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接受修辭學視野下的翻譯過程

2011-08-15 00:54:11
關鍵詞:接受者譯者原文

程 虎

(濱州學院外語系,山東濱州250003)

接受修辭學視野下的翻譯過程

程 虎

(濱州學院外語系,山東濱州250003)

接受;修辭學;翻譯過程

翻譯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接受修辭的過程。本文介紹了西方接受視野下的修辭學研究,探討了將接受修辭學同翻譯研究結合的可行性,并依據(jù)接受修辭學相關理論對翻譯過程的實質展開了分析。

提到修辭,中國學者往往會聯(lián)想到豐富多樣的修辭格,如明喻、暗喻、頂針、拈聯(lián)等等。然而在西方,Rhetoric與傳統(tǒng)漢語文化中的修辭并無多少相似之處,或者可以說是大相徑庭。西方修辭家伯克將Rhetoric定義為“人使用詞語形成態(tài)度或導他人采取行動”。修辭研究用語言這種符號誘使那些本性能對符號作出反應的動物進行合作”。它研究的內容是“人類通過策略地使用象征影響彼此思想行為的所有方式方法的學科”。綜合各種修辭學派的觀點來看,修辭學是一種以語言為媒介、隨具體情境而變動的認知藝術。這一藝術同時具備觀念性和實用性兩個特點,并且經常產生具有潛在活性的文本。

一 西方修辭學縱覽

西方修辭學大致可以分為語言文體修辭學和人文修辭學兩大類。語言文體修辭學的研究方向在于語體和文體方面,特別是文學語言的語體和風格問題,它是文學研究者的必修課目之一。而人文修辭學主要研究語言符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的影響力勸說受眾接受或信奉論題的各種論辯技巧、作家影響讀者反應的各種技巧和人類通過各種手段、以及解決“表達什么”、“如何表達”的問題。

20世紀以前,正統(tǒng)的修辭哲學認為語言不過是一個為人傳遞思想的馴服的工具和忠實的奴仆。然而到了20世紀,正如西方文學界“天下大亂”一樣,西方人的語言觀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確信,語言已經不再是自古希臘就已經確立的邏輯學和傳統(tǒng)修辭學的傀儡,它那一成不變的準確性、透明性和權威性一次次遭到專家學者批判。當代西方修辭學學者大多認為,如果我們要正確理解一段言語,就要對其產生的修辭學語境和文本作者寫作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根據(jù)解構主義的認識,在對文本的闡釋過程中,文本闡釋者必須把所有文本被嵌入到主體、文化、和主體互聯(lián)(intersubjectivity)所組成的一個復雜的意義結構當中去?!斑B綿不斷的歷史、文化、主體互聯(lián)重塑了意義?!?/p>

二 接受修辭學理論基礎

在西方修辭學史上,接受修辭學占有獨特的地位。西方修辭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于可以上溯到古希臘時期。公元4世紀后半葉,亞里士多德就把修辭學的相關研究課題果歸納成了一種理論。西方修辭學的奠基之作《修辭學》(Rhetoric)就出自亞氏的手筆,是西方修辭學的確切地說來,接受修辭(reception rhetoric)就是人們從事話語活動時信息接受者正確理解信息發(fā)出者并對其修辭信息進行相關解碼的過程,也是信息接受者對語言解碼并接受的修辭接受過程。接受修辭學的理論是以接受美學為基礎的,這一理論強調,根據(jù)接受修辭學的理論,修辭活動應包括修辭信息的表達和修辭信息的接受兩個方面。“表達和接受,構成修辭活動的兩極,兩者統(tǒng)一在同一的言語交際過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表達者提供獲取言語交際最佳效果的可能性,接受者完成由可能性向現(xiàn)實性的轉化?!北磉_者在編碼,接受者在解碼,編碼到解碼這兩個部分只有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修辭活動。因此,修辭信息編碼和解碼的雙向交流是修辭活動的核心問題。修辭的本質就是對言語的一種調適現(xiàn)象,修辭本文正是這一系列言語調適的必然結果。

