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松 楠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
1940年,20世紀蘇聯(lián)文學巨匠米哈依爾·亞歷山大維奇·肖洛霍夫歷時14年的時間創(chuàng)作完成的鴻篇巨制《靜靜的頓河》一經(jīng)問世,立刻受到國內(nèi)外的矚目,引起了文學界和評論界極大的關注。
在這樣一部史詩性作品中,作者全面概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到國內(nèi)戰(zhàn)爭的整個時代的風云變幻,既描寫重大的政治歷史事件,也描寫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廝殺,同時還描寫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哥薩克人的勞動、愛情和日常生活。其中,作品中對愛情主題的描寫自始至終貫穿整部巨著。
根據(jù)肖洛霍夫?qū)θ恢魅斯\的安排,結合肖洛霍夫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探究作者欲在《靜靜的頓河》一書中所體現(xiàn)的愛情觀。
麥列霍夫家各種變故交錯進行時,國家的形勢也在急劇地變化著。作者將個人和家庭的命運置于時代命運之中。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個人的命運似乎也注定不能平穩(wěn)。而愛情無疑既帶有社會的烙印,也帶有具體歷史時代的烙印。葛利高里、阿克西妮亞和娜塔莉亞三人的愛情就被深深地打上了社會的時代的烙印。
葛利高里的本性是善良的。須知,葛利高里作為一個哥薩克,殺敵衛(wèi)國是他的使命。在作者筆下,如此勇猛男兒卻也有著柔情的一面。通過對他因為誤殺了一只小野鴨而悶悶不樂這一細節(jié)的刻畫,可以使讀者感受到葛利高里人性的溫暖和純真。即便后來戰(zhàn)場上的葛利高里也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他看不慣軍隊里的作風,軍官對士兵殘酷無情,士兵們強奸婦女,這些都使他憤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葛利高里所在的連隊沖向前線。在戰(zhàn)場上,他刺殺了一名奧地利士兵,這次殺人經(jīng)歷在他心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然而,作家卻為這樣善良的葛利高里安排了一個悲劇的結局。小說整個復雜而曲折的故事以他生氣勃勃的登場開始,以他痛苦、孤寂的下場結束。
年輕氣盛的葛利高里專愛情人阿克西妮亞,對自己的結發(fā)妻子娜塔莉亞很冷漠。
小說的最后,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亞幾經(jīng)波折終于相守在了一起。他們決定逃離戰(zhàn)爭,去過寧靜的生活。可悲的是,阿克西妮亞在逃亡途中被子彈擊中身亡。這對一路坎坷的戀人走到最后終未能相守。葛利高里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他輾轉(zhuǎn)流落各地,身心疲憊地回到頓河岸邊的家。此時,他的父母、兄嫂、妻女,均已去世,唯一留給他的就是年幼的兒子米夏洛。
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阿克西妮亞隨著葛利高里私奔后,她幸福卻并不踏實,因而,阿克西妮亞曾一度希望用孩子拴住葛利高里。然而葛利高里卻懷疑孩子是否自己親生,這種懷疑使得阿克西妮亞萬分痛心。葛利高里入伍后不久,他們的孩子夭折,使得阿克西妮亞唯一的希望破滅,一時變得無所是從。在她最空虛的時候,少主人利斯特尼斯基趁虛而入,而“女人的心事很容易被憐憫和愛征服的”,由此,“被絕望折磨著的阿克西妮亞忘卻了自己,傾出全心奔放的早已生疏的熱情,委身與他”,與少東家瘋狂戀愛起來。當少東家另覓新歡的時候,阿克西妮亞又被無情地拋棄。
由此可見,由于阿克西妮亞本身的性格缺陷和長久以來男性主導的社會風俗使得她始終把自己當做男人的依附。
阿克西妮亞三次與葛利高里私奔離開村子,都以悲劇告終。阿克西妮亞與葛利高里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而作者卻為娜塔莉亞和葛利高里“留下”麥列霍夫家唯一的根,這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于娜塔莉亞的肯定。須知,孩子作為愛情的結晶,是愛情、家庭最穩(wěn)固的紐帶之一。阿克西妮亞與葛利高里的家庭“有實無名”,而娜塔莉亞與葛利高里的家庭“有名無實”。 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正因為孩子的存在,葛利高里對自己原本不愛的妻子感情日增,對原本不愛的家庭也日益留戀。阿克西妮亞言語中就不止一次地表現(xiàn)出對娜塔莉亞育有一對雙胞胎的嫉妒。
作者對葛利高里這個人物是充滿愛和關懷的。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葛利高里成長、成熟的軌跡。他從一個稚嫩、輕浮的哥薩克青年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勇士。他有自己的追求:一為愛情,二為哥薩克的榮譽。也正是因為這兩個追求,導致了他和妻子、情人三個人的悲劇命運。兩次回到妻子身邊,三次投入情人懷抱。作者筆下的葛利高里有著糾結的感情生活,跌宕的人生經(jīng)歷。
要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愛情觀,我們應結合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
