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舒舒
(滁州市第四中學,安徽 滁州 239000)
淺談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魏舒舒
(滁州市第四中學,安徽 滁州 239000)
地理這門課在初中不被列為中考科目,也不是所有高中學生必修的科目,所以學生對于這門課的學習缺乏熱情,不感興趣。本文簡單分析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地理學習興趣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在課堂上應該如何采用各種手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方法。
地理興趣;課堂引言;直觀教學;啟發(fā)思維;聯(lián)系實際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想讓學生學好一門課,就要讓他愛上這門課,對這門課感興趣。地理作為一門副科,學生難以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運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熱情高漲,積極主動。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將不再會感到地理課是一種負擔,理解和消化知識的速度與程度將會大大提高。那么用什么方法能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達到教師想要的教學效果呢?
所謂“新課導入”,就是一節(jié)課的開場白。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作為教學活動的開端,如果設計的有趣、新穎、恰到好處,馬上就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后面教學活動的開展大有好處。當然,“新課導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用有趣的圖片、地理掛圖、多媒體動畫,小故事等等。比如,在講述《大規(guī)模海水運動》的時候可以展示玩具鴨,教師描述“這樣的玩具鴨市場上只賣幾塊錢,但是有一些這樣的玩具鴨,在一些收藏者的手中,每只價格炒至一千英鎊。這是因為在1992年,一艘從中國出發(fā)的貨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強烈風暴,船上裝有近三萬只黃色小鴨的集裝箱墜入大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其中的一萬多只抵達英國海岸,剩下的約一萬九千只分別到達了堪察加、日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碑斶@個事件說完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何玩具小鴨會漂流到四處各地?”這時學生會覺得有趣,積極思考,融入課堂,從而教師繼續(xù)講述本節(jié)內(nèi)容??傊靶抡n導入”的目的是為后面的教學服務,形式要精彩,內(nèi)容要精練,不能過于拖沓。
當我們描述某個人博學多才的時候,通常會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由此可見地理學包含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實際上在中學課本中,也涉及了天文的有關(guān)知識,可以說,它包含著各種自然知識及人文現(xiàn)象。許多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存在于遙遠的宇宙,發(fā)生的年代也十分久遠,學生不能夠直接的感受到、觀察到,這就給他們認識、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帶來很多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展示某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有關(guān)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
1、課本插圖也是地理教材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插圖與課本內(nèi)容協(xié)調(diào)一致,便于文圖對照,具有針對性強、目的明確、內(nèi)容簡明、主題突出等特點,具備單純文字、教學掛圖、地圖冊所不能展現(xiàn)的獨特作用,還對教材的文字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如,在講述《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的時候,若不利用掛圖單純講述,學生是無法理解這部分內(nèi)容的。所以這時候應該首先展示“單圈環(huán)流”圖,告訴學生假設情境:地球表面物質(zhì)均一;不考慮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不考慮地球自轉(zhuǎn);此時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根據(jù)之前學習的內(nèi)容,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畫出單圈環(huán)流。接著展示“三圈環(huán)流圖”并提出假設情境,加上教師的詳細講解,分析掛圖,讓學生在此建立良好的空間思維,真正理解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形成過程。
2、地理略圖通稱黑板略圖,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復雜的地理事物,迅速繪制成簡單的黑板圖,這樣的圖簡單靈活、通俗易懂。例如,在講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時候僅需在黑板上畫出幾個倒三角地理略圖就可以表示出它們的相對位置,讓學生一目了然。
同傳統(tǒng)的地理圖像媒體相比,多媒體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地理教學信息傳遞的質(zhì)量、增加傳遞的數(shù)量、豐富傳遞的形式。多媒體教學可以節(jié)省教師課堂繪制地理圖像的時間,甚至可以代替教師的語言描述。在沒有任何地理圖像的情況下,地理教師要讓學生形成對某一地理實物形態(tài)或地理景觀的認識,需要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描述和講解。而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景觀,只要向?qū)W生展示一張或幾張典型的地理圖片,學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比如,當我們講到“風蝕蘑菇”、“新月型沙丘”的時候,完全可以用幻燈片說明問題,直接明了。此外,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展示動態(tài)的內(nèi)容。例如,在說到地震的問題時,可以帶學生觀看地震的有關(guān)視頻,觀察地震發(fā)生時地表顫動和受破壞的情形,這樣比教師單純的講述更加生動有效,便于學生接受知識。
