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說古文今譯

2011-08-15 00:45劉偉杰
濰坊學院學報 2011年5期
關鍵詞:古書古代漢語白話

劉偉杰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說古文今譯

劉偉杰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從上世紀早期初興時起,古文今譯就不乏反對者。百年來的今譯實踐雖然產(chǎn)生了大量今譯書籍,然鮮有如人意者。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來,古籍今譯呈現(xiàn)一哄而起的局面,質(zhì)量無法得到保證。人們認為的古文今譯的幾種功用或者不能成立,或者不那么有效。今譯固然有其功用,但實際上它主要是譯給自己看的,不是供給別人讀的。就現(xiàn)狀而言,將今譯公開出版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合適。

古文今譯;白話;原著;民族文化

偶然在網(wǎng)上看到一本名為《白話太平廣記》(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的書,其第二百一十卷“趙岐”條(頁1978)的白話譯文是:

東漢趙岐,字邠卿,京兆杜陵人。他多才多藝,善于繪畫,曾畫《祝壽圖》為自己賀壽,藏在郢城中。圖上畫有季札、子產(chǎn)、晏嬰、叔向四人,居于客人位置,而他自己則居于主人位置;圖上還有來客的贊頌之文。獻帝建安六年,趙岐任太常卿。(出自范曄《后漢書》)

感覺譯得很有意思。于是乘興到讀秀上搜索,竟然又找到一個本子,譯文如下:

東漢時的趙岐,字邠卿,京師杜陵人,多才多藝,擅長繪畫。《自為壽》一畫收藏在郢城中。畫中的季札、子產(chǎn)、晏嬰、叔向四位賢士居于客位,自己端坐主位。各位賢士都在向他贊誦功德。獻帝建安六年,官位升到太常卿。(出自《后漢書》)①亦名《白話太平廣記》,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492頁。

兩種譯法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平廣記》把趙岐歸于“畫”類,說他“多才藝,善畫”,于是他被目為畫家,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如《簡明中國古代文化史詞典》(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版)“人物”類“趙岐”條:

東漢畫家。字邠卿。初名嘉,字臺卿,后避難改。京兆長陵(今屬陜西咸陽)人。官至太常。擅長繪人物,作《壽藏圖》以自賀耄耋高齡;又繪季札、子產(chǎn)、晏嬰、叔向四像懸兩旁,以自畫像居中,并書贊頌。是留名于后世的最早的人物畫家之一。

《廣記》此條雖然明標“出自《后漢書》”,但《后漢書》本傳只說趙岐“有才藝”(《廣記》作“多才藝”),“善畫”殆《廣記》編者臆加。②傳唐李嗣真《續(xù)畫品錄》雖列趙岐于上一品,但此書向來被認為是偽作,《廣記》亦未采用。而才藝一詞本指才能,并非如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意思。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二·張儲》:“(儲)多才藝,醫(yī)卜、星相、堪輿、風角之術,無不通曉?!笨梢娭敝燎宕潘嚾灾饕覆拍芏?。《趙岐傳》在說他“有才藝”之前,先說他“明經(jīng)”?,F(xiàn)在有人稱趙岐為學者,本傳錄趙氏著作多種,岐實無愧此稱號;有的目趙岐為賦家,因為他畢竟留下了一首《藍賦》(載《藝文類聚》卷八一、《太平御覽》卷九九六),哪怕僅是殘篇;有的稱趙岐為文學家,因為他除有《藍賦》外,又有《厄屯歌》二十三章、《遺令敕兄子》等篇什,清人張鵬曾為輯《趙太常集》一卷;也有稱趙岐為訓詁學家的,因為他的在訓詁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孟子章句》至今仍是研究者的必讀書。所以即使趙岐真的“善畫”,他首先也不應該是個畫家,而一部聚焦于中國文化史的詞典,卻把一位歷史人物的主要成就簡明掉,僅把他當作其身份難以確定的畫家③阮璞認為趙岐“自畫其像”乃“自加旌表也”,“非謂其能對鏡自寫真也,不過謂岐自視無愧古賢,遂乃自我旌表,鐫像墓室,以其事上非出于朝廷詔令,下非倡自鄉(xiāng)里眾議,全由自作主張,故曰‘自畫’耳?!保ā懂媽W叢證》,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版,324頁)如此,則稱趙岐為畫家不能成立。來介紹,顯然是不很合適的。

我們且撇開趙岐是不是畫家的問題不談,來看看上引“趙岐”條的兩種譯文本身。兩個本子都各自為想象中的趙氏畫作起了名字,一稱《祝壽圖》,一稱《自為壽》(《詞典》則稱之為《壽藏圖》)。《后漢書》本傳云,岐“先自為壽藏,圖季札、子產(chǎn)、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自畫其像居主位,皆為贊頌”。李賢注曰:“壽藏謂冢壙也?!闭聭烟幼⒌煤苊靼祝瑝鄄丶扰c祝壽無關,更非畫名?!稄V記》既然已經(jīng)指明了出處,范書又未失傳,對照一下是費不了多少工夫的。遺憾的是今譯者沒有這樣做,而是所見略同地把“自為壽藏于郢城中”拆成“自為壽”與“藏于郢城中”兩部分,一將“自為壽”當成畫名,一將其譯成“為自己賀壽”,又生造出“祝壽圖”一畫,同時都把“藏”看作動詞,于是那幅畫才有了不同的別致的名字。

