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民,王繼創(chuàng)
(山西大學 哲學社會學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哲學】
當代進化心理學的哲學反思
薛勇民,王繼創(chuàng)
(山西大學 哲學社會學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進化心理學是用進化的觀點來研究人類心理機制的一種新思潮,是生物科學和認知科學的交叉學科。其從認知心理學吸取了知識加工的心理機制學說,用自然選擇的原則來解釋人類信息加工心理機制形成及其發(fā)展過程,將系統(tǒng)整體論的思想貫穿于心理學研究,建構了不同于傳統(tǒng)心理學的理論范式,為心理科學提供了新的世界觀圖景和方法論原則。
進化心理學;認知科學;世界觀;人性論;方法論
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近二十年來在西方心理學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研究流派,其主要創(chuàng)始人有:戴維·巴斯(David Buss)、羅杰姆·巴爾科(Jerome H Barkow)、萊達·考斯米德( Leda Cosmides)和約翰·托比(John Tooby)等。進化心理學運用進化的觀點來理解人類心理或大腦的機制。在進化心理學看來,心理是人類在解決生存和繁衍問題的過程中演化生成的,人類外顯的行為源自潛在的心理機制,而自然選擇的進化是唯一能夠產生復雜的生理和心理機制的過程,人的生理和心理機制都應受進化規(guī)律制約。進化心理學從元理論的角度向傳統(tǒng)心理學中的機械論世界觀提出了挑戰(zhàn),否證了白板說的人性論預設,批判了還原論的思維方法,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心理學的理論范式。
任何新的理論的誕生都不是偶然的,必有其深刻的科學思想根源。進化心理學作為用進化的觀點來研究人類普遍所有的“心理器官”或心理機制的一種研究方法,是生物科學和認知科學的交叉學科,它從進化生物學吸取了自然選擇的原則,從認知心理學吸取了知識加工的心理機制的建構,用自然選擇的原則來解釋人類信息加工心理機制的形成及其發(fā)展過程,其研究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和理解人類心理的設計。
進化心理學雖然是一個新的心理學流派,但是當追溯其發(fā)展歷史的時候,則會發(fā)現(xiàn)它源遠流長。從進化論的角度看待心理學的思想觀念早在19世紀下半期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創(chuàng)立之前就已出現(xiàn)。1855年,赫伯特·斯賓塞撰寫了一部題為《心理學原理》的著作,該書綜合了聯(lián)想主義、感覺運動生理學以及拉馬克的進化論思想,首次提出了心理的進化問題。斯賓塞寫道:“如果進化學說是正確的,那么不可避免的含義就在于,只有通過觀察心理如何演變才有可能了解心理?!保?]457心理學史家黎黑則把斯賓塞的心理學稱為“拉馬克派心理學”,認為“斯賓塞圍繞拉馬克的進化論組織了他的全部哲學……把一切形而上學的或非形而上學的問題統(tǒng)統(tǒng)以進化原則觀之,并把進化原則說成是不僅包含著機體進化而且包含著心理和社會進化的一種宇宙過程”[1]146。這可以說是進化心理學理論原則的萌芽。
1859年,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標志著科學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使得生物學領域發(fā)生了一場巨大的革命,促進了對人類起源問題的重新研究,極大地推動了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同時,這一學說的偉大功績不僅僅局限于生物科學領域,其對其他學科的發(fā)展乃至人類思想史都具有“哥白尼式”的革命意義。達爾文對此有著清晰的預感:“我看到了將來更為重要的廣闊的研究領域,心理學將穩(wěn)固地建立在斯賓塞先生充分奠定的基礎上,即每一智力和智能必由階梯途徑獲得?!保?]186事實上,生物進化論不僅顛覆了心理學的歷史,而且也使得經典實驗心理學面臨著巨大的理論挑戰(zhàn),以至于有人說:“達爾文主義在19世紀最后的25年對心理學的影響……大大促進了這門科學塑造成今天的形態(tài)?!保?]186幾乎在心理學每個領域內都滲透著進化論的基本精神。
其實,進化論與心理學之間的歷史關系十分微妙。當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誕生時,進化論并沒有對德國式經典心理學體系產生影響。導致心理學與進化論的結合是20世紀50年代的事情,這與認知科學的興起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進化心理學的代表人物萊達·考斯米德和約翰·托比曾給進化心理學這樣的定義:“進化心理學是認知科學的一種方法,在這種方法中,進化生物學和認知的、神經的和行為的科學得以整合起來以系統(tǒng)性地測定動物物種——包括人類——的獨特的計算和神經的構架。”[4]399按這樣的定義,進化心理學作為認知科學中的一個門類,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認知科學”。
一般而言,根據(jù)經典認知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的看法,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研究目標,就是要發(fā)現(xiàn)能承擔人們的心理能力的信息處理機制。認知心理學是“關于人們怎樣接收信息,怎樣把信息重新編碼并記住它,怎樣作出決定,怎樣轉換自己內在的知識結構,以及怎樣把這種結構轉譯成行為的輸出。這樣的隱喻是很重要的??茖W家究竟是把人比作實驗室里的動物,還是把人比作計算機,這一點具有很大的區(qū)別。”[1]755與行為主義把人腦比作“黑箱”相反,認知心理學的目標是要揭示所謂黑箱之內的“構架”,而進化心理學正是在認知科學的原則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在進化心理學的觀點下,人類的心理就是一整套信息處理的裝置,這些裝置都是由自然選擇而形成的,目的是處理人類祖先在狩獵等生存過程中所遇到的適應問題。誠如戴維·巴斯所說:“所有的心理學理論,無論是認知的、社會的、發(fā)展的、人格的或臨床的,都蘊含了內部心理機制的存在。不幸的是,這些機制的精確特性經常沒有得到清楚的闡明。然而,盡管缺乏明晰性,但人們都清楚地意識到,沒有這些心理機制就沒有行為?!保?]
