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上尉的蛻變

2011-05-14 17:16張雪
中國新聞周刊 2011年32期
關鍵詞:理想主義卡扎菲阿拉伯

張雪

從民眾擁戴的“民族英雄”和“反西方強權政治斗士”,到現在四處逃亡的“人民公敵”“獨裁腐敗”的代名詞,42年,對于一個人和一個政權的蛻變,已足夠長

在2011年8月22日這個四面楚歌的時刻,隱匿在某個角落的穆阿邁爾·卡扎菲,不知是否會想起1969年9月1日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夜晚。

當時年僅27歲的卡扎菲,還沒有被稱為“上?!保€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上尉通訊連長。他領導著一個由利比亞青年軍官組成的“自由軍官組織”,通過不流血的政變,推翻了腐敗而孱弱的伊德里斯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從此,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游牧民之子晉升為“上校”,開始正式登上政治舞臺,成為影響世界政局的“重量級”人物。

而在42年后,歷史卻殘酷地輪回,曾經“應人民要求”推翻伊德里斯國王的卡扎菲,站到了被推翻的位置。事實上,變化早已開始。從1977年卡扎菲開始擔任利比亞革命領導人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他已開始慢慢偏離最初的軌跡,逐漸從一個為理想主義目標戰(zhàn)斗的勇士,變?yōu)閷で髠€人權力最大化的“獨裁者”。

無論是棄城出逃,還是喬裝潛伏,這似乎都有點兒不像卡扎菲一貫的風格。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狂熱的納賽爾民族英雄觀的繼承者,一個每次出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必定保持特立獨行、不羈形象的“革命領導人”,是不會輕易允許自己以這樣一種不那么“英雄”——甚至可說是十分慘淡——的方式退出政治舞臺的。

然而,現實就是那么的諷刺,一切就像是一場清夢,前一段還是金戈鐵馬、雄姿英發(fā),中后段卻已急轉直下、草草收場。從最初的理想主義者、民眾擁戴的“民族英雄”和“反西方強權政治斗士”,到現在四處逃亡的“人民公敵”“獨裁腐敗”的代名詞,42年,對于一個人和一個政權的蛻變,已足夠長。

此刻的卡扎菲,已垂垂老矣。人們從他那線條硬朗的臉上雖還依稀可見當年的英武堅毅,但卻已看不到當年那種純粹的、理想主義的激情。人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在現實挑戰(zhàn)面前節(jié)節(jié)敗退的卡扎菲,一個因為英雄主義理想難以實現,而轉向追尋世俗層面的個人權力和家族利益最大化,并為此不惜排除異己、壓制民意的卡扎菲。

理想主義者登場

事實上,卡扎菲能夠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到成為影響利比亞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政局的“重量級”人物,除了時勢使然,也的確與其自身的不凡才能及堅毅性格有關。

曾擔任班加西英國大使館參贊和總領事的彼得·韋克菲爾德,還記得1969年9月1日政變發(fā)生后見到卡扎菲的情景。他當時一襲軍服,顯得“非常精明干練”。對那時年輕、英武、雄心勃勃的卡扎菲來說,利比亞的一切,已盡在掌握。

政變成功后的第二天清晨6點30分,卡扎菲坐在班加西電臺里,用一種堅定、沉穩(wěn)的語調,播放了新政權的第一號公報。這次的廣播措辭巧妙、得當,后來被人評價為是一份十分“機智”的聲明,因為它讓利比亞的大眾相信,卡扎菲及其擁護者是“應利比亞人民的要求”來推翻現有政權的,他還把自己所帶領的“自由軍官組織”稱呼為“你們(利比亞人民)的軍隊”。這份聲明,使得卡扎菲陣營迅速地贏得了國內輿論和民眾的支持,而且也使得大多數的阿拉伯政權,例如伊拉克、敘利亞、蘇丹及埃及等很快承認了利比亞新政權的合法性。

