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嫻,楊 娜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進入21世紀,中國海洋經濟由快速發(fā)展向又好又快發(fā)展的方向轉型[1],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日益突出,社會各界對海洋經濟發(fā)展的關注度也日益提高。因此,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2001年—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的海洋經濟論文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海洋經濟研究開展情況,并為《海洋經濟》期刊選題策劃、作者群建設、組織稿源和讀者群發(fā)展等方面提供有益參考。
以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數據來源,檢索各版《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收錄期刊中的海洋經濟論文。
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標準檢索模式下,以“核心期刊”為來源期刊,以“海洋經濟”為主題詞,檢索2001年—2010年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并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統計分析論文產出量、期刊分布、資助基金、被引頻次、作者、機構及合著情況。
利用NoteExpress和Microsoft Excel軟件整理和統計文獻信息,并利用Pajek大型復雜網絡分析軟件實現合著網絡可視化分析。
截至2011年10月31日,共檢索出529條海洋經濟文獻記錄,篩除消息、新聞報道、講話或采訪稿、書評、無關記錄以及一稿多投記錄后,共有395篇海洋經濟論文。
2.1.1 “十一五”期間論文產出量增速加快
論文總量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科學研究活動的絕對產出,是衡量科學研究活動的一個重要指示因子[2]。2001年—2010年論文產出量總體上不斷增長(如圖1):“十五”期間論文總量為125篇,年均增速為4.50%,呈現緩慢、曲折的增長趨勢;“十一五”期間論文總量270篇,是“十五”時期的2.16倍,年均增速為24.78%,呈現快速增長態(tài)勢,這說明海洋經濟受關注度和研究熱度不斷升高。
2.1.2 國家級基金資助論文比重最大,省部級基金資助論文比重增長最快
海洋經濟論文受基金資助比重明顯提高,由“十五”時期的27.2%增至“十一五”時期的49.3%,其中,國家級基金資助論文比重最大,“十一五”期間達到19.6%;省部級基金資助比重增長了10.7%,“十一五”期間達到16.3%(見圖2),這說明海洋經濟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地方的重視與支持。
2.1.3 論文分散分布于各類期刊
刊載海洋經濟論文的中文核心期刊有156種,分別歸屬經濟、海洋學、政治學、地理學等類別。其中,刊載海洋經濟論文1至4篇的期刊分別有92種、22種、1種和6種;刊載5篇以上的有25種(圖3),它們刊載論文數量合計占一半以上;10年來刊載海洋經濟論文最多的中文核心期刊為《經濟地理》,共刊載19篇。這些一方面反映了海洋經濟學是涉及眾多領域的交叉學科,另一方面也說明缺少報道海洋經濟研究成果的核心期刊平臺。
2.1.4 論文被引頻次稍低
截至2011年12月5日,共有308篇海洋經濟論文被引用,總被引頻次為2 228次,篇均被引頻次為5.64次/篇,其中被引頻次高于篇均被引頻次的論文占30.89%,這些論文推進了海洋經濟研究,促進了海洋經濟學科發(fā)展。同期“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收錄的海洋學類中文核心文獻的篇均被引頻次為6.30次/篇,其中被引頻次高于篇均被引頻次的論文占29.42%。相對國內海洋學論文而言,發(fā)表后影響超過海洋經濟研究一般水平的海洋經濟論文并不少,在比例上多出1.47個百分點,但論文篇均被引頻次較海洋學類論文稍低,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方面海洋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研究規(guī)模和實力有待進一步擴大和增強;另一方面,海洋經濟論文分散刊載于各類期刊,不便于研究人員獲取并引用。
科技論文的作者一般都是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研究者或工作者,因此分析論文作者及其所屬機構和地區(qū)情況,能夠了解該時期該學科的研究隊伍及其科研實力信息。
表1 2001年—2010年海洋經濟論文被引頻次Tab.1 Citation frequency of marine economy papers