綜上所述,進化心理學以現(xiàn)代認知科學發(fā)展為理論基礎,運用進化論的理論原則詮釋了人類的祖先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復雜的生存環(huán)境,自然選擇地形成了形態(tài)各異的神經回路和相應的心理機制,其結果是造成了現(xiàn)代人復雜的神經系統(tǒng)和眾多功能專門化的心理機制?,F(xiàn)代人類正是因為這些心理機制幫助自己祖先在進化的過程中,成功地解決了生存或繁衍方面的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沃納和奧特曼在論述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時提到心理學家們對哲學關注的不足,“我們也發(fā)現(xiàn)對哲學觀點明顯缺乏興趣也真實地存在于我們的職業(yè)伙伴中”[6]21。在主流心理科學中,對身心問題采取的是二元論的觀點。經典實驗心理學認為,人的身體結構及其生理發(fā)育過程是自然遺傳的結果,受“基因”控制,遵循自然選擇的進化規(guī)律制約;人的心理構成及其成長過程則是后天形成的,是社會文化環(huán)境影響的結果,受學習規(guī)律的制約。與這種思維聯(lián)系在一起,在社會科學中,生理與心理、遺傳與環(huán)境、身與心、先天與后天、本能與學習往往是彼此對立排斥的概念。這便是深深影響西方近幾世紀的笛卡爾—牛頓的二元論的機械世界觀。與此不同,進化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機制同樣也是在進化過程中自然演化形成的,是通過基因遺傳給每個個體的,每個現(xiàn)代人都繼承了祖先演化形成過程中的心理機制。換句話說,人的心理機制或大腦機制的形成不僅遵循基因的自然選擇的進化規(guī)律,也遵循著環(huán)境因素協(xié)同作用的進化論原則,在他們看來,“人類的心理、人類的行為、人類的一切創(chuàng)造物以及人類的文化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生物學的現(xiàn)象”[5]。進化心理學家反對環(huán)境決定論,也不贊成基因決定論,提倡心理機制的形成是基因與環(huán)境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
進化心理學試圖證明的是,演化形成的心理結構與環(huán)境是互相作用的協(xié)同進化系統(tǒng)——現(xiàn)代人的大腦里裝著石器時代的祖先心靈。傳統(tǒng)社會科學模式在解釋人的發(fā)展時堅持機械論世界觀,把“生理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的解釋當作相互排斥的原因,二者彼此互相對立。這不僅低估生理因素的重要性,更為錯誤的是在它的整個理論框架建構中“生理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二者最終存在一種零和關系,當生理因素方面解釋得越多,則社會的或環(huán)境的解釋就必然越少,而進化心理學則有效實現(xiàn)了“生理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二者在解釋人的心理機制演化生成過程中的辯證統(tǒng)一。
可見,與建構在主客二分、二元對立的世界觀模式基礎上的傳統(tǒng)心理學不同,進化心理學借鑒格式塔心理學理論,遵循進化論原則,將系統(tǒng)整體論的思想貫穿于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心理表征是基因與環(huán)境協(xié)同作用、自然選擇的結果,人的發(fā)展過程雖受基因指導,但更需要依賴于可靠的、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以進化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為基礎,就可以清晰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實驗心理學機械論的世界觀圖景的不可靠性。
從一定意義上講,科學的心理學必須建立在正確的人性觀基礎之上?!斑M化心理學的核心任務就是發(fā)現(xiàn)和描述人類演化形成的心理機制,是一門研究人性的科學?!保?]224進化心理學對人性給出了不同于機械論世界觀的解答,“心靈是一種進化的、適應的器官,而不是一塊白板,心靈由進化形成的各種先天傾向組成”[8]23。進化心理學把自然選擇和適應作為心理起源和作用的重要概念,認為現(xiàn)在社會每個個體都是成功解決了進化適應問題的人類祖先的后代,生來都帶有人類演化形成的解決生存和適應問題的機制,他們是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的。
進化心理學從進化論的維度深層追問人性的本質,認為人性天然不是一塊“白板”,人性的核心就是人類演化形成的解決適應問題的機制,人所具有的天然的認知能力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在此基礎上提出,人不僅是一個物質實體,同時又是社會化的動物,人的心理活動或現(xiàn)象不僅受有機體生理因素的制約,同時也受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人的本質是一元的,無論人的肉體還是精神,都是進化過程的產物。如同人的軀體是由動物進化而來一樣,人的心理能力以及人的語言、智力等也都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進化來的。人類是持久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暫時的最終結果。人既不是野獸,也不是天使,更不是野獸和天使的混合體,人就是人自己。人的本性是肉體和精神的統(tǒng)一,是人的自然本性和社會本性的統(tǒng)一,是人類個性和社會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
