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1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展評(上海卷)

2011-08-15 00:49唐惠忠
中學語文 2011年32期

唐惠忠

停駐韶華

一考生

席慕容曾經(jīng)說:“在我們的生命開始之前,世界早已存在;當我們的生命消逝之后,世界會一如既往。但我們的努力也已留下印痕……”

逝者如斯,歷史如抓不住的林間響箭,時間如撈不取的指間清泓,看似一切榮辱、悲歡、窮達,都會被推搡向前,但當我們在這個節(jié)點追求著什么,執(zhí)著著什么,努力著什么,這些記憶會化為你心中,甚至是歷史中溫潤如玉的永恒。停駐韶華,這些又都不會過去。

當一個人遭遇磨難時,我們時常會說:“一切都會過去?!笨稍谖铱磥磉@是一劑毒藥。將一個瞎子帶進一個燈火通明的房間里,再關(guān)上燈,告訴他黑暗只緣于暫時的停電。這或許能暫時慰藉他的心靈,但等這一切都過去了,時間早已沖刷了生命的精彩。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命運不是用來被打敗的,關(guān)于命運,休論公道。”他自己也是這樣踐行著的。雙腿的殘疾是命中注定的事實,可是他還有雙手,還有靈魂,還有夢想。當這一切都綻放時,他依然留住了他的韶華?!昂蠚g樹”成了多少游子心中的歸宿,那根繃緊的“琴弦”在多少失敗者心中搖曳,他的角膜、肝臟,則在另一個生命里獲得新生。關(guān)于史鐵生的一切都沒有過去,對于所有面臨劫難卻又不言放棄的人而言,韶華永駐。

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有太多值得生發(fā)的地方。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贊子瞻等四人,即使沒有顯達的文章,憑借他們的人格,依然可以永駐歷史。蘇軾在《前赤壁賦》里如是說:“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辈煌谑廊烁袊@人生苦短,壯志未酬,蘇軾在飛逝的時間里,依然能尋求不變的生活態(tài)度?!爸裾让⑿p勝馬”,即使烏臺一紙詩,黃州千里路,周圍的勝景依然是詩情的催化劑。達觀的胸懷,讓他心中的郁結(jié)如云淡風輕般逝去;但他的身影,卻被文化歷史的長卷“扣留”。

于現(xiàn)實中的我們來說,此刻的奮筆疾書,是為了未來的希冀。這些書海中的日子終將離去,但當我們踏入社會,這段歲月賦予我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積累,更重要的品行上的鑄造,是對夢想之花在風雨兼程后開放的自我肯定。這段大家一起向未來邁出雙腳的日子,又怎會過去呢?永遠不會。

只有那些努力過、釋懷過、執(zhí)著過的人才會懂得:停駐韶華,一切都會過去,一切又都不會過去。

[點評]這篇奪魁之作,優(yōu)點主要有二:一是內(nèi)涵豐富,論述嚴密。開篇結(jié)合名言推出觀點(側(cè)重于“不會過去”,認為“一切榮辱、悲歡、窮達,都會被推搡向前……停駐韶華,這些又都不會過去”),頗有力度;主體部分列舉史鐵生、蘇軾兩個實例,闡明“停駐韶華”離不開不言放棄的態(tài)度、樂觀豁達的胸懷,并聯(lián)系“我們”今日的拼搏,指出“這段大家一起向未來邁出雙腳的日子,又怎會過去呢”。全文層層推進,顯現(xiàn)出嚴密的分析過程。其中“當一個人遭遇磨難時,我們時常會說:‘一切都會過去?!稍谖铱磥磉@是一劑毒藥”,可謂真知灼見;而“將一個瞎子帶進一個燈火通明的房間里”的比喻論證,則形象生動,耐人咀嚼。二是行文流暢,感情飽滿?!皻v史如抓不住的林間響箭,時間如撈不取的指間清泓”之類的表述,得體、大氣;“‘合歡樹’成了多少游子心中的歸宿,那根繃緊的‘琴弦’在多少失敗者心中搖曳,他的角膜、肝臟,則在另一個生命里獲得新生”等文句,字里行間蘊滿深情。此外,擬題富于詩意,且行文中注意反復點題。

理性的聲音永遠不會沉默

一考生

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未能躲過一場風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擊斃后,當眾表示“十分”高興,而慘遭德國知識界的集體質(zhì)疑。盡管她已多次道歉,希望這場風波快點過去,但這似乎依舊難平眾怒,甚至還有法官準備為此起訴她。

作為德國基督教民主黨領(lǐng)袖的默克爾理應(yīng)知道:根據(jù)基督教教義,任何生命都是等價的,都應(yīng)該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為犯了這樣一個看似微小的常識性錯誤,雖然她是權(quán)威的領(lǐng)袖,在涉及德國知識分子的底線問題時,她也最終無法“過去”。

依舊是在德國,依舊與默克爾有關(guān)。前不久,德國前國防部長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一事,引起德國國內(nèi)一片嘩然。為了保護這位將大有作為的政治新星,默克爾以“我們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學術(shù)研究人員”為之辯解,但是,德國兩萬名教授聯(lián)名上書反對,直截表達了德國知識分子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擔心這會成為日后學術(shù)不端的借口,他們又一次沒有給默克爾面子,再一次讓她“一切都會過去”的計劃泡湯。

我感動于這樣一種理性聲音的存在,也欣然于因為這些知識分子對任何權(quán)威都能持“一切都不能過去”的態(tài)度,才最終成就了德國學術(shù)圈嚴謹?shù)膬?yōu)良傳統(tǒng)。

然而,如此理性的聲音何曾僅僅嘹亮于德國?它又何曾沉默于經(jīng)歷過五千年光輝、五千年昏暗的華夏大地?

