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明,賈立軍,薛書江,梁晚楓,張守發(fā)
(延邊大學農(nóng)學院動物醫(yī)學系,吉林延吉 133002)
附紅細胞體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紅細胞體(Eperythrozoon)寄生于紅細胞表面、血漿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種以高熱、貧血、黃膽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1-3]。豬、牛、羊、馬、犬、貓、雞和鼠等多種動物及人均可感染發(fā)病,其中以豬附紅細胞體病最為嚴重[4]。不同品系、性別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附紅細胞體病,四季均有發(fā)生,以夏秋兩季更易發(fā)病。該病多以隱性感染為主,在從未感染過的地區(qū)則常出現(xiàn)嚴重的地方性流行和暴發(fā),不僅給畜牧業(yè)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還嚴重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5]。本試驗應用PCR方法對2009—2011年間采自吉林省延邊地區(qū)的237頭份豬血液樣本進行了豬附紅細胞體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旨在為延邊地區(qū)豬附紅細胞體病提供科學的流行病學資料,以便有效控制該病的流行與發(fā)展。
1.1.1 樣本來源
237份豬血液樣本采自吉林省延邊地區(qū)延吉、和龍、圖們、琿春及龍井等5個縣市,頸靜脈無菌采集抗凝血,-20℃保存,備用。
1.1.2 主要試劑
rTaq DNA 聚合酶、DNA Marker、DNA 提取試劑盒等均購自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級產(chǎn)品。
1.1.3 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根據(jù)GenBank中登錄的豬附紅細胞體膜蛋白OxaA 序列(CBZ40902.1),應用 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0軟件設計引物,上游引物 P1:5'-TCTTATGTCTTTGTTGTAAATCTG-3';下游引物 P2:5'-TTTTCAATCTATGTTCACCTCA-3'。擴增片段大小386 bp;對照用引物的靶基因為16 S rRNA,上游引物 P1:5'-CGAAAGTCTGATGGAGCAATAC-3';下游引物 P2:5'-AACCAAACATCTCAAGACACGA-3',擴增片段大小703 bp。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1 PCR檢測
將采集的237份豬血液樣本,應用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以基因組DNA為模板,以膜蛋白OxaA為靶基因的PCR擴增體系為25μL:10×Bufer 2.5 μL,dNTP 2 μL,rTaq DNA Polymerase 0.3μL,引物(10 pmol/L)各 1.5μL,DNA 模板 2 μL。優(yōu)化后的擴增程序為:95℃預變性5 min;94℃變性45s,57℃退火 45s,72℃延伸 45s,共 30 個循環(huán);72℃延伸7 min,4℃結(jié)束反應。同時進行16 S rRNA靶基因的PCR擴增[6]。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jié)果。
1.2.2 檢測結(jié)果的比較
應用敏感性最好的靶基因PCR方法對吉林省延邊地區(qū)5個縣市采集的237份豬血液樣本,進行不同地區(qū)、不同年齡段、不同季節(jié)及不同飼養(yǎng)方式的豬附紅細胞體感染情況的比較。
以豬附紅細胞體膜蛋白OxaA序列(CBZ40902.1)設計引物建立的PCR方法對采集的237份豬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同時與16 S rRNA設計引物的PCR方法進行比較。結(jié)果表明,以膜蛋白OxaA為靶基因的PCR方法較16 S rRNA為靶基因的PCR方法陽性檢出率高,結(jié)果見表1。故選擇膜蛋白OxaA為靶基因的PCR方法作為此次流行病學調(diào)查的最佳方法(見表1)。
表1 兩種不同靶基因引物的PCR檢測結(jié)果比較
以靶基因膜蛋白OxaA為引物的PCR為準,對237份采自延吉、和龍、圖們、琿春和龍井5個縣市的血液樣本進行PCR檢測,結(jié)果見表2。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各縣市豬附紅細胞體感染率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 2)。
表2 不同地區(qū)豬附紅細胞體感染情況比較
以靶基因膜蛋白OxaA為引物的PCR為準,對237份不同年齡的種母豬、育肥豬、斷奶仔豬和哺乳仔豬的血液樣本進行PCR檢測,感染情況見表3。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年齡豬感染附紅細胞體陽性率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 3)。
