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鳴芳
(揚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揚州 223002)
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描繪了封建末世貴族名門盛極而衰,眾多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性格各異的小說人物在賈府這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的封建大家庭里,演繹各自的人生。其中作者為不同人物精心設計的語言,不但使各個人物個性豐滿而鮮活,而且還確定了各個人物之間鮮明的角色關系。如果從語言學理論角度來闡釋,這正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總結(jié)的三大純理功能之一——人際功能。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人際功能指人們使用語言來表現(xiàn)、建立或維持人際關系,用語言來影響別人的行為,或用語言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3]16《紅樓夢》中人物對話不乏人物借言辭來表達自己對周遭人物、事件的看法與評價。
評價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語言學家馬?。↗ames R.Martin)為了豐富人際功能研究而提出的,是功能語言學在對人際意義的研究中發(fā)展起來的新詞匯—語法框架,它關注語篇中可以協(xié)商的各種態(tài)度。評價理論是“關于評價的,即語篇中所協(xié)商的各種態(tài)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強度以及表明價值和聯(lián)盟讀者的各種方式”。[4]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人際意義由評價(appraisal)、協(xié)商(negotiation)和參與(involvement)共同實現(xiàn),其中“評價意義是所有語篇意義的核心,凡是對語篇的人際功能進行分析都不能忽視它”[5]65。
評價理論還認為評價系統(tǒng)由態(tài)度、介入和級差三個子系統(tǒng)構成,其中態(tài)度是評價系統(tǒng)的主要部分,包括情感、判斷和鑒賞。情感指人們所體驗的各種心理情感或心理狀態(tài),是事物、現(xiàn)象、行為等在情感上對人的影響,人們從情感角度評價它們讓自己是否滿意、高興、焦慮或覺得安全。判斷是根據(jù)倫理道德標準對人的性格、行為等進行評價,如贊美、批評、羨慕、欽佩或譴責等。判斷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判斷通常由含有明確主觀評價意義的詞匯來表達;而隱性判斷可以用對事件或行為的直接敘述來表示,因為社會規(guī)范對其已有明確的判定。鑒賞則是對事物的質(zhì)量、影響或價值的評價,是對較抽象的物體的評價。[6]36-56
評價理論以系統(tǒng)功能語法為理論基礎,以情態(tài)隱喻為中間過渡,將研究重心從語法的一端移向詞匯的一端。馬丁指出,不僅語法手段能實現(xiàn)語言的人際功能,詞匯資源也表達人際意義。但是評價理論不是從單個詞匯的角度來分析作者的態(tài)度,語篇的評價意義是累加的,有時即使沒有明顯的詞匯因素,其他的語言手段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出評價意義,它呈韻律式分布于整個語篇。[7]143
在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人物語言中,書中人物既借助明顯詞匯因素,又大量借助了其他的語言手段,來表達評價意義
(1)情感意義
《紅樓夢》人物對話中表達顯性的情感意義在第三回黛玉進府時便有幾處。如賈母見黛玉時所說的“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其中劃線處“傷心”一詞有明顯情感意義。然而,中國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一貫強調(diào)人際交往中的含蓄內(nèi)斂,因此小說中人物直白表達情感并不多。大多數(shù)是以作者視角觀察直接描寫,或者通過人物話語以隱性方式表達出來。如第二十七回中王熙鳳想將丫頭小紅要來身邊供自己使喚,問其愿意與否時,小紅回答:“愿意不愿意,我們也不敢說。只是跟著奶奶,我們也學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見識見識。”這樣的回答很符合小紅不能自主挑選伺候哪個主子的丫鬟身份,既不冒犯王熙鳳,又不會暴露自己一心向上的抱負,同時還委婉地表達出了自己愿意跟從掌管榮國府大權的王熙鳳。
(2)判斷意義
《紅樓夢》描繪了封建貴族大家庭賈府的日常生活,其人物語言充滿生活氣息,表達人物對身邊其他人性格行為的含判斷意義的話語數(shù)不勝數(shù)。如第六回中劉姥姥回憶當年見過王夫人的情景時曾對王夫人做如下判斷:“他家的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倒不拿大?!眲澗€的三個詞語在中文中含有明顯的贊揚之意,因此屬于顯性判斷。和情感意義的表達一樣,書中人物語言大多數(shù)含有隱性判斷意義。如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送宮花給黛玉時,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不給我?!彪m然黛玉未明言周瑞家的最后送花來有輕視之意,但是依據(jù)社會規(guī)范,她敘述的“別人挑剩下的才給我”這一行為大多數(shù)人會判斷為輕視人的舉動。作者為黛玉設計這樣的語言反映了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也符合人物不便直接責備下人、自矜的貴族小姐形象。
