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廖菊陽,黃 滔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湖南長沙 410116)
溪畔杜鵑 (Rhododendron rivulare H.M.)為杜鵑花科 (Ericaceae)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灌木或小喬木型常綠植物。高可達(dá)3~5 m,胸徑可達(dá)30 cm,幼枝淡紫褐色,密被銹褐色短腺頭毛,老枝灰褐色,近于無毛。葉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9(~11.5)cm,寬1~4 cm,先端漸尖,具短尖頭,基部近于圓形,邊緣全緣,密被腺頭睫毛,上面深綠色,初時疏生長柔毛,后僅中脈上有殘存毛,下面淡黃褐色,被短剛毛,尤以中脈上更明顯,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側(cè)脈未達(dá)葉緣連結(jié)。傘形花序頂生,有花多達(dá)10朵以上,花萼裂片狹三角形,花冠漏斗形,紫紅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1-3]。
溪畔杜鵑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在湖南省,溪畔杜鵑主要分布于城步、洞口、洪江、通道、綏寧、宜章等地[5],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谷密林中。溪畔杜鵑是鄉(xiāng)土樹種,適應(yīng)性強(qiáng),其花紫紅色,傘形花序,花開數(shù)朵,熱鬧而艷麗,葉、花、樹形均可供觀賞,不僅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樹種,還是具有很高經(jīng)濟(jì)價值的多用途森林植物[1-4],具有良好的開發(fā)前景。目前,關(guān)于溪畔杜鵑的繁殖研究在國內(nèi)尚未見報道,因此,研究其扦插繁殖技術(shù)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試驗地位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園杜鵑苗圃,其氣候類型屬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7.2℃。最低月 (1月)平均氣溫4.7℃,最高月 (7月)平均氣溫29.4℃,極端最低溫-11.3℃,極端最高溫43℃。全年無霜期平均275 d,積雪日為6 d。年平均降水量1 360 mm,年平均雨日152 d。全年日照時數(shù)達(dá)1 677 h。土壤為四紀(jì)網(wǎng)紋層上發(fā)育的酸性紅壤,土層深厚達(dá)0.5~1.0 m,pH值為5.6~6.0,海拔60~80 m,坡度5~10°。
扦插用穗條采自從長沙瀏陽引進(jìn)并已培育3年的母樹。在其花開后,選用生長充實健壯無病的當(dāng)年生新枝作為插穗,插穗長6~8 cm,保留上部3~4片葉。
2.2.1 不同生根劑試驗 2010年7月14日,用吲哚丁酸濃度150 mg/L;ABT濃度100 mg/L;ɑ—奈乙酸濃度100 mg/L為扦插用生根劑,采取隨機(jī)區(qū)組設(shè)計,3種處理,3次重復(fù),每個重復(fù)扦插40株,扦插后60 d觀察其生根情況,并對數(shù)據(jù)進(jìn)行方差分析[6]。
2.2.2 不同扦插時間試驗 長沙7月溫度高,為25~30℃,空氣濕度大,枝條剛半木質(zhì)化;10月溫度適中,為20~25℃,是大多數(shù)植物插穗容易生根的溫度,枝條也已木質(zhì)化。我們于2010年7月14日和10月21日,分別進(jìn)行扦插試驗,各3次重復(fù),每個重復(fù)扦插40株,插條用濃度150 mg/L的吲哚丁酸生根劑浸泡后扦插,扦插后60 d觀察其生根情況,并對數(shù)據(jù)進(jìn)行方差分析[6]。扦插基質(zhì)均采用純黃土。
2.2.3 插床整理與插后管理 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選用純黃土作扦插基質(zhì)。扦插前基質(zhì)床面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透,以充分消毒。扦插后用干凈清水澆透插床,在插床上方加蓋塑料拱棚膜,保持棚內(nèi)75%~85%的空氣溫度,并及時通風(fēng)、防病,不定期噴施0.1%的多菌靈 (每隔10~15 d左右)。拱棚上方加蓋95%的遮陽網(wǎng)。
采用不同生根劑,溪畔杜鵑的扦插生根情況見表1。表1結(jié)果表明:不同生根劑各處理間生根率差異較明顯,用吲哚丁酸濃度150 mg/L的生根劑,平均生根率達(dá)82%,最高達(dá)85%;用ABT濃度100 mg/L的生根劑,平均生根率達(dá)67%,最高達(dá)70%;用ɑ—奈乙酸濃度100 mg/L的生根劑,平均生根率達(dá)58%,最高達(dá)65%。用吲哚丁酸作生根劑的平均根長最長,為6.5 cm,平均根數(shù)也最多,為11根;用ɑ—奈乙酸作生根劑的平均根長最短,為4.3 cm。
