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文華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210例,為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間以乳腺腫塊就診的女性患者,年齡最小為31歲,最大為67歲。均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手術切除后行病理證實。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飛利浦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為7.5 MHz~10 MHz,條件設為乳腺狀態(tài)。超聲檢查時,患者仰臥位,雙臂上舉,充分暴露兩側乳房和腋窩。采用直接檢查法,涂耦合劑后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多切面、多象限掃查乳腺,左右對比,發(fā)現(xiàn)腫塊后,詳細觀察腫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邊緣、內部回聲、后方有無衰減回聲、微鈣化灶的有無、周邊浸潤征象。
210例病例均病理證實,惡性腫塊為69例,其病理分類為:乳腺佩吉特氏病伴浸潤性導管癌48例,髓樣癌4例,硬癌2例,乳腺其他惡性腫瘤15例。
3.1 乳腺觸診[1]超聲檢查前應先進行乳腺觸診,一般情況下,均可通過觸診發(fā)現(xiàn),并對乳腺腫塊的具體部位、硬度、活動度、有無壓痛等情況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3.2 二維超聲檢查 乳腺癌好發(fā)部位為外上象限區(qū),其次為乳暈區(qū),乳腺癌低回聲腫塊周圍不規(guī)則回聲暈是診斷乳腺癌的重要依據(jù),典型的乳腺癌聲像圖特征是[2]:
3.2.1 腫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無包膜,邊緣呈蟹足樣浸潤,腫塊較小時,形態(tài)尚規(guī)則。
3.2.2 邊緣回聲有兩種類型,一種為邊緣粗糙回聲增強,另一種邊界光滑,側緣回聲減弱。
3.2.3 內部回聲有3種類型;一種為等回聲,回聲稀少,分布不均,另一種為均勻低回聲,第3種內部為點狀增強回聲可伴聲影,或簇樣鈣化灶。
3.2.4 后方回聲可增強或聲衰減,同時可見其他轉移病灶。
3.3 彩色多普勒
3.3.1 乳腺癌CDFI顯示腫瘤血管密度高,血供豐富。
3.3.2 應用CDFI對腫塊內顯示血流信號的形態(tài)和數(shù)量,血流越豐富,乳腺癌轉移概率越高,這對評估乳腺腫塊的預后有重要意義。
3.4 脈沖多普勒
3.4.1 腫塊周邊及內部為高速低阻動脈血流,可伴有動、靜脈瘺。
3.4.2 收縮期流速峰值(PSV)惡性(0.22±0.12)m/s,以PSV≥20 cm/s,這一臨界值鑒別乳腺腫瘤的性質。
3.4.3 阻力指數(shù)(RI) 以RI≥0.70為臨界值鑒別乳腺腫塊性質。
3.5 三種代表性類型最常見:
3.5.1 乳頭狀導管癌[3]乳房內導管擴張,導管內有強回聲團狀突起。
3.5.2 硬癌 又稱浸潤性導管癌,腫塊不大,質地堅硬,后方衰減明顯。
3.5.3 髓樣癌 腫塊較大,呈球型,多為混合回聲,后方無聲衰減。
3.6 超聲診斷乳腺癌的局限性 對于腫塊體積較大、影像學特征比較典型的乳腺癌,通過二維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提供明確的診斷。但對于早期體積較小、向周圍浸潤不明顯、影像學特征不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其與良性病變的影像交錯現(xiàn)象,使超聲診斷較為困難[4]。
[1]韓增輝,王全華.能量多普勒顯像鑒別乳腺腫塊及腫塊的評價.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7,13(1):34.
[2]劉君,黃紅梅,劉吉鳳,等.乳腺腫塊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診斷與病理基礎研究分析.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1,17(12):928.
[3]王涌,潘永輝,戴訓蘆.超聲評估癌患者腋下淋巴結轉移的臨床價值.中國臨床醫(yī)學,2002,9(5):538-540.
[4]夏罕生,劉利民,顧勇主,等.乳腺腫塊灰階超聲圖像分析.上海醫(yī)學影像雜志,2002,11(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