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珊 呂斯達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之信任關系的建立
□曾玉珊 呂斯達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制度是我國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的一大創(chuàng)舉,是信托制度在其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延伸。信任關系的建立是信托制度的核心問題,但信托中的信任關系更側重強調委托人對受托人的信賴,包括“可以信賴”與“值得信賴”兩層含義,對應著受托人對委托人的信賴承諾以及受托人應當具有與其所受委托相匹配的業(yè)務技能。而簽訂條款完備的信托合同則為將信任關系具體化與固定化所必須的載體。
信任關系;信賴承諾;信托合同
信托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財產管理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社會根源,經過幾個世紀的發(fā)展和完善被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接受。
我國《信托法》第二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p>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制度是我國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的一大創(chuàng)舉,浙江及江蘇沿海的實踐表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可以有效緩解我國目前的土地矛盾與人地沖突;有效彌補家庭聯產經營制度的漏洞與局限性;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規(guī)?;?、專業(yè)化、集約化,使農村的土地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村生產力的發(fā)展。
作為信托的一種具體形式,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是信托制度在其共性基礎上所作的個性延伸,是指在堅持集體所有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土地信托服務主體接受土地承包經營者的委托,按照土地使用權市場化需求,通過相應的程序,將土地承包者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進行經營管理,并且定期向承包者支付土地信托收益的行為。[1]
【作者單位】南京農業(yè)大學農業(yè)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江蘇南京,210095
通俗而言,信托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而“受人之托”即是建立在委托人對受托人信任的基礎之上。可以說,信任關系的建立是信托制度的核心問題,也是開啟信托運行機制的“達芬奇密碼”。在信任關系中,委托人與受托人的信賴應當是雙向的、對應的。但基于委托人向受托人所為的財產轉移與權利讓渡以及信托宗旨與信托目的之要求,這種信任關系更側重強調委托人對受托人的信賴。通常而言,這種信賴的應有之義包括“可以信賴”與“值得信賴”兩層意思。“可以信賴”即是安全的、忠誠的、放心的,它所對應的便是受托人的信賴承諾;“值得信賴”則意味著有保障的、有收益的,它所對應的便是要求受托人具有與其所受委托相匹配的業(yè)務技能。信任關系的建立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成立的核心要件,對受托人之信賴承諾與業(yè)務技能的要求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之中必不可少的前置性評價指標。
關于信賴承諾,國內外的文獻基本都將之稱為受托人的信賴義務。根據Black's Law Dictionary的定義,信賴義務是指被信賴托付之一方對他方所應盡的忠誠且篤實之義務,是一種以本人利益優(yōu)先于自己利益而行為之義務。[2]事實上,這種稱謂是不正確的。在信托合同締結、信托關系建立之前,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并不存在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就無所謂受托人的“信賴義務”。但學術界對此往往并不加以區(qū)分。
關于信賴承諾之具體內涵,經由兩大法系各國數百年來實踐探索與學術界的不懈努力,已有豐富之觀點與詳實之內容。國內學界傾向于主張,受托人所負之信賴承諾主要包括兩大內容:誠信承諾與良好管理承諾。
其中,誠信承諾即是誠實信用原則在信托法上的體現。它要求:處于受信任地位的受托人不得使自己的利益與所應負擔的信任義務相沖突,不得利用其所處的特殊地位為自己謀取利益,也不得將因這一特殊地位所產生的利益歸為其個人所有。[5]而良好管理承諾則要求,在具體情況下受托人應達到最佳可能之投資或管理,且在受益人之間保持公正平衡,并盡到注意義務之標準。[4]誠信承諾與良好管理承諾共同構成了我國《信托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所規(guī)定的信賴義務標準,即“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
依美國信托法的規(guī)定:“Upon acceptance of a trusteeship shall administer the trust in good faith,in accordance with its terms and purposes and the interest of beneficiaries,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code.”經參考臺灣地區(qū)《信托業(yè)應負之義務及相關行為規(guī)范》及充分考慮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之實況,筆者認為,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受托人應遵守以下之信賴承諾:
1.為信托事務之管理,應盡力為受益人謀求利益。為受益人謀求利益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宗旨,也是設立承包權信托的根本目的所在。通常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之中,受益人即為委托人本身。因此,盡力為受益人謀求利益,這是基于信托宗旨之要求,也是出于對委托人負責之使然。
2.當受托人明知某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之管理或處分對委托人或受益人是不利的,不得意圖使自己或第三人因此享有不法之利益,或為損害委托人或受益人之利益,而故意執(zhí)行該項管理或處分行為。
3.當受托人明知委托人或受益人對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信托合同之重要條款、信托財產管理之重大事項及信托行為存有認知錯誤,不得故意不告知該錯誤情事而使其陷入錯誤判斷。
4.受托人不得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委托人或受益人有虛偽、詐欺或其它足致委托人或受益人誤信之行為。
5.受托人不得故意設計某些合法的管理與處分行為用以掩飾或隱匿其違反信托法律規(guī)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法律制度之行為。