除此之外,卡扎菲還考慮到了英美等在利比亞擁有既得利益的外國勢力的顧慮,在聲明中他用“我們的事變決不是針對任何國家的,也不會反對國際協定和公認的國際法”以及“這完全是我們的內政問題”的說法。英美等國不久后即發(fā)現,卡扎菲的這種說法,不過是一招“緩兵之計”。

據稱,卡扎菲準備這份公報的時間非常倉促,他只是簡單地寫了幾個要點就開始廣播了,很多內容都是在廣播的過程中“臨場發(fā)揮”的,其口才與急智,可見一斑。

年輕時的卡扎菲深受前埃及總統納賽爾民族英雄觀和阿拉伯傳統歷史觀的影響,可說是一個激進的理想主義者。他的理想主義的集中體現在其執(zhí)著的“統一阿拉伯世界”的追求、強硬的反西方強權政治的態(tài)度、個人的英雄觀和其提出的“世界第三理論”等方面。

在20世紀中葉,阿拉伯世界掀起的民族解放運動浪潮中,埃及總統納賽爾成功地把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在英國、法國和以色列三國發(fā)動的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中,他領導埃及人民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和利益,成為了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的領袖。在趕走西方殖民勢力后,納賽爾開始嘗試阿拉伯世界統一的理想與實踐,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后,阿拉伯世界對納賽爾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納賽爾能夠把松散的阿拉伯世界團結起來,同以色列相抗衡。

青年卡扎菲十分崇拜納賽爾,將其當成自己的精神導師??ㄔ品浅3绨菁{賽爾在《革命的哲學》中的英雄觀點。在這本小冊子中有這樣一句話:“歷史篇章中充滿著英雄人物,他們在關鍵時刻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扮演光榮戰(zhàn)士角色的時勢。同時歷史篇章也充滿了英勇和光榮的角色,而從來沒有找到英雄人物來扮演他們?;谀撤N理由,在我看來,阿拉伯世界里有一個角色正在無目的地四處找尋一位英雄。”

卡扎菲堅信阿拉伯民族需要英雄來領導,并認為自己就是阿拉伯世界正在找尋的一位英雄,而作為英雄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實現阿拉伯世界的統一,形成一種區(qū)域性的力量。

自1969年9月奪取政權后,他一直在帶領著利比亞走這樣一種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道路,并始終未放棄“統一阿拉伯國家”的理想和實踐。他在42年的執(zhí)政生涯中,希望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一個區(qū)域性的統一政府,構建區(qū)域性集體安全體系,最終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他先后10多次,在阿拉伯地區(qū)及非洲地區(qū),進行國家之間合并或者建立聯邦的嘗試,先是在阿拉伯地區(qū),以后又轉向非洲地區(qū)。在1970年納賽爾去世前,卡扎菲還提出了利比亞和埃及先行合并,以合并的埃及和利比亞為核心,逐漸覆蓋周邊阿拉伯國家的主張。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他還相信“少數的精英人物和英雄人物有能力掌握終極真理”,并能夠通過“形而上”的推理提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劃。他掌權后,獨辟蹊徑,提出的介于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世界第三理論”就是這樣一種理想主義的體現。

他發(fā)布了《綠皮書》闡述其“世界第三理論”,從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方面,表述其理想主義的國家發(fā)展模式。在這種理想模式中“全民政治”成為其政治學說核心,而“消滅雇傭制度”成為了其經濟學核心。他還用“人民委員會”替代了常規(guī)的國家部委,用“人民委員”替代了部長和主任。

由于這種理想主義的國家模式來自其個人的邏輯推理,缺乏歷史實證和現實操作上的考量,導致效果不佳。政府效率低下、瀆職腐敗的情況仍然嚴重。而盡管“人民”一詞,似乎是其政治理念和實踐的重要部分,但因為在其國家發(fā)展模式中,既沒有選舉制度,也沒有工會和自由的輿論,“人民”逐漸成為了卡扎菲自身意愿的代名詞。

在卡扎菲執(zhí)政的早期,理想主義的激情為他贏得了眾多的擁戴者,尤其是他所傳達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使他成為了擁護者眼中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但在反對他的人眼中,他則被看成是“狂人”和“瘋子”。

