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松巖
(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外語系,江蘇南京 210013)
模因論視角下的當代流行語分析
陸松巖
(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外語系,江蘇南京 210013)
模因論是解釋語言和社會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一種新理論,具有模仿性、復制性、傳播性等特點。模因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社會文化領域,語言是模因的物質載體。它們相互聯(lián)系、共同生產著諸多的文化現(xiàn)象和大眾流行語。因而,理解了模因論就能夠對當代流行語進行清晰準確地解碼與分析。
模因論;語言模因;流行語
在信息技術的持續(xù)推動下,互聯(lián)網中的新生事物不斷涌現(xiàn),鋪天蓋地,網絡儼然一個大眾時尚舞臺,跳動著各式各樣的文化符號,新舊事物的相互交替與轉化關聯(lián),都可以在這里尋根溯源。五花八門、意義紛呈的“網絡流行語”就是互聯(lián)網這個公共平臺催生的新鮮事物之一。流行語的出現(xiàn)不僅給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內容,而且能夠將人們在某一特定時期的內心關注部分地聚合起來。從外部看,“流行語”的出現(xiàn)是社會文化進化的結果;但從內部考究,不難看出“模因”才是其發(fā)展的深層動力。模因理論對理解當下流行語具有重要作用。
模因(Meme)又稱為米姆、彌因、迷因,最初是牛津大學動物學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其經典著作《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所創(chuàng)造,將文化傳承的過程以生物學中的演化規(guī)則作類比[1]。模因類似遺傳因子的基因,為文化的遺傳因子,從一個頭腦轉入另一個頭腦來進行繁衍,并且也經由復制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逐步演化[2]。Dawkins認為,模因是一個文化信息單位,那些不斷得到復制和傳播的語言、文化習俗、觀念或社會行為都屬于模因。模因涵括的范圍非常廣泛,宗教、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用語、用字、笑話等文化現(xiàn)象都是模因的不同外在表現(xiàn)形式。
模因是模因論中的核心概念。模因論是運用模因因子來解釋社會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一種新理論。在模因論中,模因不但可以被看作有生命的結構,類似于電腦病毒的“思維病毒”,寄生在主體對象的頭腦中;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染他人的大腦或傳播到他人的大腦思維中。模因的傳播不一定是照片式全盤地拷貝,模因復制和模仿之間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不過復制品的確從元制品中繼承了一些品質,爾后,又根據(jù)客觀實際和不同語境做出調整并整合出新的樣式,即新的模因合體[1]。
模仿是模因的主要復制形式,復制又是語言模因的本質屬性。語言模因能夠被模仿并傳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自我復制性。Heylighten認為模因要成功地復制自我,必須經歷四個階段:(1)同化。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宿主”,進入到他的頭腦中并且被理解和認同。(2)記憶。記憶具有很強的選擇能力,只有能夠長時間停留在宿主頭腦中的模因才有被傳播出去的可能性。(3)表達。表達是模因傳播的主要途徑,模因只有通過語言、文字或圖片等形式才能被他人感知和關注。(4)傳輸。模因表達必須借助于一些現(xiàn)實物質載體才能最終傳播給他人。實際上,在模因庫中,只有少數(shù)模因比其他模因更具有生命力,它們在相互的競爭中總能取得勝利,傳達出來的信息也比較容易被人們記住[3,4]。因而,它們能夠將自我進行不斷地復制,這就是所謂的“強勢模因”。這一點也遵循了達爾文優(yōu)勝劣汰的進化規(guī)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模因作為一種文化復制因子,存在于人類深層的集體無意識中,卻廣泛地表現(xiàn)在語詞、音樂、圖像、服飾等各種文化現(xiàn)象層面。模因論就是研究模因在文化、科學、語言等領域應用的一種理論。
研究模因論和語言之間的聯(lián)系是很多學者關注的熱點。從模因因子的作用力的角度分析語言可以清晰地審視和解釋諸多語用現(xiàn)象,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人自身的認識。
