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劉春芳
(1.天津大學文法學院,天津 300072;2.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煙臺 264005)
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的情感解讀
張 潔1,劉春芳2
(1.天津大學文法學院,天津 300072;2.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煙臺 264005)
曼斯菲爾德的短篇小說通過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的情感世界,深刻地展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人的情感困境。普通人的情感處于一片荒漠,在愛情追求中,人們同樣面臨無法擺脫的情感困境。不同的階級之間更是有著無法跨越的情感鴻溝。曼斯菲爾德面對無所不在情感困境,試圖通過建立空中樓閣般的心靈花園作為解脫的途徑,最終只能成為一種無奈的逃避。
曼斯菲爾德;情感;逃避
在工業(yè)文明、物質(zhì)迅速豐富使人的精神世界面臨危機的時代,人的本真情感被普遍忽視。曼斯菲爾德深受這種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自己的作品中訴說對真摯情感的崇尚與追求。由于受她個人生活小環(huán)境的深刻影響,其作品表現(xiàn)出與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因而也創(chuàng)作出了獨具魅力的作品。她個人生活中情感的失落、理想的破滅,以及自己愛情與婚姻的曲折遭遇,再加上時刻伴隨著她的孤寂無著和病痛的折磨,使她的作品彌漫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憂郁。不論是描寫愛情婚姻、普通小人物的生活和心理、還是不同階層之間的隔膜,她都刻畫得細膩入微,不惜筆墨在細節(jié)上精雕細刻,從最精細的角度展現(xiàn)出人們的情感困惑與情感寂寞。通過閱讀她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她對于時代普遍存在的情感荒漠的深刻認識及其表現(xiàn)出的深深的無奈。
曼斯菲爾德小說中的人物,不管生活是否困窘,工作是否如意,都處于一種情感孤立的狀態(tài)?!读_莎蓓爾驚夢記》中的羅莎蓓爾,在女帽店辛苦了一整天,卻因為買了一朵紫羅蘭而無法填飽肚子。要讓情感得到慰藉,代價是昂貴的,即滿足情感就要付出肉體的代價。羅莎蓓爾這樣的小人物的情感、愿望無人理會,她一個人蜷縮在冰冷的小屋里,只有無邊的幻想替她打發(fā)寂寞。而她的幻想完全不著邊際,建立在一個輕浮浪子的一句輕佻問候之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的情感完全是一片荒漠,她得忍受顧客對她的尊嚴的踐踏,對她情感的忽視。只有在幻夢中,她才得到一些虛無飄渺的安慰。“她睡著了,還做著夢,睡夢中還在笑,有一回還伸出手臂去摸摸那不存在的東西,又繼續(xù)做夢了?!保?]
最慘痛的像巴克媽媽,她經(jīng)歷了死了丈夫和7個孩子這種難以想象的痛苦生活。而更讓她無法忍受的是她的痛苦不但無處傾訴,更可怕到連哭的地方都沒有。“難道真的沒有可以讓她藏身的地方,讓她獨自一人,愿意呆多久就呆多久,不打攪別人,也沒有人來麻煩她嗎?難道世界上就沒有個地方可以讓她好好哭一場嗎?”[1]72這是曼斯菲爾德對生命的痛切質(zhì)問,也是對情感關(guān)懷的最深切呼喚。如果人的情感無法得到理解,無法得到釋放,無從得到關(guān)懷,那這個世界與地獄何異?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克媽媽為一個文人工作。文人本應代表社會良知,而小說中的文人毫無情感、好像例行公事一樣問候巴克媽媽的外孫,巴克媽媽告訴他孩子已經(jīng)埋藏,他不是關(guān)心巴克媽媽的情感,而是問她葬禮是否順利。文人的冷漠與無情被揭示出來。當巴克媽媽說到自己曾嫁給一個面包師傅時,文人首先想到的是干凈。而事實是巴克媽媽的丈夫卻因為工作的勞累使肺里全是面粉,最終致命。當巴克媽媽沉浸在無以復加的喪親之痛中時,文人居然懷疑巴克媽媽偷掉了他的一點點可可,并為自己頗有技巧的詢問得意。一個需要捕捉生活、理解情感的人對待巴克媽媽的生活如此冷漠,對待巴克媽媽的感情如此無情。這樣的知識價值和世界狀態(tài)沒有一絲用處,沒有一絲溫暖,人的生命如同鴻毛,人的情感如同草芥。
