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 葉祝頤
勞務派遣被濫用關鍵在執(zhí)法不給力
■湖北武漢 葉祝頤
要真正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只有用人制度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從體制上消除身份差別,才是解決“同工不同酬”問題,打破濫用勞務派遣制度現狀的關鍵。
在上海市各企業(yè)的全部勞動者中,有四成以上是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用工。上海市總工會的調查表明,在受訪的勞務派遣工中,約有5 8%認為自己從事固定崗位工作。而法律規(guī)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1月1 7日,上海市總工會表示,勞務派遣用工無序化擴大的趨勢令人擔憂,帶來不少問題和隱患,不僅會造成“同工不同酬”,還會制約產業(yè)升級、影響社保體系。
《勞動合同法》第6 6條規(guī)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比欢簧倨髽I(yè)為了規(guī)避法律監(jiān)管,減少工資報酬支出。將長期從事主體工作的工人轉為勞務派遣工,甚至連一些機關事業(yè)單位也搞起了勞務派遣。導致同單位同崗位同工不同酬,不僅影響派遣工的工作積極性,也影響用人單位發(fā)展后勁。
雖然《勞動法》規(guī)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但由于勞動法規(guī)定比較籠統(tǒng),并沒有用人單位“同工不同酬”的具體懲罰機制,所以用人單位違法成本太低。不僅是濫用勞務派遣造成同工不同酬,在許多用人單位,“同工同酬”竟成了一種奢望。上海市將規(guī)范勞務派遣制度,化解同工不同酬難題,具有積極意義。
客觀地說,體制內職工與體制外職工同工不同酬,這一帶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用人怪現象愈演愈烈,與現在社會轉型期各項制度改革相對滯后、政企不分等因素有關。但是不管怎樣,這種有悖社會公平,不符合效率優(yōu)先原則的“同工不同酬”怪現象與勞務派遣制度被濫用,非解決不可。
一個單位多種用工形式、同工不同酬用人機制的弊端顯而易見。在相同勞動條件下,它既不能調動低薪職工的積極性,也容易讓體制內職工產生無形的優(yōu)越感,養(yǎng)尊處優(yōu),失去進取心。這種按身份取酬的做法,一方面讓在身份上處于劣勢地位的派遣工不安心工作,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企業(yè)特別是國有企事業(yè)單位成了低素質員工的“養(yǎng)老院”與人情腐敗的溫床。這不僅易造成單位內部不和諧,對單位提高工作效率與長遠發(fā)展不利,而且傷害了社會公平。
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十分迫切與必要,但是用人單位特別是國有單位一般實行的是身份管理體制。單位內部“論資排輩”,搞小圈子利益。不管工作崗位與工作業(yè)績的大小,一概以身份、職務、級別、用工形式來決定職工的勞動報酬分配。所以,要真正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只有用人制度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從體制上消除身份差別,才是解決“同工不同酬”問題,打破濫用勞務派遣制度現狀的關鍵。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勞動報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十二五規(guī)劃又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控制收入差距擴大。雖然社會分工千差萬別,貧富懸殊不可能根本消失。但是,從政策上引導社會公平,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實現同工同酬這一樸素的公平分配模式,應該可以做到。
要消除用人制度上的身份壁壘,寄希望于用人單位良心發(fā)現,主動脫去忽悠勞動者的派遣工馬甲,合理調節(jié)內部分配關系,困難重重、障礙多多。建章建制,立法明確勞務派遣的準入崗位、期限、比例、待遇,給勞務派遣立規(guī)矩,無疑很重要。畢竟,讓所有勞動者在同一片制度藍天下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再好的法律制度要靠人去執(zhí)行。明確同工不同酬的罰則,法律制度執(zhí)行給力比出臺法律制度本身更重要。