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強珍
現(xiàn)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學生的詞匯一般要求為4500個單詞和700個詞組(含中學應掌握的詞匯),其中2000個單詞為積極詞匯,即要求學生能在認知的基礎上學會熟練運用。但很多學生詞匯量不小,卻無法準確理解和運用,對詞匯的掌握還是達不到要求。
Fillmore 將框架概念引入語言學研究,將其視為一種概念結構或經(jīng)驗空間,與認知域相當,一個詞語可能會激活其所涉及的一整套經(jīng)驗或概念結構。1982年,他更加系統(tǒng)地提出了框架理論,認為框架是“某個物體或事件的典型,是純語言知識和概念知識之間的一個接面”??梢? Fillmore把框架看作是一種認知知識結構方式,是一種某些經(jīng)常重復發(fā)生的情景相關的知識和概念,是連接一個語言形式所涉及的多個認知域的知識網(wǎng)絡。
近年來詞匯知識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Richards首先嘗試對詞匯知識進行分類,包括詞頻、語域、位置、形式、聯(lián)系、意義-概念、意義-聯(lián)系八個方面。結合Richards的理論,Nation對詞匯知識從接受和產(chǎn)出兩個維度來考察,得出了一個更為全面的分類包括:詞匯的書面及口頭形式、語法形式及與其他詞匯的搭配、詞頻和準確度以及概念和聯(lián)系。而Qian直接提出詞匯知識應包含兩個方面:廣度和深度。他把廣度定義為詞匯量的大小,即學習者對意思至少有粗略的了解的詞匯的數(shù)量。深度:即對一個詞匯有多層次的了解與掌握。
長期以來, 人們關注的是詞匯知識的廣度研究, 即如何擴大學習者的詞匯量, 認為掌握一個詞只要掌握其音、形、義就夠了。然而,對于常用詞匯, 僅僅掌握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從詞匯知識的深度研究來看, 一個詞是由不同的層面所組成的, 學會一個詞意味著掌握這個詞的各個組成部分。從框架理論分析詞匯知識構建,就是分析詞匯的知識結構在認知過程中是怎樣激活的,即在詞匯知識構建過程中,詞匯習得者不斷激活存儲在記憶中的詞匯知識的框架,再把框架間信息進行聯(lián)接,從而實現(xiàn)詞匯知識構建。
詞匯知識語音框架構建指把發(fā)音非常接近,甚至完全相同,拼寫也很接近,容易發(fā)生理解誤差的,或容易在練習聽寫的時候把單詞寫錯的,或在含義用法上也有一些聯(lián)系或雷同之處的,或一些發(fā)音特殊的詞匯全都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語音認知域。在這個認知域中提到任何一個詞匯都會激活其他語音相同或相似的詞匯,這樣便于學生記憶詞匯和尋找詞匯間語音、語義的差異。比如,principle 和principal;quite和quiet;dairy(牛奶廠)和 diary(日記);statue(塑像)和statute(法令)、stature(身長)、status(地位);extend(延伸)和extent(長度);suite和suit;exclaim (呼喊)和proclaim(宣布)、acclaim(歡呼)、declaim(朗誦)等。
詞匯知識形態(tài)框架構建指把具有相同詞綴的詞匯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詞匯形態(tài)認知域。這樣詞匯習得者一旦碰到該認知域中任意一個詞匯都相應地激活其他詞匯,就可以有效地進行詞匯的識記以及詞匯涵義的辨識。如前綴inter-意為“相互地,在……之間”,因此,該詞綴所構成詞匯都具有類似含義,如:internet(互聯(lián)網(wǎng)),interlock(相互扣?。琲nterview(面試),interrelate(相互關聯(lián)),interchange(互換),intercourse(交往),interconnect(互相連接),interdependence(互相依賴),intercity(成際),interpersonal(人際關系)等。
詞匯知識語義框架構建指把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關系詞以及一詞多意詞有意識地收集在一起建立詞匯語義認知域,以便更好地掌握詞義。在這個認知域中最重要的是同義詞認知域和一詞多意,這也是詞匯習得者最難掌握的。因為同義詞認知域中的任一詞匯所激活的框架不僅包括詞形、詞義、用法的辨析還應包括感情色彩(如憎惡、蔑視、諷刺、詛咒、尊敬、親昵等等)和語體色彩(如莊嚴、高雅、古樸、俚語、方言詞語、公文用語、委婉詞等等)以及使用范圍、程度等。如表示“閃光”的詞:shine(照耀),指光的穩(wěn)定發(fā)射;glitter(閃光),指光的不穩(wěn)定發(fā)射;glare(耀眼),表示光的最強度;sparkle(閃爍),指發(fā)射微細的光度。
詞匯知識句法框架構建指把一個詞具有的習慣搭配,習慣用法或幾個詞所共同具有的習慣搭配,習慣用法集中起來建立一個詞匯的句法功能框架認知域。該認知域中的詞匯所激活的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習慣搭配、用法或激活其他與自己有類似習慣搭配、習慣用法的詞匯有助于詞匯習得者正確使用習慣短語、習慣用法。因為很多詞擁有不同的搭配就會有不同的含義,也就會有不同的適用范圍或側重面。kill the peace 扼殺和平kill the promise 取消諾言kill a marriage解除婚約又如:a broken man 一個絕望的人a broken soldier 一個殘廢軍人a broken promise 背棄的諾言a broken spirit 消沉的意志。另外很多詞既是具有相同習慣搭配,習慣的結構,含義及其準確用法也可能不同。如regard…as, consider…as, take…as, describe…as, define…as, see…as, perceive…as, look upon…as, accept…as, attribute…as等。
可見,運用框架理論進行詞匯知識的構建最主要的是要尋找詞匯本身在音、形、義及習慣用法上的特點以及詞匯與詞匯之間在這幾方面的相似點與不同點,然后建立詞匯本身在音、形、義及習慣用法方面的縱向知識框架,再把這個詞匯的知識框架與其他詞匯知識框架通過相似點進行連接,再分別從語音、形態(tài)、語義、句法等方面建立橫向知識框架。構建詞匯知識框架有利于加深對詞匯知識結構的認識,促進詞匯習得研究的深入發(fā)展。
[1]FILMORE,C.An Alternative to Checklist Theories of Meaning[C]I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1975.
[2]Richards, J.C.The Role of Vocabulary Teachin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