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雅靜
(太原師范學院 公共外語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教育學】
大學綜合英語詞匯教學應注重文化內(nèi)涵的習得
姚雅靜
(太原師范學院 公共外語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詞匯是語言的元素,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大學綜合英語詞匯教學應注重文化內(nèi)涵的習得,主要策略有:1.直接講解法。2.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語境。3.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4.加強教師的英語文化修養(yǎng),提高教學水平。
大學綜合英語;詞匯;文化
詞匯是語言的元素,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既受文化的影響,又反映文化。因此,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然而,語言是由詞匯組成的,要弄清語言的含義首先要理解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英語詞匯反映著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信息。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chǔ)環(huán)節(jié),而詞匯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尤為重要。正如語言學家McCarthy(1990)所指出的:“不論二語習得的語法學得有多么好,無論他發(fā)音有多么準確,沒有足夠的二語詞匯,沒有充分理解這些詞匯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意義,那么跨文化的語言交際是不會順利進行的。”[1]因此,文化教學在大學綜合英語詞匯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的要求,全國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yè)的本科生在一、二年級階段,應領(lǐng)會和掌握4 200個單詞以及由這些詞構(gòu)成的常用詞組,并具有按照基本構(gòu)詞法識別生詞的能力。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大學英語課程逐漸進行改進和完善,詞匯教學也在不斷進步。通常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會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詞匯教學,比如構(gòu)詞記憶法、對比記憶法、分類記憶法、讀音規(guī)則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等,幫助學生記憶和運用英語詞匯。事實上這些詞匯教學方法的運用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學生雖然花費大量時間記憶單詞,但仍然不能真正理解和運用詞匯。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英語詞匯掌握的現(xiàn)狀以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詞匯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部分的講解程度,筆者選擇了兩所不同層次的學校,做了以下調(diào)查和研究:
1.調(diào)查對象
其一:太原師范學院公共外語部教師37名;全校二年級通過全國統(tǒng)考進入我校的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每系任選一個班,調(diào)查時他們已完成一學年的大學英語課程。調(diào)查人數(shù)共452人,其中女生320人,男生132人)。
其二: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通過全國統(tǒng)考進入本校的??贫昙壏怯⒄Z專業(yè)學生(每系任選一個班,調(diào)查時他們已完成一學年的大學英語課程。調(diào)查人數(shù)共162人,其中女生46人,男生116人)。
2.調(diào)查結(jié)果
(1)85.7%的學生對英語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感興趣,并希望在課堂上學到更多英語詞匯中包含的文化知識,以幫助自己提高單詞記憶的效率,從而擴大詞匯量。
(2)78.4%的學生認為對英語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知之甚少,導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單詞。
(3)在所有曾經(jīng)用英語同外國人交流過的學生中,56.2%的學生遇到因為對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不了解(或了解不足)而造成的尷尬事件。
(4)從本科生的調(diào)查問卷中得知,72.3%的學生記憶單詞時不是死記硬背;這項數(shù)據(jù)在??粕兄徽嫉?2.9%,有41.2%的??粕洃泦卧~時基本上是死記硬背。
(5)對教師進行訪談時,不少教師感覺到自身對于英語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也很缺乏了解。另外,部分教師認為,一個班級至少50%的學生在英語詞匯文化知識方面十分欠缺。學生對于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化、傳統(tǒng)等知識非常不了解。
(6)80%以上的教師認為英語文化知識豐富的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更好,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更強。
(7)大部分教師提出,由于教材、教學進度、考試壓力等問題,教師沒有時間在課堂上系統(tǒng)詳細地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只能零星介紹和課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
從上不難看出,由于大學英語教學一直存在著課時少、任務重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對于詞匯的發(fā)音、意思、例句等做簡單的講解,不能充分解釋詞語本身的文化意義和用法,使得學生沒有辦法在實際語境中很好地運用所學詞匯。另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0%以上的學生認為詞匯學習是主要問題,表現(xiàn)在對詞匯的理解和使用方面,不能正確把握詞匯的意義和使用語境。
從學生角度考慮,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學生習慣機械地背誦詞匯,僅能做到會讀會寫,以便可以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他們并不真正理解詞匯的意義和用法。調(diào)查得知,一半以上的學生在記憶詞匯方面存在容易遺忘、詞義迷惑、不能正確運用等問題,這樣就影響學生在英語表達方面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影響正常的交際。正如語言學家何自然所指出的:“造成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長期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交際能力?!保?]而語用交際能力主要是通過對與目的語言有關(guān)的文化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來培養(yǎng)的。[3]所以說,詞匯教學中的文化融入是非常重要的。
