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豐,冉莉萍
(貴州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貴州貴陽,550001)
野生蔬菜的研究現(xiàn)狀
黃凱豐,冉莉萍
(貴州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貴州貴陽,550001)
從野生蔬菜的分類、利用價值等方面概述了其研究進展,同時對目前野生蔬菜開發(fā)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野生蔬菜;開發(fā)利用;研究進展
野生蔬菜是指自然生長、未經人工栽培,其根、莖、葉、花、果等器官可供食用的野生和半野生植物[1~2]或天然分布、自然生長、未經人工管理馴化、可作蔬菜食用的植物,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資源。中國民間食用野菜和以野菜防治疾病的歷史悠久,積累了許多野菜食用和藥用的經驗[3~4]。隨著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農業(yè)生產中化肥、農藥使用量的不斷增加,栽培蔬菜出現(xiàn)了品種退化、病蟲害嚴重及害蟲抗藥性增強、蔬菜中重金屬和有機有毒污染物殘留量逐漸增加等問題,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5]。與栽培蔬菜相比,野生蔬菜生長于自然環(huán)境中,具有抗逆性強、鮮嫩、營養(yǎng)保健價值高、無污染等優(yōu)點,因此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其市場需求量呈逐年快速增加的變化趨勢,價格也往往高于栽培蔬菜1倍以上。但是我國野菜的研究和開發(fā)利用工作起步晚,受限因素多,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從野菜資源的分類、野菜的特點、野菜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等方面出發(fā),探討了我國野生蔬菜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為我國野菜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部分參考依據。
我國地域遼闊,橫跨多個不同氣候區(qū),因此野生蔬菜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統(tǒng)計,我國共有野菜213科1 822種[5]。已有大量學者對野生蔬菜的分類進行了研究,文獻記載最早的是明朝朱棣的《救荒本草》,全書共記載野生蔬菜414種,按照草部(245種)、木部(80種)、米谷部(20種)、果部(23種)、菜部(46種)進行分類;除此之外,明代王罄的《野菜譜》也對野生蔬菜進行了分類[6]。當代王遂義等[7],朱立新[8],楊毅等[9],辛俊等[10]將野生蔬菜分為 7類:①根菜類:食用地下根,如牛蒡等;②莖菜類:以嫩莖為主要食用部位,如問荊等;③葉菜類:以嫩葉為主要食用部位,如益母草等;④花菜類:以花瓣、花薹、嫩花穗為食用部位,如野菊等;⑤果菜類:以果實、種子為主要食用部位,如枸杞等;⑥菌菜類:以菌類的子實體為食用部位;⑦全菜類:以全株或整個地上幼嫩部位為食用部位,如薺菜等。朱世東等[11]將安徽省的野生蔬菜分為食用菌類、藻類、地衣類、高等植物類。
野生蔬菜生長于自然環(huán)境之中,無污染,鮮嫩可口,風味獨特,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成分,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保健和藥用價值,被稱為“綠色食品”、“保健食品”,備受人們青睞。
野生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野菜中含有較多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和維生素C(抗壞血酸),這2種維生素是其他食物少有的。張鳳蘭等[12]對沙芥、斧翅沙芥、沙蔥、苦菜和甜苣等5種野生蔬菜的葉片進行了測定,發(fā)現(xiàn)其營養(yǎng)價值較高,且5種野生蔬菜的葉片中均含有17種氨基酸,品種間各營養(yǎng)成分存在明顯差異。楊暹等[13]對華南主要的8種野生蔬菜的基本營養(yǎng)成分作了研究,發(fā)現(xiàn)8種野生蔬菜的可食部分都含有較豐富的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和維生素C,且均含有鉀、磷、鈣等無機元素,品種間差異較大。周潔[14]對江蘇鹽城市的5種野生蔬菜可食用部位的營養(yǎng)成分及硝酸鹽含量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5種野生蔬菜中營養(yǎng)成分和各類維生素含量均高于普通栽培嫩莖葉花類蔬菜,富含鉀、鈉、鈣、鎂等礦質元素,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低于國際限量標準,食用安全。此外,目前野生蔬菜的營養(yǎng)成分研究已被拓展到養(yǎng)殖業(yè)和飼料工業(yè),通過飼料的選擇來增加動物的營養(yǎng)價值,是野菜另一個前景廣闊的應用方向。
許多野菜本身就是藥用植物,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除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外,有的還含有生物堿類、黃酮類、醌類、蒽類、糖苷、萜類等多種有效成分[15]。譚麗霞等[16]對魚腥草、野芹菜、馬齒莧、蒲公英4種野菜的藥用價值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其藥用價值均較高,值得進一步研究和開發(fā)利用。劉合民等[17]對邢臺地區(qū)19種優(yōu)等野菜的藥用價值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野菜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此外,如野韭菜、山藥等溫熱性野生蔬菜能治療和緩解寒涼性疾病,溫中散寒,補陽益氣,抑制衰老,增強肌體活力;鴨蔥、匙頭菜、水蔓菁、柳葉菜等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千屈菜可以用于治療腸炎、痢疾等疾?。卉嚽暗娜菁胺N子能利尿消腫、祛風除濕[18]。目前大部分藥用野菜已成為中草藥的來源,如車前、桔梗等,但是還有一大部分野菜的藥用價值不為人所知,值得進一步開發(fā)利用。
