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邏輯經驗主義的形而上學基礎

2011-04-12 11:44:16孟建偉
山東社會科學 2011年12期
關鍵詞:經驗主義邏輯哲學

郝 苑 孟建偉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北京 100049)

邏輯經驗主義的形而上學基礎

郝 苑 孟建偉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北京 100049)

邏輯經驗主義雖以激進的反形而上學著稱,然而,不僅邏輯經驗主義清除形而上學的方法預設了邏輯原子論的形而上學,而且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哲學和語言哲學實質上也不得不奠基于實在論的形而上學。對邏輯經驗主義形而上學基礎的反思表明,科學哲學若刻意回避形而上學問題,難免陷入唯我論等悖謬的形而上學立場。若能合理吸收修正的形而上學所蘊含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理性,科學哲學必將更為有力地推動科學與人文的共同發(fā)展。

邏輯經驗主義;形而上學;科學實在論;實踐理性

有關世界的存在問題,在西方形而上學傳統(tǒng)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形而上學有關世界存在的論述,可以歸結為外部世界的客觀實在性問題。傳統(tǒng)西方哲學有關世界實在性的爭論,構成了唯心論與唯物論的基本沖突。早期邏輯經驗主義者整體傾向于將有關世界的存在問題歸為無意義的形而上學。在他們看來,唯心論與唯物論有關外部世界實在性的理論分歧表面看似尖銳,但若涉及具體的常識和科學實踐問題,兩者并沒有根本的分歧。比如,唯心論者雖然否認外部世界獨立于心靈的實在性,但是,他絕不會將原子與有關飛馬的想象視為具有同等客觀實在性的事物;唯物論者雖然否認主觀意識可以脫離物質而存在,但他絕不會主張僅靠電子就能構造出疼痛的感覺,因而在現實生活中唯物論者也不會否認感覺的真實性。①Moritz Schlick:Philosophical Papers Vol.Ⅱ(1925-1936),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9,p.509.既然有關世界實在性的不同形而上學體系在科學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并沒有產生實際的差異,邏輯經驗主義就主張根據思維經濟原則,將沒有實際差別的諸多形而上學理論從哲學中清除出去。

然而,隨著邏輯經驗主義的發(fā)展,它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有關外部世界實在性問題的困擾??柤{普的《世界的邏輯構造》堪稱邏輯經驗主義早期知識論的扛鼎之作,他在該書中試圖以現象主義的語言,重構一個按照等級順序排列起來的知識概念系統(tǒng)。盡管卡爾納普極力強調他的現象主義僅具有方法論的意義,構造系統(tǒng)的現象主義語言也只表示認識與邏輯的關系,并沒有斷言只存在現象主義語言斷定的實體,因而在本體論上是中立的。②魯道夫·卡爾納普:《世界的邏輯構造》,陳啟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頁。但是,他的“方法論上的唯我主義”仍然遭到劉易斯等哲學家的攻擊。他們認為,這種方法論的唯我主義并不能完全克服邏輯經驗主義在哲學上的“自我中心的困境”。

為了避免“自我中心的悖論”,邏輯經驗主義者不得不在理論上作出相應的澄清與修正,甚至弱化了原本激進的反形而上學立場??柤{普表示,若用語言談論新對象時,往往需要引入一套新的話語模式,而支配新話語模式的規(guī)則被稱為正在談論的新對象的“語言框架”。依據形而上學與語言框架的關系,可將其區(qū)分為兩種有關存在的問題:第一種涉及某些對象在既定語言框架內的存在問題,即“內部問題”;第二種涉及整個對象系統(tǒng)的存在或實在性問題,即“外部問題”。卡爾納普主張,內部問題由于成功地將對象的存在追溯至語言問題,答案可以通過純邏輯的方法或者經驗的方法來找到,因此是一個有意義的哲學問題。而有關某個對象系統(tǒng)整體實在性的外部問題,并不能通過抽象的形而上學理論來提供有效的辯護?!巴獠繂栴}不是一個理論問題,卻是是否要接受那些語言形式的實用問題。除了就便利和富于成果而論以外,這個接受并不需要理論上的辯護”。①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第97、63-64頁。通過上述區(qū)分,卡爾納普斷言,如果將存在問題轉化為語言問題,或者聯系科學研究的實用考慮,那么,有關特定對象(如關系、數和命題等)的存在問題是有意義并值得探討的。無論是深受分析理性支配的內部問題還是深受科學實踐理性支配的外部問題,都充分顯示了“自我中心”的悖謬。