然而還不止于此。今譯者竟然獨具只眼地或者看出畫中的賢士在向趙岐贊頌功德,或者畫上的贊頌之文為來客所作。這般馳騁想象之后做出的匪夷所思的譯文,怕是真的要直逼人的心理防線了。

這兩種《白話》里面還有沒有其它錯誤,筆者無暇一一代為核對,但是兩個版本的“譯者”或“撰稿者”都非常之多,出現(xiàn)些別的錯誤當在情理之中,至少分別翻譯“趙岐”條的那兩位譯者的其它譯文再弄出些別的錯誤不會讓人感到奇怪。我們再看看那些眾多的古籍白話譯本,錯誤可謂俯拾即是,這不能不讓我們對古文今譯問題作深長之思。

古文今譯是古代漢語、文獻學課上必講的一項內(nèi)容,也往往是考試的一個題型。郭錫良、李玲璞主編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古代漢語》在“古文今譯”一節(jié)的開頭說:“古文今譯就是把古書里的文言文在盡可能保持其原來意義和語言風格的前提下,用準確通順的現(xiàn)代漢語表述出來,使沒有學過古代漢語的人也能由此了解和掌握古書的內(nèi)容。古文今譯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得到了大量應用,它對于繼承祖國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弘揚中華文明,具有實際意義。在古代漢語基礎課中,古文今譯又是訓練和檢驗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古代漢語基礎知識和理論來全面理解文言文,再把文言文譯成規(guī)范通暢的現(xiàn)代漢語。重視古文今譯的練習,對增進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現(xiàn)代漢語表達水平,是大有裨益的?!盵1](P591)這段話提出了古文今譯三個方面的作用:幫助沒有學過古代漢語的人了解和掌握古書的內(nèi)容;用以整理古籍;檢驗古代漢語學習的成績。其中后一種作用多半體現(xiàn)于古代漢語課堂和試卷中,而前二種作用則在出版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白話譯文要起到幫助沒有學過古代漢語的人了解古書的作用,首先它本身要靠得住。如果它與原文的意思相差太遠,或者錯誤百出,對人了解古書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但是我們能讀到的過得硬的古籍今譯本屈指可數(shù),而錯誤多得讓人目不忍睹的各種“白話”卻泛濫成災。河北教育版的《白話》在前言的最后說:“前已說過,將《太平廣記》這部五百卷的大書譯成白話,工作量很大,再加上原書文字有舛誤,書中保存的佚文固然十分珍貴,但又無從???,這就更增加了工作的難度。現(xiàn)在奉獻給讀者的這部通俗讀物,聊當做一塊通向原著的踏腳石可也?!保ㄖ靥枮橐咚樱┰掚m如此,讀者愿不愿意踩著如此程度的踏腳石通向原著,則全要看讀者個人的雅量和膽氣了。然而現(xiàn)實卻是如此的嚴酷:可以放心去讀的今譯本找不出幾部。古籍整理包括許多方面,從實際情況看,標點、校勘、注釋都比今譯要有價值得多。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書注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是儒術獨尊以來重要的著述體式。不可勝數(shù)的書注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流傳至今,注書者之名亦賴之以傳。當然這是注者應得的酬報。要注好一部書,其對注者修養(yǎng)的要求之高,花費的心血之巨,比時下出版的“今譯”甚至“全譯”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我們恐怕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讀一段白話譯文,哪怕它譯得再準確,再流暢,再典雅,與原文比較起來,總會有不少出入。事實上,翻譯是離不開注釋的,而且最好附上原文,以供讀者對勘。但現(xiàn)在人們動不動就拿大部頭的古籍來全譯,譯文本身的篇幅就夠大了,若再加上注釋、原文,書與讀者都將不堪重負。僅從這個角度來看,若說公開出版白話譯文不甚可取,恐怕就不能算是匆忙得出的有欠考慮的結(jié)論。

在今譯者各種堂而皇之的理由和貌似謙辭的背后,其實還隱藏著一層不好明言的意思:“我的譯文優(yōu)于原文?!辈蝗坏脑挘瑧{什么讓讀者拋開被人們誦讀了成百上千年的原文不讀,去讀他的譯文呢?其實很多譯文,連譯者自己都沒有信心,前言中“限于水平”之類的措辭并不總是自謙的表示。何況還有的古文根本就不可譯呢!于是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矛盾現(xiàn)象:一方面硬起心腸假設自己譯出的文字比古人的好,另一方面又實在缺乏底氣。但還是要這樣做下去。看來另有原因。