盡管受到當時政治的壓力,梁思成的“拆掉北京的一座墻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層皮”擲地有聲,時至今日仍在我們耳邊余音繚繞。當我們面對現(xiàn)在的北京,看到它已與其他城市毫無區(qū)別,當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記憶中的時候,我們不禁感嘆先生的先見之明,敬佩先生不顧一切的理性吶喊。也許政治的壓迫一度埋沒了先生的呼喊,而讓一切都過去了,但是,歷史的拷問卻永遠不會讓錯誤過去。

回望歷史,多少統(tǒng)治者以權(quán)威的姿態(tài),以“一切都會過去”的借口,企圖將真理掩埋時,又有多少知識分子毅然決然地站出來,以一句“一切都不會過去”來回答而絕對不容置疑。

“一切都不會過去”,這理性的聲音永遠不會沉默;“一切都不會過去”,這知識分子的吶喊永遠不會沉默!

作為一名社會的準知識分子,當我們面對祖國日新月異變化發(fā)展的同時,倘若我們對于社會的陰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諧,不勇于揭開隱藏在表面和諧底下不和諧的元素,這何嘗不是一種真正的悲哀呢?

真心希望有識之士在聽到“一切都會過去”時,都能異口同聲地以一句“一切都不會過去”來捍衛(wèi)真理,從而守住最后的底線。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而我們——是社會的良心。

[點評]文章洋洋灑灑千余言,將題意闡發(fā)得大氣而深刻。作者的觀點很明確——“真心希望有識之士在聽到‘一切都會過去’時,都能異口同聲地以一句‘一切都不會過去’來捍衛(wèi)真理,從而守住最后的底線”。就是說,文章雖重點談“一切都不會過去”這一面,但隱含對某些人以為“一切都會過去”的僥幸心理的批評,內(nèi)容上切合要求。一個中學生能放眼世界,回眸歷史,關(guān)注現(xiàn)實,思考自我(“作為一名社會的準知識分子……”),把“理性的聲音不會過去”揭示得淋漓盡致,實屬難得。毫無疑問,這是一位有大關(guān)懷的優(yōu)秀學子。

直 面

一考生

大衛(wèi)的銘文說:“一切都會過去?!边@是他直面過去而獲得的戰(zhàn)勝苦難的勇氣。

契訶夫筆下人物的銘文說:“一切都不會過去?!边@是他洞悉人生冷暖后發(fā)出的震耳欲聾的呼喊。

在我看來,“直面”遠沒有“經(jīng)歷”那么簡單。直面的力量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后世都是大有裨益的。

巴老在日暮之年,并沒有把時間留給頤養(yǎng)天年,而是通過《隨想錄》反思自己。他回憶了文革時期那段慘痛的歷史,沒有對時代加以苛責,而是將自己作為反思對象,在本已“傷痕累累”的心靈上再撒了一把鹽?!耙磺卸紩^去”并非人們茍且過活,為自己所處的逆境加以粉飾與安慰的借口;而應(yīng)該像巴老這樣,讓這“都會過去”并且“都已過去”的歷史在自己身上留下永恒的價值。直面的力量,造就非凡的氣度和價值。

同樣經(jīng)歷過文革的季羨林,也在之后寫下了《牛棚雜憶》。與巴老不同的是,他沒有對個人有太多的苛責,而是通過一種溫和的反思,警醒世人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耙磺卸疾粫^去”并非失意者用來壓抑自己而永遠郁郁寡歡,而是通過對過去逼真的敘述,用“血與淚的代價”,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警世鐘聲。

大衛(wèi)、契訶夫筆下人物也好,巴老、季老也罷,他們對“一切會否過去”的探索與追問,力量之源便在于他們對真相的直面?!耙痪湔嬖挼姆至勘日麄€世界的力量還重”,這是索爾仁尼琴的名言;“誠實的力量甚于熱血”,這是布羅茨基的警句。

在直面真相之上,一定需要一個溫暖而光明的人性路徑作為指引?!斑@個世界其實挺冷的,所以需要一團火”,作家遲子建如是說。無論“會過去”的物質(zhì)現(xiàn)實,或永遠“不會過去”的精神影響,讓身處逆境或遭遇黑暗的人們有一個溫暖的去處才是終極目的。遲子建的《白雪烏鴉》,還原了一百多年前哈爾濱的那場鼠災(zāi),這讓我想起了那部曾獲諾獎的《鼠疫》,她同加繆一般,用真實的筆寫下面對災(zāi)難時人的惡與貪欲,以此復蘇人性的溫暖和善良。

可是當今文壇,正如余杰批判的那樣:不是沒有“大師”和“大師之作”,而是缺少真實的生活感受和說真話的勇氣。有的只是沉迷于郭敬明式的深度夢囈中,或是頻繁淪陷于為權(quán)利的歌唱頌歌中。

