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文泠
已經(jīng)忘了是在哪篇文章里看過一句話來形容這個人: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他的名字,是和沉香亭畔的牡丹,麗色傾國的楊太真,還有賓客如云,胡姬妙舞的長安酒肆,所有這些關(guān)于那個已經(jīng)消失卻無比令人向往的大唐的隱喻聯(lián)系在一起的,盛大華麗得讓人難以直視。我的導(dǎo)師說過:在你們這個年紀,不可能不喜歡李白。
那時我正少年,少年時誰不癡狂?心比天高,恨不能唱著“我本楚狂人”,獨行踏遍天下。
直到后來回過頭來再看,才知世事也好,李白也好,其實都不是那么回事。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誰都難免。
而這位中國最負盛名的詩人,至死都沒能實現(xiàn)他對自己的期待。
他一生所愿就是為國效力做一些可稱實績的事,其心情之懇切,可以從他晚年不顧自己花甲高齡,仍然向朝廷請纓殺敵這點上看出來。
但是為何他始終未能如愿?其實眾所周知,在唐代科舉制度已經(jīng)開始,這一制度的誕生打破了貴族致仕的舊例,使得進入仕途對所有的寒門學(xué)子來說都成為一種受到制度保護的可能。但是在李白年輕的時候,他卻沒有參加科舉,而是游歷天下,結(jié)交當(dāng)朝名士,但他并非無意功名,至少他曾給荊州長史韓朝宗寫過《與韓荊州書》作為自薦,而受朝廷要員舉薦入仕,在科舉制度出現(xiàn)前一直是一種被歷代沿用的選拔人才的做法。
嗯,由此可見,未來的李大學(xué)士在這個時候多么復(fù)古,多么由自信,多么……驕傲。
當(dāng)然他是應(yīng)該驕傲的,但是不知是同時代的人無法忍受這樣的做派,又或者他們認為擁有這樣文采的人不適合為官,所以他的努力始終沒有結(jié)果,給荊州長史的書信,亦無回復(fù)。
其實有時候我會為事情這樣發(fā)展而感到慶幸,因為很明顯——對一個一流臣子的要求和對一個一流文人的要求絕對是有所抵觸的。我很難或者不愿想象一個在朝堂游刃有余的李白。
總覺得一切就像賀知章初見他時的那聲驚呼:子,謫仙人也!他有仙家的才華與胸懷,卻因謫于凡間,所以心憂塵世,煩擾本不該他煩擾的。一個雅號,頗似一語成讖。
而如今誰也不能知道如果他得遂大志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了,會建不朽功業(yè)嗎?會為不世名臣么?誰也不知道。但想來李大學(xué)士的一生大概都在為不得志與胸懷大志之間的矛盾而痛苦,不過換個角度去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始終不明白自己該干什么以及自己正在干的事有什么價值,比如柳三變,比如唐解元,再比如……李太白。
曾經(jīng)幻想過,如果能回到大唐盛世,于長安的酒肆中與正呼朋引伴舉觴高歌《將進酒》的李白相遇,該說些什么呢?十年前我大概會緊張的話都說不出來,說出來也是“大人,我是你的粉絲!”這種話……
而現(xiàn)在的我嘛,大概會先把醇厚的綠酒喝到半醉,然后把著酒盞拍他的肩,一邊打酒嗝一邊說:
“誒誒,太白兄,做什么官呢……還是寫詩吧?!?/p>
他雖未曾立下名標青史的彪炳功勛,但他寫的詩文,所有那些包含著他綺麗幻想和浪漫之心的文字,則以其不朽的生命力,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明白,一個人的思想可以自由美好到怎樣的境界。
而這思想,足以光耀我中華,萬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