顯然,進化心理學不同于抽象的人性論及其研究方法,而主張憑借具體的、科學的、實證的進化理論工具理解人性的本質,綜合考察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這種把人性研究放在人類進化的整個自然歷史過程中來考察的方法,深化了對生命的本質和人的本性的認識,也有助于促進和推動對人的心理現(xiàn)象的理解和探索。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傳統(tǒng)心理學用自然科學的標準要求心理學,堅持科學實驗的還原論方法,把復雜的人的心理還原為物性或動物性。其基本假設是:只有能夠按照自然科學來說明的東西才在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任何現(xiàn)象包括心理現(xiàn)象,都有其物質原因和結果。由此,“心理現(xiàn)象——像任何其他屬于‘事情的自然法則’之中的現(xiàn)象一樣——首先必須能用物理學的科學術語來說明和解釋”[9]。進化心理學由于吸收了進化論的原則和方法,因而,在一般方法論的層次上不同于傳統(tǒng)主流心理學的還原論。在進化心理學看來,當代人類大腦里裝著一個有著漫長歷史的心理,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自然選擇才形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進化心理學強調過去是理解心理機制的關鍵,“這里所說的‘過去’不只是指個體的成長發(fā)展史,更重要的是指人類種系進化史。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過去不僅在個體的身體和生存策略方面刻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樣也在人的心理和相互作用策略方面留下印記,成為探索心理機制的基礎”[10]。
與其他心理學派相區(qū)別,進化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種研究思想,它主要是將進化生物學的知識和規(guī)則運用到對人類心理結構研究的解釋上,把進化的原則作為一個心理學的思維方式,在人類進化的歷史背景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對心理機制的解釋采取的是“過去式”,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功能分析的解釋學方法。而解釋學方法是施萊爾馬赫、狄爾泰等人創(chuàng)立的研究方法,試圖用人文主義的解釋學原則整合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進化心理學也被稱為是一種人文主義性質的心理學取向。整體主義的解釋學方法和分析性的還原論方法相結合,使得心理學研究方法實現(xiàn)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合理結合,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得以整合協(xié)調。
不僅如此,這種方法也順應了當代科學發(fā)展的趨勢。它雖然在某些方面不能使用經驗的論據(jù),但為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許多獨特和重要的見解,從而對任何一個試圖對人性有真正理解的人來說都是探索性的、不可缺少的。因為,心理學要實現(xiàn)整合,“首要的任務是要尋找一種整合的哲學,確立正確的方法論,這種整合的哲學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方法論,而是一種指導思想,或一種指導原則,一種心理學家進行研究的共同基礎,這種共同的基礎就是我們說的辯證唯物主義”[11]??梢哉f,進化心理學確立的這種新的思維范式,從元理論的角度對傳統(tǒng)社會科學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為當前心理學發(fā)展出現(xiàn)學派林立、四分五裂的局面提出了一個學科共同體都去接受的理論基礎,為心理學走向整合提出了新的方法論范式。
綜上所述,通過深刻透視進化心理學的認知科學基礎、世界觀圖景、人性論預設和方法論變革等內容,不難看出,進化心理學建構了不同于傳統(tǒng)心理學的理論范式,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當代系統(tǒng)整體論的思想和歷史主義的方法。著名科學哲學家?guī)於髟f:“范式一改變,這世界本身也隨之改變了?!保?2]101在這一研究范式下,傳統(tǒng)心理學的知識將會被重新評估。因此,深入認識這一理論范式有助于彌合心理學內部主流心理學與非主流心理學對立的傾向;同時,對進化心理學的元理論進行哲學反思,同樣有助于進化心理學自身的發(fā)展。因為,即使是進化心理學家本身也常由于傳統(tǒng)心理學的影響而忽視心理學理論范式的研究。
