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生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石龍博愛醫(yī)院心內科,廣東 東莞 523320
心力衰竭時機體血流動力學障礙及神經(jīng)傳導遞質過度激活,自90年代以來,醫(yī)學工作者開始通過神經(jīng)激素拮抗劑對其進行治療。以ACEI(或ARB)和β受體阻滯劑為基礎的治療理念的應用,大大地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1]。慢性心力衰竭時也存在心肌能量代謝的改變,在應用神經(jīng)激素拮抗劑的基礎上,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有望成為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然而慢性心衰患者是否存在微量營養(yǎng)素的缺乏,是否需要補充,都是亟待解決的課題。本研究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微量營養(yǎng)素含量情況進行調查,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6月~2011年6月因CHF入住筆者所在醫(yī)院心內科的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42~78歲,平均(63.9±7.1)歲,其中冠心病12例,擴張型心肌病1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4例,心臟瓣膜病3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推薦的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評定標準[2]。心功能分級為(按NYHA分級):心功能Ⅱ級11例,心功能Ⅲ級13例,心功能Ⅳ級18例。排除標準:腎功能不全、腦卒中、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心肌梗死、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疾病。健康體檢者42例,作為對照組,年齡40~75歲,平均(60.8±6.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理類型等特征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對照組均抽血檢查維生素B1、葉酸、吡哆醇、鋅等與心血管事件相關的危險因子。其中維生素B1檢測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葉酸檢測用化學發(fā)光法;吡哆醇檢測用化學發(fā)光法,鋅檢測用原子吸收法。
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發(fā)現(xiàn)維生素B1缺乏患者占33%,對照組為12%;葉酸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缺乏占42%,對照組為11%;吡哆醇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缺乏占45%,對照組為9%;鋅在慢性心衰中,缺乏占35%,對照組12%,兩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與對照組微量營養(yǎng)素測量結果比較
Hanninen等[3]通過臨床研究證明,33%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出現(xiàn)維生素B1缺乏,亦有臨床研究證明,與正常人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和心肌組織中其中一種微量營養(yǎng)素輔酶Q10水平明顯降低,且下降水平與心功能不全嚴重程度有相關性[4]。越來越多學者關注慢性心衰竭患者的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問題,且綜合眾多的臨床研究證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體內微量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葉酸、輔酶Q10、鋅等電解質等存在缺乏現(xiàn)象,本調查顯示,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微量營養(yǎng)素的缺乏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原因分析如下:①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機體機能減退,納食減少,行動不便,日光接觸少,均可能導致機體微量元素及營養(yǎng)素的缺乏與不均衡;②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因病情需要長期應用利尿劑,利尿劑對機體的營養(yǎng)素狀況有決定性的影響,襻利尿劑作用于腎小管升支,抑制鈉、鉀、氯的協(xié)同轉運,應用襻利尿劑可引起鈣、鎂、鉀、鋅、維生素(B1、B6、C)的缺乏。Ryan等發(fā)現(xiàn)用呋塞米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鎂、鉀、鋅水平下降。Brady等發(fā)現(xiàn),在接受襻利尿劑治療的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硫胺素缺乏和不足的發(fā)生率高達21%和25%。Mydlik等發(fā)現(xiàn)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靜脈注射20 mg呋塞米可增加小便中維生素C、維生素B6的排泄。保鉀利尿劑增加小便中鈣、鈉、鋅和葉酸的清除[5]。Hanze等報道氨苯蝶啶增加小便中鈣的清除,林曙光[5]研究發(fā)現(xiàn)氨苯蝶啶完全抑制小鼠空腸葉酸的吸收。利尿劑應用于心力衰竭治療已有40余年的歷史,是有效緩解急性發(fā)作癥狀的首選藥物。然而亦可產(chǎn)生各種不良反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利尿劑是導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丟失微量營養(yǎng)素的罪魁禍首,故對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長期應用利尿劑后,必須關注微量營養(yǎng)素狀況。
微量營養(yǎng)素的缺失可導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鉀、鎂、鋅等是維持正常心臟傳導功能和代謝的必需電解質,他們的缺失,會導致異常心電圖、心律失常、血小板聚集增強等,鋅缺失會導致過氧化不良和動脈壁較??;葉酸和吡哆醇在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5]。維生素B1輔助心臟能量的產(chǎn)生且有助于調節(jié)組織乳酸的生成,維生素B1缺乏能引起心力衰竭、肌肉痛、活動耐力下降。微量營養(yǎng)素的缺失產(chǎn)生的一些不良反應,往往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子。
20世紀90年代后,通過神經(jīng)遞質的拮抗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已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能否從能量代謝的角度進一步治療心衰呢?通過補充微量營養(yǎng)素是否能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取得進一步的療效呢?慢性心衰患者能否補足微量營養(yǎng)素?Harnstein等[6]研究顯示,3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呋塞米治療同時補足維生素B1(200 mg/d)或安慰劑,補充維生素B1組,左室的血分數(shù)增加17%,心功能明顯改善。Witte等研究30個慢性心衰患者[平均年齡(75.4±2.3)歲,左室的血分數(shù)(LVEF)≤25%],隨機,雙育分別服用含鈣、鎂、鋅、銅、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及輔酶Q10的膠囊和安慰劑9個月。隨訪中,發(fā)現(xiàn)藥物干預組左室容積減少,而安慰劑組無變化,干預組LVEF增加(5.3±1.4)%,安慰劑固無變化,服用微量營養(yǎng)素的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改善,而服用安慰劑組的患者略有降低[7]。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可以在標準慢性心衰患者治療的同時補充微量營養(yǎng)素,糾正能量代謝的缺陷和慢性心衰患者時輔助因子的缺乏,盡管這個治療策略還不成熟,評價微量營養(yǎng)素療效的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仍不足,但是這個治療慢性心衰患者的新方法確實值得進一步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特別是長期應用利尿劑的患者微量營養(yǎng)素值得關注,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可以適當予補充。
[1]Huntsa A, Abraham WT,Chin MH,et al. F ocused update ncorporated into the ACC/AHA 2005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nd management of hear failure in adult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AM College Cardiol,2009,53(3):el-e90.
[2]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8):7-23.
[3]Hanninen SA,Darling PB,Sole MJ,et al.The prevalence of thiamin deficienc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 failure[J].J Journal of Tue Amehran Colege of Cardiology,2006,47(3):354-361.
[4]Sinatra ST. Metabolic cardiology:an integrative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Altetn Ther Health Med,2009,159(6):44-52.
[5]林曙光.當代心臟病學新進展2011[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695-699.
[6]Harnstein ME,Berliner JI,Shan SJ,et al.Nopmalization of ejection fraction and resolution of symptoms in chronic severe heart failure is possible with modern medical therapy:clinical observations in II patients[J].AM J Ther,2008,15(7):206-213.
[7]雷小紅.徐業(yè)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29(1):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