在卡爾納普看來,有關世界特定對象存在的內部與外部的形而上學問題,只要充分考慮科學與語言中的實踐理性,就能自行顯示出唯我論的悖謬。因此,他似乎不屑于在形而上學的層面上專門對唯我論作出反駁。但卡爾納普的不屑顯然并不能消解來自學派內部與外部的大量批評與質疑。石里克與紐拉特則明確地從不同角度直接回應了唯我論的挑戰(zhàn)。在石里克看來,唯我論哲學之所以懷疑“外部世界的實在性”,是因為它認為一個人除了依靠自己身體的感覺之外,無法獲得有關外界的知識。對于唯我論者來說,如果感覺材料也依賴其他人的身體,那么就沒有理由將感覺材料看成僅僅歸屬于“我自己的”,自我中心的哲學立場也就難以維系。依循這一理路,唯我論者甚至將有關其他身體的感覺陳述也翻譯轉化成有關自我的感覺陳述。以疼痛為例,唯我論者斷言:“只有當自己的身體受傷時,我才會感到疼痛?!边@個論斷在現實生活中無疑沒有什么爭議,然而,石里克指出,在邏輯上完全可能存在一個虛構的世界,在這個可能世界中,“一個人可能感受到某個別人的疼痛,就像感受到他自己的疼痛一樣”。為了保證“自我”在本體論上的優(yōu)先性,唯我論者不會承認上述論斷的正確性。他們會將其轉化為如下陳述:“一個人感受到自己的疼痛,而自己的疼痛是在某個別人的身體里?!笔锟讼刂赋?,唯我論者的語言規(guī)則堅持的是,一個人所感受到的任何痛苦都必須叫做有關他“自己的”痛苦,而無論疼痛的來源是這個人的身體,還是其他人的身體。因此,“我的”這個代詞在感覺陳述中與“你的”、“他的”就沒有什么不同,從而成為一個可以略去的多余字眼。通過上述語言分析,石里克力圖表明,唯我論者堅持“自我”優(yōu)先性的論據根本就沒有什么經驗的基礎,也不是對世界的解釋,而僅僅是這些唯心論哲學家人為約定的“一種奇怪的說話方式,一種笨拙的語言,這種語言將指示詞‘我的’(或者‘我的意識內容’)毫無例外地加到每個事物上去”,因此,唯我論是無意義的。②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第97、63-64頁。紐拉特并不滿足于石里克僅僅從語言分析的角度反駁唯我論,他主張結合科學實踐,建構一種物理主義語言,該語言明確標示出經驗主體物理狀態(tài)的坐標和系數。紐拉特相信,與一個人的“自我心靈”和“他人心靈”相聯系的所有難題都不會在這種物理主義的人工語言中出現。③陳波、韓林合主編:《邏輯與語言》,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頁。

