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君
(云南財經(jīng)大學(xué) 傳媒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微言大義”的解釋是:精微的語言和深奧的道理。這種解釋代表了大多數(shù)成語詞(辭)典的觀點,如《古今成語大詞典》解釋為:論述精微,意義深刻[1]。也有不同的解釋,如《最新活用成語辭典》:微言,隱含深義的言論;大義,合乎正道的義理[2]?!稇?yīng)用漢語詞典》:本指精深微妙的言辭和儒家經(jīng)典的要義,后泛指含蓄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遠意義[3]。解釋對“微言大義”的分歧之處在于對“微”的不同理解,一為精微,一為含蓄。
“微言大義”來自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及夫子沒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義乖”。解讀的分歧可以遠溯到李奇與顏師古對漢代班固 《漢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一句的不同理解。唐顏師古注:李奇曰隱微不顯之言也,師古曰精微要妙之言耳。
盡管多數(shù)辭書選擇了顏師古的觀點,但筆者認為李奇的解釋值得重視。
“微言”在《漢書》里一共出現(xiàn)五次,兩次大同小異,為“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其余三例為:
1.《漢書·藝文志》: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dāng)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學(xué)詩,無以言”也。
2.《漢書·竇田灌韓傳》:蚡乃微言太后風(fēng)上,于是乃以嬰為丞相,蚡為太尉。
3.《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熒惑厥弛[4],佞巧依勢,微言毀譽,進類蔽善。
例1的“微言”處在介詞“以”的賓語位置上,并與“以”組合成介賓短語作狀語修飾動詞“感”,因此“微言”為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從下文的“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可以看出,這種解讀習(xí)慣與先秦時的“斷章取義”做法是吻合的。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不直接陳述,而是借用《詩經(jīng)》的相關(guān)語句來隱晦、曲折地表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然章句在篇,如蠒[5]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因此,“微言”可釋為“隱晦、含蓄的話語”。
例2的“微言”為動詞性短語,其后的“太后”為兼語,充當(dāng)“微言”的賓語和“風(fēng)”的主語。顏師古注曰:“風(fēng)讀曰諷”,“諷”指委婉地暗示或勸告,如《史記·滑稽列傳》:“常以談笑諷諫”。根據(jù)語境,“微言”可釋為“含蓄地說”。
例3的“微言”也為動詞性短語,修飾“毀譽”。我們認為“毀譽”是“毀善譽惡”的省略,“佞巧依勢”指奸佞狡詐之人依仗權(quán)勢,從而達到“進類蔽善”的目的。奸佞狡詐之人毀善譽惡,當(dāng)然是見不得人的丑事,因此充當(dāng)狀語的“微言”可釋為“偷偷地說、暗中說”。
從以上三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微言”既可以作名詞性短語也可以作動詞性短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微”有“隱晦、含蓄、偷偷、暗中”等意義。但這些意義是相通的,都有“隱、匿”基本義。
《爾雅·釋詁》:“隱、匿,微也”,用“微”來解釋“隱、匿”,表明在秦漢時,“微”是通語、常用字,“隱、匿”是它的常用義。例如:
4.《易·系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案:柔、剛相對,微、彰也應(yīng)相對,微在此處有隱義[6]。
5.《漢書·景十三王傳》:淮南王謀反時,寄微聞其事。案:微聞,暗中偷聽。
6.《漢書·元帝紀》:宣帝微時生民間,年二歲宣帝即位,八歲立為太子。案:微時指未顯達時,微有隱義。
7.《史記·魏公子傳》: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案:微察,暗暗地觀察。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彼抉R貞索隱:“謂其意隱微而言約也?!睆埵毓?jié)正義:“《詩》《書》隱微而約省者,遷深惟欲依其隱約而成其意志也?!彼抉R貞、張守節(jié)都以 “隱微”釋“隱”,也可以佐證“微”有“隱”義。
此外,在一些詞語中,微的隱匿義也得到了保留。比如《辭源》收錄的:微文,隱約諷喻之文;微旨(指),隱微的旨意;微服,為隱蔽身份而更換服裝,使人不識;微辭,隱晦的批評;微驗,暗中觀察;微茫,隱約模糊。