(3)鑒賞意義
鑒賞意義與情感和判斷意義不同,它關注的對象是事物而不是人的情感或行為。如二十二回中寶釵評價《魯智深醉鬧五臺山》這出戲時說:“這一出熱鬧戲,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鏘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的了;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眲澗€的詞語都是帶有明確鑒賞意義。此外,《紅樓夢》中人物在以語言表達鑒賞意義時,常常會使用諺語、歇后語等俗語,例子不勝枚舉。如第六回中劉姥姥與王熙鳳的對話中兩人都使用了俗語來表達鑒賞意義:鳳姐用“俗語說,‘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呢,何況你我”的話來回應劉姥姥自慚貧困不敢進賈府的說法,體現(xiàn)了王熙鳳在待人接物方面八面玲瓏的特點。而劉姥姥所評價的“我也是知道艱難的。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既表現(xiàn)了劉姥姥這個鄉(xiāng)村老嫗眼中賈府的富貴氣勢,也符合劉姥姥言辭粗鄙的特點。
(1)表達方式兼有直接性與間接性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紅樓夢》原著中,人物借各種語言資源表達情感、判斷和鑒賞三種評價意義時,既有以顯性的詞匯因素直接表達,也有借其他語言資源間接表達,且間接表達方式居多。這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要求的保守含蓄,也體現(xiàn)了人物在賈府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中人際交往的復雜性。
(2)理解與翻譯對語境有依賴性
由于《紅樓夢》中人物語言評價意義表達方式多具有間接性,因此對其中評價意義的理解與翻譯需要依賴語境,包括上下文語境以及文化語境。上下文語境指人物語言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而文化語境則指“在特定的社會和文化中,所能表達的所有意義,包括交際目的、步驟、形式和內(nèi)容等”[8]79,往往包括人們的共同生活經(jīng)驗、普遍常識或是共同認可的知識。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語言是刻畫的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所以在分析人物語言概念功能翻譯的同時,研究語言的人際功能翻譯也具有一定的意義?,F(xiàn)以著名翻譯家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下文稱譯著)為例,探討譯者如何借助翻譯手段傳譯人物語言評價意義。
如前所述,《紅樓夢》中人物借語言表達評價意義時,直接明示方式與間接表達方式兼有。由于態(tài)度系統(tǒng)評價意義的直接明示表達通常借助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等評價詞匯,英漢互譯時通常能在目的語中找到對應詞匯,因此多采取直譯手段,英譯本中譯例甚多,僅舉一例。十七回中眾清客對寶玉所題匾額、對聯(lián)大加夸贊,為奉承自然不遺余力地以語言直接明示自己的評價,而譯者也采用了直譯手段,直接表達了人物語言的正面評價意義。
例1:眾人聽了,都贊道:“是極!二世兄天分高,才情遠,不似我們讀腐了書的?!保ā都t樓夢》第219頁)
譯文:“Excellent! ” cried the secretaries.“Our young master is far more brilliant and talented than dull pedants like ourselves.”(譯著第一卷第229頁)
此外,譯者對于許多間接性評價語言也采用了直譯,其原因顯然在于譯文讀者可以依賴上下文語境和文化語境領會其評價意義。如四十五回中,寶玉雨夜探望黛玉,黛玉相贈玻璃繡球燈,寶玉說:“我也有這么一個,怕他們失腳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沒點來?!摈煊裼谩捌矢共刂椤钡牡涔蕘碓u價寶玉不分輕重,顧惜東西卻忘了顧惜自己的安全。
例2: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變出這個“剖腹藏珠”的脾氣來?。ā都t樓夢》第610頁)
譯文:And even if you drop it,it won’t matter.What’s come over you suddenly that you want to“cut open your stomach to hide a pearl”?(譯著第二卷第74頁)
根據(jù)人類共同的文化語境知識,為了藏珍珠而剖開自己的肚子的行為自然是得不償失的。即使譯文讀者不知道“剖腹藏珠”典故,也能從直譯中明白黛玉的評價意義,何況上下文語境也有助于他們的理解。直譯方式既不妨礙讀者理解,又能拓寬他們原有的文化視野,是比較恰當?shù)淖龇ā?/p>
《紅樓夢》描畫的是中國封建時代貴族大家庭的生活,歷史文化氣息濃厚,書中含評價意義的人物語言亦如此,對于譯文讀者來說,這些語言并非全都能借助語境得以理解,這就要求譯者在直譯之外還需運用意譯手段,以第十八回元妃省親時對皇宮的評價話語為例:
例3: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紅樓夢》第 239頁)
譯文:“Since you sent me away to that forbidden place,it hasn’t been easy getting this chance today to come home and see you all again,” she said.“But instead of chatting and laughing,here we are crying!”(譯著第一卷第254頁)
