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明 (江蘇省鎮(zhèn)江市實驗高級中學)
“詩言志”“詩言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顯著特征之一。而于讀者,追求的則是在閱讀時,能品味、捕捉到詩情。鑒于這種認識,我們呼喚詩歌教學要教出詩意,這有助于學生高尚志趣與美好情操的形成,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如何讓詩歌教學更具詩意,筆者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詩歌是形象的藝術,詩歌創(chuàng)作是“披情入文”,詩人有創(chuàng)作激情后運用語言再現(xiàn)經(jīng)歷的景象,抒發(fā)內心勃發(fā)的情感,而詩歌教學則是“入文披情”。詩歌教學就是首先要幫助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意象,再現(xiàn)詩境,這顯得尤其重要。這種描繪能使學生讀出佳味、品出美感。通過對詩歌意象的描繪,可以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感悟詩歌的內涵,品味詩情畫意。
杜甫《歲暮》:“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頷聯(lián)所寫情景,再現(xiàn)詩境:緊張的鼓角聲使一向安靜的江城騷動了起來,戰(zhàn)事推到了雪嶺,敵人殘酷殺害江城百姓,江城到處血流成河,戰(zhàn)爭血腥而慘烈。面對如此慘烈的場面,詩人不禁對唐朝君臣發(fā)出質問:“朝廷誰請纓?”面對強敵,作者懷疑朝中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通過描繪意象再現(xiàn)詩境,讓學生更加明白面對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的境況;而詩人歲末暮年,漂泊異鄉(xiāng),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愿望難以實現(xiàn)形成巨大反差。
通過描繪詩歌的意象,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fā),學生借助自己的想象,逐漸地進入詞的意境,貼近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在感情上,在整體感覺上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以致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詩境得到再現(xiàn),詩意自然明了,詩歌教學更具蘊味。
“詩是抒情的。詩與文的相對分別,多與語言有關。詩的語言更經(jīng)濟,情感更豐富”,因而詩歌教學要教會學生品味語言,感受詩意。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在回憶讀輔仁大學期間最大的收獲時,他覺得就是跟教授讀臺詞:四年期間,逐字逐句讀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臺詞。詩歌教學亦然,品味語言,才會感受詩意。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薄耙苍S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逼肺赌切捌沏~爛鐵”竟然變成 “翡翠”“桃花”,那些 “剩菜殘羹”卻泛出了“羅綺”“云霞”,不難理解詩人用此美麗的語匯來寫絕對的骯臟,造成讓人惡心的反效果,因為詩中還寫到“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死水》的深沉詩意是通過精心選用的語言來表現(xiàn)的。詩歌教學教會學生品味這些詩歌語言,詩意學生也就自然明曉。
朱自清《論詩學的門徑》一文寫道:“詩是特種的語言,它因音數(shù)的限制,便有了特種的表現(xiàn)法。”蕭滌非先生曾說:“《關雎》序一篇,不但當必讀,且當先讀,因為如果不知道賦、比、興為何事,便將不知詩歌為何物。”賦、比、興是詩歌常見的寫作技法和表現(xiàn)手法,由此可見“法”在讀詩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賞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對于詩歌教學中升華詩情有重要作用。
周德清《〔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睂㈤L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通過比喻描繪一幅幅充滿詩意的優(yōu)美畫面:秋江澄澈,凈如白練;秋山蒼翠,青如藍靛;江上輕帆,如幾片葦葉,輕靈疾如飛箭;廬山巍峨高聳,瀑泉仿佛千尺銀河落地,飛如閃電。詩歌教學讓學生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常用的修辭手法,更容易讓學生走進詩的境界,升華詩意。
劉秉忠《〔南呂〕干荷葉》:“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詩人在此用了借景抒情 (或以景結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寫出眼前的凄涼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見秋江上幾只遠飛的寒鴉。這既是實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寫照。蒼涼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詩人年華老去、漂泊無依的傷感,倦客之心、思鄉(xiāng)之情溢于筆端。了解了借景抒情這一表現(xiàn)手法,更便于體味詩人的情感。
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背畋臼浅橄蟮?直接說它多少大小,我們很難有具體的印象。這里把“愁”化為具體形象的“煙草”“風絮”“雨”,化虛為實,虛實結合,還渲染了一種氣氛,烘托了愁情,僅三句之中,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詩意盎然,表意具體明確。
詩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表現(xiàn)手法還有很多。詩歌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與表現(xiàn)手法,依這些手法進行詩歌教學,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詩意,詩歌教學才能更好地升華詩歌情感。
詩歌教學呼喚“詩教”的回歸:讓學生描繪意象,再現(xiàn)詩境;品味語言,感受詩意;教師 “依法詩教,升華詩情”。只有這樣的詩歌教學才會有詩意有詩情,使學生充分體味到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