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屋
周恩來在南開大學(xué)讀書期間,精讀和涉獵了中外思想家,如顧炎武、王夫之、梁啟超以及歐洲盧梭、赫胥黎、亞當(dāng)·斯密等人的著作。他在博覽的同時,以審慎求真的態(tài)度“對于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周恩來在讀了亞當(dāng)·斯密的《原富》后,將其與孟子的思想進行對比,于1915年秋天在《子輿氏不言利,司密氏好言利,二說孰是?能折衷言之與?》一文中寫道:國家適值存亡之秋,如何拯救中國,有的主張“必自正人心始”。有的則主張“國富則民必強,民強則國斯興”。周恩來提出,二者不可偏廢,需折衷取之,孟子的“言義不及利,乃正人心之所本也”,亞當(dāng)·斯密的“言利不及義,斯富國之左(佐)證也?!薄岸现f盡善”,但如果分而行之,只能“促吾國之亡”。周恩來將古今中外的思想觀點進行分析比較,并結(jié)合中國歷史與國情評析其適用性,這種讀書方法有其獨到的指導(dǎo)意義。
早在南開學(xué)校讀書時,周恩來就曾在題為《一生之計在于勤論》的文章中寫道:“人一生求學(xué),惟青年為最大之時期,基礎(chǔ)立于此日,發(fā)達乎將來?!彼J(rèn)為現(xiàn)在努力求學(xué),是為了日后能“作事于社會,服役于國家,以其所學(xué),供之于世”。周恩來還是寫過一副著名的自勉聯(lián)“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周恩來一直以此作為為人處世的準(zhǔn)則。
(美)羅伯特·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毛澤東評說中國歷史(I)》
主編:趙以武 人民出版社
《思考中國 》
紅旗出版社
《舒力觀察——中國十年之真問題》
作者:胡舒力 中山大學(xué)出版社
《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大參考》
紅旗出版社
角度與視野
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jīng)驗發(fā)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jīng)驗,事實上多數(shù)的知識都是間接經(jīng)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
《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288頁
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人的事的。
《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3卷第789頁
我們討論問題,應(yīng)當(dāng)從實際出發(fā),不是從定義出發(fā)。
《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3卷第853頁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
《毛澤東選集》第8卷第3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