我想: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yīng)該偏離賈平凹所言的文學的 “大道”——對真實和心中某種價值的堅守。直面和直面之上溫暖人性的指引,讓“無論會否過去”的一切,純正而美好。

[點評]這位考生從“直面”人生切入,將“會過去”與“不會過去”合在一起寫,把主題確定為“說真話”,其構(gòu)思很有新意。短短一篇文章,列舉了當今文壇大量的人物、作品、名言、事件(比如“在直面真相之上,一定需要一個溫暖而光明的人性路徑作為指引”這一段,舉遲子建創(chuàng)作《白雪烏鴉》為例,先引作家言論,展開分析時又類比以加繆的《鼠疫》),并發(fā)表了獨到見解,可見作者的知識儲備相當豐富,認識水平過人一籌。

不要讓“過去”成為過去

一考生

昨天是今天的過去,今天又是明天的過去。今天所發(fā)生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去,這是自然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然而,我們并不應(yīng)該真的將過去沉到歷史的車輪下,相反,對于過去我們是不應(yīng)遺忘,而需銘記的。唯有懂得尊重過去,珍視過去,才能夠更好地支撐起整個民族。

近年來,“愛國主義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擔心自“80后”以下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會沉溺于如今生活的花花世界,而忘記國恥,忘記一個民族應(yīng)有的榮辱觀而成為“垮掉的一代”。

事實上,當人們將目光聚焦于這可能“垮掉的一代”時,卻忽略了已經(jīng)面臨嚴重考驗的文化遺產(chǎn)。

從南京宋美齡故居變成純商業(yè)性的餐飲場所,到豪華奢侈的景福宮會所,再到比鄰西湖的各種高檔娛樂場所,越來越多的“商界精英”為求商業(yè)利益而入駐這些充滿文化氣息的獨一無二的“過去”,使之沾上腐敗之氣,染上銅臭之味。

比如已被南京某知名餐飲企業(yè)接洽后的宋美齡故居內(nèi),已無丁點歷史的遺跡,取而代之的是與一般餐廳無異的布局、擺設(shè)。與當初無異的,恐怕也就是房子本身的空殼與那些樹木花草吧?

較之已經(jīng)蕭條的美齡故居,上海的馬勒別墅還算保留得較為完整。其周邊環(huán)繞的樹林,儼然將其與都市隔開。雖已改造為豪華酒店,但房內(nèi)整體布局仍為當年原貌。甚至連領(lǐng)班也沒有,而是由一名總管家來打理事務(wù)。置身其中,仿佛能聽到當年主人之間的交談,當年的戰(zhàn)火……聽,“建筑在歌唱”……

這些“過去”是一個民族異于其他民族的標簽,一個民族正是由這些“過去”而支撐起,而構(gòu)成的。

倘若失去了這些“過去”,一個民族的精氣神也將失去,只留下一個空空的肉體罷了。只是人們往往只在乎這肉體,而忽視對“過去”的保護與追求。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老建筑遭到破壞,遭到強拆。

試問,這些留有典雅氣息、會唱歌的建筑被連根拔除后,中華民族又與那些只有冰冷鋼筋水泥構(gòu)成的民族有何區(qū)別呢?

不要讓這些“過去”真的成為過去,這一切應(yīng)當都不會過去。

保有這些“過去”,愛國主義才不會變?yōu)榭照劇?/p>

是的,“一切都不會過去”……

[點評]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生活的文章永遠是最受歡迎的類型。本文以現(xiàn)實中我們常說的“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為立意點,以南京美齡故居的商業(yè)化經(jīng)營等為例,鮮活地向讀者揭示了文化遺產(chǎn)遭侵害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社會意識與歷史意識。這對于“90后”考生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相信這也是此文受到閱卷老師一致好評的重要原因。此外,文章很講究章法,前面寫“‘愛國主義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后面強調(diào)“保有這些‘過去’,愛國主義才不會變?yōu)榭照劇?,前后文貫通一氣?/p>

真的過去了嗎?

一考生

“一切都會過去”和“一切都不會過去”,這兩句乍看矛盾的銘文出自兩位偉人之手,仔細想來其中暗含著深意。

一切都會過去,過去的是經(jīng)歷,是故事。那些為人稱頌的豐功偉績,成王敗寇的典故,終將隨風而去。“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剩下的只是一堆白骨和一個“梟雄”的稱號。歷史不為任何人停留,不斷走向下一個篇章。

但真的過去了嗎?

也許并沒有。不會過去的是那些故事所留下的精神。過往在形式上離我們遠去,卻化作了記憶永遠保存在我們的腦海里。一切都不會過去。

大衛(wèi)的話有著它特定的時代意義。它提醒戰(zhàn)士們在勝負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勝不驕,因為勝已過去;敗不餒,因為下一場戰(zhàn)爭輸贏未定。這樣的教育也是我們從小接受的,但在今日,光是抱持著“讓它過去”的信念,一味展望未來,顯然是不夠的。

我們更要看到的是“一切都不會過去”。失敗過去了,失敗的原因卻不能被放過。那是下一次勝利的砝碼,是我們前進的基石。因此,我們才不能放任“過去”就這樣過去了。只有站在“過去”之上,才能觸碰到夢想中的未來。

