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清
(重慶三峽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
差異化激勵機制在高校班級建設中的運用
袁淑清
(重慶三峽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
針對當代大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特征,文章探討了使用差異化激勵機制激發(fā)班級每個學生的強項和優(yōu)勢、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塑造學生的成就意識,使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力求使學生個體發(fā)展達到最優(yōu),從而實現(xiàn)學生所在班級整體最優(yōu)。
差異化;差異化激勵;大學生;班級
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通過班級實現(xiàn)的,一個班級的學生多則100人以上,少則幾十人,他們在學習、生活、愛好、興趣、個性、氣質、性格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思想、行為模式不穩(wěn)定,易受各種社會思潮和外界社會環(huán)境以及家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作為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師或兼職班主任怎樣管理好班級,激發(fā)班級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實踐中去,筆者認為差異化激勵機制在班級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貝富爾森和斯坦尼爾將“激勵”定義為:“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動力等構成了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tài)。”差異化激勵理論是針對標準化激勵機制的理論缺陷提出來的,是經(jīng)濟學的基本理論,是企業(yè)激勵員工的良好機制,已得到了我國企業(yè)界普遍認同。差異化激勵理論認為:沒有普遍適用的激勵模式,任何激勵都是針對人的激勵,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激發(fā)人的潛能,實現(xiàn)人的價值和目標,而不同國度、不同地區(qū)、不同時代的人差別是很大的,所以,只有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個體差異的激勵機制才是實用的和有效的。
差異化激勵理論強調要把人的需要、權利、情感等擺到十分突出的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服務學生、發(fā)展學生,讓學生參與管理,傾聽學生呼聲,關注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要通過情感的雙向交流和溝通,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把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全面顯現(xiàn)出來。
當代大學生和中學生在學習觀念和管理方面有著差異。中學的思維是求同,大家朝著一個共同的標準答案努力——考大學。而大學生則在求同的基礎上,強化求異訓練,逐漸習慣于差異的存在,意識到差異所帶來的學習多樣化與豐富化,進而在差異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強項和個性優(yōu)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培養(yǎng)悟性和創(chuàng)造力。
差異化激勵理論認為具有激勵作用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有物質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針對大學生的異質特征和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采取差異化的激勵因素會收到更好的激勵效果。筆者于2010年3月中旬作了《關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激勵因素問卷調查》,設置了10個激勵因素,每個因素滿分 10分,對重慶三峽學院的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和美術學院大一至大四具有不同愛好與興趣特征的學生作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300份問卷,收回280份問卷,這10個激勵因素的平均得分情況如圖 1。從圖中看出這三條線是蜿蜒曲折的,沒有相交點,但有些點近似于相交,這說明了同一類學生對激勵的不同因素有不同的吸引力,而不同類學生對激勵的不同因素有不同的吸引力,不同類學生對同一激勵因素有不同的吸引力。
圖1 不同愛好與興趣學生激勵因素平均得分
權變性的激勵策略是指激勵機制和激勵方法的運用,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可循,教育管理者要與時俱進,因時因人因事而異,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制定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其設賞有厚薄,其立禁有輕重”。但行之有效的激勵方法久用不變也會失效,所以不能被以前的經(jīng)驗或國外的模式所束縛。
差異化激勵理論認為激勵對象不僅是經(jīng)濟人,也是社會人和文化人,因為大學本來就是一個小社會,大學生需要生存、成長、發(fā)展。注重用經(jīng)濟因素、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行為進行激勵是必要的。
大學生從個性、愛好、需求、身體等諸多方面看都是異質的獨立個體,并隨著時間、情境的變化而變化,激勵機制應隨之而異。
大學輔導員和班主任應聚焦新時期大學生的共性問題,即激勵措施應與大學生的當前具體目標一致,否則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在班級建設中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獎勵與懲罰措施,滿足或剝奪學生的物質或精神需求,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和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達到提高整個班級的綜合素質。但運用獎勵性或懲罰性手段時,都必須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注意獎懲的目標性、合理性、公平性。