雖然石里克與紐拉特存在諸多理論分歧,但他們仍然主要是通過邏輯分析來揭示唯我論在語言表述上存在的問題,從而力圖回避“世界實在性”這一傳統(tǒng)形而上學問題。石里克與紐拉特的立場也是早期邏輯經驗主義者的普遍態(tài)度。盡管如此,不管早期邏輯經驗主義者反形而上學的主觀意愿有多么強烈,他們?yōu)榕g唯我論而作出的大量語言分析恰恰表明,有關世界客觀實在性的形而上學問題在知識論建構中并不能隨意被忽略。回避這一形而上學問題,將給邏輯經驗主義帶來唯我論的困境。與石里克與紐拉特等維也納學派的邏輯經驗主義者不同,柏林學派的邏輯經驗主義代表賴興巴赫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賴興巴赫看來,維也納學派的邏輯經驗主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唯我論的困境,但是他們仍然沒有徹底克服傳統(tǒng)實證主義哲學觀的缺陷。自孔德以來的傳統(tǒng)實證主義普遍認為,有關外部世界的存在問題對知識論建構并沒有什么重要的影響。外部世界的存在問題可以徹底還原為一個人的感覺印象,而將有關外部世界的知識論問題奠基于記錄物理事實的觀察句,記錄物理事實的觀察句則可通過感覺印象得到絕對證實。絕對證實的觀察句為整個科學知識大廈提供了堅實而完備的基礎。探討外部世界的存在問題并不能加深人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賴興巴赫對此頗不以為然,他承認,有關外部世界的實在性問題在探究之前,其問題的意義需要在哲學上重新予以糾正和澄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拒斥有關外部世界的實在性問題就是合理的。正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區(qū)分清醒的世界和夢幻的世界一樣,在哲學中也需要合理區(qū)分實在的世界和理論構造的世界。④Hans Reichenbach:Experience and Predic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pp.92 -93.賴興巴赫指出,早期邏輯經驗主義之所以沒有看到研究形而上學的意義,這與他們在知識論上的錯誤有著密切關聯。一方面,記錄物理事實的觀察句并不能得到絕對證實。①Hans Reichenbach:Experience and Predic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pp.87、pp.110 -111.雖然有關物理簡單事實的觀察句貌似很容易根據觀察者當下的感覺經驗來予以確定。然而,即使是一個簡單的事實,也總是包含著對將來的預測。例如,當一個人說“9點47分在我眼前的房間里有一張桌子”時,他不僅在斷定一張桌子的當下存在,而且還含蓄作出了諸如“若將書放在這張桌子上,書不會掉落地面”的預測。而觀察句中桌子的存在,雖然極大地取決于觀察者當下的感覺印象,但是這并不能排除觀察者的幻覺對他判斷的影響,因此需要實際蘊涵的不明顯的經驗預測來作出進一步的確證。由于相關預測的可靠性總是有待于未來經驗的驗證,因此,并不存在對觀察句的絕對證實。另一方面,有關外部世界的知識并沒有絕對確定的基礎。由于觀察句無法得到絕對證實,因此它總是有可能受到未來經驗的反駁或修正。由此,以觀察句為基礎的知識論也就失去了絕對確定的基礎,有關外部世界的科學體系就不是由絕對確定的知識組成,而是由高度蓋然性的知識組成。

賴興巴赫相信,早期邏輯經驗主義在知識論上的錯誤,有著深刻的形而上學根源。早期邏輯經驗主義囿于實證主義的理論視角,回避探討外部世界的實在性問題,結果導致了他們將外部世界的存在問題簡單地還原為個人的感覺印象。這不僅讓他們的哲學陷入了唯我論的危機,而且還將有關“自我”當下經驗到的“絕對確定”的感覺印象當成了知識論的基礎,將科學知識賦予了過分確定的教條性,忽略了科學知識面對經驗的開放性與可修正性。賴興巴赫斷言,為了克服追求絕對確定性的知識論教條,就需要重新引入探究外部世界實在性的形而上學問題。在承認外部世界實在性的形而上學框架中,外部事物與感覺印象之間是一種“投射的(projective)關系”。與還原關系不同,投射關系反映的是外部事物與感覺印象之間“蓋然性的關系”:不同的外部事物有可能產生相同或相似的感覺印象,而同一個外部事物在不同認知條件下,也可能產生不同的感覺印象。②Hans Reichenbach:Experience and Predic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pp.87、pp.110 -111.賴興巴赫認為,由實在論揭示的事物與感覺印象之間的投射關系充分表明,有關外部世界的知識的豐富性,根本不能簡單還原為人類迄今為止積累下的感覺印象??茖W知識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面向未來經驗的開放性。承認外部世界的實在性,寬容地對待科學中一時無法有效觀察的理論實體,將有效避免科學研究被人類已有的感覺經驗所束縛,從而為科學在未來的發(fā)展與革新贏得更多的自由。賴興巴赫結合同時代的科學實踐經驗與知識論的理論興趣,相當有說服力地闡明了有關世界存在的本體實在論立場在科學時代的理論意義和價值。在賴興巴赫的影響下,費格爾與亨普爾等新一代邏輯經驗主義者也倡導科學實在論。有關世界的形而上學問題逐漸成為邏輯經驗主義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

