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從柱 吳秋芬
(1皖西學院 政法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2合肥師范學院 教育系,安徽 合肥 230061)
德國哲學家尼采 (Nietzsche,F(xiàn)redrich,Willhelm,1844—1900)的道德哲學是其豐厚的哲學思想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尼采的道德哲學研究,人們一直保持著足夠的興致,但是,對于深蘊于其道德哲學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意蘊似乎缺少專門研究的自覺。本文試對尼采的道德教育觀作簡要闡釋。
基督教道德教化批判是尼采道德批判的重要內(nèi)容。他稱自己為“第一位非道德論者”,[1]意在否定傳統(tǒng)意義上的“高尚的人”的道德和“基督教的道德”。尼采用道德的解釋論主張批判基督教道德,認為基督教道德不過是人對世界和人生所作的一種解釋、透視與虛構,不過是為生命意義生成所作的一種行動解釋,這就是道德價值的解釋性。[2]表面上看,基督教道德取得了“道德理想的勝利”,但事實上,它是通過“非道德手段”來實現(xiàn)的,具體表現(xiàn)在“道德的偽造”、“非道德的暴力”和“誹謗和謊言”[3]三個方面。
尼采肯定支配人行動的道德 “乃是非道德性的結果”,是被證明為“有效的生活方式,最后作為規(guī)律進入意識,成了主導……這是道德成為主宰的標志”。他批判這種基于功利實用的生活邏輯的道德說教是 “必然的謊話”,其有用性就在于“對生命的功利性”,在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為一種“保存原則”,保護“工具”,保護“平庸者”,保護“受苦人”,保護“低賤者”。[4]在此種意義上,概略地說,基督教道德必然演變?yōu)楸Wo人安于生存命運的工具,把保護弱者看成為保存自己的基礎。因為,正是這些弱者,才維護了基督教統(tǒng)治的合法性與強勢地位,沒有這些弱者,基督教道德也就失去了生活基礎和抑控生命力與生活秩序的教化意義。所以,在尼采看來,基督教道德實質(zhì)是非道德,是反自然、反生命的道德。
理性主義道德教化批判是尼采哲學批判的又一重要內(nèi)容,他認識到“理性的”是源于“邏輯的”,“邏輯的”又必然是“虛構的”,是對邏輯的迷信。尼采批判理性主義者借助于邏輯虛構制造出了“理性世界”,并被確認為是唯一真實的、合理性的,這樣,“現(xiàn)象世界”反而被認為是它的“摹本”了,是不真實的,靠不住的。尼采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骸斑壿媽Α鎸嵤澜纭奶摌嬍侨祟愖畲蟮闹e言?!痹谶壿嬏摌嫷牡赖麦w系里,因為道德法則不是根據(jù)生命的原則而定的,而是根據(jù)和生命原則相反的東西,被看作“既定”了的,所以,道德法則成了限制生命健康發(fā)展、禁錮本能、否定意志揚升與超越的東西,這就是“手段的類型被認為是目的的,生命及其權力的上升被貶默為手段,……否定生命,竟成了生命的目的,發(fā)展的目的!生命竟成了天大的蠢事”。[5]
尼采對理性主義道德教化的批判試圖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理性主義虛構是對傳統(tǒng)道德價值體系的虛構,整個理性世界都表現(xiàn)為一種價值設定,一切價值體系作為理性世界標準,都是邏輯的必然結果與虛構。
尼采還批判康德義務論道德。他認為,康德哲學所謂“善良意志”的普遍有效性,以及自覺地犧牲個體幸福、生命、利益以博得敬佩、敬畏和仰慕的道德價值,否定了人的真實存在,否定了生活的意義,是反自然人性的,必然導致生命力的衰竭。
總體上說,在尼采看來,傳統(tǒng)宗教神學的道德教化和理性主義道德教化在實質(zhì)上是一致的,都是一種解釋或虛構。
尼采的道德教育觀是關于道德與生命的教育哲學觀,生命觀是尼采道德教育思想的出發(fā)點。他重估一切傳統(tǒng)道德價值,提出以生命為基礎的超越傳統(tǒng)善惡道德價值標準的道德思想,賦予生命以道德教育意義。
尼采尖銳地批判道德對生命的反向作用,認識到:“道德會危害生命,危害對生命的享受,危害對生命的感激等;危害對生命的美化和崇敬,危害生命的認識,危害生命的發(fā)展。因為生命試圖使自身的最高現(xiàn)象同自身分裂?!保?]道德對生命的全面危害,是源于所謂的“崇高”美德脫離了生活的真實,與生命本身相分裂。
生命應該是自然的、超越苦難而至歡愉的,但是,基督教道德視自然生命以罪惡之源,追求生命的自然歡快被認為是罪惡。所以,需要基督教道德戒律作為人們必要的操守,成為悔過自新的行動準則?;浇虃鹘y(tǒng)道德迫使人們逃避生命,為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將自己變?yōu)槿鄙偕盍Φ娜?,離開生命的自然本性,尼采稱之為人的生命的“普遍化的零本能”。也就是說,通過輕蔑生命和對生命的麻木、遮蔽,讓生命本身造成生命力的衰退,尤其是價值創(chuàng)造力的衰弱。道德同生命相分裂,道德造成了對生命本能的壓制,生命力慢性鈍化、萎靡,人成了有病的人,這就是道德病。
