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璐 寧麗瑾 劉東興 (衡水學院音樂學院 河北衡水 053000)
電腦MIDI音樂制作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周文璐 寧麗瑾 劉東興 (衡水學院音樂學院 河北衡水 053000)
隨著高科技迅猛發(fā)展,MIDI系統(tǒng)被逐漸運用到高校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數字化MIDI應用教學模式中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都取得了明顯的提高。
高等;師范院校;開設;電腦 MIDI;音樂;課程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al Digital Interface的英文縮寫,其意思是樂器數字接口。MIDI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樂器行業(yè)標準,是電子樂器間相互協作的協議、是電子樂器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信息交流的語言。通過它,各種MIDI設備都可以準確傳送MIDI信息。它從80年代初問世至今,經歷了長時間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從廣義上將其為理解為電子音樂合成器,是電腦音樂的統(tǒng)稱,包括協議、設備等等相關的所有技術。而我們平常所說的“MIDI”通常只是指一種電腦音樂的文件格式。
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們經??梢钥吹胶芏嘁訫ID、RMI為擴展名的音樂文件,這些就是在電腦上最為常用的MIDI格式。一首可以播放5分鐘左右時間的MIDI歌曲,其容量只有百余K字節(jié)。而同樣這首歌的波形音樂文件如WAV,則高達50MB左右,即使是經過MP3技術進行高比例壓縮處理,也有5MB大小,相比之下MIDI可算是小巧玲瓏。這樣的文件,最適合在互聯網上傳播,MIDI文件的這個特點決定了MIDI音樂肯定是與Internet聯系最密切的音樂。
當今社會電子業(yè)突飛猛進,隨著科學的發(fā)展,高校教學模式的科技含量也大大增加。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率先研究并使用了電子音樂技術。當MIDI與電腦結合,MIDI就與音樂創(chuàng)作緊密相連。這樣對我國音樂教育史上延續(xù)多年的舊模式與框架無疑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教學改革。作為一種實用性極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MIDI和多媒體系統(tǒng)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觀性和應用交互性為學習者提供了全新的音樂學習方式,在音樂教育中已經展現出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實踐證明,在音樂理論課程中采用MIDI和多媒體系統(tǒng)進行交互式教學,不僅更新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使抽象的音樂理論教學變得真實可感、活潑生動,極大地開闊了學習者的音樂視野、活躍了學習者的音樂思維、激發(fā)起學習者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樂學習的效率。
在音樂教育領域,電腦音樂技術有著相當大的發(fā)展前景。在綜合性、師范院校專業(yè)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中,電腦音樂技術的運用都將對音樂教學的理念、具體教學手段等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性及創(chuàng)造性是在音樂理論課中感受美的關鍵,而這恰恰需要環(huán)境與心態(tài)的制約。因此,音樂理論課的教學中必須要營造出一種使學生產生興趣與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氣氛,這樣才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運用電腦音樂技術教學可以更好的把音樂里理論課程表現的淋漓盡致,更能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美,體會音樂帶來無盡的遐想與創(chuàng)作手法,調動學生的主觀性。
我們傳統(tǒng)的理論課上,只能看到老師在黑板鋼琴上的講解或只有一些簡單的音響視聽,而電腦MIDI技術能使無形變有形.無聲變有聲,也能使作曲教學的枯燥乏味變生動有趣。MIDI技術也可以對課上的樂曲速度、調性進行調整以更適合學生學習,同時還可以為樂曲的主旋律配上不同的伴奏、如鋼琴、弦樂、打擊樂等聲部,這樣豐富多彩的音響與音樂表現手法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1.MIDI系統(tǒng)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
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yè)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之一,作為一門培養(yǎng)音樂素質的課程,視唱練耳學習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在音樂領域的成長和進步。現在,很多高校的視唱練耳教學開展得并不理想,教學囿于狹隘的課堂串,機械、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教得很難,學生學得吃力。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練耳教學,大多都是以鋼琴作為主要的輔助工具,課堂音響來源多為鋼琴音色,傳統(tǒng)的單一鋼琴音色及單純的聽覺技術訓練已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也無法跟上數字化時代的發(fā)展。這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huán)教學進度遲緩、學生學習被動,使教學效果、考試成績、學生實際需掌握的音樂實踐能力等方面都無法保證。而在MIDI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音樂制作拉本和多媒體系統(tǒng),將備課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使教學的內容空間得到極致擴展。學生更是可以感受到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電子樂器等各種不同的音色以及迪斯科、華爾茲、倫巴、探戈、搖擺、搖滾等各種不同的節(jié)奏,甚至可以領略到古典、民謠、鄉(xiāng)村、爵士、藍草、拉丁等各種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同時,人機交互、反饋及時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這樣,既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同時又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力地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成與教學目的的實現。