作為分析哲學的一個重要流派,邏輯經驗主義往往傾向于將形而上學問題與語言分析的方法結合起來,它相信“通過對語言的一種哲學說明可以獲得對思想的一種哲學說明”。③邁克爾·達米特:《分析哲學的起源》,王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4頁。邏輯經驗主義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或者把傳統(tǒng)形而上學消解為無意義的廢話,或者將之轉化為一種服務于特定實踐目的的語言構造問題。邏輯經驗主義區(qū)分和判明形而上學偽命題的標準,主要取決于它信奉的有關命題意義的可證實原則。按照這種原則,一個命題的意義在于證實它的方法,若一個命題既沒有經驗上可以證實的方法,又不是數學或邏輯的命題,那么,它就是沒有意義的偽命題。早期邏輯經驗主義相信,憑借意義證實原則,就可以將傳統(tǒng)形而上學問題有效地從哲學中清除出去。然而,問題的關鍵是,意義證實原則本身既不是一個可用經驗證實的命題,又不是一個嚴格的數學或邏輯命題,那么該原則本身是否就是一種形而上學呢?

邏輯經驗主義者承認,他們的哲學深受羅素與維特根斯坦的影響。應當說,羅素與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原子論對邏輯經驗主義的語言意義理論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邏輯原子論主張,宇宙的終極構成物是原子事實,原子事實以邏輯構造的方式形成以各種關系聯結而成的復合事實。相應于這種世界的本體論構造,語言以圖像的方式描畫著這個世界,據此,可以將語言分為描畫原子事實的原子命題和描畫復合事實的分子命題,其中原子命題的意義取決于組成原子命題的語詞的指稱以及語詞間的相互關系,分子命題的意義取決于原子命題的真假值以及句子間相互關系。相較于邏輯原子論,邏輯經驗主義將科學命題最終都還原為可被經驗直接驗證的初始命題,命題的意義有賴于經驗的直接證實與邏輯關系的人為約定。由于形而上學的命題包含著沒有經驗指陳的術語,或者其術語和句子以違反邏輯關系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了沒有意義的偽陳述。很明顯的是,邏輯經驗主義以記述直接經驗材料的“初始命題”替換了邏輯原子論中的“原子命題”,以句法學研究的形成規(guī)則具體闡釋了邏輯原子論中命題描畫世界的“圖象論”。邏輯經驗主義的意義理論預設了邏輯原子論的基本理論主張。然而,正如當代學術界普遍認為的,羅素與早期維特根斯坦堅持的邏輯原子論與其說是一種認識論,不如說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理論。邏輯原子論具有一種十足的形而上學傾向。①Michael J.Loux and Dean W.Zimmerman:The Oxford Handbook of Metaphys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1.因此,有學者指出,邏輯經驗主義清除形而上學的“意義證實原則”,蘊含著無法被邏輯經驗主義的邏輯所證實的形而上學主張。②Julius Rudolph Weinberg:An Examination of Logical Positivism,Routledge,2001,p.174.邏輯經驗主義反形而上學的哲學活動,恰恰預設著有關語言的形而上學。邏輯經驗主義為語言預設的形而上學教條,進一步為其帶來兩個理論困境:第一,將世界的存在問題歸結為澄清邏輯關系的語言分析問題,這在強調科學語言交流的主體間性的同時也削弱乃至消解了科學知識的客觀性;第二,將邏輯經驗主義的意義證實原則貫徹到底,就會將包括證實原則在內的語言哲學清除出哲學的研究領域之外。于是,邏輯經驗主義“在沒有摧毀它自身之前,就無法清除形而上學,在沒有更改其教導的絕對基本原則之前,就無法確立科學的邏輯基礎”。③Julius Rudolph Weinberg:An Examination of Logical Positivism,Routledge,2001,p.199.

