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合肥一家五星級酒店在采購的雨潤牌幾十元一根的方火腿中,發(fā)現(xiàn)了包裝塑料膜和金屬卡扣,質疑雨潤將過期火腿二次加工銷售。事發(fā)后,該問題火腿生產單位負責人親到酒店賠禮道歉,并欲以賠償5 000元現(xiàn)金及價值5 000元火腿的方式與投訴方“私了”。針對媒體質疑,雨潤集團25日晚表示絕不可能出現(xiàn)將過期火腿二次加工銷售的事情,而問題火腿可能是因加工中的過失所致。
坦白地說,雨潤方面的做法的確讓人覺得有“貓膩”,一來,問題剛出現(xiàn),就心急火燎表示“私了”,給人做賊心虛之感。二來,包裝塑料膜和金屬卡扣與火腿的原因未明,小心翼翼的來個“加工過失”的解釋也不那么義正詞嚴,用了給人無限遐想的“可能”字眼。可能啥意思?就是說不準。說得準的理由又給不出,吞吞吐吐之間,就把底氣也給丟掉了。
不過,這并不是我所關心的問題,是作奸犯科,還是清白無瑕,反正也不是“感覺”說了算的。我抓破頭皮也想不明白的是,新聞如此引人側目,外界輿論已吵得沸反盈天,事情也已過去7日之久,為何你一來我一去的還僅限在雨潤公司與合肥酒店之間,你一言我一語的還停留在一干專業(yè)知識匱乏的民眾身上?質檢、工商、衛(wèi)生等監(jiān)管部門,為何連個泡都沒冒一下?
邏輯上說,這些監(jiān)管部門的人員大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其知識層次、智商水平自比一般百姓更高一籌。而其所擁有的高端檢測設備、一流的檢驗水平,也遠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肉眼判斷要精準得多。至于含有包裝塑料膜和金屬卡扣的雨潤火腿,又不是“反物質”,取之容易,驗之不難,有沒有過期物質,一測便知。而雨潤的其他產品是否有“恙”,也完全能通過技術手段得出結論。
可正所謂“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迄今為止,監(jiān)管部門似乎還在奉行著傳統(tǒng)老做法,即“好管的時候大家都管,不好管的時候大家都不管”。對雨潤這么一家大有來頭、為本地貢獻著不菲GDP的上市公司,沒有人愿意牽頭來“查”一下。甚至違背公共事件推進規(guī)律,在民意喧囂到這個地步的非常時刻,依舊“巋然不動”;在輿論與公意密集跟進到這個程度的當下,還在詭異地淡定著。
事實上,正是這份從容的“巋然”、詭異的淡定,漸漸輸掉了民眾的信任。縱觀以往各類食品安全事件,從瘦肉精豬肉到染色饅頭事件,從灌石雞到牛肉膏等,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監(jiān)管缺位,該出手時沒出手;執(zhí)法失語,該吱聲時沒吱聲。于是,“正不壓邪”的虛假邏輯甚囂塵上,食品丑聞一樁接一樁,剛走一起又來一起,剛消停一會又來一起。這其中,監(jiān)管部門偶爾露個頭,說點“人命關天”的狠話,既嚇唬不住不法商家,也震撼不了普羅大眾。
可以說,真相不出,這一場追問則永無止境。甚至,它會成為一個惡劣的范本,消解著我們追尋真實與正義的信心。雨潤火腿是否為二次加工銷售問題,百姓的說辭很難說就是在理,輿論監(jiān)督也只能拎出蛛絲馬跡,既定不了性,也開不出罰單。要得出“科學”的調查結論,那就請職能部門不要再作壁上觀,眼巴巴干等雨潤自證清白——至少要學學替權利發(fā)聲,找找迷失的公信與走丟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