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眾所周知,我們的社會近幾十年來變動不居,變化之劇使得我們生存的坐標、邊界都不再確定。我們曾以為發(fā)展進步是硬道理,現(xiàn)在多少明白發(fā)展要加上科學的前綴;我們曾堅定地站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一邊,現(xiàn)在多少理解文明傳統(tǒng)仍有永恒的魅力和不朽的價值;我們曾是現(xiàn)代化的追隨者,現(xiàn)在則是現(xiàn)代性危機的當事者??
在這樣罕見的現(xiàn)代轉型中,知識人有著不同于政治家、企業(yè)家等精英階層的職業(yè)分工和責任倫理。政治家要維持秩序,企業(yè)家要創(chuàng)造財富,知識人則要提供解釋。尤其是,知識人天然地處于社會事務旁觀者的位置,他服務于社會即使及時也是跟文明史深遠的背景相連,故他的工作有所沉淀,他提供的知識產(chǎn)品也是長久思考和細致觀察分析的產(chǎn)物。
在這個意義上,知識人跟歷史上的士相類,士農(nóng)工商四大階層中,“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唯士為能”。就是說,其他階層是本能的、參與的、應對的,知識人和士卻是理性的、旁觀的、反思的。因此,在中外歷史上,越是轉型劇烈的時代,越是亂世,知識人的身影越發(fā)突出。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百家爭鳴、魏晉風度、民國時的大師輩出??最值得今人感念的,西方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現(xiàn)代派運動等等,知識人立言立法的努力奠定了我們當代文明的諸多原則。
但事情總有例外,五代十國之亂、宋元之亂,知識人都未能提供足夠的思考,反而是“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在當代社會的轉型中,如果誠實一些,必須承認,我們這些知識人的績效也是較低的。
在這個一世三十年的人生社會里,我們很多知識人都跟著時代走了。或者跟著百元級三轉一響、千元級三轉一響、萬元級十萬百萬元級等民生日用的升級換代奔跑。或者給社會診斷救治,借外人的藥方如股份制、分稅制、社群主義、生態(tài)主義、佛教經(jīng)濟學、儒家倫理等等來給社會提供服務??這些努力當然也有成績,甚至也有立足于個人本位上的收獲,但總的說來,知識人把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跟國家社會命運捆綁在一起了。由此,個人在社會大變遷中的遭遇不為漢語知識所關照。
跟我們這個世代最相近的社會變遷,大概可算二戰(zhàn)后歐美世界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那個時代,知識人貢獻了眾多的人物及作品,從金斯堡的《嚎叫》、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到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加繆的《局外人》;從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到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到阿隆的《知識分子的鴉片》、阿倫特的《極權主義》、貝爾的《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羅爾斯的《正義論》;從《第三帝國的興亡》到《光榮與夢想》;從《寂靜的春天》到《增長的極限》??這個名單還可以列舉下去?;剡^頭看,二戰(zhàn)后西方社會的三十年,盡管是冷戰(zhàn)的年代,但是知識人從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等等眾多領域,關懷了個人的身心發(fā)展,捍衛(wèi)了文明及其自由。他們的成果,至今仍是我們的營養(yǎng)和財富。
相比而言,我們這個三十年,知識人及其產(chǎn)品跟時代社會相匹配者是不多的。知識人自己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年代為追求恒產(chǎn)而失去了恒心。因此,即使站在前人的肩上,即使擁有開放的與世界同步的知識生產(chǎn)環(huán)境,擁有開放的世界知識總量,但我們知識人跟世界知識的演進機制拉開了距離,我們在知識生產(chǎn)的正當性方面多是不正當?shù)模谟行苑矫娑嗍堑湍艿?。我們難以提供關于生活、社會和個人的總體性解釋。
知識人倫理的喪失,使知識人淪落到一個極為難堪、丑惡的位置。最近,教授一如“叫獸”,“公共知識分子”成為知識混混??正在說明我們知識人在社會變遷中的失職。社會的文明進程和個人的自由追求,確實在我們中國知識人的關懷之外。當代國人的身心遭遇、靈魂感受仍如材料,生滅于歷史進程中,難以為知識人形式化提取抽象出來。我曾提醒大家注意三十年前,鄧小平啟動改革國策時是如何對知識人失去了信心,用他本人的話說:“我們對理論界很失望。”回過頭看,當代最重要的時代精神是政治家摸索出來的,知識人沒有足以與之相比擬的思想貢獻。新儒家痛心于國人活在材料的世紀,但賦予東方大陸及其人民的生活以形式感正是知識人的倫理責任。
美國的思想大家史華慈曾經(jīng)感嘆:“我們很難對中國知識分子如此關切國力的問題下什么判語。中國確實一直深受羞辱,而且當今世界,沒有國力就無法生存。不過,事實卻是,一旦價值是按照作為獲取力量的手段來評估,這些價值就非??赡茏兊么嗳蹼y保,扭曲變形?!笔啡A慈的感嘆值得我們知識人記取。
(作者為北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