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濤
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解釋
梁濤
介紹徐崇溫、張西平對盧卡奇物化思想作的西方人道主義解釋。徐崇溫所解釋的人道主義特性突出“西方”二字,認為盧卡奇物化思想否定哲學唯物主義,拒絕自然辯證法,唯心主義地把客體解釋成同意識相關聯(lián)的概念,是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相對立的。張西平則充分肯定了盧卡奇的人道主義思想,并把馬克思與盧卡奇就人道主義問題進行比較,揭示盧卡奇論述中存在的不足。從他們的不同解釋進行思考,可知盧卡奇的人道主義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主題都是對人的關懷,表達的是以人為根本的理念,強調人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但由于他們理論的終極關懷不同,及他們理論所表述的歷史觀的差異,導致盧卡奇人道主義與西方人道主義有明顯的不同。
盧卡奇;物化思想;人道主義
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學術界也迎來了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時期?!拔母铩睍r期對人的漠視引起了學術界對人的問題的思考,掀起了人道主義的研究熱潮。盧卡奇物化思想被深入研究并被賦予了人道主義解釋。本文從中國學術界對這一思想的重新解讀,對人道主義“姓資姓社”問題的探討,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人道主義”這一熱門話題。
徐崇溫在1977年至1978年間就開始了“西方馬克思主義”課題的研究,被譽為中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1982年出版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第二章“盧卡奇與他的《歷史和階級意識》”中,專門對盧卡奇的物化思想進行了論述。徐崇溫認為《歷史與階級意識》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出現(xiàn),起到了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
徐崇溫對西方人道主義的解釋突出了“西方”二字,即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潮是非馬克思主義的。他的論述其實是同意德波林、魯達斯、魯波爾、斯特恩、頓凱爾、巴美爾和威恩斯坦等反對者的觀點的。他在這本著作中,批評了盧卡奇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立起來,把馬克思主義黑格爾化,否定哲學唯物主義,拒絕自然辯證法,唯心主義地把客體解釋成同意識相關聯(lián)的概念。
為證明盧卡奇的西方人道主義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徐崇溫從盧卡奇的生平確定盧卡奇的理論出發(fā)點。從盧卡奇的生存背景及他所從事的革命事業(yè),特別是參加匈牙利共產黨前后的思想突變,徐崇溫歸結為是那個時代西方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世界觀的矛盾。由于世界觀的矛盾,盧卡奇作為資產階級的一員,他對資本主義世界及其意識形態(tài)感到失望乃至絕望,主觀上希望依附于無產階級事業(yè),但又不能離開資產階級世界觀去觀察和分析問題。他認為,由于盧卡奇是從資產階級的角度去構建他的物化理論的,所以他所表達的思想代表的就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潮。
徐崇溫又從盧卡奇的自我批判來論證他的觀點。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的序言中,批判自己雖然把異化看作是一個社會范疇,但由于自己把異化和客體化等同起來,就使異化的存在在階級社會中不可削減,也就與資產階級的哲學、文化批判一樣,把社會的異化問題變成一個永恒的“人的狀況”的問題。同時,盧卡奇也批判自己把異化與客體化相等同,是與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講法不一致的。以此為根據(jù),徐崇溫論述了盧卡奇的人道主義思想與馬克思的物化理論的不一致。然后,徐崇溫從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特性論述了盧卡奇的物化思想不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而僅僅是就異化本身來論述。而馬克思主義的異化理論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只有取消私有制,才能終止異化。這就進一步認證了盧卡奇的物化思想是非馬克思主義的。
既然盧卡奇的物化思想是與馬克思本意有所不同的西方人道主義思潮,那么盧卡奇的物化思想是從哪來的呢?徐崇溫認為,盧卡奇的物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異化論與克爾凱郭爾、席美爾和韋伯物化觀點及總體性觀點的混合。徐崇溫通過分析影響盧卡奇物化思想的馬克思、克爾凱郭爾、席美爾和韋伯對物化與異化的論述,認為“在實際上,從盧卡奇的異化、物化理論中,可以看出存在主義的先驅克爾凱郭爾、盧卡奇的老師席美爾和韋伯的影響?!保?]