野生蔬菜營養(yǎng)保健價值和藥用價值高,因此國內國際市場需求量呈逐年快速增加的趨勢。目前,野生蔬菜的開發(fā)利用已成為蔬菜產銷發(fā)展中的熱點,開發(fā)利用的主要產品有保鮮菜、野菜干、小菜制品、罐頭制品、鹽漬品、野菜汁、速凍食品等。此外野生蔬菜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蔬菜開發(fā),彭小列等[19]指出絞股藍不僅可用于中藥材開發(fā),而且可將其作為植物性飼料添加劑來進行開發(fā)利用,周文美等[20]將蕨菜應用于多種風味休閑食品。王繼偉等[21]通過合理的工藝流程,將山胡蘿卜開發(fā)成高營養(yǎng)、低熱量、口感良好的綠色飲品。我國野生蔬菜分布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化學成分和藥用價值復雜多樣,具有良好的開發(fā)前景。
野生蔬菜的營養(yǎng)保健和藥用價值較高,國際國內的需求量較大。徐宏等[22]指出,目前野生蔬菜國內市場需求量已達300萬t,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其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利用前景,但是,我國野生蔬菜在開發(fā)利用過程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嚴重制約了野菜的產業(yè)化發(fā)展。
目前我國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fā)才剛剛起步,人們尚未重視山野菜開發(fā),基本上都是自采自食或零散銷售,且全國各地的野生蔬菜資源開發(fā)基本上都處于一個不平衡狀態(tài)。由于缺乏合理的保護措施,大量野生蔬菜資源遭到毀滅式的開發(fā),在群眾性采集過程中被嚴重破壞,這不利于山野菜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商品開發(fā)。
現(xiàn)階段,許多野生蔬菜多為農民自采自食或自銷,資源浪費較大。龍榮華等[23]對云南省野生蔬菜資源利用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在云南由于對大多數(shù)野生蔬菜沒有進行商品化批量采集或大面積人工栽培以及加工等開發(fā)利用,導致其利用率極低。徐宏等[22]同樣發(fā)現(xiàn),安徽省可食山野菜開發(fā)利用率僅為其資源的3%~5%,同時,由于野菜生長的特性及部分品種的耐貯性較差,在采集、貯藏、運輸過程中,也會造成較大的損失和浪費,降低其利用率。許良政等[24]對粵東北山區(qū)的野生蔬菜資源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野生蔬菜資源豐富,但目前被利用的種類不到10%,且多以湯料干菜進入市場。
我國野生蔬菜相關配套技術研究滯后,主要體現(xiàn)在加工技術、人工馴化栽培等方面。
①加工技術 目前我國的野菜加工主要采用自然干燥、熱風干燥、腌制品加工和軟罐頭加工等方面,但是由于現(xiàn)有野生蔬菜配套的加工設備相對落后,加工水平低,因此在加工的過程中,野生蔬菜的營養(yǎng)保健和藥用成分損失較大,導致最終產品的質量較差,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的野菜產品相比,缺乏市場競爭力。而且從我國出口的野生蔬菜產品,大多數(shù)只是初加工產品,只能作為國外發(fā)達國家的再加工原料。
②人工馴化栽培 目前雖然有部分野菜品種已經進行人工栽培,但是種類不多,特別是一些珍稀品種極少有人工栽培,而且引種和馴化栽培方法簡單。由于缺乏品種選育、雜交育種方面的研究,以及相關的栽培管理技術,導致部分品種失去了野生蔬菜的特點,也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此外,在野生蔬菜的開發(fā)利用過程中,由于缺乏采摘、保鮮、儲藏等相關研究,導致我國野菜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程度不夠,也缺乏相應的市場競爭力。
在開發(fā)利用野生蔬菜資源的同時,要做到保護和發(fā)展野生蔬菜資源。由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有計劃地對野生蔬菜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從而避免造成野生蔬菜資源的枯竭,同時實現(xiàn)野生蔬菜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據統(tǒng)計,我國野生蔬菜資源豐富,多達6 000余種,但是目前常被零星采食的野菜只有100多種,開發(fā)利用量僅占蘊藏量的5%左右,大量的野菜資源仍處于待開發(fā)利用狀態(tài),潛力巨大。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對野生蔬菜資源的利用率,挖掘尚未開發(fā)的野生蔬菜資源,提高花色品種;另一方面要利用高新技術,開展對野生蔬菜的綜合利用研究工作,最大化地提高野生蔬菜的利用率。
提高野生蔬菜精細加工水平,形成野生蔬菜的相關系列產品,包括野菜汁、野菜粉等;加大野生蔬菜深加工的廣度和深度,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野菜資源,比如從野菜中提取天然色素、香料、甜味劑等。根據野生蔬菜資源分布零散、具有一定地方性的特點,開發(fā)“名、優(yōu)、特、新、稀”產品,形成地方特色,與當?shù)氐穆糜萎a業(yè)相輔相成,全面增加野生蔬菜的附加值。
目前野生蔬菜的產量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開展人工栽培,提高產量和品質勢在必行。積極開展相關栽培技術研究,在保持野菜原有野性和野味的前提下,進行引種馴化、人工栽培,為野菜的集約化、產業(yè)化提供技術支持[25]。同時政府應該傾斜支持野生蔬菜的科技創(chuàng)新,增加對野生蔬菜科研和推廣的投入,利用現(xiàn)代高新技術,包括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對野生蔬菜資源進行綜合評價和改良利用,發(fā)掘具有特殊優(yōu)良性狀基因的資源,為蔬菜新品種的選育提供基礎[26]。
[1]關佩聰,羅冠英,劉厚誠.廣東野生蔬菜資源初步研究[J].長江蔬菜,1999(9):1-4.
