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麗 萬海青 李惠君
肛腸科術后患者主要的癥狀就是切口疼痛,以往的經驗就是運用一些分散療法,如和患者聊天、聽音樂等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疼痛,必要時可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物。自2009年至今,我科室采用中醫(yī)耳穴壓豆來治療肛腸科術后疼痛,效果不錯,現總結如下。
1.1 材料 肛腸科住院患者178例,其中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75例,痔瘡術后73例,肛瘺術后56例,肛周膿腫49例,平均年齡56歲。
1.2 治療方法
1.2.1 取穴 根據患者病情,并遵照中醫(yī)辨證特點選擇神門、交感、肛門、內分泌等穴位[1]。神門:在三角窩后的上部1/3,即三角窩四區(qū);交感:在對耳輪下腳末端與耳輪內緣內相交處,即對耳輪六區(qū)前端;肛門穴:在三角窩前方的耳輪處,即耳輪五區(qū)。內分泌在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
1.2.2 藥粒 選用王不留行籽,直徑在1.5mm大小為宜:選擇時應以表面光滑為度。
1.2.3 膠布 選用普通的膠布即可,剪成0.7cm×0.7cm為宜。
1.2.4 操作方法 首先對耳部進行全面檢查,操作者左手持患者耳廓,右手持探棒,以近似相等的壓力,在耳廓上探查,當探棒壓迫痛點時,患者會呼痛、皺眉或出現躲閃現象。作者選用的是交感穴、神門穴、肛門、內分泌等穴位。找到陽性反應點后,先用75%的酒精對操作部位進行脫脂,待干后,將王不留行籽放在膠布中央,對準敏感點貼壓好,貼壓時要施加一定壓力,并按揉片刻以加強刺激,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脹或發(fā)熱。貼后囑患者每半小時自行按壓數次,每次每穴30秒鐘。出現刀口疼痛時,可即刻進行穴位按壓,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每次貼壓后保持(3~5)天。
1.2.5 注意事項 ①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②夏天易出汗,貼壓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膠布潮濕或皮膚感染。③如對膠布過敏者,可用粘合紙代之。④耳廓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不宜采用。⑤對過度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年老體弱、孕婦按壓宜輕,急性疼痛性病癥宜重手法強刺激,習慣性流產者慎用。⑥根據不同病癥采用相應的穴位。
2.1 療效判定標準 疼痛消失或輕微疼痛,為效果明顯;疼痛減輕或疼痛可以忍受,為效果不明顯;疼痛沒有緩解且需要用止痛藥物,為無效果。
2.2 治療效果 效果明顯95例,占53%;效果不明顯62例,占35%;無效果為21例,占12%。
《內經》中對耳與經脈的關系就有著比較詳細的記載,足少陽、手太陽、手少陽等經脈的支脈,經別于耳中。十二經都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故按壓耳穴,可以有效地治療疾病或緩解癥狀。只要取穴準確,并囑患者采取正確的操作方法,一般都會有效,只是止痛的程度是因人而異的。
耳穴壓豆治療術后疼痛,取材方便,易于操作,比較容易讓患者接受,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臨床效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