當代科學哲學的一個發(fā)展趨向是越來越關注各門具體科學中的哲學問題,比如物理學哲學、生物學哲學、數(shù)學哲學等??茖W哲學通過對科學的元理論追問、哲學基礎探尋和方法論的反思,以期從科學哲學的視角闡述科學的性質和方法,為科學提供了一種本質的說明和一般的規(guī)范指導。“社會科學哲學的主要方向不僅是從哲學家的實踐研究中概括和發(fā)展出一種哲學原理,而且是對社會理論的所有內容都從根本上予以哲學上的重新考察,從而在不同于經驗研究的意義上,尋找各種理論性和綱領性的思想?!保?3]2雖然進化心理學研究還呈現(xiàn)多樣化的姿態(tài),但透過異彩紛呈的進化心理學研究成果的表象,還是能看到進化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假設、元理論建構和哲學方法論基礎。反思進化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既有利于理解進化心理學的精神實質以推動進化心理學的理論整合,同時也對心理學的未來發(fā)展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1] 托馬斯·黎黑.心理學史[M].李維,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達爾文.物種起源[M].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3] 加德納·墨菲,約瑟夫·柯瓦奇.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M].林方,王景和,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4] Wilson R A,Keil F C.The MIT Encyclopedia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9.
[5] Buss D M.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 new paradigm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J].Psychological Inquiry,1995(6).
[6] Wapner S,Demick J,Yamamoto T.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Underlying Assumptions,Research Problems,and Methodologies[C].New York:Plenum Press,2000.
[7] 朱新秤.進化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 Rossane M T.Evolutionary Psychology[M].New York:John Willey&Sons Inc,2003.
[9] NiniPraetorius.Inconsistencies in the Assumptions of Constructivism and Naturalism[J].Theory&Psychology,2003(4).
[10]許波.國外關于進化心理學的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4(1).
[11]葉浩生.心理學的分裂與心理學的統(tǒng)一[J].心理科學,1997 (5).
[12]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13]Outhwaite,William.New Philosophies of Social Science:Realism,Hermeneutics and Critical Theory[M].New York:Macmillan Education,1987.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Moder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XUE Yong-min,WANH Ji-chuang
(School of Philosophy&Sociology,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as a new trend of thought,is to study human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rom the point of evolutionary and is a cross discipline between biological sci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It adopt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knowledge processing from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explain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 by the way of natural selection principles.At the same time,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puts systematic holism thinking into psychology research,constructing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s,providing a new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cognitive science;world outlook;anthroposophy;methodology
1672-2035(2011)06-0013-04
B84
A
2011-09-02
薛勇民(1964-),男,山西萬榮人,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繼創(chuàng)(1981-),男,山西運城人,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在讀博士。
【責任編輯 張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