2.2.1 “十一五”期間作者數量與論文產出量基本同步增長
論文共涉及673位作者和306位第一作者,作者數量與論文產出量呈現大致相同的增長趨勢。“十五”期間,作者總數由2001年的49人增至2005年的67人,年均增速為8.14%,高于同期論文數量增幅,第一作者數量沒有明顯增加?!笆晃濉逼陂g,作者總數由2006年的63人增至2010年的149人,年均增速為24.01%,第一作者數量由2006年的29人增至2010年的73人,年均增速為25.96%。這說明隨著海洋經濟研究熱度的不斷升高,從事海洋經濟研究的人員日益增多,研究隊伍不斷擴大。
作者的平均總被引頻次為7.28次/人,作者總被引頻次高于平均水平的有80位,占第一作者總數的26.14%;發(fā)表了被引頻次高于10年論文篇均被引頻次論文的第一作者有89位,占第一作者總數的29.09%,這些作者的學術影響力相對較高。
2.2.2 高等院校論文產出量最多
論文共涉及227家研究機構,第一作者所屬研究機構166家,機構的平均總被引頻次為13.42次/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產出核心期刊海洋經濟論文的主要機構,高校數量占機構總數量的
產出5篇以上論文且總被引頻次高于平均水平的研究機構有10家(表4),這些機構對海洋經濟研究的貢獻更多,研究實力更強。其中,產出論文最多是中國海洋大學;總被引頻次最高的是遼寧師范大學;產出論文的篇均被引次數高于平均水平依次為遼寧師范大學、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海洋局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所、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
表4 產出5篇以上論文且總被引頻次高于平均水平的機構Tab.4 Institutions producing more than 5 papers and total citation frequency higher than average value
2.2.3 論文的區(qū)域分布不均衡
論文產出機構涉及19個省(市、區(qū)),包括11個沿海省(市、區(qū))(表5)。除北京以外,論文主要來自沿海地區(qū),且論文產出的區(qū)域分布不均衡,反映了各地區(qū)海洋經濟科研實力的差異。機構數量較多的地區(qū)依次為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北京,產出論文數量較多的地區(qū)依次為山東、遼寧、浙江、廣東和江蘇。
海洋經濟學是研究海洋經濟活動中的經濟規(guī)律的學科[3],涉及經濟學和海洋學各分支學科及與此相關領域的交叉、滲透和融合,而且隨著海洋經濟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需要不同研究者和不同機構之間的相互合作??茖W計量學通常利用合著來反映作者、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論文合著情況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論文研究過程的困難程度,以及研究人員完成研究成果所必需的知識結構。合著度和合著率是衡量論文合著情況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合著度和合著率越大,合作程度越高,學科發(fā)展水平就相對越高[4-9]。2.3.1 科研實力較強的機構促進了海洋經濟合作研究
表5 論文區(qū)域分布情況Tab.5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papers
機構合著論文共97篇,機構合著率為24.56%,機構合著度為1.30家/篇。同一地區(qū)(省、市、區(qū))不同機構間合作論文46篇,占論文總數的11.65%,合著最頻繁的為山東,其次是江蘇、天津;跨地區(qū)機構間合作論文51篇,占論文總數的12.91%,略多于前者,合著較頻繁的地區(qū)是山東和天津、山東和廣東以及遼寧和北京之間。結合表4可知,這些地區(qū)都有科研實力較強的研究機構。
涉及合作關系的研究機構共有125家,占所有機構的55.06%。其中與其他機構合著2篇以上論文的機構有34家(圖4),這些機構在海洋經濟合著關系中相對更重要。與其他機構合著較頻繁的依次為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遼寧師范大學,其中中國海洋大學與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合著最多??梢钥闯觯诤现P系網中作用更重要,與其他機構合作頻繁的正是產出論文較多、影響力較高的機構,他們促進了海洋經濟研究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了海洋經濟學科的發(fā)展。
2.3.1 作者合著度和合著率提高
