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銘,于在松,周榮燦
(1.廣東電網(wǎng)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600;2.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32)
日本住友金屬和三菱重工聯(lián)合開發(fā)的2.25Cr-1.6W鐵素體耐熱鋼(ASME案例號CASE2199、日本牌號HCM2S)是在 T22(2.25Cr-1Mo)鋼的基礎上,吸收了鋼102的優(yōu)點改進的:在T22基礎成分中以W取代部分Mo,形成以W為主的W-Mo的復合固溶強化,加入微量Nb和N形成碳氮化物彌散沉淀強化,降低了含C量,提高其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同時加入微量B提高淬透性以獲得完全的回火貝氏體組織[1],目前已獲得ASME批準,鋼號為SA213-T23,其化學成分見表1。
T23鋼管由于其綜合性能良好,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大型亞臨界電站鍋爐的過熱器和再熱器,或用于超(超)臨界鍋爐的水冷壁、過熱器和再熱器。文中通過研究T23鋼在高溫服役過程中的微觀組織演化規(guī)律及其對性能的影響,將為充分了解材料的運行狀態(tài)、減緩服役過程T23鋼的性能退化提供理論指導。
表1 T23鋼的化學成分 /%
試驗材料為正火態(tài)、供貨態(tài)(正火+回火)、運行約4萬h的管樣,試樣狀態(tài)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狀態(tài)2.25Cr-1.6W鋼試樣
采用光學顯微鏡(O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X射線能譜儀(EDS)等方法對2.25Cr-1.6W 鋼中貝氏體形態(tài),碳化物的類型、尺寸和成分等演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采用Quanta100H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和JEM-301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進行分析,透射減薄電解液為10%高氯酸和90%無水乙醇溶液,用MTP-1A型雙噴電解拋光儀減薄。
采用KYKY SBC-2型碳復型儀萃取2.25Cr-1.6W鋼中的沉淀相,并通過SEM和TEM觀察鋼材在長期高溫運行后沉淀相的數(shù)量、尺寸、形態(tài)以及分布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沉淀相狀態(tài)變化對鋼材性能的影響機理。
圖1~4分別示出了1#~4#管樣的金相組織。
從圖1中可以看出,正火后T23鋼組織為粒狀貝氏體結(jié)構(gòu),其間夾雜少量鐵素體,供貨狀態(tài)的T23鋼組織(見圖2)為回火粒狀貝氏體,分為板條型粒狀貝氏體和塊型粒狀貝氏體兩種。
圖1 1#管樣金相組織
對比運行前后的金相組織,發(fā)現(xiàn)經(jīng)高溫長期運行后,板條型粒狀貝氏體合并減少,M/A小島逐漸消失,代之以大量的碳化物呈鏈狀分布在晶界上,晶粒長大,4#管樣組織老化最為嚴重,這可能與4#管樣的運行溫度最高有關。
如圖5所示,M23C6型碳化物以(Cr,F(xiàn)e)23C6形式存在,并固溶有少量的W和V,分布于BF板條界和晶界上,呈短條狀或橢球狀,尺寸在0.5~1 μm之間。圖6中15#測點為M23C6型碳化物,16#測點為M6C型碳化物(見表3),從電子衍射斑點觀察到M23C6型碳化物與M6C型碳化物保持一定的位相關系,M23C6轉(zhuǎn)移并最終轉(zhuǎn)化為M6C特征明顯。
圖2 2#管樣金相組織
圖3 3#管樣金相組織
圖4 4#管樣金相組織
圖5 2#管樣TEM照片及碳化物衍射標定
圖6 3#管樣TEM照片及碳化物衍射標定
表3 3#管樣圖6所示沉淀相EDS結(jié)果
對比圖5,6可看出,與未經(jīng)服役的2#試樣相比,T23鋼經(jīng)高溫服役老化后,碳化物大量在晶界析出,部分碳化物連成鏈狀分布,W元素大量向M23C6轉(zhuǎn)移并最終轉(zhuǎn)化為M6C。晶內(nèi)貝氏體鐵素體板條界上的碳化物大部分都已溶解消失,M6C在晶界的聚集長大及鏈狀分布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強度和抗蠕變能力[2]。
對比圖7,8可看出,供貨態(tài) T23中 M23C6型碳化物細小且呈彌散分布,即分布于晶界處和板條型粒狀貝氏體板條界上。服役運行后的T23鋼晶內(nèi)板條型粒狀貝氏體板條界上細小的碳化物消失,代之晶界上碳化物聚集長大,并呈鏈狀分布。
圖7 2#管樣SEM照片
圖8 4#管樣SEM照片
表4結(jié)果顯示,2#管樣中碳化物主要是M23C6型碳化物(MX除外),與運行老化后的管樣相比,碳化物顆粒平均半徑和平均面積都最小,碳化物顆粒間距離也最短,沉淀強化效果顯著,是T23鋼強化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運行老化后T23鋼中碳化物顆粒平均面積和平均直徑都有所增加,顆粒間距增大,沉淀強化效果下降。
圖9,10分別示出供貨態(tài)T23鋼的2#管樣和運行4萬h的3#管樣的沉淀相碳復型萃取試驗結(jié)果。
表4 碳化物尺寸定量分析結(jié)果
圖9 2#管樣碳復型萃取結(jié)果
對比圖9(a),10(a)可看出,運行老化后T23鋼的M23C6發(fā)生顯著Ostwald熟化,小顆粒的M23C6逐漸消失,大顆粒M23C6在晶界聚集長大,并最終轉(zhuǎn)變?yōu)镸6C型碳化物。大顆粒的M6C型碳化物在晶界的聚集將會易于蠕變孔洞以及裂紋的萌生,造成材料持久強度的下降。圖9(b),10(b)顯示MX相也發(fā)生了類似M23C6的Ostwald熟化。
圖10 3#管樣碳復型萃取結(jié)果
(1)T23鋼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服役運行后,發(fā)生以下顯微組織演變:粒狀貝氏體鐵素體基體發(fā)生回復,板條型粒狀貝氏體板條界逐漸消失,晶粒長大;M23C6型碳化物發(fā)生Ostwald熟化,晶內(nèi)小顆粒M23C6型碳化物逐漸消失,大顆粒M23C6型碳化物在晶界聚集、長大;隨著運行溫度的升高和服役時間的延長,W逐漸向M23C6型碳化物轉(zhuǎn)移,并最終轉(zhuǎn)變?yōu)镸6C型碳化物;MX也發(fā)生Ostwald熟化。
(2)大顆粒碳化物沿晶界聚集長大并呈鏈狀分布,尤其是富W的M6C相的大量出現(xiàn)是性能發(fā)生退化的主要原因。
[1] 韓肇俊.ASME批準認可的第三代新型鐵素體耐熱鋼的性能及應用[J].中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2004,21(1):66 -70.
[2] 鄧永清,朱麗慧,王起江,等.T23鋼高溫持久微觀組織演變研究[J].鍋爐技術(shù),2006,(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