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湯慧清 黃翠玲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導致心肌壞死所致。本病發(fā)病急驟,病情兇險,恢復緩慢且病死率高,不僅對患者軀體組織器官損壞嚴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負擔,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時進行健康宣教,對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進疾病康復起積極作用。
1.1 做好心理疏導 患者認為自己病情嚴重,易產(chǎn)生焦慮、恐懼、緊張、抑郁、悲觀心理。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講明病情與情緒的利害關系,安慰患者不要悲觀失望,解除思想顧慮和精神緊張,使其樹立樂觀的情緒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自覺、主動配合治療,充分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2 休息 發(fā)病后24 h內,絕對臥床休息。病房應保持環(huán)境安靜,減少探視,防止不良刺激。休息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一環(huán),以減輕心臟負荷,減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一切日?;顒?,如:洗臉、刷牙、吃飯、大小便、翻身等均有他人協(xié)助完成。對于那些心肌梗死發(fā)作時疼痛并不劇烈的患者更應強調臥床休息的重要性。絕對臥床期后可根據(jù)患者病情、耐力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在第一周若生命體征穩(wěn)定可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上洗漱、自己進食,開始為患者進行肢體的被動運動;24 h后,可讓患者坐在床旁椅上15~20 min。
1.3 氧氣吸入 急性期患者應給予高流量(4~6 L/min)氧氣吸入。病情穩(wěn)定或疼痛減輕后,間歇給予(3~4 L/min)氧氣吸入。維持1~2 d。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縮小梗死面積,提高血氧含量,減輕疼痛。鼓勵患者堅持氧氣吸入。
1.4 保持情緒穩(wěn)定 急性期謝絕探視,避免情緒激動,誘發(fā)心律失常。
1.5 飲食與大小便 飲食應少食多餐、低熱量、保證足夠的維生素等,低脂、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飽餐。為防止便秘、腹脹,保持大便通暢,急性期3~4 d內給予流質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果病情穩(wěn)定,可以半流質飲食,也可口服緩瀉劑,以減輕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臟負擔,誘發(fā)心律失常,甚至室顫,導致死亡。
1.6 皮膚護理 絕對臥床期間,應避免壓瘡的發(fā)生,應每1~2 h翻身一次,按摩保護受壓部位皮膚,保持床單清潔、干燥。
1.7 及時止疼痛 疼痛劇烈常使患者極度不安、煩躁,從而加重心肌負擔,并易發(fā)生休克、嚴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臟破裂,故應盡量消除。可以給予杜冷丁肌肉注射或嗎啡皮下注射止痛,同時給予硝酸甘油或硝酸異山梨醇酯。
2.1 心理護理 消除顧慮,堅定治療的信心,幫助患者,找出致病的高危因素,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2 活動 發(fā)病后第2~3周,可站著穿脫衣服,病區(qū)內緩慢行走,獨立上衛(wèi)生間。
2.3 環(huán)境 提供安靜、安全、舒適環(huán)境,保持病房空氣新鮮,室內設置和諧,物品擺放整齊、協(xié)調。使患者心情舒暢,精神寬松。鼓勵患者調整心態(tài),樹立信心。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3.1 活動 第4~8周,可緩慢上樓梯,做輕微的家務、淋浴,適當?shù)妮p度戶外活動如:緩慢散步、輕度的四肢活動。第9周以后,可以做如鋪床、拖地的家務活動,上下樓梯,提10 kg以下的重物。進行輕到中等度戶外活動如:步行、體操、太極拳、慢步交誼舞等。每天活動2~3次,步行是最簡便的運動方式,有家屬陪伴,運動時心率≤120次/s。
活動時的注意事項:在飯后2 h開始運動,遵從運動的三步驟:5~10 min熱身活動后,開始運動,5~10 min涼身活動后停止運動(熱身及涼身活動是指輕微的四肢準備活動或慢步);通過監(jiān)測癥狀和心率調節(jié)每天活動量、強度和時間;避免屏氣用力和肌肉長時間收縮的活動如游泳、爬山等,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
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應減緩活動進程或停止活動:胸痛、心悸、氣喘、頭暈、惡心和嘔吐;感到疲勞、肌肉酸痛、或緊張、壓力大;感冒未愈;休息時心率>100次/min或心肌梗死3周內活動時,心率或血壓變化超過20次或20 mm Hg,心肌梗死6周內活動時,心率或血壓變化超過30次或30 mm Hg。
3.2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堅定信心,避免高危因素,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低鹽低脂飲食,限制熱量攝入,減少刺激性飲食。鼓勵吸煙患者戒煙,同時也應避免被動吸煙。注意保暖,保證充足睡眠,節(jié)制生活中不恰當?shù)幕顒?,日常適度的體力活動,避免飽餐,防止便秘。堅持服藥,避免過度激動。調整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告訴家屬,對患者積極配合和支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身心修養(yǎng)環(huán)境。
3.3 定期檢測脈搏和了解異常癥狀、體征。若胸痛發(fā)作頻繁、程度較重、時間較長、服用硝酸酯制劑療效差時,應及時就醫(yī)。
[1] 馮正儀.內科護理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