關于接受修辭的運行機制,孫汝建作出了較為深入地闡釋。他認為,“調試者帶著一定的修辭目的,在一定的修辭情境中,帶著個人因素接受文本,在接受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接收反應,也會產生種種接受障礙。就整個調適—接受過程而言,調適者和接受者之間展開的是能動的雙向交流?!笨梢?修辭的接受過程是一種充滿能動性和開放性的交流過程,可以預料,修辭的結果不會是千人一面的。

20世紀以來,西方修辭學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在《意義之意義》(The Meaning of Meaning)一文中,理查茲指出,意義是“一種有待闡釋的動態(tài)過程,而不僅僅是詞語的內在含義”。而結構主義的奠基人德里達對修辭皆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文本詞語的意義就在于它在特定語境中的闡釋性,修辭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研究詞語在話語中是怎樣發(fā)揮作用的。根據(jù)他的觀點,符號所表達的意義總是支離破碎的,而所有的表達方式都像文字一樣,遠離其明顯的所指,脫離作者的環(huán)境和意圖的?!八浮辈⒉荒芎w一個文本的確切意義。他引導的解構主義思潮是一種否定logos一元觀的思想,認為符號中的任何要素都不是完整的孤立存在著的。在實際交際過程中,根本不可能把主體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符號所表達的意義總是支離破碎的,不可能與主體所要表達的意義完全吻合。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文本的意義是具備相當?shù)牡牟淮_定性和可塑性。

俄國哲學家和文學評論家巴赫金(Mikhail Baktin)認為,意義不是語言的本身,而是語言的作用。意義只是語言使用和闡釋的一種形式,“它是在諸如歷史環(huán)境、思想目的和語言慣例之類的社會條件的制約之下的”。換言之,從修辭學角度看來,一旦修辭接受的主體不同,內容相同的修辭活動所可能產生的效果也就不盡一致。

根據(jù)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產品在消費中才能得到最后完成。同理,作為人類主體精神的自我實現(xiàn)過程,修辭活動也正是在消費過程中得以最終完成的。接受者的審美反應直接表現(xiàn)出了修辭本文的修辭效果。調適者自身的因素反映在修辭本文中,接受者的自身因素則影響修辭本文的接受。調適者和接受者的溝通依賴于一定修辭情境。調適者所提供的修辭信息和接受者所獲取的修辭信息有時大致等同,有時不盡等同,這是調適者與接受者具個體性的言語經驗和審美經驗造成的,二者之間可能因此而溝通,也可能因此而存在隔閡,前者導致接受的信息與調適者要表達的信息等值,而后者導致接受的信息減值、增值或改值。

三 接受修辭與翻譯過程分析

翻譯過程就是對一定原文文本的修辭闡釋過程。在翻譯過程中,譯文文本就等于是修辭話語,而修辭話語是與一定的修辭情景密切相關的。修辭接受者包括話語交際的對象和文本的閱讀理解者,而文本閱讀理解者又包括原文本閱讀者和譯文本閱讀者 ,譯文本閱讀者要正確理解譯文中傳遞的原文的信息 ,前提是譯者必須正確理解接受原文 ,然后通過合適的修辭表達在譯文中體現(xiàn)原文的信息 .譯者起著橋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譯者的角色是十分特殊的—他(她)同時身兼原文的修辭接受者與譯文的修辭調適者兩個角色。譯者同時還兼任著原文本閱讀者、修辭接受者、原文的閱讀理解者等其他角色。在修辭活動中,修辭者對原文的修辭情景進行分析,決定使用何種修辭策略,達到一定的修辭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翻譯者所使用的一系列步驟幾乎是與修辭者完全相同的,修辭策略在這里就成了翻譯策略,修辭目的也就成了翻譯目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翻譯活動的實質就是修辭活動。修辭學的相關理念完全可以同時也完全應該被應用到翻譯研究領域。

四 譯者的接受性

作為修辭接受者的個體性和選擇性使得每一個譯者對同一篇修辭本文(原文)的理解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這種獨一無二性又體現(xiàn)在譯者在另一種語言符號系統(tǒng)中調適出的修辭本文(譯文)中。所以,通過譯者的譯文,我們可以反觀出譯者作為接受者,帶著一定的接受目的,在一定的修辭情境中,帶著個人因素接受修辭本文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接受反應。