曼斯菲爾德的情感困境同樣也延伸到了小孩子的世界?!蛾栮柡土亮痢分械年栮柡土亮岭m然被大人寵愛,但是那種寵愛卻僅限于表面,無法到達心靈。兩個孩子穿戴整齊漂亮,卻不過被客人們稱作“啊,這兩只小鴨子!”“啊,這兩只小羊!”然后他們就忍受沒完沒了的親吻。忙于準備舞會的父母顧不上他們。而在廚娘那里,他們看到了為舞會精心準備的食品。在孩子們的眼里,這些食品的美麗無異于美麗的童話王國,是孩子們心中最珍視的地方。而在孩子們眼中的美麗王國卻被舞會的客人們吃掉、破壞掉。當陽陽看到這些美麗食品不復存在大哭起來時,他心中的痛苦和難過不但沒人理解,反而遭到爸爸的呵斥??蓱z的小陽陽內(nèi)心柔嫩的情感世界橫遭踐踏,卻無人能懂?!缎」媚铩窞榱擞懓职指吲d而用心為爸爸準備生日禮物,卻不小心在做禮物時用了爸爸的講稿,結(jié)果挨了爸爸一頓好打?!读闶俊分械陌职滞瑯硬环智嗉t皂白,在工作了一天回家后聽了媽媽的一堆抱怨和讓他去打孩子的要求后,闖進孩子的臥室狠狠打了小迪基。這些故事里的孩子天真可愛,他們挨打的原因是由于他們單純、真摯的情感,自然、快樂的性格。而這些自然的、純潔的性格正是文明社會中的人所欠缺的。曼斯菲爾德認為,正是文明社會中人們對情感的忽略和冷漠,導致了自己情感的缺失,因此對情感無情踐踏卻不自知,最終導致他人情感的困境。
曼斯菲爾德的許多小說都描寫愛情和婚姻。在她筆下,本應承載人類最美好感情的愛情和婚姻卻充滿了陷阱,充滿欺騙,很難找到情投意合的愛情關(guān)系?!而澴酉壬头蛉恕分械睦准钌類凵狭税材荩欢准募彝顩r、社會地位卻遠遠不如安妮。這就導致他們不能相愛,因為相愛的基礎(chǔ)是一條條的外在標準,絲毫與情感無關(guān)。他們不能像沒有社會規(guī)則束縛的鴿子先生和夫人一樣簡單地相愛,什么都不要,只要情感自身。正如安妮所說“鴿子先生和鴿子夫人好倒是好,可是想想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想想看!”[1]120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抹殺了情感的無情世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的愛情無處容身,只有男女在外在條件合適基礎(chǔ)上的匹配。像雷吉心里那種最熱烈、最本真的愛情無人理睬,連安妮也是一直嘲笑他的不合時宜、不切實際。
就算男女二人彼此相愛,心心相印,也常常不得不屈服于現(xiàn)實?!吨蓺饪赊?,但出于天然》中的亨利與愛德娜兩人的愛情很單純。亨利是一個頗有浪漫氣息的男孩。他因為陶醉于一首名為《稚氣可掬,但出于天然》的小詩差點誤了火車。而這首詩便是他們的愛情本質(zhì)的寫照。在火車上他與愛德娜一見鐘情。兩人沒有比較衡量彼此的外在條件,而是因為氣質(zhì)相近、愛好相投而產(chǎn)生愛情。而他們的愛情在愛德娜那里一直存在陰影。愛德娜躲避亨利的親近,因為她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就是愛德娜問亨利的致命問題“你有信心嗎?”他們要相愛,必然要面臨現(xiàn)實的諸多問題,而愛德娜對此毫無信心。他們的愛情在真實的現(xiàn)實世界里,就是一場夢,是他們一起做的夢。他們最后的約會中愛德娜沒有來,只讓人捎了一封令亨利心碎的電報。亨利在等待愛德娜時想起了那首名為《稚氣可掬,但出于天然》詩:
“但愿我是一只羽毛豐滿的小鳥,
有兩只小小的翅膀,
我會向你飛去,親愛的——”[1]143
這只是一個愿望而已。亨利忘了詩的后半句:“然而這樣的思緒本來無聊/我停留在原來的地方?!彼麄兊膼矍榈謸醪蛔‖F(xiàn)實的威脅,就像詩中所說“愛在破曉時蘇醒”。純潔的愛情、真正的愛情只存在于夢境,存在于幻想之中。現(xiàn)實世界不允許這樣的情感自由生發(fā)、自由成長。
由于人性本真的情感被無情壓制,導致在愛情上已將情愛二字視為奢侈,而只專心于外在的形式與他人的評判?!冻枵n》中的梅多思小姐給學生上課時無法控制自己痛苦的心情,大唱哀歌,因為她的未婚夫給她寫了一封絕交信。但是細讀這篇小說可以發(fā)現(xiàn),梅多思小姐的痛苦并不是因為愛情的破滅,愛人的離去,她更多考慮的是她如何面對理科女教師,如何面對學生。也就是說,如何面對外界的評判是她最在乎的。當她后來收到未婚夫收回前言的信后,心情立刻好轉(zhuǎn),給學生大唱歡歌。她并不在乎為什么愛人會說分手,為什么又收回,也不介意這種愛情是否發(fā)自內(nèi)心。她快樂的源泉是因為能保住在同事前的面子。曼斯菲爾德筆下少數(shù)的美滿結(jié)局的本質(zhì)卻與真愛無關(guān),愛情的悲劇更是把情感完全排除。
