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翰
反華爾街才是投資王道!曾是華爾街最大金融機構的高級主管,高登·莫瑞(GordonMurrav)在病榻上寫下一本《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后告白》(The Investmenl Answers)。究竟是什么建議,讓這名銀行家在生命走到盡頭之際,仍要說給全世界的投資人聽?
如果你在生命的最后能有機會傳遞一個訊息,你會說什么?一位華爾街25年資歷的銀行家,在生命的盡頭要說的,竟是“反華爾街”的投資忠告。
高登·莫瑞曾在高盛、雷曼兄弟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投資銀行擔任過常務董事和債券部門的高層主管,在他過世前6個月,他決定和他的財務規(guī)劃師丹·高迪(Daniel Goldie)合寫一本書。莫瑞在生命最后的時間,放棄治療,用僅存的右半身完成這本書,傳遞一個他要敲醒全世界投資者的訊息。書的內容,不是教人一夕致富的秘方,而是給散戶投資人最忠實的建議__一套和他25年華爾街經驗完全沖突、實實在在的“反華爾街”投資建議。
今年1月,60歲的莫瑞因罹患一種罕見的腦癌,在長期奮斗后,病逝于家中。他去世后一個星期,這本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yè)類書籍榜銷售第一名的《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后告白》再版上市。
高登·莫瑞試圖證明華爾街宣揚的投資哲學能夠讓投資人的資產增值速度超越大盤,不幸的是,他最終發(fā)現(xiàn)“超越大盤”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他的遺作中,歸納出讓投資人避開華爾街陷阱的投資關鍵。
不要相信金融機構的建議!
書里的法則開宗明義第一條:不要相信金融機構給你的任何投資建議。莫瑞曾在華爾街最響亮的投資銀行工作,是最頂尖的債券業(yè)務主管,他在上世紀70年代進入高盛,再從高盛跳槽到雷曼兄弟。2001年,身體仍健康的他從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退休。
退休之后他怎么處理他的財產?不是交給他在紐約最風光的操盤手朋友們,也不是留在華爾街銀行里享受退休員工的優(yōu)惠,而是打電話給加州一位小有名氣的獨立財務規(guī)劃師一一丹尼爾-高迪。
“接到莫瑞的電話,我有些訝異。我們幾乎是兩個世界的人。”高迪,也是這本書的共同作者這么說。高迪發(fā)現(xiàn)莫瑞對于“華爾街那套”很不信任,特別是把錢交給主動基金的經理人。多年之后,莫瑞才坦承:“25年來,他發(fā)現(xiàn)所知的財務知識全是錯的?!蹦谴螌υ?,也成了兩人寫作的開端。
在債券部高層的莫瑞,接觸的客戶都是大型基金經理人。和這些經理人熟稔后,莫瑞發(fā)現(xiàn)“他們很多時候和一般散戶一樣一頭霧水,根本看不懂市場要怎么走,更別說要挑什么標的。他們能做的往往只是盯著K線圖,然后,祈禱?!彪S著工作時間越來越久,莫瑞越來越不信任這場金融游戲。
莫瑞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從他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時,就被教導“比別人努力分析,你就能擊敗大盤”的信念。但比較歷年來這些主動選股的基金績效后,莫瑞發(fā)現(xiàn)不論是股票或是債券的主動型基金,別說超越大盤,“在書中我們就列出了圖表,這些基金的報酬根本連大盤指數(shù)的一半都不到!”
別把“超越大盤”當成目標
“主動選股對這些基金經理人都這么困難,一般的投資大眾,能擊敗大盤的幾率又更少了?!边@些每天被無數(shù)媒體及金融業(yè)點綴得光鮮亮麗的投資機會,只是為了吸引散戶進場的一層糖衣。“他們(金融機構)利用每個人都想要當巴菲特的心態(tài),向投資人收取高昂手續(xù)費,績效卻遠低于指數(shù)?!?/p>
“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這個數(shù)字你不會在金融機構的文宣上看到。”高迪指出赤裸裸的現(xiàn)實:“1990年到2009年,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的年化報酬率(每年的大盤報酬率)大約是8%。而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報酬率,在扣除手續(xù)費、稅率等交易成本后,僅有3.2%,只比通貨膨脹率來得高一點而已?!?/p>
這個令人錯愕的結果,有兩個根本原因。首先,華爾街銀行的目的并不是讓投資人賺錢,而是吸引投資人下單,以賺取手續(xù)費。在下單或贖回一來一往之間,大部分的投資人就把利潤全部送回銀行了。
莫瑞的經驗告訴我們,多數(shù)人投資失利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我們想預測股票市場的走向,但結果卻總是令人失望。
“當莫瑞聽到那些華爾街頂尖的基金經理人自己也摸不清頭緒時,他了解市場沒有永遠的超額報酬。如果你知道了什么消息,很快別人也會知道,結果就是一窩蜂地買進或賣出,造成價格超漲或超跌?!备叩辖忉專昂芏嘌芯匡@示,投資人在跟隨潮流的過程中,買高賣低,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建立自己的投資紀律:投資人一再地被壞消息嚇到而在跌時賣出,被好消息激勵而在漲時買進。”
以“再平衡”擺脫買高賣低
要從總是買高賣低的陷阱中脫離,莫瑞和高迪建議投資人做好固定的投資倉位計劃。
“第一,你可以利用被動型的指數(shù)基金,建立起不同的持股結構。例如50%的標準普爾指數(shù)基金,和50%的道瓊指數(shù)基金,各一萬美元?!苯酉聛砗苤匾?,也是最困難的:“你要不斷地‘再平衡(Rebalance),保持這個比率?!备叩险f。
他接著指出:“投資是一件違反天性的事。我們習慣在上漲時加碼,因為我們覺得它會繼續(xù)漲。不知不覺中,你就追高了。這就是散戶賠錢的癥結!這時你就需要用再平衡來自動停利?!?/p>
舉例來說,當一萬美元的標準普爾指數(shù)基金凈值提高了,變成1.5萬美元,你應該將5000美元的獲利出清,以固定比率分配到你的資產配置里?!斑@么做的話,你就是自動停止獲利。每一次你的賣出,不是因為你覺得價格要反轉了,而是因為手上的倉位結構改變了?!蓖恚斮Y產價格跌落時,你為了再平衡,就會強迫性地買進便宜的資產。
“違反天性”才能持續(xù)獲利
“再平衡要求你做違反天性的事情。當市場大跌時,每則新聞都是利空,你的每根神經都要你賣出。但再平衡卻要你買進?!痹谄胶獾倪^程中,買進的永遠是表現(xiàn)不好的資產,賣出的永遠是已經上漲的倉位。跟隨市場進行調整,就是莫瑞和高迪所稱的“被動投資”。
但是為什么被動投資這么難做到,而市場上的主流仍是主動選股?高迪指出,全球金融市場里有89%的資產是主動投資,只有11%的資產是被動投資。
“這是因為我們總認為主動出擊一定會有收獲。社會告訴我們,如果你夠努力,一定會成功。莫瑞說過,雖然這種思考方式是華爾街的共識,但是金融市場并不這樣運作。我們有前車之鑒,主動選股的結果,幾乎無法贏過大盤?!备叩匣卮?。
“當然我們看到極少數(shù)巴菲特這樣的人表現(xiàn)很好,但其他人都不是巴菲特?!蹦鸷透叩险J為,購買主動型基金,除了大盤的系統(tǒng)性風險外,還得承擔基金經理人選股能力的風險。投資人無從得知經理人未來的表現(xiàn),又要付出較高的管理成本,拉低報酬率;和被動基金相比,自然很難勝出。
(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