愛因斯坦曾說過,“發(fā)現(xiàn)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質(zhì)疑中能夠調(diào)動啟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學習。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就是在課堂上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接而師生間相互問答,學生在原有基礎(chǔ)知識上進行思考,利用已學的基礎(chǔ)知識,通過學生自己獨立或半獨立(在教師提問啟發(fā)下)思考獲得新知識的方法。例如,教師講述《洋流分布規(guī)律》時,首先由教師按照歸納地理分布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即觀察→分組對比分析→從部分到整體、從個別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歸納其共同性→應用,目的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法可依;第二步引導學生觀察《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同時熟悉洋流名稱、流向;第三步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第一組觀察以副極地海區(qū)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高緯度海區(qū)洋流分布特點;第二組觀察以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緯度海區(qū)洋流分布特點;第三組觀察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低緯度海區(qū)洋流分布特點;第四組觀察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南半球各大洋中高緯度洋流分布特點。最后一步,由學生歸納共同點,教師指出各海域洋流分布規(guī)律,并帶學生一起畫出洋流分布的簡單模式圖。這種變以教師為主的單方教學方式為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自豪感和信心,能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主要通過語言來進行,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具有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用準確、優(yōu)美、豐富的詞語,聲情并茂地為學生講述他們未曾見過的地理事物。無論是亞馬遜熱帶雨林,還是終年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等等,即使我們現(xiàn)在有了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模式,也還需要教師畫龍點睛的精彩講述。如果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能適當?shù)倪\用一些成語、古詩民謠、名著,那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水循環(huán)”時,可以向?qū)W生解釋李白的《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話實際上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存在海陸間水循環(huán);講三峽時可以引用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以描述三峽的景觀。短短四句,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詩情畫意油然而生;講冷鋒時,可以用《水滸傳》中“呼延灼月夜賺關(guān)勝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對天氣的描寫展現(xiàn)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狀況。這種引經(jīng)據(jù)典的的教學方法既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進入高中,很多學生都反映地理不好學,覺得地理知識太多、太雜,不易記憶;其次,地理原理太深、過于抽象,難以理解。實際情況也是這樣,和初中地理相比,高中的知識點廣度和難度大大提升了,要求學生具備很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記憶方法,但有些知識并不只是需要死記硬背,更要注意掌握記憶技巧和記憶方法。
在學習地理時,學生需要記住許多地名。那么,有些地名就可以根據(jù)地理位置來記憶。例如,我國依山臨河的地方常以“水北為陽,山南為陽”的規(guī)律命名,像洛陽就位于洛河之北,而衡陽則位于衡山以南。有些地名反映了獨特的水文特點,像黃河河水是黃顏色的,死海就是鹽度太高沒有生物所以得名等。
“聯(lián)想記憶法”是由此事物聯(lián)想到毫不相干的彼事物,是一種典型的“望文生義”。此法每每使我們在富有趣味的想象中牢固地記住了我們應該記住的知識。例如,太陽系中小行星帶的位置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這樣的布局可以描述為“太陽這個領(lǐng)導害怕火和木頭燒起來”,學生就會記得牢固。
將存在一定聯(lián)系的知識點綜合到一起來進行整體記憶的科學記憶法,是為“歸類記憶法”。比如高中必修一中關(guān)于氣候類型的記憶,我們就可以將氣候類型和自然帶放在一起記憶,因為不同的氣候類型形成了與之相對應的植被類型和土壤類型。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構(gòu)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將二者列為表格一一對應,即方便記憶,又體現(xiàn)了知識的聯(lián)系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學習課本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學生利用課本知識解決和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知識總結(jié)。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實際,重視實踐活動,把課本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知識,進而轉(zhuǎn)化為能力的掌握。比如,我們在講到《地球自轉(zhuǎn)》中“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回去觀察自家衛(wèi)生間地漏放水時的水流狀況,應該為逆時針,并利用所學知識能夠解釋這種現(xiàn)象,這樣讓他們覺得學習這門課是非常有意義的。
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展覽會,進行鄉(xiāng)土調(diào)查和旅行,觀看地理影片,編寫地理黑板報等課外活動,也是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
總之,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fā)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蓖ㄟ^教師的激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zhuǎn)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目的。
[1]李廣編著.評好課:應知應會[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劉曉明等編著.評好課與師德行為[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陸希舜編著.中學地理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1992.
G633.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671-5993(2011)02-0076-03
2011-04-22
魏舒舒(1983-),女,安徽滁州人,滁州市第四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