尼采視傳統(tǒng)道德為教化、控制人們思想與行為的精神統(tǒng)治工具,是與生命意志相悖的、迷惑人和愚弄人的異己力量,其用心在于讓人們服從統(tǒng)治。他認為,在生命的意義上,基督教道德許諾一種隔世期待,其宗旨就是安慰人,叫人成為肉體的蔑視者,在現(xiàn)世中忘掉自己作為生命的存在,從而變成只知獻身和服從的工具。這是一種讓生命枯萎的道德,是一種侏儒的道德。因此,受這種道德教化支配的人,人性變得越來越怯弱、虛偽、平庸。
尼采強調(diào)道德教育要以生命為出發(fā)點,道德教育的生命思想基礎在他那里就是古希臘悲劇藝術中象征生命激情和本能的“酒神精神”與象征生命理性和自制的“日神精神”的統(tǒng)一精神,意在喚醒人類對生命的自然性、整體性、自由創(chuàng)造性或超越性的尊重。他的“超人”哲學極富生命氣息,呼喚對“大地”意義的忠實,為其生命道德教育觀確立了扎根生活現(xiàn)實的思想旨趣。
尼采的道德教育觀還提出了“自愛”的道德教育思想,視自愛為“健康的自私”。個體在自愛中生命力不斷強大,并讓他人學會自愛而走向強大,表現(xiàn)了“自私者”強大的生命力,生命因自愛而創(chuàng)造、而強大,是強大的自我的表現(xiàn)。[7]人們理當在享受、感激生命之時懷有內(nèi)心真誠的崇敬,表現(xiàn)出永不停歇的昂揚斗志和創(chuàng)造活力。生命的自然性、整體性、人性生成的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等應該成為生命本身。
“權力意志”是尼采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他認為,世界就是“權力意志”的生成過程,是生命價值生成與評價的原則和根據(jù)。尼采把“權力意志”看作是世界和生命的本質(zhì),認為生命在根本意義上是“權力意志”,以“權力意志”超越善惡的價值標準,體現(xiàn)了道德生命的自主性、生成性,即生命力走向強盛的自為性、過程性。尼采說:“什么是善?凡是增強我們?nèi)祟惲α扛械臇|西、力量的意志、力量本身都是善。什么是惡?凡是來自柔弱的東西都是惡。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力量增強、阻力被克服時的感覺?!保?]
尼采極其頌揚生命的道德自主,自主的道德是一種“權力意志”的道德,因其自身生命力的強大和豐盈,它表征著生命的上升路線,強調(diào)個體生命創(chuàng)造道德價值,并以生命的豐盈給予世界。自主的道德有兩個基本特征:創(chuàng)造和給予。創(chuàng)造,也就是“重估一切價值”,將一切已經(jīng)被認定、被遵守的價值拿到生命的強力面前,為其存在進行辯護。自主的道德作為創(chuàng)造的道德,同時也是給予的道德,是立足于自己生命力的豐盈的一種給予,體現(xiàn)在給事物命名的權利,也體現(xiàn)在對善惡的界定。生命力豐盈的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造價值也就是給予價值。
尼采對傳統(tǒng)道德教化的批判,在于“對道德價值本身的價值提出疑問”,[9]確立道德教育的新價值。他把“權力意志”作為生命價值賦予、生成與評價的哲學根據(jù),自然成為以生命作為出發(fā)點的道德教育的價值生成與評價的根據(jù)。在生命內(nèi)在激情與本能的支持下,人的道德教育的生活才真實自然而富有創(chuàng)造;在生命內(nèi)在激情與本能的支持下,道德教育在自由的生存舞蹈中超越傳統(tǒng)善惡價值標準?!皺嗔σ庵尽笔巧赖陆逃齼r值尋求、確立與評價的根據(jù)。
“成為你自己”是尼采人性思想的核心,在最現(xiàn)實的意義上,尼采提出“成為你自己”的生命活動目的和道德教育目的。
首先,“成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必須自我肯定,愛自己,忠實于自己,對自己負責,真誠地尋求人生的意義??隙ㄗ晕业奈ㄒ恍院筒豢商娲裕竺恳粋€人必須忠實于自己,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并真誠地立足于自己的生命去尋求人生的意義?!拔覀儽仨殲樽陨泶嬖诔袚康呢熑危覀円蚕氚缪菡莆沾嬖诘亩媸?,不允許存在如同一種空洞的偶然”。[10]“成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目的就是要每一個人能夠做生命的主人,賦予生命以積極的意義。
其次,“成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目的就是要求自我必須充分把握生命的可能性、自由的生成性,通過自我的否定、創(chuàng)造和肯定,實現(xiàn)生命的不斷超越攀升,展示生命自我的真實性、獨立性和獨特性。
因此,尼采的道德教育哲學,其教育價值與目標生成表現(xiàn)為自然的道德、自主的道德,同時又是自我的道德?!俺蔀槟阕约骸钡牡赖陆逃康膶崿F(xiàn)過程就是生命力不斷走向強盛的道德教育價值生成過程。個體只有將自己的原始生命本能升華為生命道德價值的創(chuàng)造力,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道德價值,給自己的生存賦予獨特的教育意義時,才算完成了自我超越意義上的“成為你自己”?!俺蔀槟阕约骸钡牡赖陆逃^程就是人生境界向駱駝到獅子到孩子的道德境界不斷提升過程。[11]個人在“成為你自己”的自由選擇和自我確認的自我道德教育過程中,面對現(xiàn)實的苦痛和生命的無意義,必須具有超越精神。尼采一再強調(diào),人是要超越自己的。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超人”作為一種人類精神的象征,所強調(diào)的就是人的自我超越精神。“人是應該被超越的”,“超人是大地的意義”。[12]自我的道德教育正是以這樣一種立足于大地的超越精神實現(xiàn)個體“成為你自己”。