在制定班級獎懲制度時,首先要明確獎懲措施針對的是哪些學生和哪些行為,然后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其次,要考慮主要鼓勵哪些行為。只是鼓勵學生專心搞好專業(yè)學習,還是鼓勵學生在專業(yè)學習與社會工作等方面平衡發(fā)展?還是鼓勵學生在體育、藝術、演講、主持等方面特別優(yōu)秀的特長生?如果是后兩者,各自評分權重應該如何設置?只有獎勵目標明確了,才能提高獎勵效率。
獎懲標準應該切實有效,不能太高或者太低。如果獎勵標準太高,則獎勵比例就很小,就會使很大一部分學生可望而不可及,失去信心,進取心不強;標準太低,則獎勵比例就高,失去了獎勵的激勵效應。同樣制定懲罰機制也是一樣的,如果懲罰過重,就可能使違紀者產(chǎn)生破罐爛摔的想法;懲罰過輕,又可能起不到震懾作用。在制定班級獎懲標準時,要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輔導員和學生干部、學生代表共同協(xié)商,制定一套適合本班級的可行有效的獎懲標準。
公平激勵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它的理論依據(jù)來源于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的公平理論:人們總是要將自己的投入和所得的評價或報酬,與一個同自己條件相等的人的投入和他們所得到的評價或報酬進行比較,如果這兩者之間比值相等,就有公平感。溫總理也說:“公平正義比陽光還要有光輝”。教育工作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對班級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學習和表現(xiàn)進行總結、評比、評價、獎懲等方面如何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是值得探索的。不公開、不公平、不公正的對待和評價,會使學生產(chǎn)生緊張、憂郁或逆反心理,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甚至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產(chǎn)生人際關系的矛盾和沖突,使學生產(chǎn)生挫折感和消極感。作為教育工作者無論對每一位學生,都應持公開、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法,不以個人喜惡、感情、心情、偏見來評判和處理人和事,要做到是非分明、評判有度、獎懲恰當、措施有效,才能使學生信服,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同時樹立教育者的良好品德,弘揚班級正氣。
企業(yè)在實施激勵機制時采取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兩種方式:針對個體的不同需要、業(yè)績給予個體激勵;團體激勵是以一個團體為單位,團隊成員之間業(yè)績關聯(lián)程度大,團隊的產(chǎn)出是團隊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依據(jù)團體的需要和業(yè)績而給予激勵。
把這種激勵機制運用于高校的激勵管理過程中,激勵所采用的手段從個體的需要和業(yè)績出發(fā)的稱個體激勵,從團體的需要和業(yè)績出發(fā)的稱團體激勵。個體激勵與團體激勵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當學生個人投入知識、能力、時間、精力給團體,在團體激勵實現(xiàn)的同時,個人激勵也得以提升。過去著重強調個人的奉獻精神,即舍棄個人利益而顧及集體、團體的利益,這是正確的。但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新形勢下,要想取得好的激勵效果,不能只強調奉獻。在制訂激勵制度時,我們要凸顯建立團體目標激勵和個人目標激勵的正相關關系,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團體目標實現(xiàn)了,自身的目標也就提升或者達到了。因此在班級建設中,我們要針對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要、特長等給予激勵,使所有的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所有學生明白班級體的榮耀有他的智慧和力量。我在所帶的班級內部實行班級小組制,把學生按學習成績、表現(xiàn)、參加活動等方面進行優(yōu)中差搭配,使每個小組實力趨于平衡,實行每周總結,期末評比激勵,調動了班級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在期末學院年級綜合考評中前三名都是我所帶的班級,其中兩個班級被評為學校優(yōu)秀班集體。班級、小組的激勵目標實現(xiàn)了,學生個人的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企業(yè)發(fā)展通常要經(jīng)歷初創(chuàng)階段、增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企業(yè)的激勵方式和數(shù)量是不同的,這種激勵策略用在高校也是行之有效的。大學本科要經(jīng)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個階段,對大一剛進校的新生激勵的重點是形成良好習慣,從中學到大學的學習、生活方式的改變,自理能力的形成,角色的轉變,一般采取精神激勵、教育的方式,使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在此階段也包括物質激勵,并且讓學生知道激勵的目標,比如: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學校及學院獎學金,評優(yōu)推先的標準,班級的激勵機制及目標等。學生進入大二、大三階段,激勵的重點在于根據(jù)學生的需要、性格特點、特長、氣質、向性等方面來激勵,比如:學習成績、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從業(yè)資格證的獲取、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科研、實踐、考研等方面進行激勵,這個階段是學生在大學學習、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激勵最多的階段。進入大四,學生開始準備畢業(yè)論文、畢業(yè)答辯、實習、工作單位的確定等,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心情比較浮躁,基本上一半的時間不在學校,他們對學校的物質和精神激勵看得比以往階段要淡一點,在這個階段激勵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按學生所需給予激勵,當好學生的參謀,讓學生成功的走出大學校門,踏上工作崗位。
總之,大學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在班級建設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根據(jù)學生成長的生理、心理的變化,在各個發(fā)展階段對知識、業(yè)績、技能等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和引導,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都有新的收獲,讓每一個學生做到人盡其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這樣的班級才是一個有生機活力、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的班級。