[2]許良政,廖富林,賴萬年.野生蔬菜研究與開發(fā)的科學價值[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7):98-101.
[3]何川生.海南常見野生蔬菜簡介[J].熱帶作物科技,1995(3):64-67.
[4]常章富.野菜療法[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羅潔,楊衛(wèi)英,吳圣進,等.中國野生蔬菜資源研究和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J].廣西植物,1997,17(4):363-369.
[6]周自恒.中國的野菜[M].??冢耗虾3霭嫔纾?008.
[7]王遂義,高致明,田朝陽.野菜采集與加工[M].偃師: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8]朱立新.中國野菜開發(fā)與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9]楊毅,傅運生,王萬賢.野菜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10]辛俊,許世蛟,汪洋,等.江蘇省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布的野生蔬菜資源及開發(fā)利用建設[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8(6):285-286.
[11]朱世東,何云核.安徽省野生蔬菜資源的利用[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1995,22(2):160-163.
[12]張鳳蘭,楊忠仁,郝麗珍,等.5種野生蔬菜葉片營養(yǎng)成分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9,24(2):164-169.
[13]楊暹,郭巨先.華南主要野生蔬菜的基本營養(yǎng)成分及營養(yǎng)價值評價[J].食品科學,2002,23(11):121-125.
[14]周潔.鹽城市五種野生蔬菜營養(yǎng)成分及硝酸鹽含量分析[J].北方園藝,2009(11):78-80.
[15]雷蕾,張誼模,楊琦鳳,等.重慶、四川、貴州野生蔬菜資源考察收集[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8,21(4):1 054-1 058.
[16]譚麗霞,尹建國,馬玉榮.幾種食用藥用野菜中無機元素的測定及應用價值[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1999,20(5):51-53.
[17]劉合民,趙敏,邢紅霞.藥用野菜植物資源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2):2 701-2 702.
[18]衣艷君.山東省野生蔬菜資源及開發(fā)利用[J].淄博學院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00,2(4):89-91.
[19]彭小列,劉世彪.絞股藍是一種有開發(fā)前景的植物性飼料添加劑[J].飼料研究,2005(5):26-27.
[20]周文美,王文平.蕨菜系列休閑食品的開發(fā)[J].中國調味品,2002(12):7-9.
[21]王繼偉,趙全,葛英亮.山野菜保健飲品的開發(fā)與研究[J].食品科學,2006,27(12):950-952.
[22]徐宏,楊普,夏傳超,等.安徽省山野菜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0):2 106-2 107.
[23]龍榮華,李學林.云南野生蔬菜的開發(fā)利用[J].中國蔬菜,2000(5):33-36.
[24]許良政,廖富林.粵東北山區(qū)的野生蔬菜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2):2 690-2 694.
[25]曹國杰.河南太行山區(qū)野菜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及其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2):2 713-2 714.
[26]劉發(fā)萬,楊敏杰,鐘利,等.云南野生蔬菜資源分布特點及研究利用[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7,16(Z2):55-58.
Research Status of Wild Vegetable
HUANG Kaifeng,RAN Liping
(Institute of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School of Life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wild vegetable was set forth from the aspects of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wild vegetable and so on.Furthermore,the problem i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vegetable was discussed.Finally,the relative solve methods in wild vegetable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were pointed out.
Wild vegetable;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Progress
10.3865/j.issn.1001-3547.2011.04.003
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黔科合J字[2009]2108號),貴陽市科技局農業(yè)攻關項目([2010]筑科農合同字第1-農-01號),貴州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基金(2008)
黃凱豐(1979-),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蔬菜栽培,E-mail:hkf1979@163.com
冉莉萍(1991-),女,本科,研究方向為營養(yǎng)保健,E-mail:rlpcn@163.com
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