在以《幸?!窞闃祟}的小說中,曼斯菲爾德對“幸?!弊隽俗钌羁?、最無情的諷刺?!缎腋!防锏呢惿诘却煞蚬锘丶摇榭腿藴蕚渌臅r候,覺得自己無比幸福,覺得一切都那么順心如意。她覺得她什么都擁有:
“真的——真的——她什么都有了。她年紀還輕,哈里跟她彼此相親相愛,一如既往,相處十分融洽,是對真正的好夫妻。她有個可愛的小寶寶。他們用不著為錢操心。他們這所花園住宅也非常稱心滿意。朋友呢——都是時髦人物,談笑風生,有作家,有畫家,有詩人,還有熱心于社會問題的人士——個個都是他們愿意結(jié)交的。家里要書有書,要音樂有音樂,她還找到了一個手藝高明的女裁縫,夏天他們還到國外去游覽。他們家的新廚子做的蛋卷味道真是美得無以復加?!保?]177-178
這種表面看來完美到極至的幸福,本質(zhì)上卻如海市蜃樓般飄渺。事實是貝莎最愛的丈夫和她最愿意結(jié)交的女友之間卻有著不可告人的齷齪關(guān)系——一種足以摧毀貝莎所有幸福的齷齪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證明了她和女友富爾頓的友誼是一種欺騙;她和丈夫之間的愛情根本就是一種幻夢,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她和丈夫之間的關(guān)系正如《陌生人》中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本質(zhì)上完全陌生、情感上完全疏離的關(guān)系。貝莎看著花園里美麗的梨樹,認為她的生活就像那株梨樹,無比艷麗,開滿繁花。
“推開客廳的窗子就是陽臺,正好看得見花園。花園盡頭墻根下,長著棵修長的梨樹,正盛開著嬌艷的花朵;梨樹亭亭玉立,襯著碧玉般的青空,似乎凝止不動。雖然隔得這么遠,貝莎還是不由得覺得樹上既沒有一朵含苞欲放的骨朵,也沒有一片凋謝的花瓣。”[1]177
梨樹的美麗正是因為遙遠的緣故。她只看到花朵,沒看見枯枝。幸福就像是這棵梨樹,虛無、遙遠,完全存在于想象中。那一樹幸福的梨花因為隔得遠,所以看不見凋謝的花瓣,因為不了解,所以完全被美化。貝莎就生活在這樣一種虛無的幸福感中。她和富爾頓小姐一起看梨樹,兩個人都被深深感染,被那遙遠的、不可企及的幸福所吸引,同時又不由自主地去美化那遙遠的幸福,使這種幸福變得更加不現(xiàn)實。而回到現(xiàn)實生活,情感的沙漠卻是兩個人共同的不幸根源——她們面對的是同一個沒有真正愛情、充滿欺騙與輕佻的男人。她們兩人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正如那一樹不敗的梨花根本不存在一樣。可以說,女主人公用想象“來填補情感的真空,給她們關(guān)于自身的故事輸入虛假的意義”。[2]她不知道如何面對真正的現(xiàn)實生活。她的情感只飄蕩在純想象的、純虛擬的世界,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知如何容身。
在《毒藥》中,曼斯菲爾德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情感缺失、情感疏離的婚姻的本質(zhì)——毒藥?!懊刻彀l(fā)生多少毒害的罪行?難得有幾對結(jié)婚的夫婦他們彼此不互相毒害——夫妻們、情人們?!保?]202夫妻間是“陌生人”,彼此之間沒有感情、沒有信賴,甚至成為彼此的“毒藥”。“幸?!敝皇且环N幻覺,遙不可及。這無異于是對沒有真正情感的婚姻的最無情詛咒,也是對真摯情感的最熱切呼喚。正因為如此,曼斯菲爾德將愛情視為幸福的對立面,“愛情是世上唯一重要的東西,這種教條極其殘酷地阻礙了我們的發(fā)展。我們必須擺脫這一妖魔,擺脫之后就會得到幸福和自由的機會?!保?]曼斯菲爾德在這里提出了令現(xiàn)代人痛苦而又警醒的問題,正如有人認為曼斯菲爾德小說寫的是“葉子下面蠕動的蝸?!保?],即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的問題——一片新鮮完好的葉子后面,總會發(fā)現(xiàn)令人煩惱又無法避免的蝸牛。