表3 不同年齡豬感染附紅細胞體情況比較
以靶基因膜蛋白OxaA的引物為準,對237份采自不同季節(jié)的血液樣本進行PCR檢測,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夏秋兩季豬附紅細胞體陽性率顯著高于冬春兩季(P<0.05)(見表 4)。
表4 不同季節(jié)豬感染附紅細胞體情況比較
以靶基因膜蛋白OxaA的引物為準,對237份采自不同飼養(yǎng)方式的血液樣本進行PCR檢測,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農(nóng)戶飼養(yǎng)方式豬附紅細胞體陽性率顯著高于規(guī)?;B(yǎng)殖方式(P<0.01)(見表5)。
表5 不同飼養(yǎng)方式豬感染附紅細胞體情況比較
以靶基因膜蛋白OxaA的引物為準,對237份血液樣本進行PCR檢測,部分臨床樣本PCR檢測結(jié)果見圖1。
附紅細胞體為條件性致病微生物,當動物機體免疫力下降或感染其它病原時,附紅細胞體在血液中就會大量增殖,繼發(fā)引起各種疾病的交叉感染,導致動物死亡,極大影響了畜牧業(yè)健康發(fā)展[7-8]。本次調(diào)查采用了PCR方法對吉林省延邊地區(qū)237頭份豬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并事先對兩種不同靶基因的引物進行比較,排除假陰性樣本的干擾,以便更為準確的檢測出豬附紅細胞體病。
本次調(diào)查對檢測的237頭份豬血液樣本按不同地區(qū)、年齡、季節(jié)及飼養(yǎng)方式的感染情況分別進行了比較,結(jié)果表明豬附紅細胞體的感染與季節(jié)和飼養(yǎng)方式的關(guān)系較密切,受地區(qū)和年齡影響較小。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吉林省延邊地區(qū)在2009—2011年間豬附紅細胞體的平均感染率為23.6%,這與2008年李月梅等對吉林省豬附紅細胞體感染率的調(diào)查相比有明顯的下降[9],但與國外研究結(jié)果顯示的附紅細胞體在豬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0%~15%相比還是偏高[10]。因此,附紅細胞體病作為養(yǎng)豬業(yè)的潛在威脅,其危害不容忽視。鑒于目前附紅細胞體病的研究現(xiàn)狀,對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防治研究仍是一項艱巨任務。
[1]Messick JB,Smith G,Berent L,et al.Genome size of Epery throzoon suis and hybridization with 16S rRNA gene[J].Can J Microbiol,2000,46(11):1082-1086.
[2]孫建華,王海祥,曾澤民.巴州豬附紅細胞體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報告[J].中國動物檢疫,2010,27(8):59-61.
[3]Hoelzle L E.Haemotrophic mycoplasmas:Recent Advances in Mycoplasma suis[J].Vet Microbiol,2008(130):215-226.
[4]Groebel K,Hoelzle K,Wittenbrink M M,et a1.Mycoplasma suis invades porcine erythrocytes[J].Infection and Immunity,2009,77(2):576-584.
[5]呂舟,鄭秀紅,張守發(fā),等.不同佐劑對豬附紅細胞體亞單位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J].中國動物檢疫,2009,26(3):42-43.
[6]陳啟軍,尹繼剛,劉明遠.附紅細胞體及附紅細胞體病[J].中國獸醫(yī)學報,2006,26(4):460-464.
[7]鄭秀紅,賈立軍,邢瑩,等.豬附紅細胞體單管巢式PCR診斷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1,31(2):205-208.
[8]羅峰,韋進鐘,盧慶.附紅細胞體病的病原生物學與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2009,26(1):65-68.
[9]劉聚祥,李輝,姜富成,等.豬附紅細胞體病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2010,27(5):66-68.
[10]李月梅,薛書江,其木格,等.應用PCR方法調(diào)查東北三省部分地區(qū)豬附紅細胞體病流行情況 [J].畜牧與獸醫(yī),2008,40(11):36-37.
[11]Hoelzle K,Doser S,Ritzmann M,et al.Vaccination with the Mycoplasma suis recombinant adhesion protein MSG1 elicits a strong immune response but fails to induce protection in pigs[J].Vaccine,2009,27(39):5376-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