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良純 鄔寬濱
[關鍵詞]“三農”新聞宣傳;歷史性機遇;“三貼近”精神,宣傳主題
從2004年以來,中央已連續(xù)出臺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強農惠農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堅定決心。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電視新聞記者無疑在三農報道方面責無旁貸,要拿出更新、更好、更貼近農村的作品。
所謂“三農”,基調是農業(yè),基地是農村,核心是農民。
當前,“三農”新聞宣傳面臨政治機遇、社會發(fā)展機遇、“三農”發(fā)展機遇、新聞改革機遇。把“三農”新聞宣傳推進到一個新水平、新境界,不僅可以促進新聞媒體更好地實現自身發(fā)展,也是新聞媒體運用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個契機。這就意味著電視新聞報道和電視新聞記者應該給予“三農”更多的關注,及時報道三農,及時服務三農。
一、“三農”新聞宣傳面臨新的歷史性機遇
政治機遇。黨的十六大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提出了統籌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思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一系列關于“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
從調整農業(yè)結構、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就業(yè)到發(fā)展農村教育衛(wèi)生文化事業(yè),以及全面取消農業(yè)特產稅和5年內逐步取消農業(yè)稅等等,力度空前。這為新聞媒體的“三農”宣傳提供了很大的報道空間。
社會發(fā)展機遇。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我國國民經濟已經達到新的水平,人民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世界經濟社會發(fā)展史通常將工業(yè)化過程歸納為三個階段,即依靠農業(yè)積累建立工業(yè)化基礎的初級階段,工農業(yè)協調發(fā)展的中期階段,以及工業(yè)支持農業(yè)發(fā)展的實現階段。這使得新聞媒體所報道和反映的關于“三農”的意見和呼聲不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有了最終落腳點。
“三農”發(fā)展機遇。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家庭承包經營體制建立以后,我國“三農”工作主要是圍繞著調節(jié)“三農”內部關系來進行的,包括完善家庭承包與集體經濟雙層經營體制、提高農業(yè)科技貢獻率、實行農業(yè)的產業(yè)化經營等等,真正觸及“三農”外部大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舉措很少。社會生活如此富于變化,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為新聞宣傳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天地,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報道題材。
新聞改革機遇。我國是個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農村市場不僅是經濟上需要大力開拓的市場,也是新聞產品需要占領的大市場。隨著農村人口文化知識水平的逐步提高,對新聞產品的需求將同步增長,農村新聞市場展現越來越廣闊的前景。真正有社會責任感、有市場遠見的新聞媒體,不妨加大“三農”報道力度,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農”領域,把自己的媒體推向更有潛力更值得開拓的市場,把大量有力度、有深度、可讀性強的“三農”新聞推向全社會。
二、“三農”新聞宣傳需要“三貼近”的精神
1.貼近農村基層。全國9億農民和他們生老病死的地方主要還是農村,生產、生活、娛樂,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新聞都在這里產生。全國有上萬個縣,鄉(xiāng)村更不計其數。而新聞產生的規(guī)律又決定了新生的事物,新突破,新特點也首先從基層鄉(xiāng)村產生。所以,記者首先要貼近農村基層,對自己報道領域的狀況既有全面的掌握,又有各自特點的了解。
2.貼近農村和農民的生產生活。隨著農業(yè)產業(yè)化的不斷推進,僅靠農民一家一戶的勞作和技術投入已經遠遠不能跟上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電視報道作為一種形象、直觀、迅速、通俗易懂的媒體在為農民提供資訊,引導他們尋找新的致富項目,運用新的技術提高農業(yè)產值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除了傳統農業(yè)生產的報道,從新聞價值的角度出發(fā),記者應該更關注那些新出現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的生產合作方式。
三、“三農”新聞宣傳需要深入開掘宣傳主題
1.在宣傳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呼聲的結合點上下工夫。黨的意志與人民的愿望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所決定的。電視宣傳要準確地反映和體現黨的意志,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本身就是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具體貫徹落實中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我們的宣傳還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呼聲和要求,傳遞人民群眾的意見。
2.在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結合點上下工夫。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必須以主旋律為主。堅持主旋律,就是要加強主旋律節(jié)目的分量,要給主旋律以主導的地位。堅持主旋律并非排斥其他,我們的社會生機勃勃,生活豐富多彩,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面對不同的口味,要求電視節(jié)目不能是千人一面、萬人一聲,而應當是繪聲繪色的多樣化。
3.在真誠服務與正確引導的結合點上下工夫。服務群眾,就是新聞宣傳必須牢固樹立起群眾觀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以人民群眾為服務對象,以人民利益為價值取向,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為第一選擇。電視宣傳一方面要滿足人們的合理精神需求,一方面要引導人們提高精神境界。
電視新聞報道作為現在各種媒體中最形象直觀,也最通俗易懂的傳播載體,生存之道和發(fā)展之道就在于面向最廣大、最普通的受眾。雖然目前我國的電視媒體主要還是面向城市觀眾,但是中國13億人口9億農民的國情要求電視報道決不能忽視也不能漠視農民觀眾。只要我們真正提高了對”三農”工作的認識,勇于為“三農”說話,加強為“三農”服務,帶著感情去從事“三農”新聞宣傳工作,關注農業(yè)、農村的發(fā)展和農民的創(chuàng)造,辯證地看待“三農”問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三農”宣傳工作,我們的“三農”宣傳就能邁上一個新臺階,開創(chuàng)出新局面。□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