尼采對基督教馴化的道德教育和理性主義道德教育所造成的人的奴性化、動物化而致生命力的退化的批判,有著深刻的思想與實踐意義。
尼采批判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不過是 “制造一個古代哲學家的稻草人”,[13]指出道德教育應該是“把人向高處訓育”,訓育“未來的地球主人——的道德”。道德教育所訓育的人的“生命意志應當強化”,而要實現(xiàn)這樣的道德教育目標,道德教育者必須是“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人”,具有“最高等的藝術家意志”,能夠從現(xiàn)實的一切道德教育的反面而追求“提高人”的“一種帶有相反意圖的道德”。[14]
尼采提出了道德教育過程中的“個別教育”思想,指出:“無論如何,最大的成就既不屬于試圖教育每一個人,也不屬于試圖教育特定的一幫人,而只屬于那首先試圖教育一個并且絕不離開他的目標左顧右盼者。上個世紀之所以優(yōu)于我們的世紀,正是因為它擁有如此之多受過個別教育的個人,以及同樣多的教育者,這些教育者把教育一個人當作他畢生工作?!蹦岵少澷p針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對癥下藥”的家庭教育方式,強調(diào)教育者要把教育一個人當作他們的畢生工作,在這些受過“個別教育的人”身上,讓道德教育取得明顯的效果。為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尼采指出傳統(tǒng)道德教育者所取得的成效相對不大的原因乃是“道德教育者的貪心”,即道德教育者“一下子要求太多”,“野心太大”,急于為“每一個人頒布規(guī)則”。[15]道德教育中的這種全體性是教育者的一種“貪心”,在尼采看來無法真正地實現(xiàn)。
尼采強調(diào)道德教育需要典范的教育價值。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虛偽和欺騙性,造成了對生命自然性的侵蝕、剝奪、平庸。理性主義的道德教育造成了對人的非理性的壓制,道德教育成為“訓育”,缺乏針對性,失去了精神創(chuàng)造,讓道德家的道德統(tǒng)治的全體性“貪心”和“野心”得到滿足,人們在這種教育中變得唯唯諾諾、碌碌無為。尼采感嘆:“沒有哪個時代更需要道德教育家,也沒有哪個時代更難找到他們?!彼?“找到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做教育家”,以“幫助人們超越時代的匱乏”,“教導人們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要保持純樸、誠實”,他就是具有 “誠實”、“快活”、“堅韌”的精神特征和能夠克服來自“孤獨”、“對真理的絕望”和 “道德與智性的僵化”的危險的人生哲學家——叔本華。[16]
后期,尼采認為道德教育家的最杰出代表是查拉圖斯特拉。查拉圖斯特拉以他的“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超人學說”和“偉大的健康”,擔當教導人類誕生“超人”的教育使命,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生命意義與價值的偉大創(chuàng)造。
[1][3][4][6]尼采著.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00,570-573,573,638.
[2]尼采.偶像的黃昏[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69.
[5]陳嘉明.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8.
[7]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50.
[8]尼采.尼采文集·權力意志卷[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292.
[9]尼采.道德的譜系[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2:6.
[10][16]尼采著.黃燎宇譯.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M].悲劇的誕生[M].南寧:漓江出版社,2002:215,220-235.
[11][12]尼采著.黃明嘉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M].南寧:漓江出版社,2000:18-19,18.
[13][14]尼采著.張念東,凌素心譯.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513,168.
[15]尼采著.田立年譯.曙光[M].南寧:漓江出版社,200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