每一次跌倒都會留下傷口,每一次前行都會留下足跡,它們是“過去”留下的憑證,是我們擁有的寶貴財富。我們的人生歷練是一塊一塊的鋪路石,讓我們踏著“過去”向前進發(fā)。抓住了“過去”,不讓它過去,是成功的法門,因為每一次進步都要依靠“過去”來完成。

我們的社會也在不斷地進化著,那些關(guān)于社會的“過去”也不會真的就這么過去了。礦難沒有過去,我們借著災(zāi)難的經(jīng)驗成功進行了48小時生存演習;藥家鑫事件沒有過去,我們因此開始反思和關(guān)注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也發(fā)現(xiàn)了高等教育的不足……當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轉(zhuǎn)變時,那些過去的社會事件卻并未過去,像落花變作春泥一樣,它們變作社會反省和進步的動力,滋養(yǎng)社會的生長,成為了社會成長中的一部分。當過往被賦予如此重大的意義,又怎會輕易地過去呢?

一切都不會過去。那些逝去的,曾經(jīng)無一例外地留下了痕跡。這些痕跡,推動著每一個人的成長,督促著社會不斷完善,也聚成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內(nèi)涵。歷史,并不意味著遺忘。

帶著“過去”上路,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點評]本文的特點在于:思想樸實,說理深刻。開篇緊扣材料入題,規(guī)范而合理;第三段的自然一轉(zhuǎn),表現(xiàn)出作者在駕馭文章結(jié)構(gòu)方面的功力?!笆〉脑騾s不能被放過。那是下一次勝利的砝碼,是我們前進的基石”,這樣的觀點出自高中生筆下,難能可貴;具體論證中,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出一定的人文關(guān)懷與社會責任感。行文用語凝練流暢,像“為人稱頌的豐功偉績,成王敗寇的典故,終將隨風而去?!嚲婆R江,橫槊賦詩’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等,簡潔明了;“每一次跌倒都會留下傷口,每一次前行都會留下足跡”、“帶著‘過去’上路,我們才能走得更遠”等,則言簡意賅,意蘊頗深。文章啟發(fā)我們,只有思想成熟、語言過關(guān),才會有考場作文的成功。

一考生

爺爺走了已一整年了,我卻總感覺他并未遠去。老人下葬的那座青山,山上的霧靄山嵐裊裊炊煙時時縈繞在我的心間;老人的音容笑貌似乎比他在世時更為清晰,銘刻在我青春的記憶里,回蕩在我的夢里夢外——似乎一切都未曾過去。

去年此時,傳來爺爺病重的消息。父親希望我和母親能回去看一趟,“老人那么大年紀,看一次就是賺一次了”。我突然發(fā)現(xiàn)父親自己也已不再年輕,斑白的雙鬢,為他刻滿滄桑的臉平添幾分落寞。本不樂意的母親聽聞此言,便沒有再說什么,她是理解父親的——一個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拳拳的孝心。

卻不想臨行的前一天,爺爺便病逝了。也許他等不及了,等不及再見一面他最優(yōu)秀的小兒子,多年來的病痛,透支了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最后的活力;也許他希望死時帶著一些尊嚴,而不是留下一具行將就木的軀體……大伯說,爺爺走的時候很安詳。

父親搭乘當晚的火車先走,我和母親按計劃乘第二天的飛機。一個多小時的飛機,山路卻開了四個多小時,趕到停放著爺爺靈柩的祠堂已是傍晚。祠堂外是一株老槐樹,已有些年歲了;祠堂內(nèi)卻有一汪死水,漂滿了污穢。鄉(xiāng)間唯一的樂隊將婚禮時的調(diào)子拉長了改作哀曲,倒沖淡幾分肅穆的氣氛,只有嗩吶尖銳的鳴響,在嘈雜中顯出幾絲尖利。

想起老人在世時的事了。爺爺是極寵我的。彼時年幼,父母工作忙便接了爺爺奶奶同住。爺爺喜愛看拳擊,卻總陪著我看動畫片,遇著什么事便只是笑。他那不大的眼睛被層層的皺紋湮沒,看不見了。對于鄉(xiāng)間,我卻沒什么過多的印象,雖然我曾在那里度過整個童年。

第二天爺爺便要下葬,上山的路上我扶著奶奶走,小心躲避著鞭炮火星(鄉(xiāng)間習俗,老人中壽死去要放鞭炮慶祝)。奶奶說爺爺年輕時是陳家二少爺,橫行鄉(xiāng)里,被戲稱為“混世魔王”;又說他年輕時很有些花心,交過許多個女朋友。奶奶的嘴角含著笑,也許愛情不一定是海誓山盟,轟轟烈烈,兩個老人相濡以沫大半生,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不過如此。

我的爺爺,年輕時驕狂叛逆的少爺,青年時背井離鄉(xiāng),后來考進大學卻因政審未能入學,終老在鄉(xiāng)間做一名教書先生,去世之時卻選擇了土葬——也許是滿足入土為安的心意,也許是厭倦塵俗想與祖先為伴,老人的想法不得而知。

