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益
關注課本素材 創(chuàng)新語言表達
吳強益
最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常常出現(xiàn)語言運用題就直接來自教材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做教學的有心人,不斷從語文教材中挖掘出語言運用的創(chuàng)新題。
課本素材 語言運用 創(chuàng)新
由于高考語文試題越來越趨向于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查,不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急功近利,讓學生在大量的習題中沉浮,忽視了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僅把教材作為一個例子,進行簡單講評。近年來,高考作文(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該命題取材于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人是什么?》,福建卷高考作文題:戈多來了,該命題取材于高中語文第五冊《等待戈多》)和語言運用題的素材不斷來自課本,這種逐步關注教材、回歸教材的命題方式引起了語文教師的極大關注,語言運用題的新變化理應成為教研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語言創(chuàng)新題的表述也理應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且看今年四川卷第19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化景點或文學意象,常常會引發(fā)我們的情思。請從下列詞語中選擇一個作開頭,仿照例句寫一句話。要求:①體現(xiàn)景點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手法?!碧峁┑脑~語有“康橋、邊城、雨巷、蜀道”。如果沒有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把握,要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有點困難。須知康橋的溫婉嬌美,邊城的秀麗淳樸,雨巷的哀怨惆悵,蜀道的畏途巉巖是考生構思的切入點。
江蘇卷第4題:“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學校擬在校園網主頁增設‘辛亥英烈’專欄。請寫出魯迅小說中以秋瑾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為該專欄寫一段不超過25個字的按語。”從2010年起,對文學常識的考查,似乎已不言而喻地成為江蘇語文高考的必考內容了,結合教材還考查了考生對其他知識的了解及運用能力。但從去年考查的美人魚到今年考查的秋瑾,內容都是學生所熟悉的,并不存在刁難考生。此題的難點在于對“按語”的理解上,因為“按語”是學生很少接觸到的詞語,生活中也很少用到該詞。按語就是作者、編者對有關文章、詞句所做的說明、提示或考證。此題所寫“按語”應是對開設該專欄進行的說明,即為什么要開設該專欄。其答案可以表述為:繼承先烈之遺志,光大志士之精神,為中華復興而奮斗。
湖北卷第22題“某中學文學社舉辦‘感動心靈——我最崇敬的課文人物’評選活動,請從入選的藺相如和劉和珍中任選一位,為其寫一則頒獎詞。要求:①請先將所選人物姓名寫在答題卡上,然后寫頒獎詞;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語言表達生動、連貫、得體;④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边@兩個人物中學教材中都有,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巧妙化用原文,語言要富有激情。其參考答案為:藺相如:身為門客,膽識超強,完璧歸趙,智勇無雙;位超廉頗,忍辱避讓;國家為先,如海器量。偉哉相如,千秋名揚!劉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笔冀K微笑的劉和珍君,你激勵我們每一個熱血青年,為了祖國更加強大,“奮然而前行”!
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細致研究,每一篇課文都能讓我們找出語言運用題的創(chuàng)新點。學生通過長期練習,就會發(fā)現(xiàn)訓練語言運用題的樂趣。這樣不僅使課堂教學更富有活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面以部分課本材料為切入點,談談語言運用題的訓練。
巴爾扎克《守財奴》中,有一段話:“你得在這張文書上簽個字,表示你拋棄對令堂的承繼權,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財產,全部交給令尊管理,收入歸他,光你保留虛有權……”該段中的“令堂”、“令尊”是尊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可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得體性。教師不妨設計成這樣的問題:下面是某同學在一次討論會上的發(fā)言摘要,有幾處用語不得體,把它們找出來并加以改正(有幾處寫幾處)。
剛才劉老師的一番話真是拋磚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們是跨世紀的青年人,祖國建設的重任將落在我們肩上。像劉老師這樣快要退休的老師仍在為培養(yǎng)我們而略盡綿薄,難道我們倒可以對學習不負責任?我殷切期望平時抄作業(yè)、考試作弊的同學趕快改正錯誤,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解析:“拋磚引玉”是自謙之詞,用在這里明褒實貶,應為“金玉良言”;“略盡綿薄”是自謙之詞,用以評價老師,不得體,應為“不遺余力”;“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對下、長對幼,應為“衷心希望”。
再如,孔尚任《哀江南》中蘇昆生的唱詞中寫出了當時金陵城的衰敗與荒涼:“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請你用相似的語言風格寫一段話還原昔日繁華的景象??勺鋈缦卤硎觯悍甓岁?,龍燈高掛,畫舫穿繞;遇重九,酒旗飄飄,把盞臨高。白鳥歡叫,碧水迢迢。新紅葉下才子吟,嫩黃花前歌女俏。長期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人是什么》一文中有這么一段話:“至于筆者,則把現(xiàn)時(當前)看成是小學算術課本上的1,對未來的憧憬則看成是0。每個小學生都懂得:0的位置是很重要的。0只有在1的后面(而不是在1的前面)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和分量。1后面的0越多值越大。”可以設計成這樣一個語言運用題: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上面這段話所蘊含的意思。答案可以這樣表述:偉大志向造就偉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現(xiàn)時為必要的前提。
王熙鳳、瑪?shù)贍柕路謩e是《林黛玉進賈府》和《項鏈》中的主人公,請結合所學知識,各用一個單句對這兩個形象作簡要概括。要求:對形象的理解要正確,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表達簡明連貫,每句不超過25字。其答案可以概括為:王熙鳳是一位精明能干但工于心計、性格潑辣的女管家。馬蒂爾德是一位堅守誠信但沉溺幻想、愛慕虛榮的小市民。
同樣,《愚溪詩序》中,作者介紹的愚泉、愚堂、愚島、愚亭、愚池等地方,我們可以挖掘其中的材料,設計成這樣的語言運用題:在倡導文化旅游的新時代,這些地方已經被當?shù)卣蛟斐陕糜尉包c了,請以導游的身份為此寫一段導游詞。
語言運用題在高考中占有十分之一的分數(shù),教師不可小視。只要我們做語文的有心人,在每篇課文中適當挖掘出語言創(chuàng)新素材,組織學生及時訓練,指導學生把握創(chuàng)造語言的方法,把握語言運用題的特點,我們的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川省平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