追溯“微言”的淵源,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澄清若干事實?!拔⒀浴边B用,最早見于《呂氏春秋·精諭》:“白公問于孔子曰:‘人可與微言乎?’孔子不應(yīng)?!备哒T注:“微言,陰謀密事也?!笨梢钥闯觯诳鬃涌磥怼叭丝膳c微言”,只不過聽者應(yīng)闡發(fā)、釋讀說話者的旨趣。當(dāng)然,這些旨趣是隱含在話語之中的,也就是我們?nèi)粘Kf的“意在言外”。在《呂氏春秋·精諭》里,“微言”為動詞性短語,可以理解為隱晦、含蓄地說。
其實,孔子的“微言”觀也是有秉承的。《周易·說卦》云:“昔者圣人之作 《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幽贊指隱微地告訴,“微言”與“幽贊”異曲同工。
因此,我們認為“微言大義”的“微言”可以作兩種結(jié)構(gòu)理解,一為狀中式動詞性短語,有“隱晦、含蓄地說”之意;一為定中式名詞性短語,有“隱晦、含蓄的話語”之意。根據(jù)語言的轉(zhuǎn)喻原理,我們不難理解“隱晦、含蓄的話語”正是“隱晦、含蓄地說”的必然結(jié)果[7]。同理,“微言大義”也可以作兩種理解:一為述賓短語,我們記為“微言大義1”,釋為“用隱晦、含蓄的方式闡述深刻道理”;一為聯(lián)合短語,我們記為“微言大義2”,釋為“含蓄的語言和深奧的道理”。
報刊語料的用例進一步證明了我們的觀點,以《光明日報》為例:
8.一類是學(xué)者大師,寫的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對來龍去脈爛熟于胸,總能引經(jīng)據(jù)典、高屋建瓴、微言大義,卻常常對凡塵俗世少幾分眷顧。(孫志崗 2005年7月20日)
9.……80名家談這些問題,不是正襟危坐,照本宣科,而是完全結(jié)合個人創(chuàng)作的體會和研究的心得,微言大義,妙趣橫生,思想活潑,靈動幽默,視野寬闊,見解深刻,博聞廣識,文采風(fēng)流。(陳遼 2003年2月19日)
10.德瑞克對風(fēng)險問題的論述深得微言大義的要領(lǐng),讀者在細細品味過程中,會產(chǎn)生禪宗所說的"頓悟"般的感覺。(張建華 2004年9月29日)
11.這個小說有點微言大義的味道,把手機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又能夠有所嘲笑和批判,并且非常生活。(2004年1月14日)
12.其實,一部小說如何命名本無微言大義之說,關(guān)鍵還要看與其內(nèi)容的主體是否貼切。(2003年7月9日)
例 8、9 的“微言大義”充當(dāng)謂語,例 10、11、12 的“微言大義”充當(dāng)定語。以上五例相當(dāng)于我們所說的“微言大義1”,都可以釋為“用隱晦、含蓄的方式闡述深刻道理”。
“微言大義2”比“微言大義1”的用例多得多,可以充當(dāng)主語、賓語(含介詞賓語)、定語等句子成分。例如:
13.在這樣的語境下,作者認為“傳播學(xué)作為一個獨立學(xué)科誕生于美國,但其思想根源卻在歐洲”,其中的微言大義是不難領(lǐng)會的。(馬凌2005年6月15日)
14.一些研究現(xiàn)代文學(xué)的人總愛對作家的筆名尋根究底,其實并非每一個作家的筆名都有什么微言大義,寄寓著什么深刻內(nèi)涵。(王泉根 2005年11月23日)
15.舉凡精當(dāng)?shù)摹肚f子》版本、大家小家注釋、相關(guān)著作和論文,都得竭盡全力搜羅,逐字逐句推敲,對《莊子》微言大義反復(fù)咀嚼,對各家注釋和評論仔細甄別,力求在莊學(xué)的河谷中披沙揀金,沿波討源。(欒棟 2006年3月31日)
16.每條格言后面均附有白話文解釋。文白對照,既保留了格言微言大義的本色,也照顧到了古文水平欠佳的普通讀者。(1999年11月7日)
注釋與參考文獻:
[1]楊任之.古今成語大詞典[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2004.1199.
[2]最新活用成語辭典 [M].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6.740.
[3]應(yīng)用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1301.
[4]厥弛,動搖的意思。
[5]蠒,“繭”的異文。
[6]《辭源》認為是幽深、精妙之義。
[7]參閱董秀芳《“不”與所修飾的中心詞的粘合現(xiàn)象》一文(刊載于《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03年第1期)。文中認為:構(gòu)成轉(zhuǎn)喻的相關(guān)概念間的關(guān)系有兩種,共存型和相繼型。相繼型關(guān)系指兩個概念之間具有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如狀態(tài)、活動或過程與它們的目的、原因、前提、結(jié)果、以前或以后的狀態(tài)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相繼型關(guān)系?!半[晦、含蓄地說”是動作、行為,“隱晦、含蓄的話語”是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