語言和模因是相互作用的,模因論可以促進語言的發(fā)展,豐富語言的內容;語言又是模因傳播的載體,模因必須借助于語言才能表現(xiàn)自己。語言模因作為模因的一個種類,它是以非基因的方式傳遞和復制語言信息的傳播單位,所以語言也依賴這種樣式發(fā)展和進化。模因論研究專家何自然認為“語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語言之中。任何字、詞、語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和傳播,都可以成為模因”[5]。比如,當下泛濫于網絡博文帖子中的“給力”、“悲催”、“坑爹”、“浮云”、“傷不起”等網絡詞語經常被人們使用、模仿和傳播,因而這些詞匯漸漸也進入人們的生活語言中,成為常用詞匯或基本詞匯。
從模因論的角度觀察,語言模因具有模因基因型(內容相同而形式各異)和模因表現(xiàn)型(形式相同而內容各異)兩種傳播方式。模因基因型傳播指以傳遞信息內容為主而儲存在人們大腦之中的這類模因,相同或相近的語言文字信息在任何適當?shù)膱龊喜唤浉膭佣苯觽鬟f,比如各種口號、經典臺詞甚至大眾娛樂電視節(jié)目名稱,如:“非誠勿擾”、“舞林大會”。相同信息也可以以異形的方式進行傳遞,主要復制其中的信息。比如在英語中,如要表達“He is dead”時,也可以說“He has passed away”,兩句要表達的內容實質是一樣的。模因基因型這種直接傳遞一般出現(xiàn)在與原語相同或相似的語境中。而模因表現(xiàn)型傳播是指不同模因的復制和傳播過程都采用了同一形式表達不同的信息和內容。所謂“移花接木”和“新瓶裝舊酒”都是模因表現(xiàn)型的體現(xiàn)。盡管有時也有形式上的小小改動,往往用同音詞或相等的其他成分代替其中的關鍵詞語,但是每一次傳達出的信息都是新鮮的。例如“得意忘形”、“針針(斤斤)計較”、“‘剩女’‘圣女’和‘盛女’”等。
語言既是人類認知成果的載體,又是人們探索新知識的工具,其雙重功能使其在文化模因的復制和傳播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語言不僅是一種模因,而且語言模因在隱性層面上還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與認知心理學中的模塊記憶和信息處理有一些類似。當前諸多的流行話語模就是基于人腦對先前信息的儲存、記憶,并在此基礎上發(fā)揮聯(lián)想而建構起來的。其基本運作機制就是將日常生活中大眾耳熟能詳?shù)难哉Z范例作為一個整體模塊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當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新的認知或者表達需要時,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整體模塊就會被激活,并被提取出來充當語言模因中的“模板”,從而不斷地填充認知和表達的新事物[6]。
不同傳播方式的語言模因最終如何得以復制呢?除了語言本身這個媒介外,語境是推動語言模因傳播的重要動力。語言使用者可以根據(jù)具體語境和交際意圖有選擇性地重復或類推出某種語言模因,以幫助自己有效地完成交際目的。當然,這種選擇是隨機的、任意的,有較強的主觀性。某種特定的情境下,某個特定的語言模因剛好幾乎或完全地表達這一情境主旨,產生了戲擬或惡搞的幽默諷刺效果。另外,網絡平臺又將這一新鮮表達語傳遞給眾多聽眾,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這種語言模因又繼續(xù)得以復制。因而也就形成了當下的網絡流行語浪潮。
當代流行語能夠獲得話語模的資質源于其流行特色。比如:“讓子彈飛”、“讓房價降”和“讓工資漲”中就存在著“讓AB”這樣的話語模,而且每一次的變更都體現(xiàn)了民眾的心聲;同樣,“我爸是李剛”也催生了“我爸是市長”、“我爸是村長”等表達樣式;又如,“悲劇”產生了“杯具”,進而帶出“餐具(慘?。焙汀跋淳撸ㄏ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從眾多的流行話語模的結構分析中,可以看出流行語的形成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語模自身具有超強的可衍生性。流行話語模之所以能夠多次被復制并生產出不同的新生物,主要因為模板中的流行元素和通俗成分能夠廣泛地傳播并被大眾接受。這些熱門用語一般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具有較高的知曉度和較強的時尚性。使用頻率高,流行范圍廣,受關注度強,進而激活了語言系統(tǒng)內在的建構因子。于是,若干個話語模相繼出現(xiàn),滋生了結構類似內容相異的諸多表達,這不僅滿足了人類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認知需求和表達需要,而且也為語言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語言的經濟原則又稱作語言的經濟性。從語言運作的這個角度看,人類使用語言進行表達或者交際時,總是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語言交際中,人們往往也傾向于使用這種原則。