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珊 何文貞 蔡德
腦卒中是中國人口的主要死亡和致殘原因,嚴重威脅人民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健康。衛(wèi)生部衛(wèi)生統(tǒng)計信息中心報道,2002年國內(nèi)腦血管病死亡率在城市和農(nóng)村均僅次于惡性腫瘤,居第2位。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特點[1],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本文采用拜阿司匹林輔助治療急性腦梗死(ACI),從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觀察病例100例,其中拜阿司匹林54例,對照組46例?,F(xiàn)將研究方法及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腦梗死(Cerebal infarction,CI)病例來自汕頭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一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和門診,在研究周期中總病例數(shù)約在100例左右。所有病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45~79歲,平均(63.85±7.26)歲。
1.2 診斷標準 研究納入標準:①按1996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確診為CI,經(jīng)頭部CT或MRI證實。②受試者均鑒知情同意書。研究排除標準,肺、肝、腎疾病、甲狀腺疾病、銀屑病、惡性腫瘤、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3 診斷分型 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及CT和/或MRI結(jié)果,將患者按文獻標準進行TOAST(Trai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分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型(LAA)、心源性腦梗死型(CE)、小動脈阻塞型(SAA)、其他明確病因中風型(SOE)和不明原因中風型(SUE)。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采用NIHSS評分,其中:0~15分,患者分為輕型IS、16~30分為中型IS、31~45分為重型IS。
1.4 高危因素 按統(tǒng)一標準詳細記錄患者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肌梗死、卒中陽性家族史、酗酒和吸煙等各種危險因素。
1.5 分組及方法 把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4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64.58±7.52)歲,治療組給拜阿司匹林0.1 g口服,1次/d。對照組46例,男29例,女15例,平均(64.67±7.34)歲,除病情需要應用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水腫及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等藥物外,兩組未采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1.6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全部病例于清晨空腹采血,檢查血液流變學指標:血小板(BPC)粘附率,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因子I(FG),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肝腎功能。
1.7 不良反應及安全性評價 根據(jù)出現(xiàn)不良反應程度及藥物相關按下列等級在用藥后15 d判定。①使用安全,無不良反應。②不良反應輕微,不影響用藥。③停止用藥,不良反應消失。④停止用藥,不良反應存在。⑤停止用藥,不良反應必須給予治療。⑥不能判定。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t檢驗、配對t檢驗、卡方檢驗。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15 d,30 d,60 d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15,30,60 d后療效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15,30,60 d后療效比較(±s)
注:各治療組前后配對t檢驗:a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配對t檢驗:bP<0.01
治療天數(shù) 組別 NIHSS 評分治療前 治療組11.67±4.34對照組 10.81±5.0415 治療組 8.90±4.86對照組 10.61±5.21a 30 治療組 5.67±3.31對照組 7.17±4.01a 60 治療組 2.23±1.34對照組 5.60±2.64b
2.2 抗凝纖溶及治療前后30 d血脂改變,經(jīng)拜阿司匹林治療后,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降低,凝血酶原時間延長(P<0.01),甘油三脂及膽固醇無明顯改變(P>0.05)。而對照組以上各生化指標治療前后無明顯改變(P>0.05),兩組比較,拜阿司匹林改善血凝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抗凝纖溶及血脂改變(±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抗凝纖溶及血脂改變(±s)
各治療組前后配對t檢驗:e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配對t檢驗:fP<0.01
項目 FG(g/l) PT(S) BPC粘附率(%) TC(nmol/l) TG(nmol/l)正常參考值2~4 11~14 50±4 3±6 0.4±1.6治療組 治療前 3.65±0.44 13.93±2.63 56.98±2.95 4.63±1.23 1.96±0.65治療后 2.84±0.65e 16.88±2.02e 52.04±3.03e 4.50±1.22f 1.85±0.83f對照組 治療前 3.44±0.75 14.36±2.75 55.18±3.49 4.30±1.30 1.95±0.97治療后 3.63±0.74f 14.77±2.33f 55.22±3.48f 4.16±1.28f 1.96±1.17f
2.5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查血常規(guī)和肝功能均無變化。治療過程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拜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抑制環(huán)氧化酶,因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從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2,3]。本研究觀察拜阿司匹林輔助治療ACI的療效和安全性。結(jié)果顯示:拜阿司匹林輔助治療ACI療效滿意,且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從治療30 d和160 d后療效評定結(jié)果更能顯示拜阿司匹林輔助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說明拜阿司匹林是治療腦梗死的一線用藥,能改善腦梗死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狀態(tài)、血管的發(fā)生和神經(jīng)功能,最終改善疾病的預后,而且這種改善是漸進的、緩慢的、持久的,可隨時間延長而進一步改善療效。
我國是腦卒中的高發(fā)國家,年發(fā)病率為185~219/10萬,在一些大城市則高達370/10萬,估計每年新發(fā)腦卒中200萬。有專家警告,到2025年這一數(shù)字將擴大3倍。一般說來,腦卒中是有明顯年齡分布特點的,好發(fā)于50歲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腦卒中的發(fā)病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北京宣武醫(yī)院對該院1972~1996年間住院的10547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1972~1976年≤50歲的患者10.32%,1992~1996年占22.66%,20年間50歲以下患者翻了一番;1972~1976年≤40歲的患者占1.29%,1992~1996年則占7.83%,20年間猛增6倍。
家庭中有一個中風的患者,特別是中青年人群又是家庭的主要勞力和經(jīng)濟支柱,一旦出現(xiàn)缺血性腦卒中,將給該家庭造成極大的經(jīng)濟負擔,所以,切實有效的進行抗血小板集聚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能減少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患病率和復發(fā)率,同時能減少致殘率,使患者能最大限度的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同時盡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明顯的臨床和社會意義,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4],目前我國規(guī)則運用抗血小板集聚藥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不到35.1%,在廣泛農(nóng)村地區(qū)比例更少。相比其他抗血小板集聚藥物(波利維、泰嘉等),拜阿斯匹林一片只需0.5元,具有明顯經(jīng)濟優(yōu)勢,而且服用方法為每天一片,簡單方便,能極大提高農(nóng)村人民服藥的依從性,能較好的控制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從而降低腦卒中的發(fā)生率。所以,在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推廣規(guī)則運用拜阿斯匹林,能有效的進行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提高缺血性腦卒中的治愈率,減少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具有明顯的社會和臨床意義。
[1]尤勁松,黃燕.腦卒中遺傳學研究進展.國外醫(yī)學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分冊,2004,31(5):458-461.
[2]Morgan L,Humphries SE.The genetics of stroke.Curr Opin Lipidol,2005,16:193-199.
[3]高福玲.阿司匹林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應用體會.中華名醫(yī)論壇,2005,(2):52.
[4]吳敵,馬銳華,王伊龍,等.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的藥物依從性調(diào)查.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50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