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慧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法律系,廣東 中山 528402)
讓理想照進現(xiàn)實:獨立學院法律診所教育模式初探
黎志慧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法律系,廣東 中山 528402)
傳統(tǒng)的法律實踐教學模式存在不可彌補的缺憾。獨立學院要揚長避短,進行錯位競爭,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致力于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法律人才。法律診所教育模式對培養(yǎng)應用型法律人才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場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
法律診所;法律實踐教學;獨立學院
如何把法學理論和現(xiàn)實司法實踐結合在一起?如何在法學理論教學中貫徹實踐的技巧?如何給瑣碎庸俗的法律實踐注入公平正義的靈魂?如何避免法學課堂充滿“中聽不中用”的理論灌輸,面對現(xiàn)實卻蒼白無力,最終學生慨嘆“百無一用是書生”?如何避免法律人成為一個庸俗法律匠人,僅僅把法律作為一個謀生的工具,從而使往日的道德理想失落,最終“讀書總為稻粱謀”?這是每一個關心中國法學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常常思考的問題。對于獨立學院而言,這些問題顯得尤為迫切。法律診所教育模式的興起,以及它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確實如同一陣及時的春雨,一縷沁人的春風,為解答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切入點。
傳統(tǒng)法律教育模式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側重于理論的灌輸,從教材到教材,從理論到理論,往往缺乏現(xiàn)實的生活感。對于一個剛剛走出中學校門的青年人來說,他們缺乏對生活的理解。而法律往往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活,是極其抽象化的生活的精確表達,年輕人卻由于生活閱歷的缺乏而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法律。同時,由于沒有相關的生活背景知識,學生們往往對法律的學習顯得非常被動和表層化。
即便是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法學教育模式也有不少值得檢討的問題。傳統(tǒng)的法律實踐教學往往包括演講和辯論、案例教學法的課堂運用、法律咨詢、邀請司法實務人員開講座和進行交流、參觀看守所和監(jiān)獄、旁聽法庭庭審。應當承認,這些不同形式的法律實踐教育模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促進了中國法學教育的進步,然而,我們也應當看到它們不同程度存在著不可彌補的缺憾。法律診所教育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法律實踐教學形式,它恰恰能夠彌補以往傳統(tǒng)法律實踐教學模式的缺憾。
首先,演講和辯論往往帶有表演性,更多訓練的是學生法律以外的語言技巧。雖然這種技巧對于一個法律人來說不可或缺,然而它畢竟不是一種專業(yè)能力的訓練。我們往往看到不少巧舌如簧的辯論隊員,在面對真實的法律案例時束手無策,啞口無言。
其次,案例教學法雖然可以在課堂上大面積運用,但是它仍然不同于法律診所教育。因為案例教學法里的案例,更多的是一種事后的概括和加工,更多的帶有人工改造的“痕跡”,它的語言是高度概括和濃縮的,不是天然的“原生態(tài)”下的現(xiàn)實生活本身。
最后,無論是法律咨詢,還是邀請司法實務人員進行交流、參觀看守所和監(jiān)獄、旁聽法庭庭審,都具有不確定性,很難常態(tài)化、制度化。法律咨詢雖然有助于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但是卻往往停留在語言的解答,并不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它本質上是一種“淺層法律援助”,這種法律幫助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法律咨詢并不能夠深入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法律理論解決現(xiàn)實生活難題的能力。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警察、公證員等司法實務人員到高校來進行交流,無疑有助于學生從側面了解司法機關的實務和真實情況,然而,他們畢竟不是高等教育體制內的成員,他們也不能持久地常態(tài)化地與法學專業(yè)學生進行過多的交流。因此,長期以來,法學教學長期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的“兩張皮”現(xiàn)象。
目前國內重點大學法學院的法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往往定位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寬口徑法學精英,他們往往理論性較強,具備進一步進行理論研究的能力。然而,獨立學院的學生的高考成績往往與重點大學有一定差距,他們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往往有差距。在學習的自覺性,在抽象的理論思考和研究能力上,多數(shù)的獨立學院學生趕不上國內重點大學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因此,我們要揚長避短,進行錯位競爭,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我們要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法律人才,法律診所教育能夠很好的滿足這一點。
法律診所教育,是教師指導學生在法律診所中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診斷案件所涉計的法律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法律對策,進而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實踐性教學方式。[1]從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的高校來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內設式診所教育”。法律診所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為當事人服務。另一種是“外置式的診所教育”。學生在法學院以外的機構由非教師指導進行法律服務。不管是內設式診所教育,還是外置式的診所教育,都對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
首先,法律診所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 “現(xiàn)場感”。這是以往任何一種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無法做到的。學生在診所里接觸到的都是活生生的案例,他們無法預測事情的結果,或者說,他們的努力付出是最終事實結果形成因素的一部分,他們是對結果產生重要影響的力量,這樣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責任感。他們無法先入為主地知道案件的發(fā)展,這種好奇心會驅動他們去探索事情發(fā)展的可能性。由于所有的經歷對于他們來說,都往往是第一次,這對一個還在校的大學生來說,會對他們法律素養(yǎng)的形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診所式教學也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他們會以超出課堂百倍的注意力來處理面臨的法律問題。[2]
其次,法律診所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法律診所教育往往意味著一個小的團隊參與到案件的具體處理中,這無形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的責任感,這對于獨立學院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在法律診所里,小組成員之間需要對案件進行評估,需要分工,需要找資料,尋找證人和證據(jù),為出庭做準備。同時,在法律診所里,他們需要面對不可預測的當事人,需要良好的反應和溝通能力,較佳的口才表達能力,較好的理解和傾聽能力。他們必須學會傾聽,學會忍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們的法律實踐綜合能力得以升華。
最后,法律診所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應用能力。過去的法律實踐教學都無法十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法律診所教育卻是能夠把學生對法律理論的理解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和深度。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很難想象,一個缺乏實踐的所謂法律理論人才,會是一個合格的法律人。我們也同樣很難想象,一個缺乏理論素養(yǎng)的所謂法律匠人,會是一個優(yōu)秀的法律人。理論和實踐兩者是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的。法律診所教育,既讓理論有了用武之地,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和理解;也讓實踐得到理論的指引,使學生受到的不僅僅是現(xiàn)實的教育,他們會認識到,在赤裸裸的現(xiàn)實背后,有更為深邃的理論內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在課堂對案件的剖析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案情進行梳理;在課后的庭審前準備環(huán)節(jié),他們需要為學生的出庭進行點撥,出謀劃策;在庭審后的評估上,他們需要對學生最后的表現(xiàn)和綜合效果進行有效和準確的評價。這些無疑對學生綜合運用理論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提升產生重要作用。
每一個新生事物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看到,目前法律診所教育在中國的發(fā)展也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然而,我們絕不應因目前存在的問題而否定法律診所教育的作用。促進法律診所教育在中國的健康成長,為法律診所的發(fā)展掃清制度性的障礙,是每一個關心中國法律實踐人才培養(yǎng)的有識之士的當務之急。
[1]劉加良,劉曉雯,張金玲.法律診所教育研究[J].山東大學法律評論,2007(5).
[2]喻紅粉.診所式教學方法在高校法學教育中的推廣運用[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G420
A
1005-1554(2011)04-0097-02
2011-09-13
黎志慧(1979-),男,廣東湛江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法律系講師,中山大學刑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刑事法學、法學教育。
本文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質量工程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ZL-GC2009JXTD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