中國的讀者大多都能明白元春所指當然是皇帝的后宮,也能理解為何后宮是 “不得見人的去處”,譯文讀者根據(jù)上下文語境也能推斷出這兒所指為皇宮,但為何進了皇宮便“不得見人”,沒有中國文化語境知識的讀者恐怕就難以搞懂了。因此譯者并沒有照字面直譯,而是譯為 “that forbidden place”,“forbidden”一詞可以讓譯文讀者明白元春將皇宮評價為牢獄一般無法與親人自由見面的地方。此處的意譯簡潔明了,表現(xiàn)出了元春內(nèi)心深處不羨富貴、戀慕親情、高出流俗的境界。
再如小說人物常借典故或俗語來表達評價意義,多數(shù)典故、俗語對于西方讀者來說較為難懂,無法借助語境知識理解,這時便需要譯者采取意譯的策略向譯文讀者傳譯其中隱含的評價意義。在四十五回黛玉、寶釵互剖金蘭語,寶釵開解黛玉時便用了《論語》中的典故。
例4: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嘆’?(《紅樓夢》第 607頁)
譯文:Why should an intelligent girl like you lament your lack of a brother?(譯著第二卷第72頁)
《論語·顏淵篇》中“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小說中黛玉感嘆自己無依無靠,寶釵則勸其不必像司馬牛那樣感嘆身世?!八抉R牛之嘆”的典故只有讀過《論語》的讀者才能理解,缺乏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譯文讀者卻不知所云,因此譯者放棄了典故本身,而將此譯為 “l(fā)ament your lack of a brother”,把這一典故中黛玉對自身凄涼身世的評價通過意譯明示出來,使譯文通順暢曉。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瑰寶,其中的人物語言生動鮮明,很多以間接方式來表達的評價意義在翻譯過程中很難以單純的直譯或意譯來傳達給譯文讀者,而是需要譯者綜合運用這兩種方法,發(fā)揮直譯和意譯的互補性作用。如十六回中,王熙鳳利用俗語評價薛蟠貪得無厭時的話語。
例5:“……那薛老大也是 ‘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紅樓夢》第 206頁)
譯文:“…Xue Pan is another of those greedyguts who keep one eye on the bowl and the other on the pan…”(譯著第一卷第215頁)
譯者在直譯這一俗語的同時,增添了“greedyguts”,既保留了人物語言的漢語文化特色,又令譯文讀者對其中的評價意義一目了然,一舉兩得。
再如四十一回中劉姥姥喝了酒,聽音樂時喜的手舞足蹈,“劉”“?!币艚?,因此黛玉將劉姥姥喻為百獸中的牛,間接地表達了作為貴族大家小姐的她對劉姥姥不雅舉動的評價與嘲笑。
例6:黛玉笑道:“當日舜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保ā都t樓夢》第549頁)
譯文:“When the sage king of old played music,all the hundred beasts started dancing,”quipped Tai-yu. “Today we’ve just this one cow.”(譯著第二卷第5頁)
譯文讀者當然不知漢語中“劉”“牛”二字發(fā)音近似,倘若直譯為“Today we’ve just one cow”,恐怕要讓他們疑惑這牛是哪兒來的;但若將黛玉的戲謔意譯出來,“Old goody Liu is just like a cow”, 譯文讀者眼中的黛玉哪還是優(yōu)雅含蓄又能“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1]365-366擅長雅謔的瀟湘子,倒成了說話直白粗鄙的丫頭仆婦了。因此,譯者對黛玉的話語以直譯為主,但在“一牛”的翻譯中增加了“this”一詞,將漢語中間接隱性地以牛喻劉姥姥的評價顯性化,既符合黛玉貴族仕女的身份,又使得譯文讀者能領會其話語中隱含的評價意義。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人物語言表達了不同的人物對世上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含有豐富的情感意義、判斷意義和鑒賞意義。借助各種語言資源,書中人物在對話中得以成功交際,構建了復雜多樣的人際關系。富含評價意義的人物語言既有通過直接顯性的詞匯因素來表達,也有間接隱性的表達。通過上文對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中譯例的分析來看,譯者充分意識到了人物語言評價意義的翻譯對于譯文讀者理解欣賞小說進而對小說中性格各異的人物有豐富而立體的認識的重要性,在采取直譯手段的同時,還大量使用了增補、闡釋等意譯方法,成功傳達了人物語言中的評價意義。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2]Yang Hsien,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
[3]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李戰(zhàn)子.評價理論:在話語分析中的應用和問題[J].外語研究,2004(5):1-2.
[5]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6.
[6]Martin J R,White P R 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M].New York:Palgrave Macmil lan,2005.
[7]馬偉林.人際功能的拓展---評價系統(tǒng)述評[J].南京社會科學,2007(6):143.
[8]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