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根記
(河南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
曹根記
(河南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在長期普及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毛澤東一貫致力于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和實踐活動,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這些思想對中國革命和建設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內容豐富而深邃。本文以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內涵、基本要求以及基本途徑三個方面的探索為視角展開分析與探討,以期對我們現(xiàn)在以及今后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考。
毛澤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盡管毛澤東沒有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命題,但縱觀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的諸多論述和具體的實踐活動,可以發(fā)現(xiàn)他在一直不斷地從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活動,尤其是在他的著作和言行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時至今日仍然閃爍著歷史的光芒,投射出時代的氣息,對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然要求,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唯一途徑和根本方法。毛澤東對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就是他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xiàn)具體化、通俗化,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chuàng)造些新的東西”[1]??梢哉f,毛澤東把畢生的精力用于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之中,并在“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大眾化、馬克思主義要大眾化什么”等層面,進行了深刻而具體的探索,從而構建起獨具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首先,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大眾”原指參加軍旅或工役的多數(shù)人?,F(xiàn)代意義的“大眾”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指眾多的人,二是泛指民眾、群眾。所謂“化”,毛澤東指出,就是“徹頭徹尾徹里徹外”[2]841。所謂大眾化,就是“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3]534。毛澤東進一步指出:“什么叫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思想感情”要和“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2]851。所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shù)人理解掌握到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掌握的過程”[4]149。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命題,必須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這是在中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解決好的兩個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是毛澤東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第一次提出來的。他指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需解決的問題。”[3]534比如,在闡述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宗旨,毛澤東使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國化的語言,既簡潔明了,又通俗易懂;為了闡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指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保?]1004再比如,在闡述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來源于實踐的關系時,毛澤東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就得親口吃一吃。”[5]287這樣,毛澤東就把抽象化、系統(tǒng)化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轉化為中國化的語言形式。與此同時,也具有了大眾化的語言風格。從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認識和分析之中,我們可以明確知曉:要做到“徹頭徹尾徹里徹外”地將馬克思主義變成當代“中國的東西”,就必須解決和處理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的問題。中國化要求大眾化,然而中國化并不會自然而然地完成大眾化;大眾化促進中國化,但只有在堅持大眾化的實踐中,使群眾真正掌握理論,才能充分發(fā)揮和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中國化。
其次,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大眾化?實現(xiàn)大眾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封閉在文人書房中的學問,而是人民群眾實踐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它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認識、理解和掌握,才能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在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出理論的指導作用。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農(nóng)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而且經(jīng)濟和文化都比較落后。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展革命,必然會遇到許多特殊而又復雜的問題,只背誦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和照搬照抄外國經(jīng)驗,不可能解決好這些問題。而且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的思想文化,要使中國人民廣泛地接受它并使其在實踐中發(fā)揮指導作用,就必須尋求一種為中國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才能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边@兩大歷史任務。這就需要用中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和語言形式,通俗易懂地闡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內容、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要求。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才能被中國人民群眾掌握,才能在中國充滿生機和活力,并轉化成強大的物質力量。因此,毛澤東強調:“提高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為只有這種理論,才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指南針?!保?]264但是,“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fā)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2]858。毛澤東在這里所說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也唯有如此,才能夠使馬克思主義掌握中國人民群眾,最終引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偉大的勝利。
最后,馬克思主義要大眾化什么?馬克思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然而馬克思主義的許多方面又是系統(tǒng)的、抽象的,要想真正發(fā)揮出它強大的物質力量,就必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要求等化為大眾化的話語,實現(xiàn)其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在這方面,毛澤東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一是哲學領域的大眾化探索。毛澤東使用中國古代“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個典故,批評黨內一些同志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往往被眼前的的細微事情蒙蔽,而抓不住事物的本質和主流;他使用“千變萬化”這個典故,說明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變幻多端、紛繁復雜的,等等。毛澤東經(jīng)常使用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和語言形式,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進程,使中國人民逐漸認識、理解和掌握這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理論武器。二是歷史領域的大眾化探索。馬克思主義只有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毛澤東強調:“馬克思主義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chǎn)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chǎn)生自己的理論家,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保?]854“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如果每句話,包括馬克思的話,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7]42毛澤東正是在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推向新的階段,從而確保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的實效性。三是文化領域的大眾化探索。作為在西方文化和思維方式下形成的馬克思主義,要想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就必須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從“歐洲形式”變?yōu)椤爸袊问健?,最終實現(xiàn)其大眾化效果。比如: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無產(chǎn)階級專政理論,用人民民主專政來取代,從而具有中國化的風格和大眾化的語言;再比如,為了闡述馬克思主義暴力革命理論,毛澤東使用“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等等。這些通俗易懂的話語,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從深奧到通俗、從抽象到具體、從外在理論到內化為大眾精神信仰的一種轉變。這就要求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內容通俗化、表述形象化、宣傳普及化,等等。為此,毛澤東不僅從理論層面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而且也從實踐層面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要求進行了探索。他不但堅持自身的理論學習,還身體力行,積極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要求方面的探索,從而成為我們黨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偉大奠基者。