對溪畔杜鵑扦插生根率進(jìn)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2。從表2中結(jié)果得知,F(xiàn)>F0.01,可見不同的生根劑,對溪畔杜鵑的扦插生根有極顯著影響;進(jìn)一步用q檢驗法多重比較結(jié)果見表3。表3中結(jié)果表明:用吲哚丁酸作生根劑的扦插生根率與用ABT和ɑ—奈乙酸作生根劑的扦插生根率差異顯著,用吲哚丁酸作扦插生根劑時溪畔杜鵑扦插生根率最高,用ABT作生根劑時溪畔杜鵑扦插生根率次之,用ɑ—奈乙酸作生根劑時扦插生根率最低。
表1 溪畔杜鵑扦插試驗生根情況Tab.1 Rooting capacity of cutting from Rhododendron rivulare
表2 不同生根劑對溪畔杜鵑生根率的影響方差分析表Tab.2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rooting rates of Rhododendron rivulare effected by root-inducing regulator
表3 不同生根劑對溪畔杜鵑生根率的影響q檢驗法多重比較表Tab.3 Multiple comparisons on the rooting rates of Rhododendron rivulare effected by root-inducing regulator
不同扦插時間溪畔杜鵑的扦插生根情況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7月份溪畔杜鵑扦插平均生根率為82%,平均根長為6.5 cm;10月扦插平均生根率為55%,平均根長為4.2 cm。
表4 不同時間溪畔杜鵑扦插生根情況Tab.4 The rooting capacity of Rhododendron rivulare cutting in different times
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jìn)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5,由表5中結(jié)果得知,F(xiàn)>F0.01,可以看出,不同的扦插時間,對溪畔杜鵑的扦插生根有極顯著影響,7月份的扦插生根率極顯著高于10月份的。初步說明溪畔杜鵑在7月份扦插效果稍好一些。
表5 不同扦插時間對溪畔杜鵑生根率的影響方差分析表Tab.5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rooting rates of Rhododendron rivulare effected by cutting time
(1)采用不同生根劑,溪畔杜鵑的扦插生根率差異顯著。用吲哚丁酸濃度150 mg/L的生根劑時,其扦插生根率最高可達(dá)85%,比用ABT濃度100 mg/L和ɑ—奈乙酸濃度100 mg/L生根劑扦插的生根率都高,可在溪畔杜鵑的扦插繁殖生產(chǎn)中推廣。
(2)不同時間扦插,7月份扦插溪畔杜鵑,其光照、溫度完全可以滿足植物生根的需要。因此,它比10月份扦插的生根率高,初步說明溪畔杜鵑在7月份扦插效果稍好一些。但由于本試驗只設(shè)置了2個扦插時間,因此,扦插生根率與扦插時間的關(guān)系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
(3)至今溪畔杜鵑的扦插繁殖研究在國內(nèi)還是空白,我們通過這次試驗,雖獲得了一些成功,但還只是初步的試驗,有待進(jìn)一步深入探討。
[1]祁承經(jīng),林親眾.湖南樹木志[M].長沙:湖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0:576-590.
[2]方瑞征.中國植物志 (第57卷第1分冊) [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9:13-212.
[3]胡琳貞,方明淵.中國植物志 (第57卷第2分冊) [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4:1-438.
[4]廖菊陽,彭春良,朱穎芳,等.湖南杜鵑屬植物研究簡史及分布新記錄[C]∥第二屆中國林業(yè)學(xué)術(shù)大會會議論文集.2009:639-641.
[5]李凱,廖菊陽,黃滔.溪畔杜鵑的地理分布與園林應(yīng)用[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0,37(1):57-59.
[6]北京林學(xué)院,數(shù)理統(tǒng)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79: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