5]比較了野生暗紫貝母和組織培養(yǎng)暗紫貝母的總堿、總皂苷、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的鎮(zhèn)咳、祛痰活性。結果顯示,總皂苷和總堿均為其活性成分,2種貝母有相似的止咳祛痰活性,兩者作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LC結果顯示,總堿和總皂苷化學成分無重疊。
周穎等[6]研究了5種單體,即貝母甲素、貝母乙素、西貝素、西貝素苷和蒲貝酮堿對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M受體的拮抗作用。結果顯示,5種貝母生物堿單體能使卡巴膽堿引起的氣管條收縮的量效曲線右移,拮抗參數(shù)(pA2)值分別為6.91、6.73、7.18、7.03 和6.52。貝母辛(0.046 、0.092 mmol·L-1)使乙酰膽堿(Ach)誘發(fā)的大鼠、豚鼠氣管平滑肌的EC50增大,提示貝母辛非競爭性拮抗氣管平滑肌M受體從而抑制Ach引起的平滑肌收縮。以10 μm生物堿抑制1 μm卡巴膽堿導致的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收縮,以收縮的抑制率為指標,篩選了從5種貝母中分離得到的15種生物堿單體及其6種合成衍生物的抗膽堿活性。結果顯示,西貝堿、3β-乙?;髫悏A、新貝甲素A顯示了很強的抗膽堿活性,其抑制率分別為99.12%、102.24%、83.16%。研究顯示,西貝堿和新貝甲素A為選擇性M2膽堿受體阻斷劑,3β-乙酰化西貝堿則選擇性阻斷M3膽堿受體[7]。
去氫貝母堿、貝母堿和貝母素在15~950 μmol·L-1濃度范圍時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活性的抑制呈劑量效應關系,IC50分別為165.0、312.8和526.5 μmol·L-1,提示其降壓作用部分是其抑制ACE活性而導致的。平貝母乙酸乙酯和丁醇提取物抑制ACE活性的IC50分別為292、320 μg·mL-1,其己烷、丁醇和水提物能增加大鼠未受損血管組織中一氧化氮(NO)和環(huán)磷酸鳥苷(cGMP)的生成,提示其平貝母提取物降壓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ACE和增加血管組織中NO和cGMP的釋放而產生[8]。貝母的水提取物能保證大鼠血管組織中NO的生成和血漿中NO代謝產物的濃度,不改變NOS蛋白的表達,而使由L-NAME引起的大鼠收縮期高血壓恢復正常。同時,還能明顯改善由L-NAME引起的大鼠腎功能參數(shù),包括排尿量、排鈉量、肌酐清除率的變化,提示其降壓作用可能部分是由增加血管組織中NO的生成和改善腎功能而產生的[9]。
馮秀玲等[10]研究了4種貝母堿單體(FH1~FH4)對離體豚鼠及大鼠心肌、兔胸主動脈條和蟾蜍坐股神經干生理效應的影響。結果顯示,在左心房,F(xiàn)H1、FH4劑量依賴性地增強心肌收縮力,在右心房則減慢心率。FH2正肌作用微弱,F(xiàn)H3卻表現(xiàn)為負,正肌作用。在離體血管上,F(xiàn)H1~FH4均可明顯對抗甲氧胺引起的血管收縮作用,對神經動作電位無影響,提示其正肌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磷酸二酯酶有關。
去氫貝母堿能抑制人骨髓白血病細胞株HL-60、NB4、U937的增殖,IC50為7.5、15.2和17.4 μmol·L-1,均未引起細胞凋亡。但異平貝母堿無抑制3種腫瘤細胞株增值的作用,提示去氫貝母堿分子中的酮基是抑制細胞增殖活性的關鍵基團,HL-60細胞株對去氫貝母堿最敏感,經過去氫貝母堿分子處理的HL-60細胞其成熟期的細胞形態(tài)特征為后髓細胞和伴有粒細胞分化的嗜中性粒白細胞[11]。
貝母堿、去氫貝母堿和鄂貝啶堿對革蘭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的卡他球菌具有抗菌活性,鄂貝啶堿對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活性高于貝母堿、去氫貝母堿。去氫貝母堿和鄂貝啶堿對革蘭陰性的大腸桿菌和克雷伯肺炎桿菌無抗菌活性(MIC>2 mg·mL-1)[11]。
平貝母水提物(4、2、1 g·kg-1)3個劑量連續(xù)灌胃5 d,能減輕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腫脹;減輕蛋清所致大鼠足趾腫脹;降低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具有抗炎作用[12]。
對引種栽培瓦布貝母、濃密貝母與野生川松貝母口服毒性的研究顯示,予小鼠1次灌胃60 g·kg-1(生藥量)后觀察7 d,其全部存活,且無任何異常。3種貝母小鼠口服給藥其最大耐受量(MTD)均>60 g·kg-1(生藥量),相當于臨床人用量的480倍,提示其口服毒性極低[3]。
