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遵龍,李 趙,董其伍,劉敏珊
(鄭州大學河南省過程傳熱與節(jié)能重點實驗室,河南鄭州450002)
改變換熱管形狀和結構參數(shù)來強化其換熱性能的研究一直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1].在用于管內傳熱強化的諸多異形管中,螺旋槽管具有制造簡單,傳熱及機械性能好等優(yōu)點.螺旋槽管管壁上的螺旋型凹槽對管內外流體同時起作用,從而起到雙邊強化作用,對有相變和無相變的傳熱都能顯著提高傳熱效果[2-3].近年來一些學者對螺旋槽管進行了實驗研究[4],但由于不同學者所采用的實驗方法不同,所得到的實驗關聯(lián)式相差很大,而且不能對螺旋槽管管內流體的真實流動和換熱狀態(tài)進行詳盡的表述.
為此,筆者采用Fluent三維數(shù)值模擬方法,對具有不同結構尺寸參數(shù)的25根螺旋型槽管進行溫度場和速度場的模擬.在模擬結果的基礎上,分析槽深和螺距對螺旋槽管換熱性能和阻力性能的影響,并擬合出相應的關聯(lián)式.
設L為周期性長度矢量,對進出口采用有壓降的周期性邊界條件
式中:U為速度矢量;p為壓力;Δp為壓降.
管內流體為水,常物性下物性參數(shù)如下。導熱系數(shù):0.6 W/(m·K); 比熱:4 182 J/kg·K;密度:998.2 kg/m3;動力黏度:1 003 μPa·s .壁面:采用恒溫壁面,壁面溫度恒定 Tw=400 K.進口:管內水進口溫度 T=300 K.給定5個水平的管內水流速:0.6,0.8,1.0,1.2,1.4 m/s.
定義無因次溫度:
式中:T,Ta,Tw分別是管內流體進口溫度,管內流體平均溫度和壁溫.
因為流場具有周期性,采用恒壁溫的壁面邊界條件,則努塞爾數(shù)在每個周期內相等[5-6].
采用不同結構尺寸的螺旋槽管,其規(guī)格為Φ25 ×2 的鋼管,對螺距選用10,15,20,25,30 mm 5 個水平;同時對槽深選用0.6,0.8,1.0,1.2,1.4 mm 5個水平.
螺旋槽管管內流動是具有周期通道的周期性復雜流動,當管內流體流動充分發(fā)展時,可截取1或2個周期來研究整根螺旋槽管的管內流動和換熱.因為考慮到管內流動的充分發(fā)展,筆者選取1個周期進行Fluent模擬.利用Gambit軟件建立數(shù)值模型,采用非結構的四面體網格進行網格的劃分,網格數(shù)大約在8~12萬之間,其相對誤差為3%以下,認為具有網格的獨立性.
在常物性下管內流體水為不可壓縮的牛頓型流體,假設宏觀能量守恒,則管內流體的流動和傳熱滿足連續(xù)性方程、動量方程以及能量方程.求解過程采用分離變量法的隱式求解,湍流模型采用標準κ-ε湍流模型,并對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采用二階迎風離散求解,壓力和速度耦合采用經典的SIMPLE算法[6].定義殘差的收斂條件為:質量計算絕對值小于10-6,能量計算絕對值小于10-6.
20#管,Re=34 833時橫截面和縱剖面的溫度云圖如圖1和圖2所示.
從圖1和圖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管內湍流流動充分發(fā)展時,湍流核心區(qū)域溫度分布等值線與光管溫度分布等值線一致.近壁面處溫度邊界層的溫度分布呈離溝槽越近,溫度分布等值線越密集,溫度梯度越大.壁面溫度梯度越大,努塞爾數(shù)Nu越大.根據流體流動的邊界層理論,當流體與流過的壁面相接觸時,會有一個較薄的邊界層在與壁面相接觸的地方形成,這個較薄的邊界層可分為:紊流層、過渡層和層流底層.紊流層中,流體由于劇烈混合充滿了旋渦,溫度梯度極小;過渡層中,對流換熱和熱傳導同時起作用;而層流底層中,靠近壁面流體幾乎不動,流體流速為零,主要依靠導熱進行熱量的傳遞,這樣湍流核心區(qū)的傳熱效率比層流底層中的高很多.流體流經螺旋槽管內時,螺旋槽對靠近壁面處流體的流動具有限制作用,使流體做整體的管內螺旋運動從而有局部二次流的產生,同時螺旋槽會形成形體阻力,產生可使邊界層分離的逆向壓力梯度,邊界層產生分離以及壁面和流體的再次接觸使得對流換熱得到強化.因此,螺旋型槽管的溝槽起到了強化傳熱的作用.
