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湖北 荊州43400)
患者,女,30歲。兩年前無明顯誘因發(fā)現腹部包塊,不伴畏寒、發(fā)熱、惡心、嘔吐。在當地未予處理,現來我院就診。既往有剖宮手術史,每月月經未見明顯異常。體檢:腹膨隆,可觸及中下腹部大小約10cm×20cm包塊,無明顯觸痛,未見胃腸型蠕動波,全腹無明顯壓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捫及腫大,肝腎區(qū)無叩擊痛,移動濁音(-),長鳴音6次/min,四肢脊柱未見畸形,肛門外生殖器未見異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門診陰超:子宮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左下腹實質性包塊。CT影像:中下腹巨大包塊,邊緣光整銳利,密度欠均勻,其內可見小片狀低密度影,占位效應明顯,周圍腸管明顯受壓向四周推舉,下緣達子宮底。膀胱及子宮大小、形態(tài)未見明顯特殊。診斷:中下腹巨大占位性病變,間質瘤待排,建議行進一步檢查排除其它。
手術探查腹腔:見子宮大小22cm×18cm,色澤紅潤,表面光滑,占據中腹部。雙側附件未見異常。
子宮平滑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在30歲以后的婦女中發(fā)病率可高達20%,不孕婦女更為常見,許多人無臨床癥狀,有的可出現月經過多,下腹不適,局部腫塊可引起壓迫癥狀。根據肌瘤在子宮生長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可分為子宮體肌瘤和子宮頸肌瘤。根據其與子宮壁的關系,子宮肌瘤的三種分型: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①肌壁間肌瘤:肌瘤位于子宮肌層內,周圍被正常的肌層包圍,肌瘤與肌壁間界限清楚。此類肌瘤最多見,占肌瘤總數的60%~70%。②漿膜下肌瘤:當子宮肌壁間肌瘤向子宮表面的漿膜層生長,以致肌瘤表面僅覆蓋著少許肌壁及漿膜層時稱為漿膜下肌瘤。該肌瘤占肌瘤總數的20%~30%。③粘膜下肌瘤:貼近于宮腔的肌壁間肌瘤,向子宮腔方向生長,表面被子宮內膜覆蓋。粘膜下肌瘤約占肌瘤總數的10%。影像學上所見子宮肌瘤多為肌壁間肌瘤,最主要特征有:①局部實質性腫塊,可呈分葉,突出子宮壁外;②軟組織包塊發(fā)生在子宮而使子宮變形或突向宮腔使其閉塞;③低密度影,形態(tài)不規(guī)則,是肌瘤發(fā)生退行性變的結果[1]。
結合本病例回顧性分析誤診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本病例發(fā)生部位為中腹部,邊緣光整銳利,界限清晰。其次,子宮的大小、形態(tài)清晰可見。第三,患者本身無任何婦科癥狀,僅有下腹部不適。而這恰恰與漿膜下型肌瘤臨床癥狀相符。漿膜下型肌瘤患者很少引起子宮出血及月經改變,無繼發(fā)貧血。第四,受常規(guī)思維束縛。我們日常工作中常見典型子宮肌瘤影像,而對少見外生漿膜下型肌瘤缺乏足夠認識?,F回顧性復習CT影像可見病灶下緣與宮底接觸密切不可分。通過以上分析,要求我們影像科醫(yī)生在今后工作中,不僅對常見病、多發(fā)病有足夠認識,對少見病也要加強學習,從細節(jié)著手,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1]曹丹慶,蔡祖龍.全身CT診斷學 [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