曼斯菲爾德除了寫愛情婚姻和小人物的孤獨,還寫了許多表現(xiàn)階級隔膜的小說。她在作品中通過嶄新的視角,毫不留情地揭示出現(xiàn)實的悲涼。作為一個女性小說家,她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首屈一指。她指責伍爾夫在小說中略去戰(zhàn)爭的作法,認為這是一個靈魂在撒謊。她認為“我們的全部力量決定于我們是否面對現(xiàn)實。我是說毫不保留、毫無約束的面對現(xiàn)實。”[5]面對由于階級界限、階級分化而造成的情感喪失,并導致人的無情與冷酷,她在作品中一再地進行深刻揭露?!痘▓@茶會》中富有奢華的貴族之家對于死去窮人表示出的無邊的冷漠,就是曼斯菲爾德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揭示。然而,身為女性作家,她筆下的世界也有充滿細膩婉轉(zhuǎn)的一面,在無邊的冷漠中她描寫了一絲溫情,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于真摯情感的渴望、對于未受世俗污染的情感的贊美及呼喚。
在《花園茶會》中的蘿拉散發(fā)著這樣一種天真爛漫的情感之光。當搭帳篷的工人來時,她天真地拿著黃油面包出來與他們說話。她本想模仿母親的做作,努力板著臉,但是工人的隨和友好使她恢復了本來模樣。工人們絲毫沒有蘿拉所代表的貴族階級的虛偽做作,更多的則是純樸和美麗。當一個高個子工人彎著腰在捏薰衣草的嫩枝,輕輕聞著香味時,蘿拉覺得工人可愛得出奇,而她的貴族朋友只會和她跳舞,沒有這種天然的、純真的情感。她希望和質(zhì)樸可愛的工人們相處。她覺得“一切過錯都在那悖情背理的階級差別。在她這方面,她可沒有感覺到這種差別。一點也沒有,一絲一毫也沒有……”[1]3她與她的母親、姐姐之間的分歧根源在此。當聽到住在她附近的工人意外死亡時,她覺得茶會無論如何不能照計劃進行。因為她們不能用歡樂的茶會場面去刺傷別人的喪親之痛。對她來說,這是對他人情感的起碼尊重。但是她的力量太過渺小,根本不可能阻止茶會的正常進行,她的姐姐和母親認為她的想法簡直不可思議。在她姐姐和母親眼里,窮人的情感根本算不得情感,窮人的痛苦也不值得同情。雖然小蘿拉有著單純的情感關(guān)懷,有著善良的愿望。不過,她的愿望在本質(zhì)上也是短暫的,她不會堅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茶會按計劃進行,而她依然穿著漂亮的衣服在茶會上出盡風頭。就好像《洋娃娃的房子》里善良的凱濟婭,雖然因為同情凱爾維姐妹,把她們帶到家里來看她家的洋娃娃的房子,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她們的命運。
蘿拉在茶會結(jié)束后得以去看望死者。當她面對死者的尸體時卻產(chǎn)生了非常奇怪的感覺:
“一個年輕人躺在那里,正在酣睡——睡得這樣熟,這樣深,使得他遠遠離開了她們兩個。呵,這樣遙遠,這樣寧靜。他在夢鄉(xiāng)。永遠別叫醒他。他的頭陷在枕頭間,眼睛閉著,在合攏的眼皮下,什么也看不見。他把自己交給了夢?;▓@茶會,食物籃子,還有花邊衣服,這些和他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他離這一切都太遠了。他是奇妙的,美麗的。在他們歡笑著,音樂飄揚的時刻,這奇跡來到胡同里。幸?!腋!磺卸己?,那沉睡的面孔在說。原該如此,我滿意?!保?]17
愛似乎與死有互相依存的關(guān)系,只有體味過死,才能懂得愛。曼斯菲爾德筆下的和諧與幸福來得多么荒唐。這是一種與現(xiàn)實完全脫離、與真實完全脫離的美麗。曼斯菲爾德本人熱衷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她說:“這維系人心的、無法描述的藝術(shù)激情,有何可與之相比!還有什么更令人向往呢?”[5]她衷情于藝術(shù)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她特別敏銳、富有天賦,更因為藝術(shù)可以為她帶來一個遠離現(xiàn)實的理想王國,這個王國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繪制而讓它充滿光彩,陶醉在短暫的虛無的美麗中。然而這種美縱然再迷人,也絲毫無法減輕現(xiàn)實的苦惱。正如她自己所說“藝術(shù)家的工作不是去磨斧頭、去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強加于現(xiàn)存世界之上。藝術(shù)不意味著藝術(shù)家要把存在與藝術(shù)家的觀點調(diào)和為一體;藝術(shù)是試圖在這一世界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藝術(shù)家自己的世界?!保?]154