卡扎菲還以敢于挑戰(zhàn)西方強權政治的斗士形象活躍于國際舞臺。他執(zhí)政后不久,就開始清除英國和美國在利比亞的軍事基地,并用強硬手段將西方國家在利比亞的石油公司國有化。卡扎菲還處處與美國針鋒相對,在伊朗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政權之時,利比亞也組織反美示威游行,火燒美國駐利比亞代辦處。

20世紀80年代中期,利美沖突更是不斷,錫拉特灣軍事沖突后、美國環(huán)球航空公司840航班爆炸、美國駐柏林軍人夜總會被炸,使得美國空軍于1988年對卡扎菲的住所進行了空襲和轟炸。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沖突問題上,卡扎菲態(tài)度強硬,主張同以色列全面開戰(zhàn),絕不和解。

現實中的碰壁

然而,卡扎菲在不斷老去,其理想主義也在現實挑戰(zhàn)面前節(jié)節(jié)敗退。

阿拉伯國家內部本身并不那么團結,尤其是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之后,矛盾進一步加劇,武裝沖突和觀點分歧時有發(fā)生??ㄔ频睦硐胫髁x設想在逐漸向“現實主義”靠攏的阿拉伯世界中頻頻碰壁。

“9·11”事件后,美國以反恐為旗號,徹底打擊薩達姆政權。2003年,伊政府的倒臺,薩達姆的被處死,或許對卡扎菲帶來了一些觸動,并開始出現一些“變化”。

2003年底,卡扎菲走上了與美歐和解的道路,并在12月19日,宣布放棄研制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計劃,接受武器核查。幾天之后,他又將利比亞掌握的幾百名“基地”組織和其他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情報交給了美國和英國。此外,他還主動承擔洛克比空難責任,賠償受害者家屬,積極與歐盟改善關系,與美國恢復邦交正常化。

2006年5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利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劃出,國務卿賴斯稱贊“利比亞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榜樣”??ㄔ圃谠L問歐盟總部時充滿期望地表示“利比亞決心在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發(fā)揮‘主導作用,同時愿意成為歐洲和非洲之間合作的橋梁”。

這種變化不僅表現在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上,也表現在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上。2004年,因為阿拉法特被以色列困在總統官邸,加上之前薩達姆被美軍俘虜,卡扎菲在突尼斯召開的阿拉伯首腦會議上,突然離席表達不滿。2005年在阿盟首腦會議上,卡扎菲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公開說,“阿巴斯兄弟,恕我直言,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是傻瓜?!薄拔也幻靼诪槭裁窗屠账固谷撕鸵陨腥硕家⒏髯缘膰??!?/p>

卡扎菲又不時表現出一種矛盾和反常,或者可算是“分裂”的狀態(tài)。在近年來與西方主動和解后,卡扎菲又曾在多種場合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給予利主動“放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研究”的回應表示失望和不滿,認為利比亞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在很多場合,他衣著質樸、飲食簡單,不事雕琢,反對奢華生活。他住帳篷不住豪宅,騎駱駝不乘名車。但與此同時他的家族又壟斷著利比亞的資源,在海外擁有巨額資產。在今年聯合國宣布制裁利比亞之后,美國和英國分別宣稱凍結的卡扎菲海外資產的數量就達到約300億和200億美元。

在西方國家領導人的眼里,卡扎菲更甚至被看成存在著外交政策上的“精神分裂癥”。作為外交家的卡扎菲實行的是富有活力的先發(fā)制人的策略來處理貿易和石油等問題,顯得極為明智。但同時他又向恐怖主義者提供支持,令其處于被動。

權力欲望膨脹

實現阿拉伯世界統一的理想看來遙不可及,而成為英雄的目標也似乎漸行漸遠,只有現實的權力和利益觸手可及。

基于卡扎菲“世界第三理論”的利比亞政治體制開始演變,走向了決策集中、執(zhí)行分散的方向,逐漸讓權力集中到了卡扎菲個人手中。

1969年卡扎菲成功奪權后,由12名軍官組成的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成為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革指會任命內閣,組成中央政府。1971年6月,利比亞宣布成立“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社盟),其他一切政黨都被宣布為非法。

