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般若
刻意曲解的語用分析
劉般若
重點分析存在于第一說話人話語當中的刻意曲解的觸發(fā)條件,刻意曲解的運行機制,以及交際者使用刻意曲解這一語用策略的語用功能。最后指出,刻意曲解的使用要受到社會語用等方面的制約,不能濫用,否則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刻意曲解;語用功能;分析;運行機制
刻意曲解是日常言語交際中一種特殊的語用策略。它是聽話人完全正確理解說話人的真實意圖,但卻有意利用某種特殊的語境和說話人話語中含糊的表達方式,歪曲說話人的話語意圖的語言行為。通過這種方式聽話人能夠?qū)崿F(xiàn)其交際目的,是一種特殊的語用策略。這里所討論的刻意曲解其實是指語言使用者所采取的一種語用策略。具體的就是指在言語交際中,聽話人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特殊交際目的,刻意利用語境和說話者的含糊、不確定的表達方式,有意歪曲對方的話語意圖,以便達到某種語言交際的特殊效果。例如:
(1)(警察局長讓警察小張到一戶人家做調(diào)查。女同事王玲也同小張一同在場。)
小張:局座,你得給我個伴吧?
局長:就讓小王跟你做個伴吧!
小張高興地跳得老高(對小王):嘿,你現(xiàn)在聽見了沒,局長要你做什么?
女警王玲悄悄地在小張的腿上狠狠掐了一下。(關(guān)璽華,《歸期》)
此例子中,局長的談話中“做個伴”原本是指局長讓王玲和小張共同到一戶人家調(diào)查一些情況,然而小張確故意把“做個伴”刻意曲解成“做伴侶”,用來達到一種幽默的交際效果。
人們在研究中,常常把刻意曲解和誤解這兩個概念混淆起來。很少有學(xué)者對這兩個概念進行過深入的比較和研究,很多學(xué)者都是在研究刻意曲解的時候略微提及誤解,或者相反。并且,在許多研究中,對兩者的界定也甚為模糊,并未明確區(qū)分兩者的異同。在言語交際中,當聽話人沒有正確理解說話人意欲傳達的意義時,誤解就會發(fā)生。Yus(1998)將誤解的定義歸納為:(1)聽話人沒有從在語境中把說話人要表達得意圖給予正確的解釋。(2)聽話人沒能處理并理解那些最佳的語境信息。這些信息常常由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滲透出來的,而不是事先就有的意圖。所以,誤解是無意識中的信息傳遞,這與刻意曲解中的聽話人有意識錯誤運用對方的話浯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再來看一則語言誤解的實例:
(2)(A、B是同同一個專業(yè)的學(xué)生。按往常慣例當天上午有一個報告)
A:你知道今天下午是誰做報告嗎?
B:誰?
A:我不知道,所以才要問問你呀?
B:哎,真的非常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以上A詢問是誰做的報告,而B回答的話語表明B無意中把A的詢問當作陳述事實,因此是B誤解了A的意圖,而并不是刻意曲解。
與誤解相比較而言,刻意曲解具有以下幾種顯著特點:(1)說話人已經(jīng)正確理解了對方話語的真實用意,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刻意曲解;(2)刻意曲解不僅表明說話人充分理解對方的話語,而且充分強調(diào)了說話人的主觀意向性,是說話人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意圖對語言使用的調(diào)控過程,是說話人故意而為之;(3)說話人以刻意曲解的方式來作為自己的一種交際策略,以便達到某種特殊的交際目的,不是隨意而為之。
我國的學(xué)者對刻意曲解的研究相對比較少,而且大多集中在誤解或歧義的研究。
1.刻意曲解的修辭學(xué)研究。
王希杰(1993)對曲解曾經(jīng)進行過研究與論述,他的研究從修辭學(xué)角度出發(fā),認為確解、誤解和曲解是刻意曲解的3個解碼結(jié)果;但是,誤解和曲解往往是解碼的偏離及失誤所造成的,誤解是聽話者錯誤的理解說話人的信息,無意而為之,或者是由話語的語境模糊被迫造成的,身不由己的;曲解是聽話者故意的,是為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王希杰,1993:230—231);適度多義句、雙關(guān)、確義句等都很有可能在不同的語境中被曲解或被誤解。此類論述對于我們?nèi)绾伟盐湛桃馇獾姆秶哂泻艽蟮膮⒖純r值。
