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嶺
人,他鯨吞的是地球,排泄的乃垃圾山。
他高居生物鏈之巔,不僅吞噬所有動植物,吞噬山川、江湖、森林,還吞噬石油、煤炭和大地所有的窖藏。他通吃一切。
法布爾在《昆蟲記》里寫道:“一位著名的研究食物的法國科學(xué)家說,告訴我你吃的是什么東西,我就能告訴你,你究竟是什么東西。”
動物有固定的食譜,松鼠吃堅果,熊貓吃竹子,考拉吃桉樹葉,蝙蝠吃蚊蟲,蚯蚓吃腐殖質(zhì)……許多兒歌和謎語也是照此邏輯創(chuàng)作的。幼兒園有堂課,叫“動物們的餐桌”,步驟如下:(1)小動物們來了,說說都有誰。(2)動物肚子餓了,請小朋友喂食。(3)說說分別給動物喂了什么食物。(4)看看哪個動物高興,哪個不開心,為什么?(5)小結(jié):動物各有自己愛吃的食物。
專注、不亂吃,不僅乃動物之習(xí)性,也可看做是動物的美德。唯此,大自然才確保有序、穩(wěn)定的資源分配體系,物種比例才合理,生態(tài)系統(tǒng)方不致失衡。簡言之,動物的嘴亂不得,一旦亂撲亂咬,世界就亂了。
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矩,也是萬世太平之道。
本來這一切早早安排好了,物類各循其軌、各享其食。
直到現(xiàn)代人登場。他們用爪和齒,用鋒利的欲望,將古老的契約撕個粉碎……
人和動物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教科書上說,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謬矣,應(yīng)該是:人什么都吃。
正像順口溜所言:“天上飛的除飛機不吃,水里游的除輪船不吃,地上跑的除汽車不吃,四條腿的除桌椅不吃,長羽毛的除撣子不吃……”
若有一日,外星人來地球,捕獲一人,想據(jù)胃中之物確認其類,恐怕要目瞪口呆了。拿食物當試紙給動物驗身,這法子適用于其他動物,于人則失靈。人之腹欲無窮無盡,他在成員內(nèi)部制造倫理和法律,繁殖制度與文明,于外則無所忌憚。其修養(yǎng)、品格只針對同胞關(guān)系,一旦越過物種邊境,則驟然變臉,殺氣騰騰。
人曾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一個謙卑而純樸的成員,而現(xiàn)在,卻像猴子蹦出石頭,自詡“齊天大圣”,老子天下第一。
無法無天,乃世間最悲哀之事。
(胡立成摘自《雜文選刊》2011年9月上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