我想這一切都會過去,如同山間的蝴蝶飄過溪水,風吹干父親眼中氤氳的淚水,爺爺一生滄桑所沉淀的淡泊、寬容會一起隨風而逝。

也許這一切都不會過去,爺爺?shù)男θ輹肋h回蕩在我的奶奶、我的父親和我的心間,沉淀為我們一生的記憶。

[點評]以記敘文的體裁完成上海卷作文題,難度不小——主要是較難直接展示題目蘊含的思辨性。但這位考生顯然處理得很不錯。他以自己生活中親人去世的事件為內(nèi)容,通過飽含深情的敘述和具體生動的場景再現(xiàn),把爺爺下葬前后的圖景情真意切地展現(xiàn)于紙面,并通過旁人之口加以補足——其中奶奶的言談透著復雜的情感,讀來很耐品味。語言精妙是本文一大特色。許多詞語的運用(如“看一次就是賺一次了”的“賺”,“透支了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最后的活力”的“透支”),均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的積淀,是難以有如此表述的。

這,是一種選擇

一考生

得知小布什卸任后的職業(yè)是農(nóng)民時,我驚訝了。

可當我深入了解到他生活的內(nèi)容,是每天為馬洗澡、管理農(nóng)作物、躺在草垛上看星星后,我笑了。

我讀懂了他的選擇。

的確,正如兩句銘文所說的那樣,“一切都會過去”,同時又“一切都不會過去”。

它們各自有各自的道理。讓一切“過去”抑或“留下”,關(guān)鍵在選擇。小布什任期結(jié)束后,選擇了華麗轉(zhuǎn)身。任職期間的“一切”榮譽、鎂光燈、無窮的非議“都會過去”,可是剩下的“一切”——歷練、質(zhì)樸以及悠長的平和,卻又“不會過去”。

莫泊桑在小說《項鏈》中塑造了一個虛榮的瑪?shù)贍柕碌男蜗???僧斔獊G了那條“珍貴”的項鏈后,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償還——十年如一日地與疲憊、貧困打交道。那種生活一定痛苦而難以忍耐,究竟是什么支撐著她這十年的人生?她的道德并沒有格外高尚,她虛榮的劣根性或許依舊存在,但正是一個選擇改變了她的一生。文末,命運的車輪與她開了個大玩笑:那條弄丟的項鏈是贗品。我猜想她會錯愕,可最終會吁出一口長長的氣,感嘆一切的結(jié)束。她,選擇了讓“一切過去”。

近來,熱門的“中國達人秀”又涌現(xiàn)出一對感人的“蜘蛛俠”夫妻。節(jié)目熱播,他們收獲了不小的知名度??缮钷讚?jù)的他們,對所有的捐助一概不收,每天依舊推著小車去擺攤,每天依舊在收攤后去公園唱歌,每天依舊積極地生活。他們知道,貧窮是他們的財富。

因為貧窮,他們才能活得自在、輕松,夢想也少了些許重量。突如其來的捐助,只會讓這樣簡單的快樂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們,選擇了讓原本的一切留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選擇處處存在:黑心商家選擇讓道德“過去”,卻“留下”了媒體的報道,市民的惡評;不法分子選擇讓法律“過去”,卻“留下”了斑斑劣跡與一身囚衣……

那么,或許我們還可以這樣選擇:讓生活中的一半苦痛、挫折與悲傷“過去”,換來愉悅與幸福;讓生活中的另一半苦痛、挫折與悲傷“留下”,成為我們?nèi)松飞系木尽?/p>

是??!這么看來:一切都會過去,一切也都不會過去!

[點評]此文主要由三個小故事組成,內(nèi)容上別具一格:開篇由“小布什卸任后的職業(yè)是農(nóng)民”入題,這個故事奪人眼球;在第二則故事中,作者發(fā)揮想象(“我猜想她會錯愕……”),舊例新用,頗顯匠心;第三個故事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給人有益的啟迪。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還列舉反例進行對比。全文扣題緊密,結(jié)構(gòu)完整,自自然然地寫來,在輕松的敘談中講清了相關(guān)道理。

風中的余香

一考生

輝煌的盛唐早已過去,但留下的詩歌千百年來仍在人們心間流淌;古希臘的城邦早已消亡,但那自由民主的星火生生不息,在更深廣的土地上,燃燒了幾千年。

猶太王大衛(wèi)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笔堑?,沒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偉的大廈最終也不過化作歷史風塵中的一把碎土,但我們創(chuàng)造的思想與美,卻在它們的載體與軀殼湮滅后,化作風沙中的一抹余香,纏繞亙古,永不逝去。

當年左光斗被魏忠賢殺害后,他的喉骨被磨成粉,魏忠賢將它一口吞下。連喉骨也徹底地碎了,魏忠賢這才放下心來:如此,你還如何上書、進言?他卻不知道,自己飲下的是一生的恐懼。那東林黨人傲骨不滅,他們的靈魂成為奸惡之人永遠的噩夢,也幻化成歷史上一曲悲壯而永恒的絕響。

一切美的東西,都值得成為風中的余香。逝與留的辯證,正是自然與歷史最智慧的斟酌。當表面隨著風沙漸漸融化,內(nèi)核也正緩緩顯露它的精華。時光流逝,更能讓我們看清一樣事物的真正價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經(jīng)的飛天完整而清晰,對畫它的人來說,它只是壁畫;如今的它雖傷痕累累,卻更能承載歷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經(jīng)過歷史風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卻留下了真與美。