由于社盟并不那么“聽話”,卡扎菲于1973年4月15日有在此發(fā)動“人民革命”,并在此后創(chuàng)立“人民委員會”和“人民大會”,取代中央一級的革指會、內閣和地方政府。通過這樣的政權改組,利比亞政治體制從革指會的集體領導變成以卡扎菲為首的軍人集團領導。

而從1977年到1993年,卡扎菲又創(chuàng)立了“革命委員會”,完全取代常規(guī)的國家機構設置,“革命委員會”的成員主要是支持卡扎菲政治經濟主張、出身下層的青年??ㄔ浦獾钠渌I導人完全被排除在權力體制之外。1979年3月,卡扎菲辭去了總人民大會總秘書的職務,開始自稱“革命領導人”。卡扎菲領導下的利比亞,人民大會及其秘書處、人民委員會以及革命委員會并存甚至彼此交叉,權責不清,政權體制的碎片化,對于卡扎菲個人權力的集中卻是極為有利的。

1993年之后,卡扎菲開始把自己的子女安插到政府和軍隊中,長子穆罕默德掌控了通訊部門,次子賽義夫負責卡扎菲發(fā)展基金會,三子薩阿迪擔任了特種部隊司令,四子穆阿塔希姆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六子哈米斯擔任精銳的第32旅旅長??ㄔ萍易寮捌洳柯溟_始控制了利比亞的軍事、經濟的核心領域和資源,并開始成為其排除異己,鎮(zhèn)壓反對派的重要力量。

卡扎菲將權力和資源集中到自己部落“卡扎法”(Gadhafa)手中,日益引發(fā)了包括“瓦爾法拉”(Warfalla)在內的其他部落的不滿。2011年初的動蕩,首先從瓦爾法拉部落開始,不久后利比亞東部的“扎維亞”(Al-Zawiya)部落加入了示威人群。

2011年2月15日晚,一些年輕人在班加西舉行示威,喊出了反對卡扎菲的口號。利比亞安全部隊發(fā)射橡皮子彈,將示威者驅散。2月16日,數百名班加西民眾上街示威,并再次與警方發(fā)生沖突。17日,多個城市爆發(fā)騷亂。19日,政府軍隊開始向示威者開火。

由于卡扎菲政權強硬鎮(zhèn)壓示威,騷亂逐漸演變?yōu)槲溲b沖突,聯合國通過決議,法美英等西方國家開始介入,支持反對派武裝力量,形勢迅速轉變,反對派漸占上風。直到8月22日,反對派武裝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權面臨倒臺。

無論卡扎菲是生是死,是走向薩達姆被捕處死的老路,還是走向逃亡存身之路,這位曾經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導人,已經大勢已去,再難翻盤。

猜你喜歡
理想主義卡扎菲阿拉伯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
阿拉伯國家宣布舉辦男裝秀
阿拉伯小鎮(zhèn)的露天集市
卡扎菲女保鏢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護他
嚴爵 以最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做一張“現代藝術”
約旦驚現“卡扎菲”
理想主義的感召
?;障дf明了什么(討論)/自信不能帶有理想主義色彩
堆龙德庆县| 凯里市| 湖南省| 陇南市| 兴仁县| 新乡市| 台中县| 肥西县| 佛冈县| 玛纳斯县| 会东县| 文安县| 永嘉县| 诏安县| 团风县| 黄石市| 那坡县| 垦利县| 乌海市| 商洛市| 茶陵县| 浙江省| 邢台县| 拜城县| 玉林市| 桑植县| 南城县| 绥中县| 泸水县| 上高县| 黔西| 卢氏县| 崇信县| 孟津县| 康马县| 襄汾县| 乐平市| 龙州县| 华亭县| 江安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