如此一來,文本的不確定性(unstability)也就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以是觀之,可以說尤金.奈達的所謂功能對等、動態(tài)對等理論也就成了無法實現(xiàn)的巴比倫空中花園。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盡管修辭接受具有個體差異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修辭接受是任意的和無定的,譯者絕不可以基于自身對文本的觀點對文本進行信馬由韁的發(fā)揮。這是因為,任何接受者都是生活于一定社會中,他們的接受必然要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契約。接受主體畢竟還要受修辭本文中接受對象的制約,這種制約就集中體現(xiàn)在審美客體中藝術形象或藝術意境對主體的定向導航上,正是這種接受活動的社會性和接受對象的制約性使得譯者作為接受主體的再創(chuàng)造并不能帶隨意性。也就是說,人們對文學作品中人物的闡釋限度是由這個人物的基本性質決定了的。雖然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再怎么變化,林黛玉不能變化成王熙鳳;再怎么解讀,哈姆雷特也不應該被誤讀成克勞狄斯。盡管同一原作的每一篇譯文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種獨一無二性卻只是一種在建立在“大同”基礎上的“小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譯文評判活動才不至于陷于標準缺失的窘境。

曾經有學者用Ezra Pound自由“翻譯”唐詩的成功例子為自己的自由化翻譯論點作比較,但考慮一下修辭接收者—讀者,就可以認識到,Pound那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比較特殊的:當時的西方漢學家極少,人們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口味,人們就覺得是好作品。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時所處的社會條件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用說中國的學英語狂潮,就是在西方國家國內,學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已經初現(xiàn)端倪。像Pound那種與原文含義大相徑庭的譯本已很難出版的可能,也就沒有發(fā)展空間必將受限。

結語

在西方,闡釋學、翻譯研究學派、女權主義、解構主義等當代主要翻譯理論都宣稱譯者的地位不低于作者,譯文并非是附屬于原文的派生物。而在中國,各大外語學院的專家學者們對如何提高譯者的地位的問題十分熱衷。不可否認,譯者的文化介入和文化協(xié)調的作用不能抹煞,但從長遠看來,提高譯文的忠實性(faithfulness)反而才是提高譯者地位的最終解決方案。各種譯本都體現(xiàn)了接受修辭這一“看不見的手”所起到的調適作用。

把接受修辭學對翻譯研究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從理論上說,有助于我們把握翻譯過程的實質,深化對翻譯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復雜活動的認識;從實踐上來說,有助于我們從深層上發(fā)現(xiàn)翻譯差異的成因,也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翻譯實踐作出相應的調整。

[1] 胡曙中.英漢修辭比較研究[M]1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1

[2] 胡曙中.美國新修辭學研究[M]1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1

[3] 孫汝建.接受修辭學——接受修辭學的理論架構[J]1外國語,1994(1)1

[4] 孫汝建.修辭的社會心理分析[M]1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

[5] 溫科學.20世紀西方修辭學理論研究[M]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

[6] 譚學純.接受修辭學[M]1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1

[7] 譚載喜.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出版公司,19841

[8]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1

Translation Process in the Context of Receptive Rhetoric Study

CHENG Hu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 Shandong 256603,China)

receptive;rhetoric study;translation process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receptive rhetoric activity.The paper covers the introduction on the latest receptive rhetoric study,t he discuss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ceptive rhetoric study and translation studies,and the analy2 sis on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process with the theory of receptive rhetoric study.

H31519

A

167322804(2011)052015720003

2010212210

本文系濱州學院“青年人才創(chuàng)新工程”科研基金立項項目研究成果(編號:BZXYQNRW200803)

猜你喜歡
接受者譯者原文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讓句子動起來
Flu Study
游戲、電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時代融合的新方式
電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 09:16:39
嘗糞憂心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賣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基于有限承諾審核的信息傳遞均衡策略
西青区| 张家界市| 阜宁县| 津市市| 木兰县| 岐山县| 壶关县| 罗平县| 宁海县| 大关县| 大安市| 五华县| 建水县| 太原市| 宝清县| 平原县| 深圳市| 增城市| 宁明县| 福建省| 清流县| 建平县| 大田县| 内丘县| 隆子县| 临清市| 商都县| 盐津县| 苏州市| 张掖市| 桦甸市| 崇信县| 涿州市| 宁都县| 六枝特区| 车致| 盱眙县| 资阳市| 威信县| 广元市|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