是的,一切又都不會過去——形式的過去預言著內(nèi)涵的永存。

而今,在這個身邊風景迅速變化的年代,你是否聞到了風中的余香?古龍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人生活的地方,必有傳承與遺留。有那么多人感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喪失,于是他們迫切地想重建,想發(fā)揚光大。如此考慮沒有錯,只是許多文化,隨著歷史的云煙,早已很難在當今世界坐上一把輝煌的交椅。它們應(yīng)當成為風中的淡淡香氣,人們精神家園的盆景,在無聲中滋養(yǎng)與溫潤我們的感情。那些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或略帶迷信色彩的習俗,其實從未從我們身邊消散;面對硬性地想挽回其地位的紀念形式,我們反而會感覺它們逝去的姿態(tài)。

我們這個時代,是否想讓后世回望的時候,也能找尋到一些不滅的精魂?那就讓文學的泡沫、讓市場的包裝淡去些吧,它們,只會在風中散逸。

一直難忘的一次畫展,是新興畫家自辦的。朋友看到一幅畫問我,那究竟是傳統(tǒng)畫風還是后現(xiàn)代的?我看著那幅畫,很溫暖。

那一刻,我仿佛聞到了風中的余香。

[點評]此文著重思辨的是“一切都不會過去”,兼及“一切都會過去”。作者的觀點在于“思想與美”,“在它們的載體與軀殼湮滅后……永不逝去”。圍繞中心論點,先用東林黨人的傲骨與敦煌飛天壁畫為例進行論證,得出了“形式的過去預言著內(nèi)涵的永存”這一分論點。作者的思路并未停留于此,接著,又聯(lián)系當今時代,辯證地分析“硬性地想挽回其地位的紀念形式”之不足??;并發(fā)人深省地提出問題:“我們這個時代,是否想讓后世回望的時候,也能找尋到一些不滅的精魂?”最后,以一個生活鏡頭收篇,留下了不盡的回味。文章視野宏闊,材料豐富,具有濃郁的文學味。

潮汐的饋贈

一考生

虛幻與現(xiàn)實的邊緣,過去與現(xiàn)代的疆界,兩枚不同的戒指,銘刻著兩句不同的箴言。

一切都會過去。

一切都不會過去。

當戰(zhàn)火的硝煙在歷史的長河彌漫,一個王朝終于覆蓋了另一個王朝的遺跡。終于,勝利者的榮耀取代了失敗者的落魄,那些陳舊的樓宇終究屬于破敗的過去。在時代的陰影下被迫前進的人類,使新的技術(shù)取代了傳統(tǒng)的智慧,我們在發(fā)展中凝視著前方的道路,而不得不放棄堆積如山的過去。對于腐朽的執(zhí)念無益于未來的前行,這是在無盡的奔走中總結(jié)出來的真理。是的,一切都會過去。正如李白的遇與不遇,蘇軾的幸與不幸,在千百年后的今日,那些人生中的潮汐,大起大落的悲歡,最終都成為一卷卷束之高閣的古書,代表著過去。然而,那些在骨血中奔騰的記憶,卻又如此清晰而難以替代。古老的傳統(tǒng)是烙印在每一個炎黃子孫血脈中的萌芽,無論那些日新月異的高樓如何拔地而起,在歲月的流逝中,某些東西卻磐石般堅定不移。它們不曾離去,它們也永遠不會過去。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最終都會在這個世界留下難以察覺的深深痕跡。

飧宴最終散去,傷痕亦終會愈合,但是,那關(guān)于幸?;蛘弑吹那楦校瑓s永遠蟄伏在心底,如同災(zāi)難過后無數(shù)家庭中將永遠缺席的座位,那成為了永恒。

潮汐的起落是大海的呼吸,海浪的到來為沙灘帶來深色的陰影。當海岸恢復平靜,潮水最終散去,一切仿佛未曾發(fā)生,一切也似乎都已過去。然而,散落在沙灘上的貝殼透露了海水的秘密。

它們是潮汐的饋贈,在潮水退去后,是唯一過不去的過去。正如我們無法抓住指縫間溜走的沙礫,我們無法阻止悄然溜走的時間——每一刻都是下一秒的過去,眼中所見的世界也無時無刻不在翻新。然而,有些東西卻不會輕易被忘記,它們是關(guān)于過去的回憶,恰恰又成為未來的助力。

李清照在經(jīng)歷人生巨變后作下哀婉動人的名篇,那是回憶過不去的情;愛迪生在無數(shù)次試驗后終于照亮世界,那是關(guān)于失敗難以忘卻的經(jīng)驗;中國在建設(shè)道路上大步前行,終于在摸索中逐漸展開一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畫卷,那是現(xiàn)在與過去共同譜寫的關(guān)于未來的藍圖。

時間會過去,一如潮水終會退去。

然而,歲月在生命中的痕跡會被銘記,歷史在民族中的鐫刻也永遠不會被遺棄。

潮汐雖然退去,卻留下貝殼和沙灘,一同等待著下一場潮汐。

[點評]“時間會過去,一如潮水終會退去”,“然而,歲月在生命中的痕跡會被銘記,歷史在民族中的鐫刻也永遠不會被遺棄”——這是本文作者對題目的解讀與詮釋。文章寫作特點主要有二:一是說理形象化。標題擬為“潮汐的饋贈”,“潮汐”“饋贈”給我們什么?一看標題,就引人閱讀下文;在文中,作者以“潮汐的起落是大海的呼吸……然而,散落在沙灘上的貝殼透露了海水的秘密”這樣很形象的表達給出了回答,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二是語言表達有個性,比如“然而,有些東西卻不會輕易被忘記,它們是關(guān)于過去的回憶,恰恰又成為未來的助力”、“潮汐雖然退去,卻留下貝殼和沙灘,一同等待著下一場潮汐”等,意味雋永,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時間過去了

