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王曉東 楊軍
(中國計量學院體軍部,浙江杭州310018)
論當代武術教育科研的現(xiàn)狀及特征
陳飛 王曉東 楊軍
(中國計量學院體軍部,浙江杭州310018)
文章運用文獻法、訪談法,在廣泛查閱和閱讀文獻的基礎上,對近十年所出現(xiàn)的關于武術教育科研論文的現(xiàn)狀及特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研究結果表明:武術教育科研隨社會的不斷變化而發(fā)展,具有顯著的時代性;武術教育理論指導教育過程,具有明顯的實用性;科學研究探索的本質,決定了武術科研的創(chuàng)新性;武術教育過程的特殊性,決定了武術教育科研的經驗型;現(xiàn)代武術教育研究的精細特點;武術教育科研不斷追求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
武術教育科學研究現(xiàn)狀特征
自武術進入學校成為課程后,以及武術成立學科以來,武術教育科學研究不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研究成果的質量上都有很大的進步。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民間武術從當初的師徒教育、門戶之見,到如今突破傳統(tǒng)許多武術名家開館收徒;學校武術,作為體育課程的一部分,學校體育思想和教學目標的不斷變化使得武術教育的科學理論研究也隨之不斷地與時俱進。本文收集整理了2000~2009年有關武術教育的科研論文489篇,通過資料的分析與總結,概括當代我國武術教育研究的發(fā)展狀況,武術教育研究呈現(xiàn)出以下特征。
時代性,就是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主題,與時俱進。研究的內容能隨著年代和形式的變化及武術科學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而隨之進步。武術教育改革隨著素質教育、終身教育、以人為本;增強學生體質、快樂體育、健康第一等不同時代體育教育思想的演變,武術教育科學研究的側重點也隨著不斷的變化,這些變化符合矛盾的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
2004年3月30日頒發(fā)了《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規(guī)定:“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睆娬{了武術在中小教育中有著其他體育項目不可替代的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在綱要頒布以后,2005年3月《關于學校武術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研究》課題組成立,2007年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課題組做了首次系統(tǒng)地展示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2008年課題研究成果出版。2009年《體育科學》發(fā)表了“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狀況調查研究”的科研成果論文。這一研究充分顯示了時代發(fā)展與時事政策對武術教育的不同要求,武術教育科研也隨之把握時效,針對現(xiàn)實問題展開研究。另外,例如:李松,趙秋菊《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在武術必修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孫明利,張立文《新的“課程標準”給武術教學帶來的重大變革》;趙秋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出臺后沈陽市中學武術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等研究,以上研究都鮮明的表現(xiàn)出了這一時代的武術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注重武術發(fā)展時代特征的性質。
科學研究的作用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當代武術科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性就是研究結果的實效性。面對武術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近年來武術科學研究在一定領域開始關注武術發(fā)展的熱點問題,開始從社會和大體育的視角來審視武術的發(fā)展,科學研究的眾多成果開始成為武術發(fā)展決策過程的重要理論依據。
理論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檢驗其是否合理,也只有得到實踐的認可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理論研究自身的價值。武術教育科研傾向于研究的實用性,提高教育效果的直接性。在教學方面,侯介華等人的《內隱學習在武術教學中的應用》;余水清等人的《<中國武術史>教學課件的研究與制作》。在課程建設方面,何英等人的《對北京市精品課程《武術(太極拳)》建設的思考》;劉靜的《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專項課程教學改革策略》;王曉軍等人的《學校武術教材建構模型及試驗研究》。在德育教育方面,楊中平,張云涯《加強高校武術專業(yè)學生武德教育的措施》;楊建營,邱丕相的《從武德的實質和精神內核探析當代武術教育改革》。在師資教育方面,翟少紅、李然的《普通高校武術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現(xiàn)狀及策略》;劉家旭,董建的《我國中小學武術師資問題的探討與分析》等研究成果,都在各個方面不同程度地位武術教育的發(fā)展與進步提供了積極的力量,為武術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決策依據。
