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冉
一個普通周末,把當當網聯合創(chuàng)始人李國慶徹底變成了一個新聞人物。同時火起來的還有所謂的負責當當上市承銷的摩根士丹利的“女員工”,昵稱“大摩女”。
這個世界上的確有“身份”這個無形的緊箍咒。國慶兄是熱愛文學的好中年,但不巧他同時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CEO,所以就有了麻煩。同樣,語出驚人的“大摩女”如果真的被查出是大摩的員工,我相信這種身份一定會很快成為過去時。
既然這件事不可避免地牽扯出企業(yè)與投行的關系,那么我就從這個角度簡單說幾句。
首先,投行對每一個客戶都應該心存感恩。反過來,企業(yè)對于每一個幫助過自己的機構和團隊也應該心存感恩。無論中間有多少爭執(zhí)和不愉快,過了就過了。大家合作得好就一直走下去,合作不好只是一夜情也行。生活里誰會對自己的一夜情說三道四啊。在微博上罵人不好,罵人家的父母更不好,罵人家家里的墻尤其不好。
廣義地講,企業(yè)(我指的是想做大的企業(yè))和投行是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狹義地講,具體到每一個企業(yè)和每一家投行,它們又是誰離開誰地球也照樣轉的關系。所以,對個體的自己要有清晰的認知—無論是企業(yè)還是投行,就是牛到比牛大叔還牛,你隨時也是可以不被需要的。也因此,除了掙錢之外,在合作和交往的過程中結交一些好朋友,踏踏實實做幾件對得起這些朋友、能夠幫助他們成就一番事業(yè)、若干年后想起來還能讓自己感到小驕傲一番的事情,比什么都強。
技術層面我只想說一句:投行給企業(yè)IPO定價這件事,在有些企業(yè)身上是科學,在另一些企業(yè)身上是藝術。但無論科學還是藝術,投行若有本事準確預測IPO首發(fā)當日的漲跌幅,也就肯定不用干投行了。如果你非要用市場來反過來檢驗投行,投行的定價幾乎永遠都是錯的,只不過有時大錯,有時小錯。
那些對大投行疑心重重的,下次可以考慮讓沒有利益沖突的本土投行提供一些獨立的意見。當然了,作為本土的新型投行,如果我們未來能夠從大摩、高盛等巨頭那里搶奪一些市場份額出來,一定是因為我們讓自己比大行更加貼心和中立的服務被客戶認可和需要了,而不是因為我們試圖成為誰在資本市場的代言人。我們長成這樣,就別想代言的事了??蛻粜枰氖钦\實、理性而有價值的服務,不是振臂高呼的義和團,哪怕是會說英文的義和團。
博客天下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