一考生

大衛(wèi)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p>

是什么帶走了“一切”?我想,大概是時間。當年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操,早已化為一縷青煙,潛藏在人們的想象與記憶中;而一度橫掃歐洲、心志與阿爾卑斯齊高的拿破侖,終不免在巴黎榮軍院沉睡。不論秦皇漢武還是凱撒亞歷山大,所有的偉業(yè)都在時間的沖蝕下歸為一片虛無。

是的,一定是時間。自然賦予我們軀體,使我們能盡情地享受物質(zhì)的快樂;但同時給予了我們限制,當身體的機能走向衰敗時,也就是生命走向盡頭時,曾經(jīng)的功名偉業(yè)也隨之離去,消解在茫茫歷史長河里,留給后人一句無奈的感嘆:俱往矣!

時間過去了,沖走一切功名利祿。時間真的這么可怕嗎?不!不是的。因為我分明看到,在時間的激流間,有幾塊礁石巍然屹立。

那是牛頓,他建立的經(jīng)典力學體系,成為工業(yè)革命的理論基石;那是麥克斯韋,他的電磁理論為信息時代的到來建構(gòu)了堅實的基礎(chǔ);那是畢達哥拉斯,是笛卡爾,是沈括,是徐光啟……他們的成就,沒有在時間的沖刷下消逝,反而在歲月的風塵里歷久彌新。

時間過去了,卻帶不走科學的力量,理性的啟蒙。

塊塊礁石上,放著一枚枚戒指,上面寫著:“一切都不會過去?!蹦鞘且晃恢钦叩拿浴?/p>

我又想到陶潛與魯迅。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致仕歸家,過起采菊東籬、悠然南山的生活,只為自己心中的一畝三分地;魯迅深感民族的危難,棄醫(yī)從文,用帶刺的筆寫下血一樣的文字,為了中國的崛起和復興。前者堅守,后者激進,相同的是對內(nèi)心神圣道德的捍衛(wèi),對崇高精神的向往。

時間過去了,帶不走對善的執(zhí)著追求。

曹操去了,我們依然從演繹的字里行間對他反復解讀,每個人的心頭都有一個曹操;拿破侖去了,他留下一個讓后人不斷評說的背影。時間遠沒有那么可怕,在時間的彼岸,生命與生命在此完成了對接與延續(xù)。不變的是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渴求,這是人類存在的意義。不論歷史的長河怎樣奔騰,我們總要吶喊:時間,縱使你腳下已有一千名挑戰(zhàn)者,那就讓我成為第一千零一名!

時間的長河依然奔騰,沖走一些,沖不走一些,不舍晝夜……

[點評]“一切”在時間中發(fā)生,或消失,或永恒。此文從“時間”切入,用“有幾塊礁石巍然屹立”的形象,將抽象的理性思考物象化。文章照顧到“過去”、“不會過去”兩個方面,而以后者為重點(細分成科學、文學兩層加以論述)。綜觀全文,沒有什么慣常的套語,而是以詩意的語句表露內(nèi)心的追求,像“時間過去了,卻帶不走科學的力量,理性的啟蒙”、“在時間的彼岸,生命與生命在此完成了對接與延續(xù)”等,很耐咀嚼。

樹與葉

一考生

向窗外望去,是一株合歡樹。我見過秋天時它落葉的樣子,整片整片地,不久便只剩枝干;也欣賞它此刻繁密的樣子,上面尚零星地點綴幾朵粉色的未謝的花。年復一年,它一直站著。

樹猶如此!人事亦如此。一切都會過去,悲喜、榮辱,這是坦然,是包容,是大度;一切又都不會過去,功績、文化,這是銘記,是反思,是傳承。

蔡孑民先生面對批評、諷刺一笑置之,“我學過一點黃體,才中了翰林”,他的寬容讓敵人汗顏;“三不”的第一條,便是“不做官”,高官厚祿他從不放在心上;失意了便去歐洲大學注冊入學,恢復書生本色。 這樣的“坦然”、“瀟然物外”,正源于他深知“一切都會過去”。但我們又怎能遺忘,他是如何把腐朽的京師大學堂變成進步的北大的;他是如何拍案而起,說出“北大的一切都只在我一個人身上”;更不用說,他那春風化雨的精神,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學子……這一切,一直被記得,永遠也不會過去。

林徽因曾寫道:“我算作一個匆匆的過客……此生便是場美麗的夢。”到死,疾病、煩惱、愛恨、功績?nèi)阎弥韧猓肌斑^去了”。然而我們不會忘記,她把筆一擲,“這算作什么生活”,從此“卷起一個包袱,走過一個山坡子松”;不會忘記她帶病徒步考察中國古建筑,“男人能上,我也能”的熱情與活力;不會忘記她以生命為賭注,唱響國徽浮雕設(shè)計的生命絕響;更不會忘記她聲響不大卻有力的那一句“信仰生在我們當中多少時候了”。我們膜拜在她的美、勇氣與至誠的力量面前。這一切,都不會過去。東坡、居里夫人等等,莫不如此。