對西貝素的藥動學研究顯示,西貝素鹽酸鹽100 mg·kg-1劑量口服給藥,其體內吸收消除顯示為一室模型,t1/2β為(32.6±3.2)min,AUC0-∝為(308±78),Vd為(3.70±0.64)L·kg-1,CL為(67.7±14.8)mL·kg·min-1;20 mg·kg-1劑量快速靜脈注射,西貝素體內顯示為體內吸收消除二室模型,t1/2α為(10.7±0.2)min,t1/2β為(38.7±7.3)min,AUC0-∝為(189±68),Vd為(3.37±1.44)L·kg-1,CL 為(70.2±20.2)mL·kg·min-1,Cmax為(5.00±1.58)μg·mL-1,tmax為(14.8±1.79)min。從伊貝母中分離提取得到西貝素、西貝素苷、新貝甲素、伊貝堿苷A和貝母辛,大鼠體內藥動學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生物堿在大鼠體內消除的快慢不一致。其中,西貝素苷的消除最快,藥-時曲線符合一室模型;伊貝堿苷A次之,藥-時曲線符合一室模型;西貝素最慢,藥-時曲線符合二室模型;生物堿苷類在大鼠體內消除較其苷元快。新貝甲素和貝母辛在總生物堿中含量很低,給藥后只在最初的0.5和1 h時的時間點檢測到[13]。
川貝母為貝母中藥用價值最高的類群,不斷深入的研究將有助于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這一寶貴的中藥資源。異甾體生物堿和生物堿是川貝母主要的藥效成分,現(xiàn)有的文獻報道了少數(shù)生物堿單體的作用及作用機制,但仍有大量單體成分有待進一步研究。非生物堿部分如皂苷部分,李萍教授早期的研究表明其是貝母類藥材祛痰作用的主要部分,但其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川貝母的鎮(zhèn)咳作用機制、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的機制等均需要更深入的探討。同時,中醫(yī)臨床一直有川貝和浙貝不同臨床適應證的用藥傳統(tǒng),通過現(xiàn)代藥理學的研究,探討川貝的主要生物堿西貝堿與浙貝母的主要生物堿浙貝甲素和浙貝乙素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異同也是很有意義的研究方向。除此而外,關于有效單體成分的藥動學研究目前尚少,相信也將是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之一。2010年版《中國藥典》在2005年版基礎上新增了瓦布貝母和太白貝母,瓦布貝母為目前最易栽培的品種,對栽培品種的系統(tǒng)研究也將有助于推進中藥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5、34.
[2] 李 萍,季 暉,徐國鈞,等.貝母類中藥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3,21(6):360.
[3] 顏曉燕,孟現(xiàn)民,肖洪濤,等.3種川貝母對哮喘豚鼠呼吸動力學影響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20):2 655.
[4] 季 暉,王琳輝,李 萍,等.伊犁貝母總生物堿對豚鼠的平喘作用及機理[J].中國天然藥物,2005,3(2):116.
[5] 高山林,夏 艷,譚風蘋.組織培養(yǎng)暗紫貝母的藥理作用[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0,9(1):4.
[6] 周 穎,季 暉,李 萍,等.五種貝母甾體生物堿對豚鼠離體氣管條M受體的拮抗作用[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3,34(1):58.
[7] 趙 益,朱衛(wèi)豐,劉紅寧,等.貝母辛平喘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草藥,2009,40(4):597.
[8] Oh H,Kang DG,Lee SY,et al.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alkaloids fromFritillaria ussuriensis[J].Planta Med,2003,69(6):564.
[9] Kang DG,Sohn EJ,Lee YM,et al.Effects of bulbusFritillariawater extract on blood pressure and renal functions in the L-NAME-induced hypertensive rats.[J].J Ethnopharcol,2004,91(1):51.
[10] 馮秀玲,董麗霞,陳曉松,等.四種貝母生物堿對離體心肌、血管及神經生理效應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9,15(2):11.
[11] 肖燦鵬,趙浩如,李 萍,等.中藥貝母幾種主要成分的體外抗菌活性[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2,23(3):188.
[12] 黃麗晶,高文遠,李 霞,等.平貝母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09,26(6):495.
[13] 曾令杰,林 鴿,李 萍.伊貝母生物堿的HPLC分析及藥代動力學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3,1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