20#管,Re=34 833時橫截面和縱剖面的速度矢量分布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 橫截面內速度矢量分布Fig.3 The velocity verctor in cross section
通過圖3和圖4,可以看到,在螺旋槽管中當流動充分發(fā)展時,湍流中心部分區(qū)域速度分布趨于平坦的狀態(tài),幾乎沒有流體發(fā)生旋轉,在管中心軸線附近速度達到最大,與光管相似.但由于螺旋槽管內壁面存在螺旋型凸肋,管內壁面和流通面積不斷變化,使遠離中心區(qū)域的部分流體發(fā)生螺旋形擾動,在近壁面處速度梯度很大.同時受螺旋槽的導向作用,管內流體的徑向速度很大,從而加劇了邊界層的擾動,削弱了邊界層,且在溝槽位置附近出現(xiàn)回流和漩渦.這種漩渦改變了管內流體的流場分布,增強了靠近壁面流體的湍動程度,從而提高了對流換熱系數(shù).
圖4 縱剖面內速度矢量分布Fig.4 The velocity verctor in longitudinal profile
當雷諾數(shù)Re=24 880時,分別計算25根螺旋槽管的努塞爾數(shù)和阻力系數(shù).可以分別得到槽深與努塞爾數(shù)和阻力系數(shù)的關系,如圖5和圖6所示.
在圖5中可以看到,在同一槽深時,隨著螺距增加,努塞爾數(shù)降低;在同一螺距時,槽深越大,換熱性能越好.這是因為螺旋槽的存在,使每個螺距間流體的邊界層不能穩(wěn)定充分的發(fā)展,從而可以強化流體和壁面間的換熱.此外,在流體流過螺旋型凸肋時會產生部分流動脫離區(qū),產生不同強度和大小的漩渦,正是由于這種漩渦改變了管內流體的流場分布,增強了靠近壁面流體的湍動程度,從而提高了對流換熱系數(shù).當螺距增加時,槽管內相鄰兩螺旋槽之間的區(qū)域增大,前一螺旋槽的擾動作用已經減弱,后一螺旋槽的擾動作用還沒開始,這樣隨著螺距的增加,螺旋槽對對流強化的程度逐漸減弱.而隨著槽深的增加,螺旋槽的擾動作用增加,產生強度和體積更大的漩渦改變了管內流體的流場分布,增強了靠近壁面流體的湍動程度,邊界層的擾動和削弱得到強化,從而提高了換熱性能.
從圖6可以看到,在同一槽深時,隨著螺距增加,阻力系數(shù)減小;同一螺距時,槽深越大,阻力系數(shù)越大.這是因為,在流過螺旋型凸肋時,會在兩肋之間產生一個大的漩渦以及兩個小角區(qū)漩渦,大漩渦是一個三元結構,它做不停拋出流體和從主流體中補充流體的循環(huán)性的運動,構成了凸起附近流體和主流體之間的能量和質量交換,而且在大漩渦的上界面會出現(xiàn)湍流切應力和速度梯度的最大值.當螺距增加時,相鄰螺旋槽間的區(qū)域增大,螺旋槽對近壁面流體的擾動作用減弱,從而減小了阻力系數(shù);而當槽深增加時,溝槽不僅增加了流體的擾動,而且會在溝槽附近出現(xiàn)回流甚至漩渦,使流體能量出現(xiàn)損失,增大了阻力系數(shù).
將相關結構參數(shù)和模擬結果所得到的努塞爾數(shù)Nu和壓降Δp帶入Origin軟件,利用Origin軟件的線性回歸擬合,得到相應的線性關聯(lián)式,從而進一步得到努塞爾數(shù)Nu和阻力系數(shù)f的計算關聯(lián)式:
式中:p,d,e分別是螺旋槽管的螺距、當量直徑和槽深;Pr是普朗特數(shù).
式中:p,d,e分別是螺旋槽管的螺距,當量直徑和槽深.
(1)筆者通過Fluent軟件對螺旋槽管溫度場和速度場進行了三維數(shù)值模擬,比較準確地展現(xiàn)了螺旋槽管管內流體的溫度場和速度場的變化,以及流體的細觀流動和換熱狀態(tài).
(2)通過對一組不同結構尺寸螺旋槽管模擬結果分析,擬合出了相應努塞爾數(shù)Nu和阻力系數(shù)f的關聯(lián)式,為以后螺旋槽管換熱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3)通過對槽深、螺距與換熱性能和阻力系數(shù)關系分析,可以得出,選擇合適的槽深和螺距組合,可以獲得較好的換熱性能和較低的阻力系數(shù).
[1]BRUCE T,ROBERT S,UMESH R.Designing and rating process heat exchangers[J].Chemical Processing,1998,61(4):65-76.
[2]錢頌文,朱冬生,李慶領.管式換熱器強化傳熱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8-10.
[3]周強泰,趙伶玲,王澤寧.螺旋槽管強化傳熱研究及其在鍋爐中的應用[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5(01):2-3.
[4]王麗芝.螺旋槽管強化傳熱研究與應用[D].山東: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05:4-6.
[5]陶文銓.數(shù)值傳熱學[M].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488-490.
[6]王丹,董其伍,劉敏珊.管殼式換熱器模塊綜合模擬方法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3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