歷史的長河載著我們奔赴前方。我們有過榮耀:漢唐之時天下太平,莫非王臣,莫非王土,何其盛也!步入近代,鴉片戰(zhàn)爭,甲午海戰(zhàn),列強瓜分,積貧積弱,聯(lián)軍一炬,可憐焦土,何其衰也!然而這一切,不都過去了嗎?我們沒有沉溺于曾經(jīng)的輝煌,也沒有牢記仇恨,我們勇敢地站了起來,帶著榮辱,走向美好的新世界。然而不曾過去的是什么?是我們的文化,是流淌千年的中華民族的血。仁、禮、義一直伴隨著我們,無論世事變遷,一代又一代,不曾“過去”。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耙磺卸紩^去”,是要我們以坦然平和的心境面對得失榮辱。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豆芽,塑化劑……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終會平息。但“一切都不會過去”,卻要我們牢記、反思、改正、傳承,懷著堅定的信仰,去直面這社會的不完滿,并盡我們之力,帶給它純凈之美。繼往圣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那一棵合歡啊,樹上的葉子落了又生;人類啊,在這宇宙間來來往往。一切都會過去,因為生命短暫,世事滄桑;一切都不會過去,因為我們總會留下痕跡。我們踏著先人的足跡,又給來者開出一條路來,正如這合歡樹,和它紛紛揚揚的葉。

[點評]此文是作者心聲的流露與思想的形象表達。題目、開頭、結(jié)尾,似乎都是隨意地信手拈來,但是,其獨特的匠心在行文中隱約顯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有三:一是借意象烘托。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本文所展示的“樹與葉”與作者的主觀情思互相契合,互相生發(fā),效果不錯。二是事實論據(jù)多取自課本,但因其典型貼切,說服力很強。三是語言精彩,比如用詞貼切生動、句式整散結(jié)合等。

放逐的流年

一考生

夕陽掩映日出的光影,折射出溫馨浪漫的顏色,染紅了空間的虛擬,追逐著地平線的軌道。

這樣的一天過去了。

這樣的一年過去了。

終于消散迷失在流年里,我那涕泗橫流的年少輕狂。

時間仿佛窗外灰色寧靜的天空,帶給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無常,是我送給時間的名字,有很多時候,我都會一個人靜下來思考某個問題,但結(jié)果常常是我被時間帶著繞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

無法停止,卻身不由己。

一切都會過去,在我沒有抓住它的時候,它已經(jīng)消失不見。

嘿,朋友,你是否因為昨天的誤會而心不平息,久久不能釋懷?

你是否因為功名而時常丟失了原有的信仰,變得貪得無厭?

靜下來吧,一切都會過去。

還記得小時候,那些被放逐的流年嗎?

和小朋友們玩著自己那個年代的游戲,這些記憶不曾老去。但它的確已經(jīng)就這么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它不在了。

燕去無痕,獨留人空余嘆。

消失的不只是時間,還有容顏。

許多年后,我們老了,老得心灰意冷,我們忘記了那些鏗鏘的誓言,忘記了理想,忘記了那些白馬輕裘的錦瑟年華。

我們笑著,嘴角帶著睥睨眾生的傲慢。這些都已不在。對嗎?

年輕就是這樣,眼里裝不下整個世界,說走便走,伸手即來。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自己就是一切。

卻不知,這個世界是如此之大,大得足以淹沒萬千眾生。

我們白衣白袍的流年,花草鼎盛的理想,就這樣消失殆盡。

就這樣,我們的童年,我們的時光,就這樣,就這樣過去了。我懷念的,僅此而已。

放逐的流年里,我聆聽著沙沙的雨聲,想起了淹沒在時間洪流里那些熟悉卻早已遠去的畫面。

心痛得無以復加卻又不得不承認:

一切都會過去。

[點評]詩化的語言是本篇文章的最大特色??忌芎玫匕盐樟舜舜巫魑念}目的內(nèi)涵,將逝去的時光以細膩婉轉(zhuǎn)的語言刻畫得那么清晰;緊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告訴讀者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不會再回來,那曾經(jīng)的美好與年華早已不在,淡淡的憂傷與淡淡的不舍烘托著整篇文章的氣氛。但文章又不僅僅是在回憶過去,而是直面現(xiàn)實,以現(xiàn)實的殘酷、時間的流逝來作為自己成長的坐標,因此,能從眾多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獲得高分。

嘉兴市| 五家渠市| 成都市| 宜君县| 凤冈县| 梅州市| 营山县| 宜良县| 吉木乃县| 自治县| 威远县| 盘山县| 永川市| 中超| 米易县| 酉阳| 富源县| 棋牌| 肇州县| 蒙山县| 五台县| 龙井市| 仙居县| 阿拉善盟| 方山县| 德令哈市| 富宁县| 东至县| 桃园县| 仪陇县| 新乡县| 津南区| 石河子市| 璧山县| 辛集市| 株洲县| 庆元县| 东平县| 田阳县| 志丹县|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