2.刻意曲解的邏輯學(xué)研究。
王建華和徐思益在“語境歧義”的研究中,他們從不同角度研究探討曲解,認為:說話者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含義都是明白、確定的,然而由于聽話者可能受到上下文或周圍語境因素的影響,對其理解時往往產(chǎn)生歧解(包括誤解、理解和曲解)。但是,這兩位學(xué)者把“歧解”和“語境歧義”等同來看,這是非常不恰當?shù)?。這是因為歧義不僅是導(dǎo)致歧解的一個因素,而歧解又往往是理解的結(jié)果。在他們文章的論述中,并沒有明確地闡述誤解和刻意曲解的區(qū)別。王建華(1989)在研究歧義句時從邏輯學(xué)的角度闡述了語境歧義可能會引起“歧解”,但他對歧解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
3.刻意曲解的語用學(xué)研究。
在對“誤解”進行語用學(xué)研究時,宗世海(2000)曾對誤解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對“誤解”和“曲解”加以闡述,指出他們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現(xiàn)象,但他的研究僅限于誤解,并未對刻意曲解進行深刻的研究。Tzanne(2000)對“誤解”的研究中提到刻意曲解這一概念,認為刻意曲解與面子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也就是說話人通常利用刻意曲解來增強自己的面子、威脅對方的面子和保全面子。盡管她對刻意曲解的研究比以前的學(xué)者的研究更深入,但沒有把“誤解”和“刻意曲解”兩個不同的概念以及它們不同的運行機制加以區(qū)分。
不難看出,以上研究多從不同學(xué)科入手,并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探討、研究刻意曲解,但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首先,對刻意曲解沒有給出一個清晰的界定,這將會影響研究的深入,比如把誤導(dǎo)、誤解、曲解混為一談。其次,對刻意曲解的論述常常是討論誤解時附帶提到的,缺少對刻意曲解的專門研究,從而影響人們對刻意曲解的深入理解。
本文將就刻意曲解的可能性(觸發(fā)條件),刻意曲解的運行機制,刻意曲解的語用功能等三個問題驚醒討論。
刻意曲解的可能性(觸發(fā)條件)是指存在于第一說話人的言語中的,有可能引起第二說話人進行刻意曲解的語言因素??桃馇獾目赡苄灾饕袃蓚€:(1)存在于自然語言中的經(jīng)濟話語信息,他們使語言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得松散,形式復(fù)雜多變,并且邏輯關(guān)系混亂,這就使說話人能故意違反邏輯規(guī)則并抓住提可乘之機,進行刻意曲解;(2)自然語言中的話語具有不確定性,聽話者并可以給予有多種解釋,使自然語言的不確定性得以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就為第二說話人提供了刻意曲解的可能性即觸發(fā)條件。
1.經(jīng)濟的信息量。
根據(jù)Levinson(1987:401)會話原則中的信息原則,說話人總是要盡量遵循盡量少說原則,只要提供交際目的所需的最少量的語言信息,達到交際目的就可以。信息原則也規(guī)定聽話人需要遵循擴展準則,也就是聽話人總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擴充說話人所說話語的信息內(nèi)容,找出對自己有利的特定信息,直到認定這就是說話人所要表達的說話意圖。正因為說話人遵循極小量準則,提供經(jīng)濟的信息量,從而使聽話人在擴充信息時有機可乘,可以進行刻意誤解。例如:
(3)(There are two men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in the room.)
A:My wife doesn’t appreciate me.Does yours?
B:I wouldn’t know.I’ve never heard her mention your name.
