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文 祁 瑤/評
德國作家保羅森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猶如一本書,傻瓜們走馬觀花地隨便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閱讀它?!备杏X很有道理。生活如讀書,每個人都是書,每人又都是讀者。讀別人,又讀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書,也是最重要的一本書。細想一下有時候我們連自己這本書都讀不懂,更不要說讀懂人生之書了。
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打心底里笑讀別人,讀別人的驕傲,讀別人的自不量力。而在解讀自己時,常常是戴著“放大鏡”無限放大自己的優(yōu)點,對于缺點,更喜歡用一雙老花眼模糊而抹殺之。其實這都是沒有讀懂自己這本書的表現(xiàn)。古有一句話:“讀人時反思自己?!庇亲x別人缺點的時候,愈應(yīng)讀好己之書,取長補短,使自己不犯與別人同樣的錯誤。只讀別人不讀自己的人,命中注定成功與自己有些遙遠。
如果說讀人之書是與人類智慧對話,那么,讀己之書則是擺脫蒙昧的理智途徑。能讀懂自己之書的人,都具有自知之明。自身的長短自己心里最清楚,也只有這樣,才能將“別人贊我,與我未加一絲;別人損我,與我未減一毫”的境界相結(jié)合,這樣的人心態(tài)平穩(wěn),遇事不驚不喜,淡泊名利,泰然處世。因此,善于認知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認知別人和世界,正所謂“讀人莫如先讀己”、“要學(xué)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風(fēng)景”。
那如何去讀懂自己呢?有一句話叫“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說的就是人們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下,看不清自己,這就需要我們時時把旁人當做一面鏡子,與他們溝通,善于聆聽他們的點撥,才能了解一個真實的自己,真正讀懂自己這部書。而那些不敢將自己置于別人審視下的人,就注定永遠與真實的自己隔著一堵厚重的墻,從而失去了一個衡量自己的清晰標尺,也無法領(lǐng)悟別人和衡量世界。
讀懂自己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塑造自己的過程。事實上,讀懂自己這本書,就是要用純潔的心去塑造自己。讀懂自己,就是要不斷地與自己談心,要與自己過意不去,在成功的時候總結(jié)失敗時的教訓(xùn),在失敗的時候查找成功時的經(jīng)驗,讓自己無時無刻都保持一個理性的頭腦,理性而全面地讀別人、讀生活。
自己這本書,不管愛讀不愛讀,不管能不能讀懂,都要耐心地讀,讀懂自己之書,然后去讀人生大書。因為這部書的作者是自己,讀者也是自己。
[感悟]生活如讀書,每個人都是書,每人又都是讀者。我們要讀別人,也要讀自己。讀別人也許容易,讀自己卻很難。有一句話叫“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說讀人之書是與人類智慧對話,那么,讀己之書則是擺脫蒙昧的理智途徑。讀懂自己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塑造自己的過程。而要緊的是,自己這本書,不管愛讀不愛讀,不管能不能讀懂,都要耐心地讀,讀懂自己之書,然后才有可能去讀懂人生這本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