作者合著論文共234篇,作者合著率為59.24%,作者合著度為2.13人/篇,高于2008年CSSCI收錄的經濟學論文的合著度和合著率[10]。其中,兩人合著論文最多,占合著論文的51.28%。作者合著度和合著率分別由“十五”期間的2.03人/篇和52.00%提高到“十一五”期間的2.17人/篇和62.59%。
通過對2001年—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海洋經濟論文的統計分析,可以得知,國內海洋經濟受關注度和研究熱度不斷升高,海洋經濟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地方重視與支持,研究隊伍逐漸擴大,合作研究逐漸增多。但海洋經濟論文的被引頻次稍低,提示海洋經濟研究的規(guī)模和實力有待于進一步擴大和增強。此外,論文在各學科中文核心期刊分布分散,有必要打造高質量的海洋經濟學術期刊平臺,以適應并服務于不斷發(fā)展的海洋經濟研究工作。
應時創(chuàng)刊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海洋經濟》,為報道海洋經濟研究成果和進展搭建了平臺,將為研究者更加便捷、全面地獲取文獻提供服務,從而有利于促進研究成果的傳播,促進海洋經濟研究的交流與合作。結合海洋經濟論文的統計分析結果,《海洋經濟》在提升辦刊質量和學術水平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選題策劃上,應關注國家海洋經濟、海洋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的導向,結合海洋經濟文獻跟蹤分析,了解海洋經濟研究中的前沿、熱點和創(chuàng)新性研究,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論文的產出情況等,有針對性地主動策劃有價值、有市場競爭力的選題。
(2)在作者群建設方面,應關注各地區(qū)實力較強的海洋研究機構和學術影響力較高的作者的信息,建立以研究方向、機構類型和地區(qū)等多重分類的核心作者群數據庫,并及時了解作者的學術動態(tài)。
(3)在稿源組織方面,要依托主管、主辦單位已有資源優(yōu)勢,開拓多元化信息渠道,與科研實力較強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尋求合作,與核心作者群加強交流與溝通,同時關注各機構、作者間的合作情況,在多方面了解海洋經濟研究對期刊需求的基礎上,提高組稿能力、效率和水平。
(4)在讀者群發(fā)展方面,要注意挖掘潛在讀者,如結合海洋經濟文獻引文和被引分析,開拓讀者市場,包括非從事海洋經濟研究的讀者。同時還要注意把握期刊市場動向,特別是在當前國家大力發(fā)展數字出版產業(yè)的形勢下,應本著提供知識與信息服務的原則,通過調研了解讀者閱讀需求、獲取信息和閱讀方式偏好,細分讀者群,明確刊物對各類讀者的服務目標與層次,借鑒和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供針對性服務以滿足不同讀者的個性需求。
[1]王 宏.我國海洋經濟及其管理的發(fā)展特征分析[J].海洋經濟,2011,1(1):1-5.
[2]謝建華,申明月,李 昌.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我國食品安全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468-470,472.
[3]王 琪,何廣順,高忠文.構建海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設想[J].海洋信息,2005(3):12-16.
[4]林菡密,孫紹榮.2001-2010年基于CSSCI的行為經濟學文獻計量分析[J].現代情報,2011,31(5):92-97.
[5]李謙,高美風,王友同,等.《藥物生物技術》1994~2003論文統計分析[J].藥物生物技術,2004(06):417-420.
[6]張曉芬.文獻計量學與學科建設 [J].情報學報,1999(S1):324-326,323.
[7]鐘 旭,黃 暉,薛 健.中國社會科學期刊論文合著率指標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研究[J].情報學報,2000(3):280-288.
[8]馮向春.《化工學報》1998~2002年論文作者統計分析[J].化工學報,2004(11):1925-1927.
[9]幸建華,汪卓赟.《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2006年載文作者群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3):398-401.
[10]湯建民.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研究論文特征的計量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1,29(7):9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