正如小說中貴族的小姐雖然有同情心,但也根本不可能真正了解貧民的生活與需要。一位正值壯年的男子撇下老婆和5個孩子撒手人寰,怎么可能安寧,怎么會感到幸福。他的死去帶給家里的痛苦和殘酷的生存問題也不是戴著漂亮帽子、穿著花邊衣服的貴族小姐施舍的一籃子食物所能解決的。貴族小姐的關(guān)心正如她自己所感覺到的,是那么不合時宜,那么刺眼,那么毫無意義。在《一杯茶》里,貴族小姐生活奢華無比,舍得用28個金幣買一個小盒子。當她的同情心突然地降臨到一個乞討女孩身上時,那種同情與施舍顯得那么令人難堪,同時毫無價值。她要帶乞討女回家,卻嚇得女孩子以為她要報警,同時又為她的舉動感到不解和疑惑,以至顫抖。這就是貴族女郎的同情心換來的結(jié)果。而她自己卻覺得她的用意是好的。哦,何止是好意呢。她還打算向這姑娘證明,生活中確實有怪事,神話里的好心仙女確實是有的,有錢人也有好心腸,女人家都是姐妹等。正是這位仙女把乞討女孩領(lǐng)回家后,不知道女孩已經(jīng)餓得快要暈倒,而是按貴族的生活習慣為女孩脫帽脫衣的禮儀羅嗦;她不知道女孩最需要的只是普通的食物,而是要拿白蘭地給女孩喝……然而這可憐的、毫無意義的同情心也止步于她丈夫夸獎女孩漂亮的一句戲語。當她在丈夫故意說乞討女漂亮后,她不加思考地、迅速地將其趕走,最后給女孩施舍錢物時左右掂量,拿了5張一英鎊的鈔票又放回兩張。她的施舍同她要買的28個金幣的盒子相比多么廉價、多么滑稽!
作為一個作家,曼斯菲爾德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使用一些現(xiàn)代派的手法,打破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客廳小說的沉悶氣氛,她是美麗和憂郁的守護者,揭示現(xiàn)代生活丑陋的外衣下潛藏的愛和美。1918年,她曾給自己定下理想,要表現(xiàn)這個世界最微妙和寧靜之美。而縱觀她的小說,在一種籠罩萬物的情感困境中,那種最微妙和寧靜的美麗無處可存。曼斯菲爾德只好讓它存在于虛無的幻覺中。她自己有時候陶醉于幻覺,覺得幻覺“比現(xiàn)實更真實、更詳盡更豐富。而且我相信這種幻覺可以持續(xù)到……那是無止境的?!保?]106正如《花園茶會》中的蘿拉所感覺到的虛妄、不可捉摸奇怪的美感與幸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毫無根據(jù)。
在她那短暫的人生里,她一直掙扎在復雜變幻的人際、貧病交加的處境和永遠的旅行里,只有寫作顯現(xiàn)出某種永恒和平靜。曼斯菲爾德通過作品、通過生活方式的選擇,努力尋求自己的精神家園,她被朋友們戲稱為“旅行小姐”。她的一生,就像一次漫長的旅行,永遠動蕩不安,不可捉摸?!拔沂钦l?”這是她終其一生在追尋的問題。為了找到統(tǒng)一穩(wěn)定完整的自我而奮斗,在紙上,她總是反復回到她那“孤獨女士”主題。作品中的世界就是她的一個夢幻天堂。旅行是她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逃避方式,而寫作則是她回歸理想王國的途徑。這種途徑同樣也是一種逃避,她對現(xiàn)實的丑陋絲毫沒有改變的信念,只是希望尋找到一種突如其來的、如夢如幻的寧靜。她本想要理清自己“亂七八糟的生活”,結(jié)果愈發(fā)棲身于無根無由的夢幻之中。沒有幸福,她可以想象出幸福;沒有朋友,她可以認為“人影、樹影是我的朋友”[5]41。這便是情感的力量,“情感則像火柴一樣,雖不能改變社會結(jié)構(gòu),左右社會發(fā)展,卻能使人在綿長的生命中看到光亮”[6],使人能夠在煩亂的現(xiàn)實中品味精神自由。
可以看出,曼斯菲爾德所追求、所執(zhí)著的寧靜幸福的世界無非是一個不許他人進入的心靈的花園,是一種空中樓閣。與她同時代的作家相比,曼斯菲爾德沒有哈代的救世精神,沒有伍爾夫令人溫暖的情感關(guān)懷,她筆下的情感生發(fā)的根源虛無飄渺,不是自然真實的發(fā)自心靈的情感,只是一種獨立于現(xiàn)實世界之上,是純粹想象的、剎那間的激情與感悟,絲毫沒有溫度和力量,根本不能給人真正的慰藉,更談不到拯救心靈,拯救世界。伍爾夫曾這樣評價曼斯菲爾德:
“事實上,她的頭腦是一片貧瘠之地,巖石上只覆蓋了一二英寸的薄薄一層土。我恐怕只好接受這一事實了。由于《幸?!菲荛L,原本可以挖掘得更深刻些,但曼斯菲爾德滿足于膚淺的機智,想象平庸乏味,缺少求知者的憧憬。盡管這種憧憬本身并不完美,她寫得很糟。其效果,要我說呢,我覺得她感覺遲鈍、缺乏情趣?!保?]1