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發(fā)現(xiàn)新事物、創(chuàng)造新知識、研制新產品。在體育科學研究過程中,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方法,它不是重復前人或他人的勞動,而是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武術教育沒有停留在原有師父帶徒弟,繼承傳統(tǒng)武術等形式上,而是在繼承和發(fā)揚、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重新探索與創(chuàng)建了一種適合于學校教育的武術運動,使其融合與學校武術教育多種功能和運動形式,又能將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特色與現(xiàn)代學校武術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相結合,從而構建一種新型武術教育模式。隨著社會的變革,根據武術教育的價值功能,對武術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武術的教育方式也隨著要求的變化而不斷的改進、更新。
面對學校教育及社會需要對武術教育提出的目標,廣大學者對武術教育改革提高武術教育教學質量的研究不斷涌現(xiàn)。王文成等人的《高校武術教學模式建構的新探索——“識圖教學
法”在武術套路教學中的實驗》一文根據江澤民同志曾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教育在培養(yǎng)民族創(chuàng)新精神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的精神,打破了傳統(tǒng)武術教學框架,提出了“識圖教學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及高校學生自學能力;翟少紅的《試論中小學武術教學改革的出路——從課程、教材、教師、學生角度進行探討》提出了在課程方面,應增加武術比重。在教材方面,應以“淡化套路,提倡攻防”為原則,打破舊有模式。在教師方面,應通過師資培訓提高武術課教師必備素質。在學生方面,要以民族精神、新型教材、教師魅力激發(fā)、增強和鞏固學生的習武興趣。改革的體系是圍繞以上4個要素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才能促進武術教育的總體發(fā)展;李強,李華的《“結構——定向”教學模式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賴錦松,余衛(wèi)平《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的武術課學習評價的實驗研究》等都從不同角度對武術教育進行了新的審視,提出了新的觀點與方法。
體育科研工作從來不是額外的工作,教學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其實真正的教學活動有著科研的性質和色彩。當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是體育科研,必須是“有效的教學”和“真正的教學”除此之外,還必須符合開展體育科研的一般規(guī)范??蒲械哪康暮腿蝿站褪菫榱颂岣呓逃|量,武術研究者常根據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定研究課題。
研究者這種經驗性的總結,首先是科研課題來自于實踐工作經驗,武術教師對困惑問題的體驗。體育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進行體育科研必然需要投身于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在實際工作的問題即研究的課題。武術教育科研的目的和任務是為了更好的達成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武術教師在傳授武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應該是要研究的課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三種類型:一是直接性問題。這些問題是明顯存在,又必須想方設法解決的,如激發(fā)學生對武術興趣性,提高武術教學質量等等。二是探索性問題。是運用其他教育理論與成果,武術教育做的不夠或不好的地方進行探索性的實驗研究。比如,情景式教學在武術中的應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應用研究、探究式武術教學模式等等。三是反思性問題。具有問題意識的教師,為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通過自己實踐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總結、檢討、制定改進的措施對策。體育科學不同于一般的學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正是體育科研的獨到之處。
其次,武術教育科研的經驗性還表現(xiàn)在研究結果來自于實踐工作。武術教育工作者在自己工作中的經驗總結,高校教師相對較多,中小學教師比較少;對實際教學性的研究的經驗總結較多,對理論性研究多建立在工作經歷的反思、知識的積累以及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蒲袑嶒灥慕Y果往往來源于實際教學的實驗性活動,而這些活動又轉化為武術教育工作者的實際經驗反復提高從而形成理論成果。這類研究比如,田桂菊《高校武術普修課按層次分組教學的嘗試》;秦子來《高校武術教學“分組討論—掌握學習”模式的實驗研究》;何小平《運用學生造型示范進行武術教學的研究》等。
精細化不僅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特點,也是武術研究近年來的一個顯著特點。武術教育科學研究特征也表現(xiàn)出了這一特點,其精細化的特點表現(xiàn)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細致。例如,李志雄通過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和數(shù)據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從生理角度對體育院校散打學生的神經類型與受傷狀況進行探索。結果表明,A組學生受傷率最低;B組學生常因暴力被擊、技術缺點或疲勞等受傷;C組學生因反應慢,注意力分散,粗心,甚至接受能力差,影響了學習能力和完成動作技術的能力,受傷率最高。通過研究充分說明散打學生神經類型與受傷狀況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為體育院校在散打教學中盡可能地避免學生受傷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馬永軍等以武術教學為載體,嘗試多媒體影像技術在體育實踐課教學中的應用,并從不同角度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論述,提出建議。指出多媒體技術在武術教學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成績均值、動作質量與動作節(jié)奏、學生學習動機幾個方面都存在顯著性效果。此類研究從武術教育的各個方面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從不同的研究角度進行了每個環(huán)節(jié)細致的研究,表現(xiàn)出了武術教育科研越來越精細化、研究內容細致化的特征。