為了克服上述兩個理論困境,邏輯經驗主義者不得不在兩方面修正了他們關于語言的形而上學預設。一方面,邏輯經驗主義通過發(fā)展語義實在論(semantic realism)來揭示語言的客觀性。語義實在論強調科學的理論術語具有暫定性的事實指稱,其意義并不能僅僅通過指稱可觀察的實體與現象來確定,而是依賴于指稱對象在世界中的實在性。邏輯經驗主義者認為,語義實在論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凸顯了語言(尤其是科學語言)的客觀性,捍衛(wèi)了科學知識的客觀性:(1)描述傾向性(disposition)屬性的理論術語的客觀性。所謂傾向性屬性,指的是事物在特定的經驗條件下才得以顯示出來的屬性,比如某些固體相對于水的“可溶性”,只有當該固體有機會接觸水,它的可溶性才可能被發(fā)現。亨普爾正確指出,很難按照經驗證實原則的要求,用可觀察詞匯來充分界定指稱傾向性的科學術語的定義。④C arl G.Hempel:A Logical Appraisal of Operationism,in Philipp G.Frank ed.The Valid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ies,The Beacon Press,1956,p.58.困難并不在于無法為傾向性的屬性設計邏輯上可能的驗證方法,而是由于科學家在沒有遇到合適的經驗條件下,甚至根本不能充分意識到某事物的傾向性屬性存在的可能性。若執(zhí)意拘泥于現有的經驗材料,那么難免會遺漏掉目前人類有限的經驗尚未觸及到的許多傾向性屬性。相比之下,語義實在論承認指稱傾向性屬性的理論術語的客觀實在性,強調人類現有經驗的有限性,不強求將這類理論術語的意義都還原為人類迄今積累的可直接觀察的經驗材料,從而在強調科學語言客觀性的同時也保持了科學理論面對未來經驗的開放性。(2)微觀存在假設(micro-existential hypotheses)的理論術語的客觀性。馬赫等現象主義者往往將分子和原子等科學術語視為整理和預測經驗的理論假說和思維工具,回避這些科學術語所指對象的實在性問題。費格爾認為,現象主義者無法合理說明與上述理論術語有關的既定實驗結果出現的高概率。比如,若按照一種現象主義的理解,麥克斯韋氣體分子速率分布律是一個數學模型,其任務僅僅是“將陳述諸如壓強、容積、溫度、濃度、擴散速率和粘度等可觀察物理量之間關系的不同實驗定律整合入一個便利的演繹結構之中”,然而,倘若個體氣體分子的速度和質量僅僅是用來構造分子抽象模型的參數,那么就很難解釋物理學家斯特恩(Stern)設計的測量個體分子速度實驗的高概率的實驗結果。⑤Herbert Feigl:Inquiries and Provocations,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1,pp.234-235.在邏輯經驗主義者看來,語義實在論所肯定的諸如原子等科學術語指稱的客觀性,可以合理地解釋科學實驗既定結果高概率的成功性,而承認微觀存在假設客觀性的科學理論在經驗歸納上取得的成效,反過來又從科學實踐的角度為語義實在論提供了有力的辯護。(3)指稱客觀實體和過程的一般理論術語在科學語言中的必要性。對于一些激進的實證主義者來說,由于他們對指稱不可觀察實體的理論術語在本體論上的地位表示懷疑,因此極力想將一般理論詞匯從科學語言中清除出去。他們結合數理邏輯知識精心設計了一個“理論家的困境”(theoretician’s dilemma):如果理論術語無法服務于對一個科學理論的觀察內容和經驗后果的系統(tǒng)化演繹,那么它們就是不必要的;即使理論術語確實有助于該目標的實現,但按照克雷格定理(Craig’s theorem),“理論術語對于闡明理論的觀察內容并不是必須的”,⑥W.H.牛頓-史密斯:《科學哲學指南》,成素梅、殷杰譯,上??萍冀逃霭嫔?006年版,第79頁。因此,理論術語對于科學來說仍然是不必要的。新邏輯經驗主義的重要代表亨普爾不同意這種觀點,他指出,“理論家的困境”預設了理論術語和觀察術語的截然兩分,然而,迪昂與蒯因提出的整體論表明,所有觀察都是理論負載的。若運用克雷格定理的邏輯演算,將科學理論中所有指稱客觀實體與過程的理論術語都轉化為只包含觀察術語的陳述,那么,不僅科學理論體系的經濟性會受到損失,而且科學理論在歸納預測與說明方面富有成效的啟發(fā)性也會大大減弱。因此,科學中指稱不可觀察的客觀實在的理論表述無法被僅僅包含可觀察術語的表述所替代。①Carl G.Hempel:Aspects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Other Essay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The Free Press,1965,p.222.對科學語言的客觀性理解并非僅僅是哲學思辨的要求,而且還是科學研究得以順利進行所需要預設的重要信念。