伍爾夫這段尖刻的批評根源于她和曼斯菲爾德世界觀的不同。伍爾夫致力于挖掘能夠真正喚起生命、打動人心的情感關(guān)懷,而曼斯菲爾德執(zhí)著于尋找飄渺虛幻的情感歸依。“曼斯菲爾德的作品僅僅存在于歷史的邊緣?!保?]而勞倫斯則認為:“她的寫作精美動人,但并不偉大!”[8]本質(zhì)上講,曼斯菲爾德只希望能夠做到情感轉(zhuǎn)移、以逃避的方式來解決情感的困境。在她的墓志銘中引用了她喜歡的英國貴族霍特斯巴的一段話:“……但是我告訴你,傻瓜大人,我們從危險這刺叢中,折下了安全這朵鮮花。”危險的刺叢就是無法避免的情感困境,這朵鮮花正是不曾存在的虛無的夢幻。參考文獻:
[1] 曼斯菲爾德.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選[M].陳良廷,鄭啟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35.
[2]Sandley S.Katherine Mansfield’s“Glimpses”,in Katherine Mansfield:In From the Margin[M].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1994:88.
[3]Murry J.Journal of Katherine Mansfield[M].London:Constable,1928:36-73.
[4]Murry J.Katherine Mansfield and Other Literary Studies[M].London:Constable,1959:76.
[5] 曼斯菲爾德.曼斯菲爾德書信日記選[M].楊 陽,印京華,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97.
[6] 劉春芳.《到燈塔去》的情感拯救主題[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62-165.
[7]Dunbar,Pamela.Radical Mansfield:Double Discourse in Katherine Mansfield’s Short Stories[M].London:Macmillan,1997.
[8]Lawrence D H.The Letters of D H Lawrence[M].Bolt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1979:520.
Interpretation on Emotion in Mansfield’s Short Stories
ZHANG Jie1,LIU Chun-fang2
(1.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Law,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264006,China)
Through the minute depictions of the emotional world,Mansfield’s short stories profoundly demonstrate the emotional plight of modern people.Feelings of ordinary people are alienated from true emotion.When in the pursuit of love,people can not escape from the emotional plight.Among different classes there exists the emotional gap which is hard to cross.Facing the pervasive emotional plight,Mansfield tried to build a spiritual garden as a means of liberation,but ultimately it could only be proved a helpless escape.
Mansfield;emotion;escape
I106.4
A
1008-4339(2011)04-0376-05
2010-03-26.
張 潔(1973— ),女,博士,副教授.
劉春芳,acatcherinthery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