根據(jù)大學生的不同需要實施激勵。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首次提出需要層次論,大學生具有馬斯洛所概括的五類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五個層次,這五種需要按照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成金字塔型,任何一個基本需要得到實現(xiàn)以后,該需要不再具有激勵作用,而下一個需要便成為主導需要。在這些需要中,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尤為突出。
他們渴望與人交往,具有強烈的交往需要,尤其是與異性方面的交往,戀愛的需求。因此,作為輔導員和班主任要正確看待學生的戀愛,從學生所處的階段、經(jīng)濟實力、能力、責任去正確引導。
當代大學生的自尊心普遍很強,因此在對其批評和懲罰激勵時要把握“度”,不能傷其自尊,而應采取批評與表揚相結合,以表揚為主的激勵方法,以滿足其自尊需要。
大學生喜歡張揚個性,突出自我,在教育管理中應大力推行成就和自我實現(xiàn)的激勵機制和方法,尊重學生需要、興趣、創(chuàng)造和自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個性健康發(fā)展。比如:班級里有些學生頭腦較冷靜,善于提出問題和見解,能言善辯,善于對他人施加影響與控制,他們期望能肩負職責,擔任管理者角色,可對這類學生委任班委職責,為其發(fā)展提供更高平臺;[8]而有些學生則恰恰相反,他們只求學習和生活穩(wěn)定,一切沿著熟悉軌道運行,將職務伴隨的責任與風險視為壓力,這類學生就不適宜班委職責。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qū),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chǎn)生一種積累優(yōu)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也就是“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優(yōu)秀的愈優(yōu)秀,差的愈差”。差異化激勵教育實際上是對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對有限的教育資源進行分配整合,以獲得最高的整體效率和產(chǎn)出。我們激勵的目的是要讓優(yōu)秀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讓差學生也變得優(yōu)秀。
意大利經(jīng)濟學家帕累托提出“帕累托最優(yōu)”: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tài)到另一種狀態(tài)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托改進或帕累托最優(yōu)化。在差異化激勵教育中,是指任何學生的能力沒有削弱情況下使得一部分學生獲得了更大的提高改變。輔導員在班級建設中一定不能顧此失彼,對于班級的個體學生來講,在提高弱項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強項的發(fā)展,在激勵強項的同時要兼顧弱項的提高。對于整個班級的學生來講,在提高差生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優(yōu)秀生的發(fā)展,在激勵優(yōu)秀生的同時要提高差生。目的是使班級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達到最優(yōu),從而使班級整體最優(yōu),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關心差生的發(fā)展,同時給予優(yōu)秀者更多的支持。
[1][美]小詹姆斯·H·唐納斯.管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
[2]黃曉波.差異化激勵理論與差異化激勵機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3]周鋒.高校教學——科研激勵約束模型[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
[4]柏群.強化激勵機制,構筑民營企業(yè)人才高地[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jīng)濟論壇),2003(1).
[5]任江林.論激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5(5).
[6]蔡麗紅.激勵機制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7).
[7]安世遨.學生激勵管理:理論、原則與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8]徐中于,鐘連超,葉彬強.論學分制下的班集體建設[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4(5).
(責任編輯:張新玲)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ted Motivation Mechanism in Building University Classes
YUAN Shu-qing
(Economy and Administration Colleg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ina, 404100)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differentiated motivation mechanism, so as to inspire each student's strengths, interests and hobbies, to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and to cultivate their achievement awareness. Thus, the students individually can get improved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esthetically and manually, to the greatest degree, so that the class as a whole can get developed as well as possible.
differentiation; differentiated motiv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classes
G641
A
1009-8135(2011)02-0155-04
2010-12-15
袁淑清(1967-),女,重慶忠縣人,重慶三峽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