由此,邏輯經驗主義發(fā)展的語義實在論有力地揭示了科學語言的客觀實在性對科學實踐的重要實用價值;另一方面,邏輯經驗主義又通過弱化語言意義的證實理論來拯救其語言哲學的合法性。邏輯經驗主義不僅弱化證實原則的內容,以非定論性的“經驗確證”取代原先定論性的“經驗證實”,而且還改變了意義的經驗證實原則的性質。按照邏輯經驗主義后來普遍接受的“寬容原則”,包括意義證實原則在內的元語言理論關切的并不是設立語言的禁令,而是陳述諸種有關語言的約定。②S teve Awodey and A.W.Carus:The Turning Point and the Revolution,in Alan Richardson and Thomas Uebel:Logical Empiricism in North A-meric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p.187.決定是否接受約定的某種語言形式的標準是“它們作為工具的效率”和“所取得的成就與所需努力的總量與復雜性的比率”。邏輯經驗主義者清楚地意識到,科學史上充斥著以來自宗教的、神話的、形而上學的和其他非理性偏見為根據的語言禁令的例子,這些禁令在不同程度上延緩了科學的發(fā)展。為了不妨礙科學的進步,就應在允許使用的語言形式上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給予任何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使用看來對他們有用的任何語言表達形式的自由”。③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第101頁。

寬容原則將可接受的語言形式與語言在科學實踐和文化實踐中服務的目的與效率聯系起來,由于科學與文化所追求的目的是多元的,因此,就不能強求哲學與科學采用同一種標準來為其合法性進行辯護。邏輯經驗主義進而指出,“一個語句是否有意義依賴于對給定語言所規(guī)定的語義規(guī)則和句法規(guī)則”,對同一個語句,可以規(guī)定不同的規(guī)則。因此,在一種語言中是無意義的語句,在結構不同的另一種語言中就完全有可能是有意義的。比如“天空在笑”,倘若它所在的語言的句法規(guī)則禁止將心理謂詞應用于無機體,那么這句話顯然是無意義的。然而,如果它所在的語言(比如童話中的語言)并沒有這種禁令,那么它就是有意義的語句,只是相對于現實而言是假的語句。如果修正語詞“笑”的意義,使之指的不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而是喚起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力量,即“使人感到喜悅”,那么這個語句不僅有意義,而且還是真的。因此,“意義不是絕對的,它總是相對于語義系統(tǒng)和句法系統(tǒng)而被決定”。④克拉夫特:《維也納學派》,李步樓、陳維杭譯,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43頁。寬容原則根據實踐理性的要求,放寬了有意義語句的范圍,這給邏輯經驗主義的哲學語句的意義提供了合法性辯護。但與此同時,邏輯經驗主義不僅承認了形而上學陳述在特定語言中是有意義的,而且也承認哲學史中某些注重語言分析的形而上學研究仍然具有學術研究的意義?!啊味蠈W’的另一種歷史悠久的意義可被描述為范疇分析,即對我們有關實在的知識中使用的基本概念和概念框架進行的學術研究。這與邏輯經驗主義者自己所從事的那種邏輯分析并沒有根本的差異”。⑤Herbert Feigl:Inquiries and Provocations,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1,p.78.邏輯經驗主義者對有關語言的形而上學預設的修正,導致了他們一方面進一步走向科學實在論的立場,另一方面又為形而上學研究在分析哲學中的復興創(chuàng)造了條件。