一個時期以來,各種各樣的白話譯文層出不窮,人們似乎樂此不疲。這種現(xiàn)象盡管值得探究,其道理卻非常簡單。很多今譯本都獲得了不同檔次的立項,出版以后還可以被當作成果。一部白話譯文的參與者往往多到不必要的程度,這些人可能得到眼前的某些小利,但他們做出的東西注定不會傳世,他們的名字也將與他們做出的東西一起很快淹沒無聞。至于這書有沒有人讀,對讀者有沒有幫助,大概是不在譯者考慮之列的。但是在目前的學術評價體制下,這種狀況仍將難以避免地繼續(xù)下去,甚至愈演愈烈。

我們的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經(jīng)非常之高,而且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加大。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讀者憑借注釋對原文的理解,應該不會比僅讀白話譯文得到的更少。不管什么樣的讀者,他如果想了解某部古書的內(nèi)容,一般都會直接去讀原書;如果他不想讀這本古書,這書的今譯本他十有八九也不會去理會,即使讀了今譯本,他也不可能再進一步去讀原著。因此,古文今譯的幫助未學過古代漢語的人了解和掌握古書內(nèi)容的功能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又因此,公開出版古籍的今譯本顯得理據(jù)不足。

前面提到的《白話》前言中“聊當做一塊通向原著的踏腳石可也”那句話,從另一方面看,還是很應該感謝的。它在用心良苦地提示我們,要想真正了解一部古書,除了讀原著外,別無他途。這道理簡單易懂:讀白話譯文,就像吃別人嚼過的食物,這食物不但會喪失掉絕大部分的養(yǎng)分,還會摻入咀嚼者的口臭和病菌,引起進食者腸胃不適,營養(yǎng)不良,實在不可不慎。

古文今譯可以檢驗我們學習古漢語成績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通過古文今譯的實際練習的確能夠提高我們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水平,民國時期創(chuàng)作出白話美文的作家無一不有深厚的古文功底,便是明證。所以,古代漢語課上這部分內(nèi)容該講還要講,大量的練習該做還要做,該考的還是要考。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將古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的。學問淵博的嚴肅學者的精心譯作尚且不能保證沒有問題,何況根基不足的譯者的泛泛之作!須知今譯這項工作對譯者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們最好不要率爾操觚。種種跡象表明,公開出版古籍的白話譯文的時機尚未成熟,至少現(xiàn)在是這樣。

任何民族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經(jīng)典,經(jīng)典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民族精神的源泉,關乎一個民族的存亡。在別的民族奉經(jīng)典如神明的時候,如果我們還是一味地棄自己的經(jīng)典如敝屣,只認識簡化字,只閱讀白話文,愿為無根之草,甘做無本之木,不要說民族復興無望,民族的延續(xù)恐怕都要成問題。

2009年初,季羨林先生曾在病床上發(fā)表關于國學的四點意見,其中不無沉痛的指出:“古文今譯是毀滅中華文化的方式,必須讀原文,加注釋即可?!盵2]季先生是古文今譯的踐行者,曾主持出版過《大唐西域記今譯》[3]。經(jīng)過實踐然后否定這種做法,當然是有感而發(fā),所以他老人家的話絕不是無關痛癢的。從實際效果看,已經(jīng)出版的大量白話今譯本遠沒有達到預設的目的,不但空費人力、物力、精力,而且對古代語言、文化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既讓人心疼,又讓人痛心。

[1]郭錫良,李玲璞.古代漢語[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2]老愚的博客.2009年2月2日博文.2009-02-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dedccd0100cljl.htm l.

[3]季羨林.大唐西域記今譯[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

責任編輯:陳冬梅

On Rendering Ancient Chinese into theM odern Vernacular

LIUW ei-jie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Rendering ancientChinese into themodern vernacular hasbeen opposed when itbegan to rise from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Although manymodern-language version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nearly a hundred years,few of them are satisfactory.Especially in the past twenty to thirty years,the production ofmodern-language versionshave rushed intomassaction,hence it ishard toensure theirquatity.Some of the presumed functionsofvernacular translation areunjustifiable,theothersarenot thateffective.It is true thatvernacular translating isuseful,butwe should be clear that it ismainly for the translator himself,not for others to read.In the light of the presentsituation,publishingone'svernacular translation isnotso proper.

rendering ancientChinese into themodern vernacular;vernacular;the original;national culture

2011-04-02

劉偉杰(1968-),男,山東昌邑人,濰坊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文獻學博士。

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288(2011)05-0067-03

猜你喜歡
古書古代漢語白話
白話寄生蟲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如何學習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我和古書
Kiss and Ride
對師范學校古代漢語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探討
《野隱好讀上古書》(美術作品)
一套古書 一段痛史
古代漢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提升學生在古代漢語課堂中參與性的應用對策
中山市| 特克斯县| 阿城市| 常熟市| 灯塔市| 山阳县| 梁山县| 淮安市| 云南省| 卢湾区| 南宁市| 昌吉市| 洪泽县| 南雄市| 巧家县| 贡觉县| 司法| 彰武县| 宁安市| 饶河县| 额济纳旗| 利津县| 鹤岗市| 调兵山市| 安平县| 定州市| 景宁| 陆河县| 黄浦区| 姚安县| 长沙市| 桓台县| 忻城县| 和静县| 梅河口市| 德令哈市| 芜湖市| 渑池县| 谷城县| 漳州市|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