在上述對話中,A遵循了極小量準則,盡可能少說:用“Does yours”來詢問聽話者B的妻子是否欣賞他。因為“Does your’s?”是省略句型,在上下文中我們既可以理解成“Does your wife appreciate you?”,也可以這樣理解為“Does your wife appreciate me?”。很顯然,A希望表達的是前者的意思,而B卻故意選擇后者的意思進行回答,說“我不知道,從來沒有聽到她提及起你”。通過這種刻意曲解手段,B刻意戲弄了他的同伴,以便實現(xiàn)交際中的幽默效果。
2.話語的不確定性。
除了說話人所提供的信息量過于經(jīng)濟以外,話語的不確定性因素也足以觸發(fā)聽話人的刻意曲解。本文將從活語內(nèi)容、語用用意和會話含意三個層面來闡述話語的不確定性是如何觸發(fā)刻意曲解的。
(1)話語內(nèi)容。
話語內(nèi)容就是指話語中被明確表達的部分??桃馇鈴脑捳Z內(nèi)容層面上來講又可分為命題意義和指稱意義兩個部分。
a.歧義話語。
在話語中,多義或者同音異形等現(xiàn)象可以使特定語境下人們對話語成分有多種不同的解釋,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從相近或類似的意義中給這些話語成分選擇恰當?shù)囊饬x時,聽話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取和說話人想要表達的完全相反的意義選項,即刻意曲解說話人的話語意義,從而實現(xiàn)傳達自己的意圖。
b.指示語。
指示語的曲解也包括在話語內(nèi)容的刻意曲解之內(nèi)。指示語往往與被指示的意義是分離的,同一指示語在不同的語境下會有不同的指稱意義。所以,聽話人在賦予指示語的指稱意義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當聽話人有意利用指示語和指稱意義的可分離性,把指示語解釋為與說話人的指稱意義不同的意義時,他就是刻意曲解指示語的指稱意義。
(2)語用用意。
我們分析了說話人(即第一說話入)的話語內(nèi)容是怎樣觸發(fā)聽話人(即第二說話人)的刻意曲解。除了話語內(nèi)容之外,說話人的語用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的不確定性也可以觸發(fā)聽話人的刻意曲解。語用用意主要是指包括拒絕、稱贊、抱怨、請求等的言語行為的意義,他們既可以通過直接方式來表達,也可以通過間接言語行為來表達。有時,對于同一個話語,聽話人可以在不同的語境情況下用來表達不同的語用用意,這就給聽話人提供了刻意曲解的可能性(觸發(fā)條件)。下面的例子給出了不確定的語用用意如何引發(fā)聽話人的刻意曲解。
(4)A:這件襯衫很漂亮,我非常喜歡,但只可惜我今天身上沒帶足夠的錢。
B:沒關(guān)系,襯衫多著呢!你可以下次再買。
在一般情況下,A所表達的的話語語用意義是“請你把錢借給我”,用來表示請求的語用用意。但因為A在這里婉轉(zhuǎn)表達自己的用意,沒有明確表達,所以就具有了不確定性。我們既可看作請求用意也可以看作是表述一個事實。因此,就給B提供了故意裝糊涂的機會,刻意曲解說話人A的語用意義,把A的請求語用用意當作一種事實的陳述,使B把比想借錢的意圖傳遞給說話者A,間接拒絕了A的借錢請求。
(3)會話含意。
與間接言語行為相類似,非規(guī)約性會話含意與說話人所用的單詞或詞語之間的關(guān)系是間接的,該含意以話語的明說的命題內(nèi)容為基礎(chǔ),但說話人所要表達的信息多于明說的內(nèi)容。這里的會話含意指除言語行為之外的那些間接表達的說話人的意圖,聽話人常常需要經(jīng)過推理才能而獲取(Sperber&Wilson,1986/1 995)。會話含意并不是直白地表達出來的,這就給聽話人有機會進行刻意曲解。如:
(5)(The girl having dated for several monthes with the boy wants the boy to marry her.But the boy hasn’t the idea to marry at present)
G:My darling,I want to dance like this forever.
B:Don’t you ever want to improve?