根據以上論述可知,邏輯經驗主義雖然力圖通過邏輯分析和語言分析來徹底清除哲學中的形而上學,然而,不僅邏輯經驗主義清除形而上學的方法恰恰預設了邏輯原子論的形而上學,而且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哲學和語言哲學也不得不奠基于實在論的形而上學之上。顯然,邏輯經驗主義不僅沒有成功地清除形而上學,而且隨著自身的發(fā)展成熟,它還弱化了反形而上學的立場,肯定了科學實在論等形而上學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或明顯或含蓄地承認了它的形而上學基礎。

邏輯經驗主義之所以會弱化反形而上學立場,乃至最終承認其形而上學基礎,這主要可以歸結為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科學實踐的需要。正如柯林武德指出的,任何科學研究都預設著有關世界和語言的形而上學信念??茖W研究不僅需要對自然世界實在性的本體論信念,而且需要根據語義實在論的信念來肯定理論語言的價值,提高科學理論的經濟性和啟發(fā)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對形而上學的攻擊也就是對科學基礎的攻擊,任何對科學基礎的攻擊也就對科學本身的攻擊”。①柯林武德:《形而上學論》,宮睿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頁。為了不與科學實踐的經驗與需要相抵牾,邏輯經驗主義不得不有條件地承認某些科學預設的形而上學命題的意義。另一方面是哲學研究的需要。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我們所謂的哲學就是使形而上學運轉起來,在形而上學中,哲學才獲得自身,并且才獲得其明確的任務”。②海德格爾:《路標》,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141頁。雖然邏輯經驗主義極力要讓哲學擺脫形而上學的基礎,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不僅使其知識論面臨著唯我論的困境,更為嚴重的是,還出現了對邏輯經驗主義哲學本身的合法性的質疑。邏輯經驗主義不得不放寬經驗意義標準,承認其元語言理論的形而上學預設,以此來為哲學探究的合法性辯護。