首先,內容形式要通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與民族的形式、民族的語言以及民族的情感結合起來,成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理論形式。毛澤東指出:“真想實行大眾化的人,那就要實地跟老百姓去學,否則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際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2]841。毛澤東指出,貼近廣大人民群眾并為之服務才能說是大眾化,否則只能是小眾化。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必須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體現(xiàn)出來。為此,就必須使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內容通俗化。因此,毛澤東明確指出:“為了做好我們的工作,各級黨委應該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yōu)槿罕娛掷锏募怃J武器?!保?]323可以說,毛澤東在這里所講的“群眾化”與大眾化是同義的,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則等內容,變成通俗易懂的形式,使馬克思主義變?yōu)槿罕娛掷锏募怃J武器。毛澤東對這方面的探索,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又是對中華民族的優(yōu)點和長處的發(fā)展和吸收,從而具有了民族的語言和形式,為中國人民所容易接受和理解,進而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表述方式要形象。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中,毛澤東比較注意用形象化的語言來對人民進行宣傳、教育。他既從中國古代的許多思想家、理論家那兒學習了許多有用的東西,并與馬克思主義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散發(fā)出新的光彩;又從人民群眾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運用許多民諺俗語,使馬克思主義具有群眾化、通俗化的特點和鮮明、生動的文學色彩。比如,針對無產(chǎn)階級政黨內部的矛盾、無產(chǎn)階級政黨內部的斗爭問題,他提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針對人民軍隊力量薄弱,敵對勢力強大的特點,他制定了“以一當十”、“以十當一”的偉大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指導思想。他用老子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來說明在分析問題時“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他用莊子哲學寓言的“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來說明在觀察事物時“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他用唐朝魏征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來說明調查情況、認識對象要全面和客觀;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錯誤,防止僵化”,等等。這些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解釋,在語言運用上,古語俗言,既生動形象,又通俗易懂,是一種完全中國化、民族化、大眾化的形式和風格。
最后,宣傳教育要普及。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以此來保證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和各項政治任務的完成。早在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后不久,毛澤東就親自深入到安源煤礦工人夜校,傳播馬克思主義,提高工人的革命覺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和彭湃等人就開辦農(nóng)民夜校,利用學習文化的形式對農(nóng)民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活動。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政治宣傳的普及鄉(xiāng)村,全是共產(chǎn)黨和農(nóng)民協(xié)會的功績。很簡單的一些標語、圖畫和演講,使得農(nóng)民如同每個都進過一下子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保?]35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延安整風運動,標志著馬克思列寧主義已經(jīng)開始在中國大地上生根成長,為黨的“七大”的召開準備了條件,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指出,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宣傳教育要“為團結官兵、團結軍民,團結友軍,瓦解敵軍,保證練兵、供給和作戰(zhàn)任務的完成而奮斗”[8]1175,對奪取全國勝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反復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yōu)槿罕娛种械匿J利武器。他指出:“對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水平,應當有共同的認識?!保?]261即使他在晚年錯誤地發(fā)動“文化大革命”,但仍然多次強調,人們尤其是黨的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學習馬列著作。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普及推廣,為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進程中,毛澤東不僅在解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要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也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途徑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堅持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習的“競賽”活動。這既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的基礎,也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人民群眾的前提。毛澤東指出:“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彼€指出:“我們的任務,是領導一個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進行空前的偉大的斗爭。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對于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并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保?]533因此,只有這項工作搞好了,才能夠做到用理論武裝群眾,才能夠保證我們黨的事業(yè)取得勝利。為了讓廣大干部群眾深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1938年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習的“競賽”活動。他說:“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的更多一點,更好一點?!保?]533毛澤東還多次以自己親身體會,強調閱讀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重要性。在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曾經(jīng)特別向大家推薦至少要讀五本書。后來他又指出,如果五本不夠,可以選十本。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說:“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讀通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9]261建國后,毛澤東對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5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他指出:“我們要作出計劃,組成這么一支強大的理論隊伍,有幾百萬人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即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反對各種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保?0]3951964年,毛澤東要求黨內高級干部,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擠出時間讀一些馬列的書,弄通馬克思主義。同年6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接班人。怎樣培養(yǎng)?第一條就是要使人們“懂得一些馬列主義,懂得多一些更好”??梢钥闯?,毛澤東始終認為,把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這項工作搞好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就比較順利了,黨的事業(yè)的勝利發(fā)展也就有了根本保證。
其次,堅持理論要和人民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xiàn)中國化和大眾化的過程。毛澤東把畢生的精力用于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實現(xiàn)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就是在中國如何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重視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5]292。這其中,如何“實行”起著關鍵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只有與人們的思想實際、人民關心的問題、人民接受思想教育的思想特點結合起來,貼近人民群眾的思路和語言,才能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毛澤東強調指出,我們的理論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與工農(nóng)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岸虺梢黄?,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語言。如果連群眾的語言都有許多不懂……你的一套大道理,群眾不賞識……群眾不買你的賬”,那么,革命的理論就不能掌握群眾,也就不能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一定要努力探討符合人民群眾的思想方法和接受方式。
最后,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是毛澤東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教訓,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決不是教條,而是最鮮活的實踐總結和提煉。因此,毛澤東指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R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實際產(chǎn)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保?]817“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保?]820馬克思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她“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作為一種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必須與實際相結合。然而,什么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呢?所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人只有在他們善于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于應用列寧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的學說,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chuàng)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lián)系”[5]111。為了進一步將這個原則闡述清晰,毛澤東將此比喻為“有的放矢”,也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箭”來射中國實際的“靶”。此外,毛澤東還賦予“實事求是”以新的含義,來充分說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含義。毛澤東就是這樣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將深刻的、抽象的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十七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7.
[5]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Mao Zedong’s Exploration of the Marxist Popularization
Cao Gen-ji
(School of Political and Law,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Henan,China)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rxist propaganda,Mao Zedong ha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and formed his own systematic ideology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The author analyzes Mao Zedong’s basic content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its basic requirements and basic approaches aiming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future Marxist popular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o Zedong;Marxism;popularization
A84
A
1673-9779(2011)02-0131-05
2011-01-11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任務項目 (10JD710030);2008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08YBA06)。
曹根記 (1968-)男,河南禹州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運用與發(fā)展研究。
E -mail:cgjo718@163.com
[責任編輯 王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