這個女孩很想嫁給這個男孩,因害羞而不直接表達男孩現(xiàn)在就娶她,于是她就通過利用會話含意使真實用意隱含起來,讓男方去推斷她的意圖。女孩的“真想這樣永遠跳下去”要表達的真實會話含意是“真想和你結(jié)婚”。根據(jù)雙方交往的情況,對方很容易推斷出女孩的真實會話含意。而因為對方不想馬上結(jié)婚,并給予她承諾,又不好直接回絕,于是選用了刻意曲解的策略,故意把女孩的會話含意曲解為“真想按這種跳舞方式一直跳”。
1.有意違反同一律。
同一律既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也是思維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斷,是客觀事物在人們大腦中的反映。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始終要與思想自身保持同一,在使用概念和判斷方面,也必須保持同一,不能任意變換、轉(zhuǎn)移。但在自然會話過程中,說話者通常利用有意違反同一律,來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其實,刻意曲解就是說話者故意違反同一律而產(chǎn)生的。
(1)有意混淆同一詞語表達的不同概念。
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概念,交際者為了達到某種交際的特殊目的往往故意加以解釋和混淆,使事物之間的界限模糊,從而違反了同一律。
(2)故意曲解約定俗成概念的含義。
在一定意義下使用某個概念這是同一律的邏輯要求決定的,應(yīng)該使用它的同一意義。對于在概念上有意識地違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現(xiàn)的邏輯錯誤,邏輯上稱 之為“偷換概念””,其特征是有意地不明確某個概念的含義,進而對這個概念塞進新的含義,隨意轉(zhuǎn)換概念的內(nèi)容,或互相混淆不同的概念。在交際中人們常常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概念進行交流,但有時人們往往有意違反這樣的同一律,以達到特定的交際效果。
(3)故意轉(zhuǎn)移話題重點或偷換論題。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如果以一個似是而非的論題來代替原來的論題,就會產(chǎn)生“混淆論題”的邏輯錯誤。“混淆論題”的邏輯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限制下,同一命題所陳述的內(nèi)容完全可能是不相同的?;蛘哒f同一命題所能陳述的內(nèi)容,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限制下,完全可能是不唯一的。日常交際中,為了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說話人會故意在判斷方面違反同一律,故意轉(zhuǎn)移話語所強調(diào)的重點或偷換論題。這時候說話人所針對的論題包含在對方的話語之中,但不是所說的重點,是附帶提及的。當偷換論題時,說話者所表達的內(nèi)容在對方的話語中往往沒有提及到,是對方尋找到其中的關(guān)聯(lián)點,從而偷換了論題。
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刻意曲解是對同一律的有意違反,但這并不表明違反了同一律就使刻意曲解缺少邏輯性,而刻意曲解是符合一定的會話邏輯。
2.脫離語境。
說話者除了利用故意違反同一律進行刻意曲解說話者的用意外,還常常通過改變或脫離語境(上下文環(huán)境以及非語言的知識,包括說話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交際對象等)來實現(xiàn)刻意曲解。言語交際要順利的進行,必須通過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實現(xiàn),要確定某句話的含義就要與結(jié)合某種特定的語境。說話者的話語用意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是確定的,但聽話者常常通過脫離特定的語境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來刻意曲解說話者的意圖,來曲解說話人希望表達的意義。
另外,在不同語境中同一話語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甚至可能是相反的意義。在刻意曲解時,聽話者常常通過故意改變某話語的特定語境方式來達到歪曲對方用意的目的。如:
(6)(某重點大學(xué)的醫(yī)學(xué)學(xué)生進行兒科期中考試。)
教師:“請簡要介紹一下母乳喂養(yǎng)嬰兒的優(yōu)點?!?/p>
學(xué)生:“便于攜帶?!?/p>
就“母乳喂養(yǎng)嬰兒的優(yōu)點”而言,如果從日常生活的語境來說,回答“便于攜帶”也是說得通的。但在醫(yī)學(xué)談?wù)撝?,只能從母乳的營養(yǎng)特點、免疫功能等方面進行論述才算正確。例中的學(xué)生故意改變了特定的語境,來為自己相關(guān)知識的儲備不足進行狡辯。
當說話人通過刻意曲解,脫離或改變語境時,不是隨意而為之,而是與當前的交際語境密切聯(lián)系的。
說話人等交際主體在作出語言選擇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jù)語境和交際目的的需要,去協(xié)商、選擇和調(diào)整語言策略??桃馇庾鳛槌R姷囊环N語用策略就是說話人根據(jù)特定的交際需要而如何進行選擇的語言策略。下面將討論說話人如何有意識地利用曲解這一語用策略,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特定的語用功能。
1.營造幽默功效。
通過上下文利用刻意曲解,可以在熟人或朋友中間營造幽默的交際效果。如:
(6)(A asks his friend B why his visit to Beijing.)
A:What brought you from Yunnan to Beijing?
B:A Train.
通過問話“what brought you from Yunnan to Beijing”,A的目的是想知道朋友B為什么來北京。然而,B卻根據(jù)字面意義去解釋對方的話語,回應(yīng)說“是火車(帶我來的)”,和他的朋友逗趣,這樣就營造了一種很幽默的效果。
2.保全面子,抵御侮辱。
人們在面對無理的詰難和侮辱時,當聽話人感到面子可能受到一定的威脅時,就常常使用刻意曲解來維護自己的面子。如:
(7)A:你還以為你究竟是什么人呢?