由此可見,邏輯經驗主義所預設的形而上學基礎,主要是為了滿足科學實踐和哲學研究的需要,但是,這絕不意味著邏輯經驗主義的形而上學基礎很好地滿足了這兩方面需要:一方面,雖然邏輯經驗主義者在主觀上希望形而上學能真實地反映和推動科學實踐的發(fā)展,然而,邏輯經驗主義對科學知識的邏輯分析技術無視實踐理性無法被邏輯分析徹底形式化的特點,將充斥著實踐理性的科學研究活動轉化成有關元語言的形式問題。海德格爾敏銳地洞察到,致力于元語言學構造的科學哲學“即是把一切語言普遍地轉化為單一運轉的全球性信息工具這樣一種技術化過程的形而上學”。③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下卷),孫周興選編,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版,第1062頁。邏輯經驗主義預設的形而上學對科學知識所作的形式化分析,過于強調“科學的邏輯”這一技術手段,卻“嚴重忽視了科學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人文背景”,④孟建偉:《對科學的人文價值的忽視——邏輯實證主義科學觀及其缺陷》,《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這不僅沒有完全擺脫與克服片面的實證主義科學觀,而且由于它越來越沉迷于“純粹的邏輯形式主義”這種“新的經院主義”,從而走進了一種缺乏與實際科學研究合作的“僵局”。⑤T homas E.Uebel:Philipp Frank’s History of the Vienna Circle,in Gary L.Hardcastle and Alan W.Richardson:Logical Empiricism in North A-meric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3,p.157.另一方面,哲學作為“助產士”,它的生命主要來自它對解決哲學專業(yè)之外的問題的啟發(fā)與影響。然而,邏輯經驗主義的形而上學基礎卻表現出極大的保守性。按照斯特勞森的觀點,西方哲學史上的形而上學大致可分為兩類:描述的形而上學與修正的形而上學?!懊枋龅男味蠈W滿足于描述我們關于世界的思想的真實結構,修正的形而上學則關心產生一種更好的結構?!雹轕.F.Strawson:Individuals,Routledge,1959,p.9.邏輯經驗主義所預設的形而上學主要關注的是澄清科學知識的真實的結構與關系,因此,它屬于描述的形而上學。這種滿足于描述既定思維結構與語言框架的形而上學雖然有助于加深對現有知識與文化的理解,但是,對于哲學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如何解釋世界,而是如何改造世界。邏輯經驗主義所預設的形而上學無意于提出一套用以修正和改造現有科學觀、文化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思維和語言框架,這就不僅大大削弱了它對其它學科與文化的影響,而且使其研究日益封閉于學院哲學家的專業(yè)討論之中,缺乏與其它文化與學科知識的積極互動。邏輯經驗主義形而上學基礎的這一根本缺陷,在很大程度上被當代分析的形而上學繼承。普特南對此就作出了尖銳的批評:“當代分析的形而上學在許多方面是過去偉大形而上學的拙劣模仿……過去那些時代的形而上學與那些時代的文化有重大的聯系,這就是它能夠改變人們生活的原因……當代分析的形而上學與任何東西都沒有聯系,僅僅是少數哲學家的‘直覺’的產物。它缺乏維特根斯坦所謂的‘分量’?!雹呦@铩て仗啬?《重建哲學》,楊玉成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203頁。

對邏輯經驗主義形而上學基礎的探究與反思深刻表明,無論是科學還是哲學,都不可避免地預設著形而上學的基礎,存在著形而上的層面,因此,“對科學的哲學研究不僅應當涉及科學的形而下層面,而且還應當觸及科學的形而上層面”。⑧孟建偉:《科學生存論研究》,《齊魯學刊》2006年第2期??桃饣乇芸茖W與哲學有關世界客觀實在性等方面的形而上學預設,難免會陷入唯我論等糟糕的形而上學之中。進而,對科學的形而上層面的哲學反思,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描述的形而上學,而是應在倡導修正與創(chuàng)造精神的形而上學的思想高度上,塑造一種“將科學視為生命”、“將科學的生命與自身的生命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將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看成最高尚、最美好的生命體驗”的科學人生觀和科學生存論,從而為科學與人文的發(fā)展與革新提供切實的啟發(fā)與持久的動力。

B089

A

1003-4145[2011]12-0005-06

2010-10-23

郝 苑,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哲學博士。孟建偉,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課題“人文語境中的邏輯經驗主義”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周文升wszhou66@126.com)

猜你喜歡
經驗主義邏輯哲學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邏輯
創(chuàng)新的邏輯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批判的語境經驗主義:數據與語境
——第十七屆《哲學分析》論壇專題研討之二
哲學分析(2019年2期)2019-12-16 13:33:51
思 辨
中國詩歌(2019年6期)2019-11-15 00:26:47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皮山县| 玉环县| 疏附县| 通化县| 顺平县| 池州市| 黄陵县| 大余县| 久治县| 武宁县| 海淀区| 江安县| 江川县| 太和县| 秭归县| 井研县| 巴青县| 嘉黎县| 香港 | 江源县| 古蔺县| 库车县| 永胜县| 靖安县| 阜阳市| 札达县| 抚远县| 连山| 嘉定区| 疏勒县| 舒兰市| 南雄市| 娱乐| 灌云县| 永川市| 本溪市| 中牟县| 德州市| 芦溪县| 静海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