徐崇溫又通過比較盧卡奇的總體性方法與馬克思、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異同,認為盧卡奇克服物化的總體性方法不是來源于馬克思,而是來源于黑格爾。徐崇溫認為,馬克思的總體性是指辯證法的實質,它來源于一切現(xiàn)象同整體、總體關聯(lián)起來的那種正確的辯證方法,現(xiàn)象與思維是辯證統(tǒng)一的。而盧卡奇的總體性認為“總體”是先行的,現(xiàn)在的事實只能是從它同未來的關系中加與考察和理解。由于總體在邏輯上是先于事實的,因此它不能由事實的積累中,也不能從經驗的認證中確立起來。這就正好與馬克思的論述相反。
徐崇溫從盧卡奇對總體性的論述,確認了盧卡奇的總體性思想來源于黑格爾。如認為盧卡奇總體性的主客體統(tǒng)一的觀點就是從黑格爾那兒來的。徐崇溫指出,雖然盧卡奇把主體和客體的辯證法限于歷史,以力圖避免黑格爾方法論的局限性,但從根本上來說,盧卡奇的歷史中這種主體客體的統(tǒng)一,意識的認識方面和規(guī)范方面的統(tǒng)一,是從黑格爾那里繼承過來的。
徐崇溫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解釋之后,中國學術界出現(xiàn)了很多與徐崇溫一致的聲音。1984年《紅旗》雜志發(fā)表署名文章,對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進行批判,基本結論是: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提出的是一種抽象的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這是一種錯誤的極左思潮,本質上是1920年代被當時歐洲革命的暫時失敗而摧殘得發(fā)狂的小資產階級情緒的反映[2]。
徐崇溫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的解釋,是建立在這一思想的非馬克思主義的前提之下的。他認為,由于盧卡奇物化思想的資產階級思想的特性及其唯心主義的理論構架,決定了它的人道主義是西方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潮。繼徐崇溫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解釋之后,國內學者就盧卡奇物化思想是否是馬克思主義的進行了爭論。但肯定盧卡奇物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方,也沒有涉及到“人道主義”這一問題,可知在一段時期之內,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的解釋,主要是徐崇溫及其追隨者的聲音。直到21世紀初,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問題再一次由張西平提出并賦予了不同的涵義。
繼徐崇溫之后,張西平對盧卡奇的物化思想作了人道主義的進一步闡釋。張西平充分肯定了盧卡奇的人道主義思想,并把馬克思與盧卡奇就人道主義問題進行比較,揭示盧卡奇論述中存在的不足。
張西平贊揚盧卡奇物化思想蘊涵的人道主義光芒。他認為正因為盧卡奇是20世紀初最早提出異化和人道主義的思想家,而這一問題又伴隨著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發(fā)表而成為熱點問題,所以使盧卡奇在西方馬克思主義隊伍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張西平認為盧卡奇是從異化的批判及人道主義的認可這正反兩方面表述他的人道主義思想的。從盧卡奇批判異化對人性的泯滅和扭曲,可看到他是側重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控拆。而對人道主義的認可則意在重建馬克思主義,意在對人性的弘揚和肯定。
接著,張西平解釋了盧卡奇的人道主義與馬克思的人道主義的不同。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是“實踐人道主義”,是以歷史為主體,以實踐為核心,依賴于無產階級這個集體主體來完成的。盧卡奇的人道主義是“歷史的人道主義”,是有“論理人道主義”色彩的人道主義。馬克思的實踐人道主義則把人的發(fā)展與歷史的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從人的實踐活動去說明人,說明歷史。盧卡奇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辯證法是人的尺度,而辯證法又局限于歷史中,這就陷入了一種循環(huán)論證的窘境。因此盧卡奇最終找不到解開人之謎、歷史之謎的鑰匙。
對于盧卡奇的人道主義思想是否源于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張西平作了肯定的回答。張西平先正面論述了馬克思人道主義思想是馬克思的本體論,是貫穿他的理論始終的重要的思想。接著論述了盧卡奇的人道主義雖然沒有達到馬克思的理論高度,但卻是對馬克思人道主義的解釋和發(fā)展,使人道主義的思想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張西平辯證地看待盧卡奇的物化思想,從歷史的角度挖掘這一思想蘊涵的人道主義更深刻的理論根源,在這方面,他比徐崇溫走得要遠。
從1978年徐崇溫將盧卡奇物化思想作為西方人道主義的解釋,到21世紀初張西平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的進一步闡釋,也是對盧卡奇物化思想馬克思主義性質認識的轉變。這一個轉變也正體現(xiàn)了中國學術界對“人道主義”這一問題的重新認識。
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界在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深入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盧卡奇物化思想中對人的關懷,及對什么才是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的回答。因此,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解釋也就必然向兩個方向進行,即盧卡奇的物化思想是不是西方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潮?盧卡奇的物化思想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梳理這些學者們的相關論述之后,我們不禁要思考:盧卡奇的人道主義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有什么區(qū)別?
盧卡奇的人道主義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主題都是對人的關懷,表達的是以人為根本的理念,強調人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但由于其理論的終極關懷不同,及其理論所表述的歷史觀的差異,導致盧卡奇人道主義與西方人道主義至少存在以下幾點明顯的不同:
其一,從批判的對象來看,盧卡奇的人道主義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的物化現(xiàn)象的基礎上所表達的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正如馬克思對異化的批判一樣,盧卡奇對物化的批判是從商品批判開始的,然后轉向對勞動異化的批判,進而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物化現(xiàn)象進行批判。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是作為宗教神學的對立面而產生的,它是西歐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產生和發(fā)展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映,資產階級人道主義高舉“理性”的旗幟,以抽象人性論為理論武器,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其二,從終極關懷來看,盧卡奇的人道主義通過批判資本主義的物化本質,喚醒無產階級的意識,最終是要用革命的力量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達到全人類的解放。因此,盧卡奇的終極關懷是人類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愛是建立在資產階級制度之下的,其實是資本主義私有制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在私有制條件下,人們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愛。
其三,從理論依據(jù)來看,盧卡奇的人道主義的理論依據(jù)是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思想。盧卡奇當時還沒有看到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但他從馬克思的《資本論》中看到了馬克思對商品的批判,進而引發(fā)了對人的價值的關懷。盧卡奇對物化的解釋也是源于此。盧卡奇對非人道的物化的批判也是堅持歷史的客觀發(fā)展過程,對物化的產生、發(fā)展及消滅的理解是從事物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來解釋的。而資本主義人道主義的理論依據(jù)是抽象人性論,是離開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和人的歷史發(fā)展去看待人的唯心主義的歷史觀。
從以上幾點,筆者認為盧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義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是不同的,是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它的提出豐富了中國人道主義理論的研究,對指導中國人道主義的實踐有現(xiàn)實意義。
[1]徐崇溫.西方馬克思主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78.
[2]秦澤.盧卡奇及其《歷史與階級意識》[J].紅旗,1984(18).
B089.1
:A
:1673-1999(2011)04-0011-03
梁濤(1974-),女,廣東陽江人,碩士,中共廣東省陽江市委黨校(廣東陽江529500)信息辦副主任,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20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