6.在擔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受托人期間,除與他人為共同受益人的情形,受托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享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收益,或與本信托關系之外的第三人交互享有該信托利益。
7.受托人應確保避免執(zhí)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信托事務時與自身發(fā)生利害沖突;當受托人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管理或處分之時,其本人或業(yè)務相關人員對此有利害關系者,一律不得參與該管理與處分之決定。
8.若委托人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設置二人以上的復數受益人,受托人應依信托本旨,盡力以公平原則指導信托財產的管理與處分,確保信托利益的分配事宜符合委托人之意愿及信托宗旨之要求。
9.除非經全體受益人同意且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或法律另有規(guī)定,不得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之信托財產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辦理授信,亦不得以其辦理抵押借入款項。
10.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之信托合同締結之時以及信托財產的管理、處分過程中,受托人不得強制委托人接受受托人本人或其利害關系人所提供的商品、服務或與其交易,作為信托合同訂立或履行的必要條件。但如果該商品或服務與信托之運行密不可分,基于商業(yè)習慣或有正當理由,且不妨害公平競爭、不損害委托人與受益人的實際利益,不在此要求之限。這一條款應為信賴承諾的核心,這是基于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背后行政色彩過于濃重,行政壟斷的迷思依然陰魂不散的考慮而特別強調的。
11.對其與委托人或受益人往來、交易的數據,除法律或主管機關另有規(guī)定,或有關法律規(guī)范、合同條款明確要求應以公開公示之外,受托人應對之予以保密。
信托是一種金融工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信托本身即是一種投資行為,以力保投入之財產的安全保本為底線,以獲取投機贏利為目標。因此,包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在內的信托行為皆有兩個必然而迫切的期待:確保信托財產安全,力求獲得更多信托收益。
這兩項期待,所直接指向的便是信托關系之中的受托人。因為信托財產的管理與處分是經由受托人之手而完成的,信托財產的保值與增值同樣是基于受托人的判斷、決策與運營而形成的。而這一切的核心要素,就是受托人的業(yè)務技能。所以,基于信托投資與收益之考慮,委托人與受托人的信任關系是建立在受托人業(yè)務技能的前提之下的。只有擁有適當業(yè)務技能的受托人才能夠圓滿完成信托運行之任務,才能夠確保信托財產的安全并力求獲得最大程度的信托收益,也才是“值得信賴”的。
《信托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對受托人的業(yè)務技能作出了規(guī)定。《信托法》第二十四條從正面規(guī)定:“受托人應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钡谌艞l從反面要求:具有“被依法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依法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依法解散或者法定資格喪失”等情形的,應當終止其職務,不得為信托之受托人?!掇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受讓方應當具有農業(yè)經營能力?!钡谑l規(guī)定:“受讓方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保護土地,禁止改變流轉土地的農業(yè)用途?!蓖ㄟ^對相關法條內在邏輯的凝練,筆者認為,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之受托人的業(yè)務技能要求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
1.受托人應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被依法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無法獨立開展經營行為,不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對受托人業(yè)務技能之要求,應予排除;依法成立的其它組織根據《信托法》之要求不具備成為受托人主體之資格,其是否具有相應的業(yè)務技能在所不問,也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受托人之范疇中予以排除。
2.受托人應當具備一定的經營能力。信托的核心在于對信托財產的管理與處分,這是一種經營行為,因此要求受托人具備相應的經營能力。被依法撤銷、依法解散、宣告破產或者喪失法定資格的主體,不管其主體資格是否已被依法注銷,由于其已不具備從事信托的經營能力,依法不能夠成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受托人。
3.受托人應當具備農業(yè)經營能力?!缎磐蟹ā返诙臈l第二款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受托人的條件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鞭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對其作出了延伸要求,即“應當具有農業(yè)經營能力”且在經營過程中“禁止改變流轉土地的農業(yè)用途”。對于具有農業(yè)經營能力的法人主體,主要包括農業(yè)龍頭企業(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等涉農法人;而對于具有農業(yè)經營能力的自然人主體的界定則較為復雜。其它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以及城鎮(zhèn)非農業(yè)人口是否為適格的受托人成為爭論的焦點。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九條的規(guī)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受讓方可以是承包農戶,也可以是其它按有關法律及有關規(guī)定允許從事農業(yè)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個人?!逼渌w經濟組織的農民應為適格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受托人主體,且由于該信托是建立在信任關系的基礎之上的,而信任關系并無法具體量化為可供比對的“同等條件”,因此,信托關系締結的過程之中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不享有優(yōu)先權。而對于城鎮(zhèn)非農業(yè)人口,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并未對其準入設置門檻,但其通常都不具備足夠的“農業(yè)經營能力”,筆者認為,基于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所背負的社會保障功能的考慮,應以確保信托安全為主要訴求,將城鎮(zhèn)非農業(yè)人口置于適格的受托人范疇之外。
信任關系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詞匯概念。由于信任本身具有濃重的主觀價值分析色彩,而關系又是一個不周延的抽象意旨,其二者建構而成的信任關系便成為一個外延不周至內涵不確定的概念。