2.在曲式與作品分析中,一般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邊聽音響一邊看樂譜,然后老師講解,學生只能整首或片段的聽譜例去感受樂曲的某個整體或局部的音響效果。在對樂曲具體細致結構的分析時,經常受到音響的限制只能對著無聲譜例進行。而在引進MIDI技術的今天,教師把重點要講解的譜例課前制作好,通過輔助軟件的幫助,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展示作品中任何一處需要講解的段落音響,學生可以聽到樂隊中任何一件樂器的獨奏,從而將所講解內容的每一細小段落詳盡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進而更加詳細的分析每一首作品。
3.在配器課教學上,由于教學設備的不健全和課程本身的技術性缺陷等特點,老師很難把一部作品的配器手法全面的向學生講解。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基礎樂理的教學中,運用電腦音樂系統(tǒng)學習樂理、作曲、配器,就是探索教學法的使用。它運用MIDI音樂教學系統(tǒng),提供典型的現象和過程,或者設有疑問,或提供富于啟發(fā)性的事物與觀察,引導學生去探求新知,獲得能力。因此MIDI技術的運用使這樣的問題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教師課前將音樂作品整理完畢后,對一部復雜的配器作品從單一旋律開始逐步疊加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當然也可相反從全聲部的出現逐步遞減的方式進行,對學生呈現出相對全面的講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MIDI技術運用到教學領域,不僅能為學生欣賞、表現音樂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氛圍,為枯燥音樂理論提供新的教學模式,更能使學生的感受、想象、表現、創(chuàng)造等綜合能力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提高。既改變了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愉快、充滿激情、活力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提高。
我國綜合性、師范性院校音樂理論授課模式,與其它文理科教學模式一樣,一位老師面對幾十位學生,這一教學模式在幾十年的音樂教育中確實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幾乎所有中小學音樂教師都是在這種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由于培養(yǎng)的目標不同以及師范性院校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之師生比例過大,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效率特別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非常低,具體是在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專業(yè)性較強的教學理論上。
現在音樂教師通過MIDI技術和相應軟件的幫助,不僅可以隨時播放課前制作的任何音響范例,也使學生在課堂上聽到實際講解過程。而且可以通過相應軟件的幫助,任意地分解、組合部分復雜的音樂素材,使學生同步感受到不同組合的不同效果,這樣提高了學習效率。特別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就聽到譜例的實際音響效果,感受到以前理論講解所不可能帶來的實際音響效果。
綜上所述,掌握和熟悉運用MIDI技術是音樂教師必不可少的技能,如何合理的將MIDI技術結合到教學中去是目前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因為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夠適應素質教育對音樂教學的功能需求。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完成我們應負的歷史責任,通過在實踐中學習掌握一切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廣大音樂教育界的團結努力、MIDI制作作為現代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必將促進音樂教育改革的新發(fā)展。
因此,電腦MIDI技術理論應為高校的理論作曲課程的教學服務,這一點也是毋容置疑的。在我國高等院校全面開設電腦MIDI音樂課程已勢在必行,電腦MIDI技術的應用是音樂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電腦MIDI 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運用在作曲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到視唱練耳的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同時也可以運用到和聲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中。目前,我們已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和創(chuàng)新時代,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開闊視野.、大膽創(chuàng)新,以科技為先導大膽改革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振興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yè)而積極的行動,讓我們?yōu)槲覈囊魳方逃聵I(yè)而努力奮斗!
周文璐(1984--),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學院音樂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音樂學。
寧麗瑾(1983--),女,河北保定人,衡水學院音樂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音樂表演。
劉東興(1977—),男,河北易縣人,衡水學院音樂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