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山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關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林近山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針對目前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的“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提出了將相關課程實施捆綁教學的思想,同時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對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捆綁教學;學習興趣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是機械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在機械工程專業(yè)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的理論和方法,建立起關于測試技術的完整的知識體系,獲得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所必備的測試技術的基礎理論、實驗方法以及數(shù)據分析等方面的訓練[1]。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這門課程涉及到的理論特別多,同時又與實踐緊密相連,所以在目前的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出現(xiàn)該問題的原因,提出了解決該問題的方案。
21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世紀,對未來機械工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教學為例,簡要介紹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相關課程時間安排欠合理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需要前期學習的課程主要有高等數(shù)學和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高等數(shù)學和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這兩門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課,機械工程測試技術一般安排在大學三年級開課,中間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遺忘比較嚴重。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對基礎知識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學習普遍吃力,這直接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
1.2 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
教學手段落后,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缺乏必要的互動。雖說現(xiàn)在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基本上還停留在投影代替粉筆的初級階段,對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充分利用還遠遠不夠,對教學手段的改進也期待進一步探索[2]。
1.3 實驗設備不足,學生動手機會少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實驗教學對于學習本門課程非常重要。但是現(xiàn)在測試技術實驗設備不足,儀器經常出現(xiàn)故障,這導致了實驗教學不能正常開展,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少,演示教學多,案例教學較少,實際應用測試結果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足。
2.1 將相關課程實施捆綁教學,間隔時間不宜太長
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來源于對所學知識的認可程度。由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理論性比較強,需要以高等數(shù)學和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為基礎,如果這些課程之間的間隔太長,學生對這些課程的遺忘會比較嚴重,在學習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的過程中會產生比較嚴重的挫敗感。因此,可以考慮將這些課程捆綁教學,即將高等數(shù)學和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安排在一個學期,在緊接著的下個學期安排機械工程測試技術,這樣既保證了知識的傳承和內在聯(lián)系,又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基礎課程在實際中的應用。
2.2 理論、工程和作業(yè)三者相結合
要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一般來說需要遵循三個原則:(1)學生要在做作業(yè)和工程中學習;(2)學生的學習應該與其需要和興趣相關聯(lián);(3)學習應該與現(xiàn)實世界相關聯(lián),與社會的需求相接軌[3]。
以作業(yè)和工程輔助教學的方法打破了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是按教材編排的章節(jié)來進行授課,而是將學習重點放在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工程實例。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課時有限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理論授課的時間,適當增加實驗教學的時間。理論課程的上課間隔、上課內容可以根據工程實例的需要來靈活決定,應遵循理論為實踐操作服務的原則,甚至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穿插講解相關理論內容,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學習。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這門課本身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留意身邊的應用實例,比如空調和電冰箱的溫度信號監(jiān)測等。通過觀察體驗測試技術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
教學活動的優(yōu)劣應該以學生的參與程度來衡量,而學習機會和學習動機則是學生學習和參與的決定因素。在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理論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參與的動機不十分明確,而老師們也只是讓學生按照指定的方式參與其指定的活動。盡管參與的人數(shù)比較多,課堂活躍,但學生的主動性很差甚至沒有。實驗教學方式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動手去做-實驗,可以大大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這才是學生的有效參與。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和聲音等教學方式比較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而且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要好于采用常規(guī)板書方法。
本文針對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的“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詳細分析了出現(xiàn)該問題的原因,提出了將相關課程實施捆綁教學的思想,同時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以上教學改革,相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1]楊中喜,陶文宏,師瑞霞,等.《現(xiàn)代材料測試技術》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8,(4):40-41.
[2]趙純.關于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若干想法[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25(3):35-37.
[3]王明波,楊金瑩.流體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濰坊學院學報,2009,9(6):142-143.
(責任編輯:肖恩忠)
2010-05-28
林近山(1978-),男,山東壽光人,濰坊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288(2011)02-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