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立、自強、自助,若有余力,幫扶家庭、貢獻社會。這就是“積極老齡化”的精神實質。
我們怎樣看待老年人,決定了我們怎樣對待老年人。實際上,這首先要追溯到對人的本質認知上。作為一個人,不斷追尋的、理想的生命目標是什么?就是要做一個精神獨立、思想自由,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天性,并從中體會樂趣和幸福的人。這是伴隨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目標,無論是青少年、中年,還是老年時期,我們始終在不斷詢問自己,怎樣的人生是幸福美滿的,如何實現幸福美滿的人生并讓它盡量延長。這同時也是整體人類以及人類歷史所探尋的問題。其實,偉大的智者早已為我們指明方向,人唯有自我解放,才能幸福。自我解放,包括心靈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精神的解放。從無知、到束縛、再到解放,這是一個生命的過程,相比于少年時期的無邪無知無畏,中青年時期的責任、壓力與束縛,人步入老年,卻是回歸自我、放下包袱、重新定義人生意義與內涵,踏上第二次人生旅程的黃金時期。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青年人的明天,步入老年,不是人生的尾聲,而是新的開始。開始回顧走過的道路,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開始撇去繁華泡沫、把握真實生活。人老了,卻更加懂得親情大義,更加愛惜生命資源,更加向往簡單無邪的生活,更加渴望回歸自然的懷抱,而這些正是我們一生所向往的。
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也許我們并不能完整、清晰地描述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年人不需要社會向他們宣告:他們老了,沒有用了,只能被人養(yǎng)了。誠然,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他們需要更多的醫(yī)療保障與健康維護,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靈魂也衰老了,只能聽從別人的意志生活。在任何一個生命階段,人的最高需要都是尊嚴與尊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一直崇尚尊老愛幼。這個“尊”字中,有順從、有恭敬、有尊重。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給老年人充分的空間,讓他們依據自己的意愿,過他們想要的生活,在呵護他們身體健康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傳達正確的理念:人生沒有止境,夕陽一樣燦爛。只要心中還有一團火兒,就應該讓它綻放光彩。這團火,就是人的精氣神,是對生命的好奇、敬畏、珍重,以及永不放棄。這團火,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別人給不了。親人與社會能夠給予的是一個好的氛圍,必要的硬件設施、以及輔助性的服務。只有讓老年人從內心深處強大起來,對生活抱有熱情,不斷發(fā)現新的樂趣,激活生命活力,涵養(yǎng)生命資源,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與奉養(yǎng)。
老齡化社會的提出,決不只是關平老年人自身的問題。實際上,對老年人持有的觀念,是對我們完整的人生價值觀的拷問與反思。生命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人生觀念從幼年時代打下烙印,將伴隨我們走向社會、走過中年,它是如此強大,形成一種個人不可抵擋的時代車輪、社會慣力,它讓我們來不及停下腳步,仔細思考哪些是正面的,哪些負面的;哪些積極的,哪些消極的;哪些是歷久彌新的,哪些是經不住推敲的。而只有到了老年,當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當我們與現實社會保有一定距離,當我們擁有了無數失敗與成功的經歷后,才有資格、有資本品評人生,談論生命。因此,若給老年人有一個人生定位,他們應該是人類的長者、智者、仁者,為人類社會結出思想的果實,傳播文明的火種。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理想的人生歸宿,以及崇高的人生使命。為著這樣的使命,我們更應尊重老年人、尊重當下的生活,尊重我們完整、圓滿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