詞匯教學中可以融入文化教學,即在教授詞匯的同時加入詞匯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目的語的意義和用法。對此,Sapir曾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4]。因此,語言的教授絕不可以脫離文化的背景,否則很難正確理解與運用。在講解詞義的同時,要延伸其相關(guān)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情況,這樣也會使詞匯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另外,學者的研究也證明語言大部分內(nèi)容包括在文化之中,語言與文化是一種交叉關(guān)系。也就是說,把英語文化滲透到詞匯教學之中,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掌握。語言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它必定受到其所在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的影響,語言反映了其所在時代的文化,而與此同時,文化也決定了語言的產(chǎn)生。詞匯又是語言的最基本要素,它是最具文化特色的,詞匯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響。詞匯中還有很多成語、諺語、典故、習語等,其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文化信息,與該民族的文化習慣有著緊密聯(lián)系。所以,詞匯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靈活運用所學詞匯,幫助他們順利、流暢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語言學家鄧炎昌、劉潤清曾經(jīng)提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并對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5]只有在文化中學習語言,才可以深刻理解語言本身的意義和用法。其實詞匯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它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6]
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融入策略有以下幾方面:
1.直接講解法。即將教材中容易引起學生理解上困難的詞語或表達由教師直接講解,尤其是要講清楚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這也是詞匯教學中文化教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不是所有英語詞匯都有相對應的漢語詞匯,對于這類只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的詞匯教師要深刻講解,尤其是詞匯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義。如“pizza”,“toast”,“montage”,“marathon”等這一類詞匯,就要求教師一定要逐一解釋,并且要闡釋其內(nèi)在的文化含義。
2.文化語境中的詞匯教學。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正如Brown所說,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缺失了其中任何一個,另一個都會失去意義。[7]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某些詞匯在不同文化中的意義不盡相同,所以不能只是簡單地從詞語的字面意思理解,而應是深入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內(nèi)涵意義。因此,教師要注意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在文化語境中進行詞匯教學。以“cat”這個詞為例,在很多英語國家,由于社會文化的不同,人們不喜歡貓而喜歡狗,認為出門遇見貓便是不祥的預兆,以“cat”構(gòu)成的短語詞組很多也含有貶斥色彩,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泄露秘密);fat cat (有錢有勢的人,自鳴得意的懶漢);pu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挑起糾紛,興風作浪);cat burglar(入室搶劫的賊)。另外,“cat”還用來指狠毒的女人。而“dog”這個詞在西方很受歡迎,因為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誠善良的,是人類的好伙伴,所以經(jīng)常用“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生活或行為,帶有善意。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jolly dog(有趣的伙伴);a lucky dog(幸運兒)。但是在中國文化中,“狗”卻大多帶有貶義,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等。因此,詞匯教學中一定要融入文化語境,否則學生很難理解這些詞匯的意義,更不容易掌握其用法。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提供一些英文的網(wǎng)站、報刊、文學作品、神話故事等,使學生更多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以及更多英語詞匯的新用法。這樣有助于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
3.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學習語言最好是在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但是對于非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往往缺失這種條件和機會。所以,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的機會,盡可能使學生在一個相對真實的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詞匯。比如,英語演講、英語話劇、英語小品、英語沙龍、英語辯論等。另外,還可以借助一些多媒體設備展示幻燈片,放映英語電影、英語新聞、英語文化節(jié)目等,目的是讓學生在欣賞、實踐中體會不同的文化氛圍,對英語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4.加強教師的英語文化修養(yǎng),提高教學水平。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他們是英語文化的闡釋者。這就要求教師本身應該具備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能夠深入了解和掌握所教詞匯的習慣用語、文化習慣、文化內(nèi)涵以及人名、地名的文化背景和文學典故等知識。外語教師一定要對所教語言的文化感興趣。如果教師在教授語言的同時不教文化,無異于只教給學生一些無意義的符號。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對所教語言的文化十分熟悉和了解,并且要掌握中西方文化在語言層次、非語言層次、思維方式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的對比意義。[3]另外,教師不能用本族的文化來解釋判斷英語文化,那樣會使學生受到第一語言的影響,從而阻礙英語詞匯的學習。因此,英語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英語文化,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探索新環(huán)境下指導語言學習的新方法和技巧,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英語詞匯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對詞匯簡單的記憶,而是通過詞匯了解和掌握其內(nèi)在的文化含義,只有這樣學習者才可以真正掌握所學詞匯,并加以靈活運用,達到交際的目的。只有注重詞匯的文化涵義的融入,并加強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對比分析,才能使學習者掌握英語詞匯的用法,從而使學生具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1] McCarthy,M.J.Vocabula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 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門博良,羅坤.淺談運用文化移入策略進行英語詞匯教學[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2).
[4] Sapir,E.Language[M].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1921.
[5]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6] 呂璀璀.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探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 (8).
[7]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6.
1672-2035(2011)06-0164-03
G427
B
2011-09-20
姚雅靜(1982-),女,山東德州人,太原師范學院公共外語部助教。
【責任編輯 張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