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有其優(yōu)勢,也有其不足。教育問題的復雜性決定了單一的研究方法是難以解決復雜的問題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科學知識的創(chuàng)新,為武術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開闊了武術科學的研究思路,加快了武術的科學化進程。
當今武術教育研究已涉及眾多學科,除了運用體育科學的相關學科理論,還廣泛借鑒與運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借助這些學科交叉作用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討武術的諸多問題,從而拓展武術研究領域,增加科研的深度,增強武術研究的科學性、實效性、針對性。
一方面,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表現(xiàn)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與研究方法運用于武術教育科研。如,李龍,虞定海的《全球化時代中國武術教育發(fā)展的思考》一文就從全球化背景下,從文化學、教育學視角,對中國武術教育發(fā)展進行思考;萬崗,許曉陽《大學生參加散手運動的心理效應》從心理學角度,闡述大學生參加散手運動對鍛煉他們心理健康的作用;李巖,董菲的《體育(武術)教學仿真系統(tǒng)的設計》基于虛擬現(xiàn)實技術,設計和開發(fā)具有交互式訓練功能的武術教學仿真系統(tǒng),為武術教學營造一個生動的環(huán)境,提高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效率,最終達到發(fā)展教學、提高武術教學質量的目的;陳慶合等人的《內隱學習在武術教學中的應用》一文運用內隱學習理論,根據武術教學的特征提出了提高武術教學效果的內隱學習策略。
另一方面,隨著武術科學研究的深入、規(guī)范,當代武術科學的方法呈現(xiàn)出顯著的多樣性特征。對于一個課題的研究,往往采用多種研究方法來進行,能夠增強研究成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在研究成果中,大量采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如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比較法、分析法、統(tǒng)計法、歸納法等;也采用了自然科學的實驗法、測試法、觀察法等。
武術教育伴隨著武術的產生與發(fā)展,在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繁衍至今。當代武術教育的發(fā)展需要科學研究的支持與引導。伴隨著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武術教育在學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如何開展好學校武術,還需要武術教育科研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努力。
[1]黃漢升.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邱丕相.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建華,高嶸.學校武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4]陳雁飛.中國學校武術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5]李偉,周萬征.1994-2006年我國中小學武術科研狀況的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5).
[6]蘇躍金.我國武術科研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
[7]王崗,趙光圣,李金龍.論當代武術科學研究現(xiàn)狀及特點[J].搏擊·武術科學,2004(1).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bout Wushu
Chen Fei Wang XiaodongYang Jun
(Millitary Sport Department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interviewing,the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apers on Wushu.The intervention research showe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Wushu alters accordingly,and owning a feature of current time the Wushu eduction theory directs the process with utility.It shows the innovation by study the nature of Wushu.The particularity depends on the experience of Wushu.Modern Wushu education study of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and the diversitiesfor Wushu education.
Wushu educationscientific studycurrent situationparticularity
G85
A
1004—5643(2011)01—0038—03
陳飛(1983~),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