依據(jù)經濟原則,網絡流行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1)詞語諧音。如“腫么了”(怎么了)、“童鞋”(同學)、“盆友”(朋友)、“亞歷山大”(壓力山大)等;(2)首字母縮略?!癈U”(see you)、BF(boyfriend)、“Who a u”(Who are you)等;(3)數(shù)字諧音。“520”(我愛你)、“356”(上網啦)、“48”(是吧)等;(4)語碼混合?!坝魫瀒ng”(正在煩悶)、“Happy一下”等;(5)符號表情語言。以直觀幽默的風格而備受大眾青睞,如“π_π”(打瞌睡)、“^o^/”(歡呼)、(=^^=)(貓)等等。
當代流行語通常都是借助網絡平臺傳播,傳播的速度如此之快,受眾面如此之廣,往往與其娛樂功能不無聯(lián)系。人們傾向于復制那些最為流行的語言信息。被模仿的語言和話語模越新奇、越悅耳、越刺激、越具有調侃性,就越能夠被人們廣泛復制、傳播到日常生活中引用。2010年網絡直營店凡客誠品為了戲謔主流文化,彰顯該品牌的自我路線和個性形象,推出了“我愛表演,不愛扮演;我愛奮斗,也愛享受生活……我和你一樣,我是凡客”的廣告詞。廣告播出后不久就遭到眾多網友的圍觀,出現(xiàn)了大批惡搞“凡客體”的帖子。其中就有“愛網絡、愛自由;愛晚起、愛夜間大排檔……”的平民標簽“凡客體”,“愛相聲、愛演戲、愛豪宅、愛得瑟、也愛誰誰……我是郭德綱”的郭德綱“凡客體”和“愛生活,愛學習,愛知音,愛讀者,也愛文學……我是羅玉鳳。前后300年唯我獨尊”的鳳姐“凡客體”,如此種種,更是效果奇特。這一現(xiàn)象充分說明,在網絡媒介中,通常那些能夠傳達通俗快樂、具有調侃娛樂功能的語言模因更具有強大的自我傳播能力。
模因是語言傳播和進化的內在動力。在語言模因的作用下,新鮮詞匯和話語模不斷得到自我復制,形成了五彩繽紛的流行話語,進而又衍生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滿足了人們的表達和交際的需求。語言模因是當代流行語產生的根本動力,它存在于人類集體無意識當中,恰如“電腦病毒”一樣,具有強大的自我復制能力和傳播能力。當代流行語的特點與模因的特性相互印證,共同催生了五花八門的流行話語。總之,模因論為我們研究語言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了解模因和其傳播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特別是當代流行語的發(fā)展和演變。
[1]Blackmore,S.Th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 ty Press,1976.
[3]Heylight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A].Pro 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metics, 1998.
[4]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4(6): 54-64.
[5]何自然.謝朝群.陳新仁.語用三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xiàn)代外語,2003,26 (2):200-209.
A Study of Catch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Memetics Theory
LU Song-yan
(TheCityVocationalCollegeofJiangsu,Nanjingjiangsu210013,China)
Memetics,being characterized by imitativeness,replicability and transm issibility,isa new theory for interpreting cultural evolution.The influence ofmemesmainly display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ulture;language,as a branch of culture,in turn,is the material carrier ofmemes.They interactand put togethernumerous cultural phenomena and a greatmany catchwords.Therefore, understanding ofmemeticsw ill facilitate concrete decoding and analysisof these catchwords.
memetics;languagememe;catchwords
H03
B
1671-0142(2011)06-0063-03
陸松巖(1963-),男,江蘇徐州人,講師.
(責任編輯 施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