肖洛霍夫的母親阿娜斯塔西婭·達尼洛芙娜· 契爾尼科娃是出身于農(nóng)奴家庭的烏克蘭人,她從12歲起就離家到頓河上的亞辛諾夫卡村的波波夫家莊園里當女傭。她在莊園里當女傭期間,被小主人季米特里誘奸,有了身孕。主人得知此事后,將她趕出莊園。無奈之下,她嫁給葉蘭斯克鎮(zhèn)的一個年老退休的哥薩克軍士庫茲涅佐夫。婚后的阿娜斯塔西婭開始了另一段苦難的生活,因為她生的是女孩,丈夫?qū)λ?jīng)常拳腳相加,后來,她不得不帶著孩子回到父母的身邊??墒撬呐畠簠s得了猩紅熱,不久便夭折。
后來,為了生活,阿娜斯塔西婭又回到那個貴族莊園當女傭,此時的她遇到了來莊園做生意的亞歷山大·米哈伊爾洛維奇·肖洛霍夫,即作家未來的父親,兩個人很快就相愛了。亞歷山大作為一個“外地人”,在哥薩克人中間本來就受到歧視,居然娶了一個“沒有嫁妝卻有丈夫”的女人,但牢固的情感卻使他們能夠沖破哥薩克地區(qū)世世代代的道德藩籬,勇敢地結合在一起。肖洛霍夫就誕生在這樣的家庭里。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母親的苦難經(jīng)歷與作者書中阿克西妮亞的經(jīng)歷極為相似??梢哉f,作者在塑造阿克西妮亞的時候是參照了自己母親這個原型的。肖洛霍夫后來回憶童年的時候說道:“我永遠也不能忘卻地主波波夫一家加諸我母親的凌辱。媽媽的一生太艱難了,太艱難了。”甚至于有些研究肖洛霍夫生平的專家在采訪這位偉大作家時,他直截了當?shù)鼗卮鹫f:“我的傳記就在我的作品里,而寫作,乃是 ‘翻轉(zhuǎn)、裸露和展示自己赤裸裸的心’?!?/p>
從肖洛霍夫女兒的回憶可以得知,作者的婚姻生活是極其幸福的。因而作者對于維持婚姻生活幸福一定是經(jīng)驗豐富的。讓一個幸福的人去寫一個愛情的悲劇故事,他在設計故事結尾的時候必然帶入自己的感情、批判和思考。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結論:
(1)要勇于追求真愛,哪怕有再多的困難和束縛,都要堅定信仰,將愛情進行到底。愛情是專一的、自私的。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亞沖破世俗桎梏,大膽地結合。他們?yōu)楫敃r社會環(huán)境所不容,為正統(tǒng)思想的衛(wèi)道者所唾棄,然而經(jīng)過人生各種跌宕和數(shù)次離別后,依然執(zhí)著相愛,作者對于他們這種勇敢追求真愛的精神是贊揚的、歌頌的、肯定的。
(2)不被家人祝福、不受世人認可的愛情是注定沒有結果的,是不會長存的。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亞的愛情從最開始的簡單的偷歡,慢慢成長為堅貞不渝的愛情。作者無疑是歌頌真愛的。他肯定了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亞的沖破世俗束縛、勇于追求真愛。但從對阿克西妮亞和葛利高里結局的安排,隱約可以感受到,作者雖然對于這兩個人物喜愛有加,但阿克西妮亞和葛利高里為了兩個人的幸福,無情地、一次次地傷害他們身邊的親人、愛人,所以,他們終究還是要為自己的不負責任、不管不顧付出代價。
葛利高里與娜塔莉亞的婚姻也是個錯誤的結合。葛利高里與阿克西妮亞的風流韻事傳得滿城皆知之際,葛利高里的父親為約束兒子才給他說親。娜塔莉亞的父母對于葛利高里并無好感,對于這樁婚事也不予贊同。而娜塔莉亞偏偏違背父母的意愿,執(zhí)拗地與葛利高里結合,落得一個悲哀的下場??梢姡欢位橐鲰氁源蠹业恼J可和祝福為始,才能以幸福美滿為終。
(3)對于一個你并不了解的人一見鐘情是件可怕的事情,跟一個一見鐘情的人結婚,更是件十有八九會以悲劇告終的事情。相互理解是愛情的基礎,沒有理解的愛情不會長久。
天真純潔的娜塔莉亞對前來提親的葛利高里一見鐘情,并在此后的人生中至死不渝地愛著他的葛利高里。盡管如此,她并不理解自己的丈夫。有一次在家休假,“葛利高里穿上軍襯衣,皺著眉頭,聳了聳肩膀”。此時的他對身上的軍裝以及無休止的戰(zhàn)爭滿心厭惡,而娜塔莉亞卻不合時宜地夸贊丈夫,“你戴著肩章神氣多啦”,“葛利高里斜著眼睛看了看自己的左肩,嘆了口氣說:‘最好能一輩子不看到它們。你是什么也不懂啊!’”可見作為一個妻子,她不理解丈夫的心,不懂丈夫的所思所想,因而,同床異夢的婚姻注定以悲劇收尾。
(4)對待愛情,應該理智,不該為了失戀而自殺。失去愛情,你還有除愛情外的一切;失去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娜塔莉亞因為丈夫的絕情憤然自戕,身體康復后的她落得一個丑陋的記號——歪脖。對于一個年輕、美麗的少婦而言,為她“設置”身體上的缺憾實屬殘忍。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講,這是她自輕自賤導致自食惡果,這是作者肖洛霍夫?qū)λ┘拥摹皯土P”。追求愛情并沒有錯,可為愛輕生卻是一個最失策的選擇。由此可見,作者對于娜塔莉亞這種為愛輕生的行為是非常不認同的。俄羅斯大眾多信奉東正教,東正教不允許自殺和殺戮。從宗教角度來看,娜塔莉亞的自殺行為也是違背教義的,是應當受到懲罰的。
[1]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一)[M].金人,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2]劉曉娟,梁雪.肖洛霍夫女性觀形成之原因探析[J].學術交流,2010,(10).
[3]辛守魁.主觀情感的表現(xiàn)心理重荷的釋放——肖洛霍夫《野小鬼》芻議[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6,(4).
[4]劉亞丁.頓河激流——解讀肖洛霍夫[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