B:明擺著嘛,我是,你難道不是嗎?
顯然,A明顯威脅到B的面子。B面對這樣的刁難,為了抵御侮辱,刻意曲解了A的話語用意,通過巧妙的回“你難道不是嗎?”,把對方置于尷尬之中,保全了自己的面子。
3.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
在與陌生人交往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一方不愿合作與自己合作使交際難以進行,陷入僵局時,通過說話者使用刻意曲解往往可以打破僵局,以此來建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4.調(diào)和沖突。
在交往的過程中,沖突如果發(fā)生,通過使用刻意曲解策略可以調(diào)和沖突,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如:
(8)“Is social equality permitted:here?Boy,”shouted the lady to a man showing people to their seats,“this is social equality.”“No,madam,this is Beathoven's music”(W.E.B.Du Bois,On being crazy)
白族婦女不喜歡黑人坐在她旁邊聽音樂會,與黑人發(fā)生了沖突,于是請來引座員評理。她的問話“Is social equality permitted here?”(你們這里搞社會平等嗎?)明顯表示對黑人坐在她旁邊聽音樂的不滿。但是,服務(wù)員卻雙方都不得罪,既不能幫黑人指責(zé)白人婦女在搞種族歧視,也要顧及白人婦女的面子。面對沖突他使用刻意曲解的策略,故意把白人婦女的問話曲解為正在上演的劇目。所以他回答說“不,女士,這里是貝多芬音樂會”,意思是“這里是音樂會,不管什么社會平等”。
5.擺脫困境。
當交際遇到麻煩可能會導(dǎo)致不利于自己的后果時,通過使用刻意曲解策略可以避免麻煩,擺脫困境。例如:
(9)(小王報告結(jié)束后,同事問她)
同事: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這個公司不適合你,你啥時候走?
小王:結(jié)束就走,明天一定還要來上班。
小王同問的“走”是指“跳槽”的意思——辭職。作為一名公司的職員,小王不可能在正式會議上隨便流露自己跳槽的想法,但也不能指責(zé)同事別有用心的提問。因此小王使用了刻意曲解,把同事的“走”理解成“回家”,從而擺脫了不必要的困境并避免直接回答可能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
我們上面所涉及到的刻意曲解的語用功能是其積極的方面,它既可以使得語言更加豐富多彩生動但又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度”,一旦超過了度的限制,情況往往就會從積極有益的一方面轉(zhuǎn)向消極的一面。如果過度地、任意地使用刻意曲解策略就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效果。在沒有考慮制約條件和使用的技巧、想達到嘩眾取寵的或庸俗的目的,就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并對語言健康造成損害和污染。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2]Yule,G.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傅紅秀.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刻意曲解的認知語用解釋[J].湖北第二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09).
[4]秦婷婷.刻意曲解的語用分析[J].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2010(09).
[5]叢日珍.論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刻意曲解觸發(fā)條件的詮釋作用[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07(1).
[6]付萍.從言語調(diào)解理論角度看刻意曲解[J].湖北經(jīng)濟學(xué)院學(xué)報,2007(7).
[7]何自然.語用學(xué)新解(導(dǎo)讀)[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0.
[8]何自然,申智奇.刻意曲解的語用研究[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4(3).
[9]錢冠連,霍永壽.語用學(xué)詮釋[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3.
[10]孫亞.也談刻意曲解[J].外語研究,2005(2).
[11]謝麗.曲解的語用功能[J].湖北經(jīng)濟學(xué)院學(xué)報,2008(10).
Pragmatic Analysis on 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
Liu Banruo
By the analysis of the triggercondition of misinterpretation made by the first speaker,the paper tires to elaborate that the use of misinterpretation is restricted by the social pragmatic function.The strategy of mis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used properly ,or the it would result in a negative effects in the communication.
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pragmatic function;analysis;operating mechanism
H03
A
1672-6758(2011)12-0124-4
劉般若,碩士,副教授,蘭州商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甘肅,蘭州。郵政編碼:730020
Class No.:H03Document Mark:A
(責(zé)任編輯:蔡雪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