事實上,于日常生活而言,信任關系并不屬于法律約束的范疇,信任關系的有無、大小對具體的法律關系、彼此的權利義務并無直接影響。而恰在信托行為之中,信任關系是信托關系建立的重要前提。因此,信托關系中的各方主體通過個案努力將信任關系由一個泛化的抽象概念具體化為特定委托人與特定受托人就特定事項所產生的相互關系之時,其需要有一個特定的載體來對這一特定關系進行具體化與固定化處理,而這一載體便是信托合同。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信托合同便是作為信任關系之載體的信托合同之一種,但其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其屬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法律制度的約束;另一方面,其仍屬于信托合同,受信托法律制度及合同法律制度的規(guī)范。
《信托法》第八條規(guī)定:“設立信托,應當采取書面形式。書面形式包括信托合同、遺囑或者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它書面文件等?!钡诰艞l規(guī)定:“設立信托,其書面文件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一)信托目的;(二)委托人、受托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三)受益人或者受益人范圍;(四)信托財產的范圍、種類及狀況;(五)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方法。除前款所列事項外,可以載明信托期限、信托財產的管理方法、受托人的報酬、新受托人的選任方式、信托終止事由等事項?!币布?,信托合同是一種要式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呈現;信托合同的必要記載事項主要包括信托目的等五項內容,信托期限等事項則為任意記載事項。依據臺灣地區(qū)《信托業(yè)法》第十九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信托契約之訂定,應以書面為之,并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一)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之姓名、名稱及住所。(二)信托目的。(三)信托財產之種類、名稱、數量及價額。(四)信托存續(xù)期間。(五)信托財產管理及運用方法。(六)信托收益計算、分配之時期及方法。(七)信托關系消滅時,信托財產之歸屬及交付方式。(八)受托人之責任。(九)受托人之報酬標準、種類、計算方法、支付時期及方法。(十)各項費用之負擔及其支付方法。(十一)信托契約之變更、解除及終止之事由。(十二)簽訂契約之日期。(十三)其它法律或主管機關規(guī)定之事項。”筆者以為,臺灣地區(qū)將信托合同的必要記載事項詳列為十三個項目雖有繁冗之嫌,但仍不失為保障信托之健康運行、對信托糾紛起定紛止爭作用的必要手段,在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信托合同之中,應加以借鑒和采納。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承包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流轉合同?!钡诙龡l規(guī)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內容:(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二)流轉土地的四至、座落、面積、質量等級;(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流轉方式;(五)流轉土地的用途;(六)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七)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八)流轉合同到期后地上附著物及相關設施的處理;(九)違約責任?!币布?,作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類型之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合同也是要式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呈現,且其具體內容通常要包括當事人、流轉土地的具體情況等九項內容。此外,該規(guī)章還強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文本格式由省級人民政府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確定?!保P者認為,這是由于作為締約一方的農民往往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與信托常識,由省級政府主管部門為其確定作為格式合同的流轉合同文本將有助于其擺脫締約中的劣勢地位。
綜上,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設定信托應當于合同之中載明的事項,筆者認為,應當在信托合同記載事項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的特殊化要求。具體而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合同應記載事項至少應包含以下各項:(一)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的姓名或名稱與住所;(二)信托目的; (三)信托財產之標的(該幅土地的四至、座落、面積、質量等級)、存續(xù)期間(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期限)及其它約定事項;(四)信托存續(xù)期間(信托期限及起止日期);(五)該幅土地管理與運用的方法;(六)信托收益計算、分配的時間與方法;(七)信托關系消滅時,該幅土地上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歸屬與交付方式; (八)信托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九)受托人違反信托義務的法律責任;(十)受托人的報酬標準、種類、計算方法與支付方式;(十一)各項費用、運營開支的負擔及其支付方法;(十二)信托合同的變更、解除與終止事由;(十三)不得改變該幅土的農業(yè)用途的特殊約定;(十四)信托合同解除后該幅土地上的地上附著物及相關設施的處理;(十五)雙方當事人的補充約定; (十六)簽約日期與合同簽訂地。
[1]馬 驗.我國農村土地信托制度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8:10.
[2]HENRY CAMPBELL BLACK.BLAcK 's LAw DIC T1ONARY(Sixth Edition)[Z]St.PAUL:West Publishing Co,1990:625.
[3]羅大鈞.信托法律關系探析[J].政法論壇,2001:70-78.
[4]Alastair Hudson.The Law on investment Entities[M].London,Sweet&Maxwell,2000:84.
[5]Uniform Trust Code article 8 s.801Duty to Administer Trust.
(責任編輯:鄧秀麗)
F301.2
A
1008-8091(2011)01-0001-05
2010-06-01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法律制度研究”(09SJD820015)。
曾玉珊(1965- ),女,重慶人,南京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主任,南京農業(yè)大學農業(yè)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